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舉手投足都是文殊心啊!

  舉手投足都是文殊心啊!

  

  心法,能夠廣大如虛空;色法,行普賢行海。走在廣大如虛空的境界裏,那「不思議境界」就出現了。

  ───────────────────────

  

  ……………大家要知道,「念」我們是講注意力、心法。心法,你不要把它當作只有一個東西,不是!我把它叫作「身」。

  

  「念身」的意思就是:你在用心的那個「心法」,它是一個整體的生命,它不是單一的。

  

  我們現在修行,很認真,卻不能成就,都是一直把整個法都簡化掉了,一直以爲只有單一的,你用心法就好象拿針一樣。想想看,你的心那麼小嗎?你不要一直把自己窄化、一直濃縮,不要如此!

  

  它和我們的身體,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是整體的,是活活潑潑的,它是廣大如虛空的。你想想看,我們爲什麼要一直窄化它?使這個心狹隘到像針一樣的小呢?我們在基本上,方向都弄反了。

  

  所以,智慧的本身也是整體性的,而這個整體性,都是廣大如虛空的。可是我們一直朝相反的方向,把它弄成一點點,好象那開關一開就好了,但是,它不是只有開關,也不是一個開關,它到處都是! 我們說「觸目皆是」!!這舉手投足之間,通通都是文殊心啊!!!那大家想想看,我們在智慧上,已經把自己弄向失敗的方向了。

  

  第四段:心法,你能夠廣大如虛空;那麼,再講色法,行普賢行海。那你看!以廣大如虛空的心,來實踐、來力行,來走在廣大如虛空的境界裏,那「不思議境界」就出現了。

  

  現在,我們弄反了,不是要把各位關在這個地方,那就把心量縮得只有這麼一點點,那你就弄錯了、弄錯了!

  

  所以,在開始的這個階段裏,我們要各位好好的調整,把自己的心調好。就像筷子擺進筷子籃裏,要抖一抖才放得多,要不然,再加兩支下去就卡住了,那其它的就不用放了。所以,要把它調好,把自己的心調好,那你得要大能大、要靜能靜,這個才是。

  

  行者不可思議的地方也在這裏,展開的境界不可思議!!一靜下來,你找都找不到他在哪裏,這個才是厲害。

  

  我們動啊,動不起來,像毛毛蟲動個兩下;靜啊,靜不下來,也像毛毛蟲不斷在蠕動,人家一看就討厭;那不是行者,那叫毛毛蟲。

  

  心靜下來,法界中找不到;心動起來,法界中無出其外;這就是「念身」,這才叫作──「行者的心力」,能夠盡虛空遍法界!!!

  

  各位想想看,經典是不是這樣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我們呢?心如針頭,量如毛端,那還修什麼?所以要把心量打開,我們的智慧,才能充分的使用。

  

  第五段:那麼,普賢行法、普賢行海,或者普賢行願,那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用盡虛空、遍法界的「心」,來與盡虛空、遍法界的塵相應,你看出現的是什麼

  !

  

  所以「華嚴叁聖」怎麼講?用百分之百的文殊智慧,來感受百分之百的普賢境界,那就是:毗盧遮那佛的毗盧性海!修行是這樣啊!!那麼下面的境界,我們就不用談了!!!你要是了解的話,那個當下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在相上叫「不思議解脫境界」,在用上叫作「入法界」,它的體性就是諸佛體性。

  

  佛法這麼簡單,我講很簡單,各位還要再更進一步去摸索。該怎麼摸索?這就是「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