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上冊▪P28

  ..續本文上一頁種「化」的情形

  前述說「化」就是無事不現之義,由此釋義可知,身通「化」的情形,也有無量境界。茲舉叁種扼要內容,來做說明:

  甲、化身

  大解脫者能將自己的色身幻化爲一切衆生形類,略說有五種:一、化似自身,二、與自身不相似,叁、化似他身,四、與他身不相似,五、自身、他身相似不相似一切化、現化。

  乙、化語

  大解脫者能通曉、幻化種種音聲語言。略說有七種:一、妙音說法,其聲微妙;二、廣音說法,所出音聲,一切普聞;叁、從自身起,化作語言,似從身起;四、從他身起,化作語言,似從他起;五、無所從起;六、說正法;七、隨事教責化語。

  丙、化境界

  大解脫者能幻化出一切飲食等事。

  2、華嚴經所記述的大菩薩神足通境界

  八十華嚴記述八地以上的大菩薩神足通證境說:「當菩薩摩诃薩的『身通』證境到達住無體性神足通境界、無作神通境界,平等神通境界、廣大神通境界、無量神通境界、無依神通境界、隨念神通境界、起神通、不起神通境界、不退神通境界、不斷神通境界、不壞神通境界、增長神通境界、隨詣神通境界時,便能聽聞到不可測知的無際極遠世界中一切諸佛的名號。就在這位大菩薩修行者聽到不可說不可說無量如微塵數的一切有諸佛出世的世界中所有諸佛的聖號時,便不離現在身所在處,當即見到自己已經前往諸佛世界,在諸佛面前,禮拜、尊重、承事、供養諸佛,向佛請示如何修學菩薩法,才能入佛智慧;就在向佛請示修學菩薩成佛之法的過程中,如實了達諸佛在各各世界的道場、衆會中爲衆生開示究竟成佛法義內容的修證原理。雖然已經獲證如此廣大的神足聞法通力,但內心卻對所證神通,沒有一點取著。

  大菩薩修行者就是這樣經過不可說不可說如無數佛剎裏的微塵數目一樣不可思議的劫數,普遍的運用『不動身通力』,不離現在身所在處,剎時往返各各不同方所,不同形狀,不同時、劫,不同莊嚴、不同功德力用、無量差別形相的清淨世界中,觀佛、聽法、請道,沒有一刻斷絕過,沒有一刻廢弛過,沒有一刻休息過,沒有一刻疲厭過......,而完成了菩薩行者成就圓滿成佛大願,成就如來廣大種性的不退轉神通果位......。」

  3、本願是大菩薩的神足通證境

  本願所說的「神足通」境界,就是指大菩薩的神足通證境。

  極樂世界裏八地以上福德自在的菩薩聖衆,都具有此處所說的大菩薩神足通,不動身心,往返十方諸佛世界聞法的不可思議境界。如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檀過度人道經卷上敘述極樂世界裏的諸菩薩衆,能夠于一剎那間以其神足通飛到十方虛空中無數有諸佛出世的世界裏,供養諸佛,聽佛說法。當大菩薩衆乘願到十方世界去度衆生時,自然能如前所述運用其神足通「變」、「化」的情形,廣施佛事,利益衆生。而留在淨土中繼續修行的菩薩行者,至少也能如阿彌陀經上所說:「經常在淨土清晨的時候(淨土以蓮花開合爲早晚時間),各各用他們的衣襟盛裝了許多上好美妙的香華,于一念之間,到他方世界去,供養他方世界中十萬億個諸佛,並且在當天中午飯食的時間內,便已經返回極樂世界了。」

  也就是說極樂世界裏的天人衆生,最後一定能像大菩薩修行者一樣的獲得本願所說的廣大不可思議的神足通證境。

  4、佛菩薩神足通與二乘行者的差別點

  由前面所述阿羅漢的神足通境界,使我們得知,同樣也和大菩薩聖者一樣的不可思議,而佛菩薩的神足通與二乘行者神足通的差別點究竟在那裏,現在依大乘義章,來和讀者做最後的分辨:

  依大乘義章說,二乘神足通與佛菩薩神足通的不同點,概說有十種:

  一、上下不同:聲聞、緣覺行者若是依于初禅,入初禅定,所發神通,但能至初禅地所證境界,不能超越初禅所知範圍;若是依于二禅,入二禅定,所發神通,但能至二禅地所證境界,不能超越二禅所知範圍;依于叁禅、四禅......,所發神通境界,也是如此,但能至自地所證神通境界,不能超越。諸佛及大菩薩所發身通現象,則與二乘不同。諸佛菩薩若是依于初禅,所發神通,能至初禅以上的一切境界,依于二禅、叁禅......,無量禅定證境,也是如此。

  二、寬狹不同:地持經說,聲聞修行者的神足通,以二千國土(中千世界)爲範圍。緣覺行者則以叁千國土(叁千大千世界)範疇爲身通境界。大智度論又說,小聲聞聖者若不作意,以一千國土(小千世界)爲身通境界,若特別用心作意,則以二千國土(中千世界)爲身通境域;大聲聞聖者不作意時,以二千國土(中千世界)爲身通境界,若特別作意用心,則以叁千國土(叁千大千世界)爲身通境界。緣覺聖者的神足通亦有大有小,小緣覺聖者若不作意,以二千國土(中千世界)爲身通境界,若用心作意者,則以叁千大千世界爲身通境界;大緣覺聖者無論作意及不作意,皆以叁千大千世界爲身通境界。而此聲聞、緣覺的身通境界望于諸佛及大菩薩的身通證境,則名爲「狹」。諸佛及大菩薩的神足通境界,通于一切世界及一切衆生界。

