..续本文上一页种「化」的情形
前述说「化」就是无事不现之义,由此释义可知,身通「化」的情形,也有无量境界。兹举三种扼要内容,来做说明:
甲、化身
大解脱者能将自己的色身幻化为一切众生形类,略说有五种:一、化似自身,二、与自身不相似,三、化似他身,四、与他身不相似,五、自身、他身相似不相似一切化、现化。
乙、化语
大解脱者能通晓、幻化种种音声语言。略说有七种:一、妙音说法,其声微妙;二、广音说法,所出音声,一切普闻;三、从自身起,化作语言,似从身起;四、从他身起,化作语言,似从他起;五、无所从起;六、说正法;七、随事教责化语。
丙、化境界
大解脱者能幻化出一切饮食等事。
2、华严经所记述的大菩萨神足通境界
八十华严记述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神足通证境说:「当菩萨摩诃萨的『身通』证境到达住无体性神足通境界、无作神通境界,平等神通境界、广大神通境界、无量神通境界、无依神通境界、随念神通境界、起神通、不起神通境界、不退神通境界、不断神通境界、不坏神通境界、增长神通境界、随诣神通境界时,便能听闻到不可测知的无际极远世界中一切诸佛的名号。就在这位大菩萨修行者听到不可说不可说无量如微尘数的一切有诸佛出世的世界中所有诸佛的圣号时,便不离现在身所在处,当即见到自己已经前往诸佛世界,在诸佛面前,礼拜、尊重、承事、供养诸佛,向佛请示如何修学菩萨法,才能入佛智慧;就在向佛请示修学菩萨成佛之法的过程中,如实了达诸佛在各各世界的道场、众会中为众生开示究竟成佛法义内容的修证原理。虽然已经获证如此广大的神足闻法通力,但内心却对所证神通,没有一点取着。
大菩萨修行者就是这样经过不可说不可说如无数佛剎里的微尘数目一样不可思议的劫数,普遍的运用『不动身通力』,不离现在身所在处,剎时往返各各不同方所,不同形状,不同时、劫,不同庄严、不同功德力用、无量差别形相的清净世界中,观佛、听法、请道,没有一刻断绝过,没有一刻废弛过,没有一刻休息过,没有一刻疲厌过......,而完成了菩萨行者成就圆满成佛大愿,成就如来广大种性的不退转神通果位......。」
3、本愿是大菩萨的神足通证境
本愿所说的「神足通」境界,就是指大菩萨的神足通证境。
极乐世界里八地以上福德自在的菩萨圣众,都具有此处所说的大菩萨神足通,不动身心,往返十方诸佛世界闻法的不可思议境界。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卷上叙述极乐世界里的诸菩萨众,能够于一剎那间以其神足通飞到十方虚空中无数有诸佛出世的世界里,供养诸佛,听佛说法。当大菩萨众乘愿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时,自然能如前所述运用其神足通「变」、「化」的情形,广施佛事,利益众生。而留在净土中继续修行的菩萨行者,至少也能如阿弥陀经上所说:「经常在净土清晨的时候(净土以莲花开合为早晚时间),各各用他们的衣襟盛装了许多上好美妙的香华,于一念之间,到他方世界去,供养他方世界中十万亿个诸佛,并且在当天中午饭食的时间内,便已经返回极乐世界了。」
也就是说极乐世界里的天人众生,最后一定能像大菩萨修行者一样的获得本愿所说的广大不可思议的神足通证境。
4、佛菩萨神足通与二乘行者的差别点
由前面所述阿罗汉的神足通境界,使我们得知,同样也和大菩萨圣者一样的不可思议,而佛菩萨的神足通与二乘行者神足通的差别点究竟在那里,现在依大乘义章,来和读者做最后的分辨:
依大乘义章说,二乘神足通与佛菩萨神足通的不同点,概说有十种:
一、上下不同:声闻、缘觉行者若是依于初禅,入初禅定,所发神通,但能至初禅地所证境界,不能超越初禅所知范围;若是依于二禅,入二禅定,所发神通,但能至二禅地所证境界,不能超越二禅所知范围;依于三禅、四禅......,所发神通境界,也是如此,但能至自地所证神通境界,不能超越。诸佛及大菩萨所发身通现象,则与二乘不同。诸佛菩萨若是依于初禅,所发神通,能至初禅以上的一切境界,依于二禅、三禅......,无量禅定证境,也是如此。
二、宽狭不同:地持经说,声闻修行者的神足通,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范围。缘觉行者则以三千国土(三千大千世界)范畴为身通境界。大智度论又说,小声闻圣者若不作意,以一千国土(小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若特别用心作意,则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身通境域;大声闻圣者不作意时,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若特别作意用心,则以三千国土(三千大千世界)为身通境界。缘觉圣者的神足通亦有大有小,小缘觉圣者若不作意,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若用心作意者,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身通境界;大缘觉圣者无论作意及不作意,皆以三千大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而此声闻、缘觉的身通境界望于诸佛及大菩萨的身通证境,则名为「狭」。诸佛及大菩萨的神足通境界,通于一切世界及一切众生界。
