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現在講的第十叁個願和第十五個願而來的。
阿彌陀佛在第十叁個願裏曾說:「當我成佛的時候,如果我的壽命有限度、有限量,能夠用百千億個廣大的劫數計算出來的話,那麼我就不能圓滿成就佛道。」
阿彌陀佛又在第十五個大願中說:「當我成佛的時候,極樂世界中所有天人的壽命是沒有極限沒有窮盡的。除非極樂世界中的天人,他自己發願不要活那麼長的壽命,而希望到他方世界,譬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中去度衆生,那麼他就可以隨著他的悲心願力,自由自在的往生其他的世界中去普渡衆生。如果極樂世界裏的天人,發了這種普渡衆生的大悲願力,而不能夠隨其悲願,減少壽命,自在的去他方世界度衆生的話,那麼我就不能圓滿成就佛道。」
阿彌陀佛因爲在過去修行的時候,發了這兩個大願,到了現在終于功德圓滿,成就佛道,滿足了他因地壽命無量的誓願。
人類的壽命都是短暫有限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裏,每一個人的壽命都是有限量的,平均壽命不過八十歲而已,即使是你做了很多的善事,生到天上或者是成爲四天下的第一大王——轉輪聖王,壽命雖然可以長到八萬四千歲,但是還是有限量的。大體來說,人類的壽命,皆是以我們今生這個身體的生命長短做爲標准,都是無常生滅的。
(四)什麼是佛的化身相?
談到佛的壽命,就不是我們凡夫這種有相的生命可以來比較的。佛的壽命一般解釋的時候,會拿佛的叁身來講。叁身就是我們前面提過的法身、報身和化身。現在先簡單的來和大家談談佛的化身,什麼是化身呢?例如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于印度出世的時候,示現和凡夫一樣,有生、老、病、死等過程,最後舍棄了這個肉體的凡身入滅離開了地球世間。這種示同凡夫的佛身,就是佛的化身,也就是佛的應化之身。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的時候,就涅槃了。佛爲什麼那麼早就入滅了呢?這是因爲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衆生的業障太重了,衆業所感,所以佛也隨著衆生應有的因緣入滅而離開我們了。釋迦牟尼佛的入滅,是當時的佛弟子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到的。
(五)彌陀壽命與釋迦牟尼佛的壽命爲什麼會相差的如此懸殊?
而現在所說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命與釋迦牟尼佛短短的八十歲的壽命相比,那實在是相差的很遠很遠。佛壽的長短,與每一尊佛的本願度生因緣有關。一般來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修行時,曾經發願要在五濁惡世成佛,廣度五濁惡世中罪業深重的衆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就應了他的本願,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成佛,又在短短的八十年後隨著衆生共業的因緣入滅了。而阿彌陀佛在宿世修行的時候,也曾發願說:要在淨土世界成佛壽命無量,因此阿彌陀佛便隨著他過去所發的清淨大願所感,終于在極樂世界成佛,成就了這種不可思議的殊勝佛身——壽命無量。事實上,每一尊佛都有他的清淨世界本願度生因緣,及穢土世界的本願度生因緣,也就是說不僅彌陀的度生壽命無量,同樣的釋迦牟尼佛也有他教化的淨土世界,其度生因緣,同樣是壽命無量,關于這個問題,將在十叁願裏會有詳細說明。阿彌陀佛在淨土世界中上好殊勝的佛身,不是我們凡夫衆生可以用思想去憶度的,等我們有一天真的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可以確確實實的見到和了解阿彌陀佛這種莊嚴的身相,是多麼的微妙與不可思議。
(六)極樂世界的衆生爲什麼會壽命無量?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民,都是蓮花化身,和我們這個世界衆生的血肉之軀完全不一樣,壽命也和阿彌陀佛一樣無窮無盡。爲什麼極樂世界人民的壽命也和阿彌陀佛的壽命一樣,都是無量無盡的呢?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是從阿彌陀佛的第十五個成佛的大願——眷屬長壽願而來。
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是佛久遠劫中修積來的,自然沒有話講,我們凡夫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壽命無量,那真是很奇妙的事。而事實上,極樂世界的衆生會形成壽命無量的成果,自有他修行的因緣,這個問題,將在第十五願中,會有說明。大家要知道,我們所以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因爲阿彌陀佛曾經發了好幾個接引衆生往生的大願,所以我們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願以後也會和大家陸續講到。願裏的意思,大概是說,只要我們至誠懇切的念這個由佛無量劫來所發接引衆生的大悲聖號——阿彌陀佛,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從這裏我們可以想見,佛的大悲接引願力,是多麼的不可思議。我們只要誠心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得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力加被,念一句阿彌陀佛就隨著佛壽命無量的本願度生因緣,我們也在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力加被、教導中未來往生淨土,精進修行,壽命無量。因此我們必須用最誠敬最渴仰的心情來念佛,走路也念、坐著也念,到了你心中清清淨淨,時時刻刻只有一句渴望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大悲聖號的時候,那麼你就可以比平常人更有希望見佛,而得到佛力的加被護佑了。
十四、阿彌陀佛與成佛悲願
(一)佛覺悟了什麼真理?
