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摸索的就是這樣而已,這麼簡單!
開悟的那個「當下」就是──心、境之間舍開了「心王」的作用,才能入毗盧性海。那一悟是徹底的大悟,這麼簡單,所以「直指」,所以「見性」。
───────────────────────
…………爲什麼「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爲什麼「八難叁途共入毗盧性海」?「毗盧性海」怎麼入?你以爲不小心掉進去的嗎!
不小心掉進去的常常會掉到油鍋裏去,不是到性海裏。
毗盧性海,是──清清楚楚當六塵境界現前,心接觸的時候,能夠不受心王、意識形態或第六意識的左右,這就是「本來如是」。
任何大德的開悟,那個「當下」就是心、境之間舍開了「心王」的作用,才能入毗盧性海。那一悟是徹底的大悟,這麼簡單,所以「直指」,所以「見性」。
我們繞來繞去,只是在語言文字上逞口舌之能。爲什麼我們會一無所有,無法當家作主?就在這個地方,這是個核心。
或許這樣講太清楚了,一語道破就不值錢了,你在摸索的就是這樣而已。
現在呢?你要怎麼去感受這個心背景的存在,這個心與塵境它是如何作用的,因爲塵境無所不在,色、身、香、味、觸、法,與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時,你的心怎麼起作用?它受不受塵境的影響,你是不是有進步
就從這裏看──你的信心、念心、精進心!其它的就暫時舍棄不講,以這叁心作爲總標准。
叁心不成長,那你句中玄還沒有進入第二個階段,你在第一階段的摸索到底有沒有進入狀況,都要重新再來檢討!看看各位疑情産生了沒有?疑情守住了沒?你的話頭如果還沒有誕生,那要如何參話頭?
班首師父們每天那麼辛苦,逼迫著各位「提起來」!爲什麼?──參!給各位很多的疑情,你要能夠捕捉得住,把自己導入! 要不然你的疑情絕對無法形成,你的蛋絕對下不來。
所以在進入新的階段時,善根法器夠的可以鼓起勇氣向前再沖!!還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你要如何整頓自己的身口意及心念,重新來過,在第一與第二階段之間可以很快的再迎頭趕上,把紛亂的思緒整理清楚,進入一個模式……
讓自己很快的進入狀況,把自己的萬念放下,在菩提道上勇猛精進,朝著一個很簡單的指導,導引自己入門口,那麼,師父一句「參」,你就進去了!!
現在,打起精神來,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