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就是要開悟!
我們來,就是要開悟!開什麼?悟什麼?你用什麼開?這個就叫作:心靈工程!
─────────────────────────
……………第二個階段:這個「參」的第二個意義,是指我們登地以上的人,叁十七道品具足了,初禅定有了,要死卻死不得,這口氣不斷啊,你要怎麼辦
!你還有一點疑惑在,所以才會問,這個時候袓師大德告訴你「參」,不是叫你從生命因素上來,他是要你深化、深化呀,一直不斷的「深化」。
你目前的狀況就快了,只缺臨門一腳,這個時候,這個「參」,這個「吃茶去」,對這個行者來講,就有絕對的功用,可能在那麼一喝之下,他開悟了。那一喝! 就有點像手捏開關一樣,這麼一按──千年暗室頓然明朗,這個時候的「參」,那就功德無量、活人慧命。
我們現在都還不具備這些條件,我們的生命因素就像一盤散沙,堆都堆不上來,粘也粘不起來,稍爲一點風吹草動,滿天雲霧。說是要精進,坐在那裏,不是昏沈,就是散亂。但要說你是沒兩下子功夫嘛,瞧!大家坐在這裏,倒還蠻像一回事的,佛坐的姿勢,也跟你差不多而已。
我們到底是怎麼啦?有沒有問過自己?所以各位坐在這裏,不要只是自己坐在這裏,你必須要找到坐在這裏的東西。像剛才講:明心見性是什麼?你有沒有弄清楚?什麼叫明心?什麼是見性?你要當疑情來參!借著這個疑情,你要深化,或是要過濾、淨化你的生命因素,那都可以的。
我們來,就是要開悟!開什麼?悟什麼?你用什麼開?這個就叫作:心靈工程!透過這個「參」,在我們的心中波濤洶洶湧、澎湃的激蕩著,一再的沖擊著我們,我們不要再生死輪回了,不要在這痛苦的此岸,我們應該要邁向彼岸,但是,你憑什麼過去?
這個部份,你要先抓得住「這一句」,這一句不管是──「開悟」也好,「明心見性」也好,「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好,「念佛是誰、 拖死屍者誰、 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 日面佛、月面佛、 前叁叁、後叁叁」都可以。
講公案,我比你背得多,誰不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大家都懂,但是你懂嗎?除了這些文字以外,你還懂得什麼?
我們不只是懂,不只是知道,更要真實的感受到「那個」東西。日面佛、月面佛,是什麼佛?前叁叁、後叁叁,是什麼?開悟是什麼?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是什麼?要的是「那個」!!而不是這一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