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生命观(连载一)----静波法师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整理人悲松
今天我们有个佛法开示,这个开示我认为比较现实。《佛法的生命观》,也就是佛教对生命的透视。生命很无常,但是它又存在。你又不能回避。没有生命,你就没有机会学佛。尤其是没有人的生命,你更没有缘听闻佛法,解脱自在,往生净土。没有缘呀,所以说佛法的生命观,也就是佛教对生命现象的看法和透视。究竟生命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很关心。我们原来也可以说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是不够全面。所以大家今天有这个因缘聚在一起,大家共同来探讨,对自己有个定位。怎么样去改变它,怎么样作为修行的下手处,我觉得就显得非常重要,非常现实。
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世俗谛与真谛对生命问题的看法。什么叫世俗谛
就是世间人一般的看法,正常人一般的看法,这是世俗谛。真谛,就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就是站在事物本来面目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如果我们仅仅说,你站在佛法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时候,你回避了一般人看问题的那种方式和方法,那是错误。因为如果你不能立足与当下,立足于现实的话,那你就无法解决人的问题。你老是站在地上说天上的话,那谁听呢?没人听。释迦牟尼佛来到世上,四十九年说法,说实话,他完全是根据人的习气,毛病,烦恼,障碍,来对其说法。事实上,他无非是最好的老师。他是针对你的问题,解决你的问题,让你从观念的狭隘走出来,然后一下豁然开朗,自在,就解脱了,解脱就证果了。然后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因为人们总是按着世俗的,人性的角度来学佛,那么你就没有办法来成佛。
如果你按真谛的角度学佛的话,也就是从佛性的角度学佛的话,那就应该说你就有因缘,你就有机遇,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探讨,佛的意义是开悟者,也就是醒来的人,或叫智者。大家也知道,开悟的,就如同是从睡梦中突然醒来,就像书上说的,如睡梦觉,如莲花开,突然间醒来。睡梦中,你突然醒来了,然后你才发现,你做的这个梦,都是不可靠的。要不然的话,你原来认为梦中的一切都非常可靠。至少现在的有的佛教徒,还在关心他的梦,这是一个错误。你从睡梦中醒来,如果你再相信你的梦,那么就说明你白日做梦。你就不能再做梦了。醒来了,原来是梦,梦就是假的。所以佛教讲,金刚经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哪个是实在的?不实在的,你就自在了。当你自在的时候,看别人不自在的时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佛教徒,绝对应该是自在的。那么觉悟宇宙人生真理之后,对生命直观的阐述。生命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说他不挂碍,不执着,烦恼不了他。为什么?他有定力呢,因为他有智慧。为什么他有智慧呢,是因为他学了佛。有佛法,就有办法对治自己的烦恼,情绪,生死。这就是办法,这就是佛法。所以有佛法就有办法,请问你有吗?你说我也有,我念佛,你念的是不是妄想佛呢?是不是分别心的佛呢?这都是个问题。
当你对生命有深入的认识之后,你才发现这个佛法是怎么会用,才是最契机的,这才是最关键的。那么有世俗谛和真谛两种不同的角度,有世俗谛的认识,有真谛的认识,世俗谛就是诠释也就是解释世间的法,世俗就是世间一般人的认识,他正常,为什么他正常?因为他看到这个红的,他就说它是红的。他看到那个绿的,就是绿的,这就是正常。你正常,你必须这样。佛教徒也要正常,那是红的,你就要说那是红的。那是绿的,你就要说那是绿的。那是男厕所,你就说那是男厕所。那是女厕所,你就说那是女厕所。你就是正常。世间人就是这样的,你必须和世间人有最基本的交流,那就是说你也要认同这个游戏规则。你不认同这个游戏规则,你就不正常。像我们某些佛教徒,但是是个别的,他老是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老是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东西,他还自以为荣。那他已经业障了,实话实说。前几天半夜有居士打电话,他睡不着觉。他为什么睡不着觉?他说老有人跟他说话。我说有人跟你说话,你也不寂寞啊,挺好的啊。他说受不了了。他就自己瞎折腾,没事找事。越敏感的人,就越烦。为什么这样讲?业障太重。
