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自幼至長因「觀音菩薩」慈悲引渡而念佛、學佛,出家…(蓮舍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方給我看。」

  

  當下我找不到痛處,就說: 「我現在雖找不到痛處,可是每當被罵時,真的很難過。」

  

  菩薩說: 「這是觀念的問題,你只要轉念就好。」

  

  我答: 「我聽不懂,何謂轉念?不知要如何轉?」

  

  菩薩說: 「我教你一個方法,你們福利社在部隊搭夥食,每周輪兩位,你發心固定讓他們每周只輪一位,這樣即可。」

  

  我還是聽不懂,這樣做與轉念有何關系?也許做了就會明白。

  

  第二天早餐時,我告訴大家,我發心固定去提飯菜,另一位由你們去輪流,大家聽了很高興,中午吃過飯,原本自己的碗筷是自己洗,擦桌子、洗盤等事輪值的兩人一起做,沒想到他們講好,全部碗筷都叫我洗,我就全部收來洗,在洗時,他們又全圍過來罵我說:「我們從沒看過這麼不要臉的人,占了別人的位置,還以爲幫我們一點忙,我們就會感激,我們最討厭像你這種不要臉的人。」你一句,他一句的罵到我把工作做完。

  

  我在想,是菩薩教錯,還是我聽錯了,怎麼被罵得更嚴重,到了晚上我又在念佛時禀告菩薩,這方法好象不對。菩薩又在夢中出現,菩薩說:「我今天告訴你,一件過去世的事情,有一世你是這些人的上司、主管,你做人還好,可是會罵屬下,這些人都是那一世被你罵過的部屬,所以這世機緣成熟換他們來罵你。」

  

  我問: 「那要罵多久?」

  

  菩薩說: 「用金錢做比喻。假如你欠他們二千元,他們罵你一句還五角,罵兩句還一元,如果你頂回一句剩五角,頂回兩句就等于沒還,這樣你懂嗎?」

  

  我答: 「我懂了,如果我一句都不回,那我要還多久?」

  

  菩薩說: 「你一句都不回,兩個月就可以還清了,還清後,他們會像那一世一樣尊敬你。」

  

  隔天早餐後,我在洗碗,他們一樣圍過來罵我,此時我不但不難過還偷笑,你們盡量罵一句五角,二句一元,我終于明白了什麼叫做轉念,同樣的人,同樣的事,不同的心境,感受就不同。他們還說我可能阿達!阿達!被罵還在偷笑,我想,你們盡量罵,我可以早點還清債務。

  

  兩個月快到了,有位小姐偷了百貨部 劉先生的錢,藏在我的枕頭下面,我又被加罵是小偷,現在我不會難過了,因爲明白點點滴滴的果報,都是自己過去累積的,有惡的種子,也有善的種子,等因緣成熟就發芽了。當了解了就知如何面對,歡喜承受,這是我過去沒修好的功課,現要好好學習、體會、善解。

  

  兩個月到了,社長回來,社長好象相信我沒偷錢,就問我: : 「你有沒有摸到這些錢。」

  

  我說: 「沒摸到。」

  

  社長就對大家說 : 「給你們一個機會,希望真正的小偷出來自首,我會保密,否則就請警察出來處理,驗出指紋,會抓去坐牢,還讓父母蒙羞。」當天就有人去自首。

  

  我問社長: 「我是不是站了別人的位置,那天我看到您將一位小姐從百貨部叫到水果部,這是怎麼一回事?」

  

  社長說: 「 那位小姐本來就在水果部,當百貨部小姐辭職,我即通知你來,你沒占到別人的位置。一切總算明白了。」

  

  真的如菩薩說的,兩個月後,他們不但不再罵我,反而對我很尊敬,做任何的事情都來問我。我告訴他們: 「我才十四歲,什麼都不懂,請你們不要再來問我。」

  

  他們說: 「你年紀雖小,卻很冷靜,很有智慧,事情只要聽你的意見,我們做起來,就很安心。」

  

  丙、我在同一時間內還了宿世許多人情債給予我的啓示

  

  從這件事讓我深深相信叁世因果,「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事,今生做者是」。我很感激在同一時間,還了這麼多人的債,如果分散來還,不但辛苦,還可能沒有這麼深的體會。

  

  有了這次的經曆,遇順、逆境我常提醒自己,(順境更要小心警覺),不管別人如何待我,我一定不能錯,而盡本份做我該做的。由于第一次看到「千佛山」的家風「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趕緊忏悔。」覺得很親切,這就是我平時待人處世的觀念。

  

   從以上兩個例子有個共同點,都是我糾正別人的態度有問題,所引起的,所以奉勸爲人父母、主管、老板….等等長輩們,不要以爲我是長輩,我所做一切都是爲你好,傷害了別人,自己都不知道。

  

  我再舉個例子:

  

  丁、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孩子?