三、多少不同:声闻、缘觉行者的神足通,只能一心、一作,不能一时变化、超越众多不同境界。诸佛及大菩萨的神足通能够一时化现十方世界,一切色像,并能一时示现五道众生的身相。
四、大小不同:当声闻、缘觉行者以神足通化现大身时,不能入小,化现小身时,不能容大。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当化现大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时,同时能以化现的大身融入一微尘中;当化现小身犹如微尘时,同时又能以小身容受一切。而且当诸佛及大菩萨圣者变化世界的色物时,能令所化色物大者,同时融入小物中,又能令所化色物小者,同时能容受大物,二乘不能一时令大小物同时融合,没有一点隔碍。
五、迟速不同:声闻、缘觉行者在尚未获得如意通(身通)自在的境界时,欲至远处,多时乃至。诸佛及大菩萨以其修证的自在如意神通,能一念飞至十方世界。
六、虚实不同:声闻、缘觉行者凡是所化现的一切境界,相似而已,不得实用。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凡是所化现的一切境界,皆能获得实用。(如阿弥陀佛在净土中所化现的鸟类,能令其演说妙法,致使净土众生获得闻法、修行的实质效用。)
七、所作不同:诸佛及大菩萨所化现出来的无量人身,能令其各各有心,各各随作一事,令人清楚看到、分辨其变化之人所作一切不同事情,二乘不能。
八、所现不同:诸佛及大菩萨只要化现一身,便能令不同地方的众生,清楚观见其化身相。诸佛及大菩萨只要发出一种音声,就能令远近的众生,都能清楚听闻到诸佛菩萨所出音声(如目连尊者运用其神足通飞到他方无数世界之外......,仍然听到释迦牟尼佛在地球世间说法的音声)。并且诸佛及大菩萨只要安住在一个世界中,便能不动身心,同时出现在十方世界中,令十方世界的众生观见,二乘不能。
九、根用不同:涅槃经说,诸佛及大菩萨能够六根互用,二乘在有学地修行者不能。
十、自在不同:涅槃经说,诸佛及大菩萨,凡所作为,身心自在,不相妨碍。当其身现大身时,心亦不大;其身现小身时,心亦不小;其身现喜相时,心亦不喜;其身现忧相时,心亦不忧......,如是一切,自在而为,二乘不能。
5、佛运用神足通普渡有缘众生
约略了解了佛菩萨及二乘行者神足通证境的差别点,当对本愿所说的神足通内容有个整体轮廓的认识。
反观生活在地球世界的人类众生,因为懈怠心重,很难痛下工夫,认真修行,将我们本身具有的无漏神足通力开发出来。因此在很多紧急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像佛菩萨一样的以神通去观察众生的各种因缘,适时适机的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像释迦牟尼佛,他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契机的运用方便的神足通,迅速的到各各地方去开导众生,为众生说法,节省了许多徒劳往返的时间。这些释迦牟尼佛运用种种神足通到各地去教化众生的情形,在佛经上,处处可见。当然佛陀是不随便施展他的神通的。当众生看到佛陀放光动地,展现神通度人的时候,必然是佛陀在观察众生前前后后的因缘后,而特别慈悲的施展出神入化的神通力,去普渡与佛有缘的众生。
6、净土众生神通异于外道的「基础」
从上面所谈到的几个愿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至少都具备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神足通这五种神通;到最后一定能获得本愿所说的像大菩萨一样不可思议的广大神足通力。大菩萨的这五种神通,是非常神妙非常殊胜的,是令任何一个至心向往极乐世界有善根的众生叹为观止的。地球人类只要一心念佛,求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同样也能和大菩萨一样的获得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净土的天人在最初获得五种报得神通后,为什么后来进一步又能和大菩萨一样的得到广大不可思议的「身通」力用呢!?其渐进的基础,就建立在第十个「不贪着身」愿的知见上。因为「不贪着身」,就不会像前面所提到的五通仙人与时下有漏的禅者一样临死仍然坚执自己的身体不舍;因为「不贪着身」,所以净土天人能在正定念佛、修法的力量中得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与教导,获得五种异于外道的神通,进而得证像大菩萨一样的「身通」境界。因此「不贪计身」愿,是净土天人过渡到大菩萨解脱生死,获得大自在、大福慧的过程,非常重要的「根本知见学习」问题,读者不可不知。
十、不贪着身愿
净土众生不说世间见闻事
我们已经介绍了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都有五种神通。极乐世界的天人,虽然有了这五种神通,但是绝不会像一般得了五种神通的仙人一样的贪生怕死,千方百计的想要利用神通力量来保住自己今生有限的寿命。如何可以证明极乐世界的天人不会贪着自己现有的身命呢?这从第十个愿里可以知道。
法藏比丘的第十个成佛大愿,…
《净土探究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