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的生命觀 一▪P2

  ..續本文上一頁肯定那是你不遵守了。如果你犯罪了,還要得到懲罰。沒有辦法嘛,遊戲規則嘛。所以呢,向心力特別重,你不能離塵,你不能解脫。但是你離心力,你就是不相信這套規則,你試試,你寸步難行。你不相信這個規則,行嗎?你上大街上,大小便,然後,男的跑女廁所了,我沒分別心,你沒分別心,試試,一會就把你弄到派出所去。你沒分別心,不行啊。佛教徒,他不是說分別心,這叫隨緣。這個遊戲規則是這麼定的,我就隨緣好了。你不可以把這種規範當作定法。所以有人問他,觀世音菩薩是男的,是女的?我告訴你,是因人而設定。他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他要度我們男的,他就示現男的。他度女的,他就示現女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實在的,不變的男性,女性。你不要隨便給觀世音菩薩定他是男的,你以爲你很聰明,你就錯了。觀世音菩薩是女的,你又錯了。爲什麼?如果你執著男的,女的,你就不能出離他,你就不能解脫。爲什麼?無論是有男相或女相,你就有煩惱相。你不執著男相,女相,你就沒有煩惱相,你就解脫了。雖然我是男的,雖然我是女的,但是我不執著我的這個相,你就沒有煩惱相,因爲你的貪嗔癡就沒法升起來。你人性的弱點就沒有了,就是一種解脫。當然,這是升華到真谛,不是世俗谛。

  

   我們給佛教徒一個定位,就是你活在世俗谛上,但是你要升華,你要改變,你要改變觀念,你不改變觀念,你就沒有希望。所以說,二元只是解決相對的問題。他學習好,我要努力,要超過他,當然了,如果是正當的途徑會是怎麼樣了?世間人的正當途徑,我努力,我學習。不正當的途徑怎麼樣了?背後使絆子,我攆不上,怎麼辦啊?我弄個絆子,一下把他絆倒,然後我就攆上。這是什麼啊?這是輪回,這就完了,這就墮落了。所以說我們要按規則走。按遊戲規則走,這是世間,必須按世間規則走。剛才我爲什麼說國家宗教事物條例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他就是大家按規則走了,大家按標准來做事,現在缺少標准啊,當然這個標准,如果你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那你就無法給自己定位,無法保護你自己信仰的利益,你的權限,你沒有辦法知道。如果你知道了,我拿這法律條文和你講話,你能懵我嗎?你懵不了。當然了,大家要形成一個知法的環境。你知法守法,知法就懂法啊,不懂法怎麼守法啊?只是解決相對的問題。這個內容既是如何循規蹈矩,不做錯事,相對來講,我是個好人,就像有人說的,雷鋒是菩薩,誰說的?雷鋒有信願行嗎?沒有。沒有信願行不是菩薩。我告訴你的是真話。當然你可以把他作爲一般的方便說法的時候,你可以說,像雷鋒利于他人就是菩薩行,可以。但雷鋒不是,我必須告訴你。循規蹈矩,不做錯事,盡做好事,那這人在世間是好人,大好人,優秀生。但是他不是菩薩,必須承認這一點。近而爲善,利益社會人群,你是大好人啊,你就行善,利益他人,然後利益更多的人,對這個社會有好處。

  