  

  有位同事告訴我,她的兒子都不聽話,他不知如何教,我請她帶兒子來公司。有一天她帶兒子來,這孩子大約七歲,我讓他坐在我旁邊,我拿了一張紙一枝筆給他畫畫,想從中去跟孩子接近,然後我先做自己的工作,當我這份工作完成,要將資料收到牛皮紙袋時,點點少了一張紙板,同事也幫忙我,最後找到了,是這位小朋友拿去畫畫,這位同事很生氣,一邊罵手就打過去,我趕快將同事拉開,並告訴她: 「你這樣會嚇到孩子,我來問你要注意聽。」同事氣得坐在旁邊讓我處理。(時間太久了忘了這位小朋友的名字)

  

  我問: 「你知不知道媽媽爲什麼打你? 」

  

  小孩說: 「不知道。可是媽媽好象很討厭我,她每次看到我一定會打我。」

  

  我再問: 「你每次都不知道媽媽爲什麼打你? 」

  

  小孩說: 「我知道,媽媽討厭我。」

  

  我再問: 「那你看到媽媽會害怕嗎? 」

  

  小孩說: 「我很害怕看到媽媽,因爲我又要被挨打了。」這位同事在旁邊掉眼淚,原來她給唯一的心肝寶貝是傷害、恐懼、害怕。

  

  我再問: 「這張紙你是在哪裏拿的? 」

  

  小孩答: 「在阿姨桌上拿的。」

  

  我又問: 「阿姨桌上的東西,是不是要先問阿姨,這張給我畫畫好不好?」

  

  小孩說: 「我看它破破的以爲是不要的。」

  

  我說: 「這不是破,是阿姨故意剪成這個形狀,就是破了,你也要問,因爲這是阿姨的東西,現在你知道媽媽爲什麼打你? 」

  

  小孩說: 「我知道了。」

  

  我再問: 「那你以後要拿別人的東西時,應該如何? 」

  

  小孩說: 「要先問可不可以拿。」

  

  我說: 「你很聰明,一教就懂。」同事抱起兒子,還一直向兒子道歉。同事謝謝我,她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教導是錯誤的。

  

  我告訴她: 「我父母不打小孩子,孩子犯錯,父母不會用罵的,而是私下叫到房間慢慢地問,問到你了解自己錯在哪裏,父母就不再追究了,他們重視孩子的品行,從不拿我們與別人比較,與別人相處不要計較,吃虧一點沒關系,不可占人便宜。」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每天有一個飲茶的時間,母親泡了一壺鐵觀音加糖的茶,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常有主題訓練我們的思考,自己有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父母很民主,總是說我們的意見只供參考,自己做了決定,自己要去負責、承擔。

  

  人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要很善意、誠懇的,多用心傾聽對方的聲音,才能了解對方的感受,才不會做錯判斷,願人人之間更和善,家庭更和睦,社會更和諧,世界更和平,都是從每一個「我」做起。

  

  5.我與一位王小姐做同樣的夢,在夢中見到許多病苦、殘缺之人要我治病

  

  約在二十六歲,我和同事 王小姐住同一個房間,有一天,睡夢中聽見有人喊林醫生救救我……不斷地重複,我被此聲音吵醒(是夢中醒來,而非真醒),我起來開門,門口排滿了兩叁排很長的人,都是病苦及殘缺者。我說: 「我們這裏沒有醫生,我是姓林,但不是醫生,你們找錯地方了。」

  

  衆人回答: 「我們就是要找你的。」

  

  我說: 「我真的不會治病,如果我會,一定幫助你們。」

  

  他們說: 「只要你願意幫忙就可以了。」

  

  我問: 「我要如何幫忙?」

  

  他們說: 「只要在佛前放一杯水,念大悲咒,我們喝了病苦就會好了。」

  

  我趕快說: 「《大悲咒》我都沒聽過,不會念。」

  

  他們說: 「你跪下就會念了。」

  

  當時我在房間挂了一張西方極樂世界圖,我先准備了一杯水,然後跪在佛前,我合掌對著菩薩說: 「我什麼都不會,但他們卻相信我可以救治他們的病苦,我從沒聽過大悲咒,祈求菩薩加持、助我,我很虔誠的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叁遍) 》然後自然而

  

  然的念了一些咒語,念到停下來,可能是念完了,我不知道念些什麼,一定是菩薩加持的,我很虔誠的再禮佛叁拜,將水拿給他們喝,我看見他們一位一位喝了病苦消除,很有精神的走出去。」奇怪的是那杯水好象沒有減少。

  

  在此時, 王小姐忽然發出很驚恐的聲音,我被吵醒。我抓住 王小姐的手說: 「我在你旁邊,你很安全的。」隔天我找時間問 王小姐你昨晚是不是做了一個很恐怖的夢,她就將夢中所見告訴我,原來我們做了同一個夢,差別的地方是陰風吹來室內的東西都在飛,她一直在閃躲,而我跪在那兒念大悲咒都沒事,最後一個東西差點打到她,她才叫出來。

  

  這位 王小姐從這件事後,開始學佛,比我還精進。有一天她問我: 「你還記得我們做同樣的夢嗎? 」

  

  我說: 「記得。」

  

  她又問: 「你在夢裏念的是什麼咒,你還記得嗎?」

  

  我答: 「不記得了。」

  

  她拿了一張影印的大悲咒給我,並告訴我: 「你念的就是這個咒語。」

  

  我看一下,裏面好多生字。我說: 「這個我不會念,你教我好嗎?」

  

  王小姐就幫我將生字注音,我開始學念,可能是過去有熏習,我很快的就背起來了。

  

  6.我因喉嚨痛,觀音菩薩對我的夢示

  

  我從小就有慢性喉炎,講幾句話就會喉…

《我自幼至長因「觀音菩薩」慈悲引渡而念佛、學佛,出家…(蓮舍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