  叁、多少不同:聲聞、緣覺行者的神足通,只能一心、一作,不能一時變化、超越衆多不同境界。諸佛及大菩薩的神足通能夠一時化現十方世界,一切色像,並能一時示現五道衆生的身相。

  四、大小不同:當聲聞、緣覺行者以神足通化現大身時,不能入小,化現小身時,不能容大。諸佛及大菩薩修行者,當化現大身遍滿叁千大千世界時,同時能以化現的大身融入一微塵中;當化現小身猶如微塵時,同時又能以小身容受一切。而且當諸佛及大菩薩聖者變化世界的色物時,能令所化色物大者,同時融入小物中,又能令所化色物小者,同時能容受大物,二乘不能一時令大小物同時融合,沒有一點隔礙。

  五、遲速不同:聲聞、緣覺行者在尚未獲得如意通(身通)自在的境界時,欲至遠處,多時乃至。諸佛及大菩薩以其修證的自在如意神通,能一念飛至十方世界。

  六、虛實不同:聲聞、緣覺行者凡是所化現的一切境界,相似而已,不得實用。諸佛及大菩薩修行者凡是所化現的一切境界,皆能獲得實用。(如阿彌陀佛在淨土中所化現的鳥類,能令其演說妙法,致使淨土衆生獲得聞法、修行的實質效用。)

  七、所作不同:諸佛及大菩薩所化現出來的無量人身,能令其各各有心,各各隨作一事,令人清楚看到、分辨其變化之人所作一切不同事情,二乘不能。

  八、所現不同:諸佛及大菩薩只要化現一身,便能令不同地方的衆生,清楚觀見其化身相。諸佛及大菩薩只要發出一種音聲,就能令遠近的衆生,都能清楚聽聞到諸佛菩薩所出音聲(如目連尊者運用其神足通飛到他方無數世界之外......,仍然聽到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世間說法的音聲)。並且諸佛及大菩薩只要安住在一個世界中,便能不動身心,同時出現在十方世界中,令十方世界的衆生觀見,二乘不能。

  九、根用不同:涅槃經說,諸佛及大菩薩能夠六根互用,二乘在有學地修行者不能。

  十、自在不同:涅槃經說,諸佛及大菩薩,凡所作爲,身心自在,不相妨礙。當其身現大身時,心亦不大;其身現小身時,心亦不小;其身現喜相時,心亦不喜;其身現憂相時,心亦不憂......,如是一切,自在而爲,二乘不能。

  5、佛運用神足通普渡有緣衆生

  約略了解了佛菩薩及二乘行者神足通證境的差別點,當對本願所說的神足通內容有個整體輪廓的認識。

  反觀生活在地球世界的人類衆生,因爲懈怠心重,很難痛下工夫,認真修行,將我們本身具有的無漏神足通力開發出來。因此在很多緊急情況下,我們沒有辦法像佛菩薩一樣的以神通去觀察衆生的各種因緣,適時適機的去做利益衆生的事情。像釋迦牟尼佛,他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契機的運用方便的神足通,迅速的到各各地方去開導衆生,爲衆生說法,節省了許多徒勞往返的時間。這些釋迦牟尼佛運用種種神足通到各地去教化衆生的情形,在佛經上,處處可見。當然佛陀是不隨便施展他的神通的。當衆生看到佛陀放光動地,展現神通度人的時候,必然是佛陀在觀察衆生前前後後的因緣後,而特別慈悲的施展出神入化的神通力,去普渡與佛有緣的衆生。

  6、淨土衆生神通異于外道的「基礎」

  從上面所談到的幾個願裏,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極樂世界中的每一個天人,至少都具備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神足通這五種神通;到最後一定能獲得本願所說的像大菩薩一樣不可思議的廣大神足通力。大菩薩的這五種神通,是非常神妙非常殊勝的,是令任何一個至心向往極樂世界有善根的衆生歎爲觀止的。地球人類只要一心念佛,求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同樣也能和大菩薩一樣的獲得廣大不可思議的神通力。

  淨土的天人在最初獲得五種報得神通後,爲什麼後來進一步又能和大菩薩一樣的得到廣大不可思議的「身通」力用呢!?其漸進的基礎,就建立在第十個「不貪著身」願的知見上。因爲「不貪著身」,就不會像前面所提到的五通仙人與時下有漏的禅者一樣臨死仍然堅執自己的身體不舍;因爲「不貪著身」,所以淨土天人能在正定念佛、修法的力量中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加被與教導,獲得五種異于外道的神通,進而得證像大菩薩一樣的「身通」境界。因此「不貪計身」願,是淨土天人過渡到大菩薩解脫生死,獲得大自在、大福慧的過程,非常重要的「根本知見學習」問題,讀者不可不知。

  十、不貪著身願

  淨土衆生不說世間見聞事

  我們已經介紹了極樂世界中的每一個天人,都有五種神通。極樂世界的天人,雖然有了這五種神通,但是絕不會像一般得了五種神通的仙人一樣的貪生怕死,千方百計的想要利用神通力量來保住自己今生有限的壽命。如何可以證明極樂世界的天人不會貪著自己現有的身命呢?這從第十個願裏可以知道。

  法藏比丘的第十個成佛大願,…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探究 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