人们在印尼海啸中,或许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动物没有死亡,人类死了十五万。事实上是这样啊。有人说动物真好啊,那你变动物啊,因为动物非常灵敏,非常敏感。有风吹草动,它马上跑了。人很迟钝,他认为没问题,但是是大问题。你说做人好,还是做动物好?我告诉你,做人好。动物很烦恼,你不是动物,你不了解动物。低级动物就是很敏感的。再敏感,它没有智慧,它逃脱不了人对它的掠夺,生命的掠夺。我看报纸,没有动物的死亡。你说动物很了不起嘛,确实了不起。了不起是了不起,但你不要学它。有的佛教徒,看见对一只大龟在念佛,甚至去礼拜,那很荒唐。你怎么办啊,将来要做龟啊?你很佩服它,你就要注意了。就是那么一回事,它很了不起,于是将来你就变成它。事实上是这样啊。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人持牛界,持狗界,持鸡界,为什么持牛界啊?它吃草,一看牛将来能升天,他就吃草了。狗升天了,它也是吃粪便。金鸡独立,它就在那里立着,天天如此。有人甚至学向日葵,太阳从东面出来,他就朝那里坐着,不要折磨自己,结果怎么样啊?轮回。所以佛告诉他,你要是学鸡,你就变成鸡,你要是学牛,你就变成牛。你要是学佛,你将来必定成佛。所以我想大家要善于发现问题,印尼海啸给我们的启迪,动物为什么没死?如果你要真的自私,你也不会死。但是你轮回,你的品味很低。就是这样,那鱼肯定都没死,海里的动物都没有死。人不行,人都死了,很少有幸存者。所以大家对生命的认识,有另一个角度的认识。你没有这种认识,你不是佛教徒的。
那么,他就是通过观察宇宙人生的现象,世俗谛,这种现象是什么呢?有大有小,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贵有贱,有各种颜色,各种肤色,各类语言,那就成了世间人的标准,这是世俗谛的一个规范。如果你违背这种规范,你不正常啊。所以你不能违背的,世俗谛就是这么看的,这样规范的。所以你打算做个正常人,首先你要遵从世俗谛的规则。你不尊重这种规则,首先你做人的资格没有了。如果你说学佛的基础是什么?是人,没有人性,佛性无法开发。如果你过多的人性,你就没有佛性。或者你没有了人性,那还有什么佛性啊。佛性是什么啊?是空性。所以我们要讲真谛,刚才那是世俗谛。作为人来讲,他必定有大有小,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赤澄黄绿青蓝紫,有释迦佛的佛像,有地藏王的佛像,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大家都觉的非常的正常,这是世俗谛的,你要记住,这是人性的。于是形成了社会的规范,伦理道德就由此而来。你是我的母亲,我是你的儿子,必须有这个伦理道德规范,为什么今天儿子要骂父母,打父母的时候,大家觉的这家伙没有人性,是啊,你不应该啊。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你凭什么?所以大家都瞧不起他,所以这是世俗谛上最基本的看法。
那么这只是相对的二元,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有高就有低,有贵就有贱,二元,从来都是相对存在的。为什么说他好呢?就是因为跟旁边的比,他确实比那个人强,为什么强,他做功德,对不对?他不自私,他有修养,他有道德,他有知识,大家给他定位他确实比那个人强。但是呢,那个人衬托了他强。但是这个人尽管他好,比他强。从另一人比呢,他可能又逊色了。所以这个好坏不是绝对的,但是相对而言,肯定有个参照物。没有参照物,这个人就没办法分别,你说好,好在哪?他好,他这个人孝顺父母,他这个人好在哪?他修行,他不说是非,他不传是非,他不讲是非,这个人就好。为什么好?因为他跟那个传是非的,讲是非的人一比,他就好。所以好坏二元的,有两个东西,两个以上的东西比较而言,就是二元,我们就是活在这样的一个规范中,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的规范中。我们恰恰是这样的,你想想,谁高谁低,比呀。你说我高吗?和一米八的比,我确实很低,我和一米四的比,我就很骄傲。事实上,是不是比较呢?二元,两个以上的东西比较所产生的认识的结果,就是二元。我们认识的局限逃不出这个局限,逃脱不出这个范畴,于是这是什么?这是个圆圈,这就是轮回。你这样认识也错了。为什么?人性的,人性在这个圈里,你太计较了,太执着了,太烦恼了,你太执着说我好了,他不好了。你太执着了,因为我好,也不是绝对的,我坏,也不是绝对的。所以说,你既要恒顺这个规则,同时你又不能执着这个规则。当你随缘这个规则的时候,那你很自在了。当你执着这个规则的时候,你很痛苦。那个人不好,因为整天的生气,为什么生气?他就是不好,为什么不好?他跟我比,他确实不好。或者他跟他比,确实不好。那你为什么烦恼?谁错了?他错了,那你为什么傻啊?所以说这都是愚昧的表现,就是你必须遵守这个规则,你活在世上啊。但是你不能执着这个规则,你执着这个规则,你永远在这个圈里转,绕吧,轮回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但是如果有人过分执着这个规则,那对不起,就堕落了。向心力特别强,牢牢的画地为牢。我的家人,我的老乡,我的国家,当然你要有,如果你没有,你就不正常了。
入乡要随俗,你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你就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如果有一天,你到了别的国家去,你要遵守别的国家的法律。否则你说我是中国人,我就不遵守你们国家的法律,对不起,人家会请你出去,…
《佛法的生命观 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