接下來再和大家介紹阿彌陀佛的佛字是什麼意思。這個佛字是古梵文佛陀的簡稱,佛陀兩個字,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悟的人的意思。佛陀到底覺悟了什麼呢?他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這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是什麼呢?就是「緣起性空」的道理,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是佛陀在徹底觀察宇宙人生的實相以後,所證悟到的一種最透徹最正確的結論。什麼是緣起性空呢?這個問題,將在後面「般若願」中會有說明。簡略的講,就是佛陀他洞悉了世間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由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素和合而産生的,凡是由衆緣合成的一切事物,沒有不經過生、住、異、滅的過程,世間的萬物萬事,絕對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最後一定會朽壞幻滅乃至消失。佛從覺悟緣起無常的道理,而踏上體證「性空」的修證道路......。
(二)佛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陀徹徹底底的覺悟了人類從出生的開始,就是步向死亡的前奏,任何快樂事物的後面,一定隱藏著悲戚的痛苦,任何人都避免不了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這些無常聚散的現象,佛陀他明明白白的看穿了宇宙人生的實相只不過如此的苦空無我而已,于是他從覺悟人生苦空無常的開始,毅然決然的舍俗出家,經過了無量劫數的時間修行,終于突破了人生生、老、病、死的迷團,揭穿了無始以來,這個無窮宇宙的奧密,圓滿的達到了他徹底證覺的目的,也就是成佛,成爲宇宙之間一個最究竟最有智慧的覺者。而且佛陀在成佛以後,又把他自己所覺悟的真理深入淺出的告訴每一個有緣有善根的衆生,讓所有的衆生都能夠依循著佛陀過去體悟的經驗,踏上最穩當最安全的修行道路,也能夠獲得生死的解脫,乃至成佛。
(叁)阿彌陀佛如何完成佛道?
阿彌陀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無上覺者。他從最淺顯的五戒、十善開始做起,經過了聲聞四聖谛及緣覺十二因緣、小乘、中乘的啓悟,再進一步修學大乘菩薩的六度萬行,曆經了菩薩的五十二個修行階段,到最後終于福慧具足,成就最上的佛道。
(四)認識彌陀的大悲行願才能將「阿彌陀佛」四個字的廣大意義弘揚出來
通常一般人都知道有佛,都知道有阿彌陀佛,但是一般人卻不知道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怎樣成佛的。佛,絕對不是迷信,阿彌陀佛,也絕對不是一般泛泛的佛教徒膜拜的神秘偶像而已,而是有它深邃的涵意。當我們深入去探討、去了悟阿彌陀佛一道四個字的底蘊時,你就會覺悟到淨土法門博大精深,可深、可淺,不是一般所想象的只是念念佛而已,絕對不僅是一般「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單純的念念字而已,而是阿彌陀佛多生累劫以來,由于功德、智慧的圓滿成就,而産生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感召,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才會消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才會有那麼大的往生效果;否則我們大可不必迷信的念佛。因此希望凡是有心念佛者都能夠從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行願下手,去研究去認識阿彌陀佛,弘揚阿彌陀佛的大悲行願,這樣更能夠將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廣大的意義表露出來,使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更升華更具佛義,讓原本對念佛有信仰有興趣的初學者,進一步對念佛法門産生更濃厚更深刻的堅定信念。阿彌陀佛是在什麼時候進一步的修行發下四十八願呢?這四十八個成佛大願又是什麼呢?現在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五)阿彌陀佛是在何時發下四十八個成佛大願?
阿彌陀佛是在什麼時候進一步的修行發下四十八願呢?這在無量壽經上有詳細的記載。經上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有一尊佛出世,叫做世自在王佛。這在前面曾和大家提到過。這尊世自在王佛出現在世間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一個國王,很有善根,時常到世自在王佛住的地方,聽佛說法。有一次,他聽了世自在王佛的說法後,心中感到十分快樂,法喜充滿,領悟到修行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視的。于是他就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發下了一個很崇高、偉大的誓願,要學世自在王佛一樣的覺悟宇宙間至高無上的真理,修成究竟圓滿的佛果。當他發了這個無上菩提的大願之後,就下定決心,把國家讓位給其他賢能的人,自己剃除須發,隨世自在王佛出了家,取名爲法藏比丘。並且由于宿世善根因緣的殊勝,他又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發下了四十八個成佛的大願。這四十八個成佛的大願,是無量壽經上最重要的樞紐(經文),也是淨土宗叁部經典的眼目。凡是修淨土法門的行者,一定要對四十八願有所認識和體悟,這樣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才更能憶念起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那種渴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心才會更強烈,更能夠與阿彌陀佛的誓願相應。當每一個人了解了阿彌陀佛成佛的四十八願之後,你便會明了爲什麼幫人家助念的時候,因爲我們虔誠祈求阿彌陀佛的念力,會對一個原本對念佛有信願的亡者,産生那麼大的感應效果。那個時候,你就會對助念更有信心更有興趣,一有這種…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