   爲什麼我們在學習曆史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優秀的人物進入了曆史的記載,爲什麼?因爲他們爲這個國家爲這個民族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大家要給他個定位,這種定位讓更多的人來效仿他,來向他看齊。當然也有些壞蛋,他覺得非常鄙視這些人,引以爲戒,不能做這樣的壞人。就像我到了杭州,到了嶽王廟啊,看到那個秦桧,他的夫人,還有兩個奸臣,大家對他們吐唾沫,爲什麼?爲什麼覺的是種恥辱?當我們有這樣的分別心的時候,我們就決定不能做這樣的人,這是肯定的。所以說,這就是世間的道德,規範。那麼這是解決社會一般問題,如果說要解決絕對問題了,解決生死問題的,出世間的問題,那這個不行,你必須清楚這個標准就不行了。那麼這個內容即是解決生死的問題,必須靠真谛,世俗谛不行,你不要相信他。說實在的,有人說舍了多少錢,如果你沒有佛法的觀念,沒有智慧在裏面,那你舍錢也是輪回的,我告訴你實話。金剛經告訴你,叁輪體空布施,你說還是有我相,還是能施,所施,中間我還是要界別,但是你的界別和你沒有學佛前,那已經變了。就像昨天有件事情,有個居士弄了幾萬元,然後剛開始說,要舍給居士林,後來說要舍給中國紅十字會,最後我們打電話聊了一下,你一定要捐給慈善會,或者紅十字會,那我們給你介紹到慈善會,那麼慈善會的人到我們這裏來了,要采訪我,我說你不要采訪我,功德不是我做的。我說他們居士要接受采訪,那可以。但是我們必須征求人家的意見。征求意見的過程中,說我們不接受采訪,我說我尊重你的意見。佛教徒嘛,他不是爲了要出名,他才去布施的。是這裏面就有了不執著,我說因爲我有緣我才做的啊。能施,所施,有了這種的機會,中間有了錢,我們花的錢都是人民幣。這叁者是個緣起的過程,由緣而起,由緣而起的東西又會由緣而散,那麼緣聚緣散,你執著它幹什麼?我有因緣我就做,我活著,正好讓我趕上了,我就做了。我覺得讓我很感動,當然人家說著急,盡快把錢送到受難者手裏,我覺得那可以啊,不一定都要放在佛教協會。當然了,我們是有組織的人,咱們放在佛教協會,沒有組織的人,他不願意放在這裏,沒關系。他甚至向我提出個要求,極樂寺能不能給這些捐款的人念念經啊,我說可以啊,你把人名拿來,我們搞法會的時候,可以給他挂個牌,這沒有問題,我隨喜這種功德。所以說,這種規則就感受到了有佛教徒的色彩。盡管他沒有達到高度的自在,但這裏面有了佛法了,已經不是單純的世間法。單純的世間法會怎麼樣啊?他覺的,我捐款了,我應該出名,我應該讓別人知道。請記住,無名英雄來自于佛教的,社會上也有,受佛教的影響,他說我不要名,不執著名,他是受佛教影響的。

  

   如果我們佛教徒,我們自己家裏的財寶還不知道,那是一種缺陷,這是不應該的。所以說,這是我們絕對真理的一種表現,也就是真谛。你今天修行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是在真谛上下功夫,如果你在真谛上下功夫,你俗谛上念佛,在轉化世間法的時候,那我告訴你,你念佛的質量不一樣。如果你僅僅的單純地停留在世間法上,那你念佛的質量跟不上去。沒有辦法,我必須告訴大家的是實話。所以說我們對佛教生命的觀察透視,無非是讓我們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不可靠的。它是可變的,它既是可變的,你就不要去執著它。他不執著它,你念佛的質量,你對往生的這種功德的積累,我覺得都有它非常重要的價值。如果你不知道,你就很難把握自己當下學佛的因緣。往生生命的方向,因爲人的生命是非常複雜的。個人和個人不一樣的,你看看左右,你看看大家,都是人,但難易不一樣,相貌不一樣,年齡不一樣,因緣不一樣,都不一樣。但是大家都是人,都是佛教徒,這個可以通過共同的修學,來達成生命的統一。但這個統一是非常艱難的,確實如此。那麼這個內容即是解決生死的問題,必須靠真谛,沒有真谛,你怎麼能夠修學呢?沒有真谛,你就會執著世俗谛,執著這個遊戲規則,你走不出來。

  

   現在很多佛教徒,他是好人,是大好人,但他就是執著。我邁哪條腿啊?這個佛珠是不是隔這個不行啊?我念這個,是不是隔開一個?或者是我在家裏能不能念楞嚴咒啊?我在家裏能不能念地藏經啊?他局限在這裏,他活得非常痛苦,這是很滑稽的。當然你不明白,你就會覺得他非常重要,你明白了,就覺得這什麼事都不是個事。不是個事啊,你明白了,當然自在啊。你不明白,你就整天想這件事,就是障礙。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當你聽到佛法後,馬上解決,馬上突破,馬上你的路寬敞了。能一樣嗎?不一樣的。所以大家要對真谛升起信心。不回避世俗谛,但在世俗谛上要感受真谛,就像龍樹菩薩告訴我們的,"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義"。第一是什麼?就是真谛。你不依靠這個世俗谛,你怎麼能感受到它無常,它怎麼能感受到遊戲規則呢?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就是你不能得到真谛的話,你怎麼能得到解脫呢?你怎麼能上西方極樂世界呢?

