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還沒起作用,就要能看到心的存在
讓我們把心沈靜下來,讓它的作用盡量止息, 然後,你的面目會現前!然後你會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那個「心的存在」你自然就會看得到!!! ───────────────────────
…………… 譬如生氣、譬如愛現、譬如貪, 不論貪瞋癡,都是發起了以後才發現,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感到很慚愧、該忏悔。 而你的反省也是從這一方面來的。那麼, 如果你可以敏感一點,能夠 察覺到「我要發脾氣了」!可是 想了一想:「不行!我不能發脾氣啊」! 但是那心的作用已經起了, 只是你很快的把它壓了下來; 有的人是把它轉化掉、息滅了它, 也有壓抑它,或者將它保存起來的, 然後它就開始變質,只是這樣而已。
如果你是修養的,那就會壓抑、保存起來; 如果是修行的,就把它轉化掉了; 可能透過梵呗,唱一唱、吼一吼, 就把那個瞋心給發泄出去。
有些人在發泄以後,就 把這個瞋心轉化成一種力量, 來服務社會、造福人群,那就是「悲心」。 把這個瞋心轉化成慈悲心, 那就是很高明的修行人了。
我可以告訴各位, 絕大部份的修行人,都在這個範圍裏面, 這只能說是有善根,還不是真正在修行。 真正在修行的人,就是心還沒起作用, 就要能看得到「心的存在」。
所以現在大家坐在這裏, 你要去看那個心的「存在」。 你人坐在禅堂裏,它不可能有作用。 但是!一個不會坐的人, 他會去推動他的貪瞋癡!......
所以,有人在誦經的時候, 誦一誦會「叁字經」就出來了, 爲什麼?他嘴巴在誦經,眼睛在看經, 怎麼會有這種狀況?因爲 他的心與誦經産生平行作用; 眼睛看著經本,嘴巴念著經文, 腦筋裏頭轉的是別的事,所以 誦到一半,經文就變成○○○了。 爲什麼?就是他的瞋心在作用。
我們在打坐的人也一樣。 坐在那裏就坐在那裏, 那一個臉怎麼會變成青面獠牙呢? 因爲你的心在起作用,愈想愈氣、愈想愈氣。 你坐在那裏,沒叫你想啊! 但是你的心在起作用,外人控製不了你, 即使下香板給你,「打就打嘛! 又怎麼樣!」那這樣的話, 你的用功根本不得力。
坐在這個地方,第一個是 要讓我們把心沈靜下來, 讓它的作用盡量止息, 然後,你的面目會現前, 然後你會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時候, 那個「心的存在」你自然就會看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