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你的意識形態在作用
它只是一個東西啊! 這一個東西,我們爲什麼要給它一個意識的形態呢?那就是人造業的開始!……
───────────────────────
……………一尊佛像在這裏──眼前這個境界就在這裏,你怎麼參?它是色塵,那你眼根對著色塵,怎麼看?你怎麼看
你說:「這就佛像啊!啊那就眼睛、那就佛手呀、這是萬德莊嚴相、啊那就是……」所以這就是凡夫,這就不能成就嘛!
你這一條路要怎麼走出來?就從這個地方下手!修行,眼前就可以下手了!!不要好高骛遠!!!
色塵!來了……好!看著它,眼睛看它,爲什麼叫眼識對色塵?爲什麼我們凡夫不能叫作眼根對色塵?爲什麼眼根對色塵時,會變成眼識對色塵?那你的心要安住在這個地方,然後,你就會去發覺到,我們的心是怎麼起作用的。
因爲,我對這種境界是含糊籠統的。「它怎麼叫一個佛像?那個陶燒的東西放在這裏,它那裏是佛?」一個瘦巴巴、骷髅一樣的,這樣一個東西,靜靜地坐在那裏!我們稱它佛
!! 那你叫它人嘛,把它叫作仙嘛!不行嗎? 爲什麼把它叫作佛? 那你會發現──原來你的「意識形態」在作用。
我可以稱它佛,我也可以把叫它人,我也可以說它就是一個行者,我也可以看它是個菩薩,那麼,叫什麼都可以,名字是人給的。
今天我學佛,我會說它是佛;今天我要學道的話,我就說它是仙。好了!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是因爲我們人(你)原來所存在的意識形態不同,所以,你現在看到它,就把它叫作佛、把它叫作仙,這一種名詞的定義,是來自于人的定義,而不是事實。
事實上,它只是一堆陶燒的像,一個東西擺在那裏而已,你甚至于把它叫作一個人像,這也都還是賦予意識形態的,它只是一個東西啊! 這一個東西,我們爲什麼要給它一個意識的形態呢?那就是人造業的開始!
現在我們要參禅,就是要打破意識形態所架起來的那個框框。要打破這個框框不難,你要是沒有找到這個方法,那就很難!
那個框框要怎麼打破?你要從這個地方去下手,然後你就會感受到,這個意識形態的框框,是本來存在那裏的一個「背景」;假如你沒有這個意識形態在那裏,只是看到而已! 那麼,我本能的在跑香的時候,不要去撞到它就好了。
爲什麼要這樣?你會逐漸的一直深入、一直探究,所以各位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你必須要去跨過這個階段。跨過了這個階段,才有可能進入第二階段!第一個階段你不跨過去,只有語言文字的存在,它永遠會束縛著你。我們要跨過語言文字所指的,然後去體會這一個語言文字裏面所指的「那個」真實義是什麼。
所以,當各位形成你的疑情以後,我們叫作「句中玄」。那種語言文字,它只是個影子引導你;透過它的引導,你要開始深化、深化、一再的深化。這個時候,它就好象螺絲起子一樣。目的不是螺絲起子要怎麼樣,而是它的穿透力!! 它從一個點開始鑽,它會一直鑽、一直鑽進去。
我們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的引導,它會穿透──使我們從表面上,一直到最裏面的核心。但是,語言文字你弄不清楚,那麼,心的作用與外塵境界之間的關系,就沒有辦法打破,你絕對沒有辦法穿透它。
我們爲了要穿透它,你就必須透過這個文字來引導,我們這個部份叫作「句中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