  

   我們現在念佛人不得成就的一個根本原因不就是在這個世俗谛上走不出來嗎?挂礙,執著,計較,煩惱,情緒影響,所以怎麼辦呢?升華不了,轉化不了,所以現在就是面對這樣的問題來用真谛解決。這就是真谛存在的價值。沒有真谛,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是好人,因爲你只有世俗谛啊。你看我們大忏悔文裏說,"二谛融通叁昧印",二谛是什麼?真谛就是世俗谛,世俗谛就是真谛,兩者融合到一起,你自在了,你大自在了。你面對現實,你負責,你自在,平等。于是你自在了,于是你的心改變了,于是你往生怎麼樣啊,就有份了。要不然的話,怎麼行呢?所以我們今天對生命的認識透視,顯得特別重要。要不然,我們研究這個幹什麼?它對我們往生有非常好的助緣。

  

   真谛是無爲法,是平等空性,就像我們剛才說的二谛融通叁昧印,真的和假的,也就是說世俗谛和真谛,兩者是一個,是平等的。叁昧是什麼?就是等持,平等的,是不二法門。這個時候,假使你走進了真谛,你證悟了真谛,就沒有了生,同時也就沒有了死。沒有生沒有死,涅槃了,往生了,就是這樣的。同時也就沒有了美,沒有了醜,沒有了善,也沒有了惡,沒有了高,沒有了低,沒有了貴,沒有了賤,沒有了好,沒有了壞。所以有人很茫然,說法師,真谛不行啊,沒有好壞怎麼行啊?你還要做好人,但你不能執著自己是好人,你不就突破了嗎?你老驕傲,你看我是好人,你是好人,沒有錯,你是好人,你輪回啊。你不能解脫啊。所以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望,我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去誦幾遍,恒順衆生,第九,恒順衆生,衆生說那是紅的,我就說紅的,衆生說那是綠的,我就說是綠的。對我而言,那既不是紅的,也不是綠的,那是元體。它可以是紅的,也可以是綠的,可以是別的顔色,都無所謂。但是它說對,你就說對,它說不對,你可以說不對,所以你多自在啊。你作爲一個佛教徒,你在家裏大家都歡迎你,都看著你高興,因爲你跟大家結緣啊。大家說好,你不反對啊。大家說壞,你不反對啊。不然的話,你老反對,那能行嗎?你說要度別人,別人不讓你度,你怎麼辦啊?你就放生吧。你放生放到一定程度,它還會回來的,因爲它會被影響。他不會是鐵板一塊,即使是鐵,在1500度高溫下,它也會熔化啊。並不是固定的啊,人都是可變的啊,所以你不要著急,你還是改變改變我們自己,這個太重要了。沒有了種種相的差別,你不會覺得這個好,那個不好,這些東西已經沒有了。這個好像更圓滿,那個不行。有沒有相的差別,有,但那都是假的。不執著,不就沒有了嗎?有沒有啊?有啊。但是你要執著那個假的,你就完了,你就是向心力重啊,向心力就是圍著這個圈轉啊,沒完沒了。如果是假的,你不再執著,你就出來了,你的離心力增加了,你馬上就轉化,它不一樣啊。那麼反之,如果我們不這麼認爲而世俗谛認爲,則有生老病死的變化。

  

   你看看我們佛教徒,有很多人在乎自己老,在乎自己死,非常在乎。不要在乎,死是換成另一種形式存在,有什麼可怕的?佛教徒怕死,不是佛教徒。你看那譚嗣同,在菜市口,本來他可以跑掉,但是他就是沒跑,我就是要死,他要想喚起國民去改革,對中國進行改革,拯救中國。所以他有首詩的最後兩句是“我自橫刀仰天笑,”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仰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我生也是昆侖,死也是昆侖,我平等,我把生死看的完全一樣,還怕死嗎?那麼我們也是佛教徒,相比這種境界,我們差的何其遙遠啊!

  

   在曆史上,中國的佛教史上,中國叁論宗的第二代祖師,僧肇大師,他臨死的時候,有這樣一首詩,他說:“四大元無主”,四大沒有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這個身體嘛。“五蘊本來空”啊。五蘊也是這個身體啊,“將頭臨白刃”,我把腦袋啊,面對刀,白刃就是刀,劊子手的刀嘛。“猶似斬春風”啊,就像斬春風一樣。自在啊,你行嗎?你不行,我們需要訓練,需要鍛煉,你沒有這種鍛煉的過程,你想要上西方,那是打妄想。沒有足夠的定力,沒有出離心,沒有辦法去。

  

《佛法的生命觀 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