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們要問:仁者的心是怎麼動的?

  我們要問:仁者的心是怎麼動的?

  

  「境界」被這個「背景」所影射了之後,「心的作用」對于境界的捕捉,就與「心的存在」那個背景相對立,這就是一切「苦」的來源。────────────────────

  

  ……………現在我們從這個地方,清清楚楚的了知到有爲法是這個樣子,娑婆世界是這樣對立起來的,對立是在哪裏呢?──心的作用與心的存在,是相互作用的。

  

  換句話說,這個「境界」被這個「背景」所影射了以後,「心的作用」對于境界的捕捉,就與「心的存在」那個背景相對立,這就是一切「苦」的來源。

  

  我們在一般講席中常講對立、對立,但都沒有作詳細的分析,現在分析到這裏,你要從行的立埸上,徹徹底底、清清楚楚的去感受,講席中說得那麼清楚也沒有用,大家回去也不做、又沒坐,就無法體會!我們在這裏,就談得比較詳細了。

  

  剛才我們談到了的陽光普照,好!現在是陽光普照?還是仁者的心光普照?陽光普照來自外塵境界;那就跟當年所講的,是風動?是幡動?惠能說:「仁者心動!」這是一句很簡單的口號,仁者心動誰不會講,每一個讀過公案的人都知道。現在,我們要問的是──「仁者的心怎麼動?」這才是禅修啊!

  

  所以當人家說:「天氣真好!」那仁者心好;你說:「天氣真糟」,那仁者心就也糟了,那個語言模式馬上可以帶進去。所以佛印告訴蘇東坡:「你像個菩薩」!那是他的心像菩薩;而蘇東坡卻告訴佛印說:「我看你像牛糞」!蘇小妹就說:「你的心像牛糞,才看人家像牛糞」。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但這只是表面上的……

  

  現在,我們是個行者,行者所要了知的是:心是怎麼動的?心光是怎麼照的?

  

  爲什麼說牛糞的人,就是心像牛糞?爲什麼說是菩薩的人,他的心就像菩薩?行者是要得到這一個東西,那才叫「證得」。從這裏入!這個就是疑情的來源!!這就是話頭的産生處!!!

  

  延著這樣一條路,去追尋心路曆程、心的活動軌迹,這條路對行者而言,就叫作「參」!循著這個話頭而尋去,就叫作「參話頭」,不是讓你嘴上背那一句口號而已,莫名其妙的,那怎麼會有用呢

  

  

  透過這一個話頭,它帶領著我們,在這個小徑當中尋幽前進。大家想想看,一個行者,是多麼孓然獨立!輕飄飄地、沒有包袱,在心中的那個清靜、清幽的小徑當中,循著既定的軌迹、心的活動狀況,找尋到自己的老家!這個叫作「內在世界的建設」。

  

  我們怎麼建設這個世界?是這樣來的!怎麼進入極樂世界?是這樣進入的!你必須找到那條路,沿著那條路這樣子往前建設,這個叫作「參話頭」。

  

  你要不要找到那一個很具體的、屬于你自己的心中小徑?這是非常殊勝的一項「工程」,所以我們在這裏禅修,不爲什麼,就爲這個!大家,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