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生命觀(連載一)----靜波法師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 未經校稿 錯漏之處敬請指正
整理人悲松
今天我們有個佛法開示,這個開示我認爲比較現實。《佛法的生命觀》,也就是佛教對生命的透視。生命很無常,但是它又存在。你又不能回避。沒有生命,你就沒有機會學佛。尤其是沒有人的生命,你更沒有緣聽聞佛法,解脫自在,往生淨土。沒有緣呀,所以說佛法的生命觀,也就是佛教對生命現象的看法和透視。究竟生命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很關心。我們原來也可以說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是不夠全面。所以大家今天有這個因緣聚在一起,大家共同來探討,對自己有個定位。怎麼樣去改變它,怎麼樣作爲修行的下手處,我覺得就顯得非常重要,非常現實。
我們講第一個問題:世俗谛與真谛對生命問題的看法。什麼叫世俗谛
就是世間人一般的看法,正常人一般的看法,這是世俗谛。真谛,就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去看問題,也就是站在事物本來面目的角度去看問題。那麼如果我們僅僅說,你站在佛法的角度去看問題的時候,你回避了一般人看問題的那種方式和方法,那是錯誤。因爲如果你不能立足與當下,立足于現實的話,那你就無法解決人的問題。你老是站在地上說天上的話,那誰聽呢?沒人聽。釋迦牟尼佛來到世上,四十九年說法,說實話,他完全是根據人的習氣,毛病,煩惱,障礙,來對其說法。事實上,他無非是最好的老師。他是針對你的問題,解決你的問題,讓你從觀念的狹隘走出來,然後一下豁然開朗,自在,就解脫了,解脫就證果了。然後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因爲人們總是按著世俗的,人性的角度來學佛,那麼你就沒有辦法來成佛。
如果你按真谛的角度學佛的話,也就是從佛性的角度學佛的話,那就應該說你就有因緣,你就有機遇,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去探討,佛的意義是開悟者,也就是醒來的人,或叫智者。大家也知道,開悟的,就如同是從睡夢中突然醒來,就像書上說的,如睡夢覺,如蓮花開,突然間醒來。睡夢中,你突然醒來了,然後你才發現,你做的這個夢,都是不可靠的。要不然的話,你原來認爲夢中的一切都非常可靠。至少現在的有的佛教徒,還在關心他的夢,這是一個錯誤。你從睡夢中醒來,如果你再相信你的夢,那麼就說明你白日做夢。你就不能再做夢了。醒來了,原來是夢,夢就是假的。所以佛教講,金剛經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哪個是實在的?不實在的,你就自在了。當你自在的時候,看別人不自在的時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佛教徒,絕對應該是自在的。那麼覺悟宇宙人生真理之後,對生命直觀的闡述。生命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所以說他不挂礙,不執著,煩惱不了他。爲什麼?他有定力呢,因爲他有智慧。爲什麼他有智慧呢,是因爲他學了佛。有佛法,就有辦法對治自己的煩惱,情緒,生死。這就是辦法,這就是佛法。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請問你有嗎?你說我也有,我念佛,你念的是不是妄想佛呢?是不是分別心的佛呢?這都是個問題。
當你對生命有深入的認識之後,你才發現這個佛法是怎麼會用,才是最契機的,這才是最關鍵的。那麼有世俗谛和真谛兩種不同的角度,有世俗谛的認識,有真谛的認識,世俗谛就是诠釋也就是解釋世間的法,世俗就是世間一般人的認識,他正常,爲什麼他正常?因爲他看到這個紅的,他就說它是紅的。他看到那個綠的,就是綠的,這就是正常。你正常,你必須這樣。佛教徒也要正常,那是紅的,你就要說那是紅的。那是綠的,你就要說那是綠的。那是男廁所,你就說那是男廁所。那是女廁所,你就說那是女廁所。你就是正常。世間人就是這樣的,你必須和世間人有最基本的交流,那就是說你也要認同這個遊戲規則。你不認同這個遊戲規則,你就不正常。像我們某些佛教徒,但是是個別的,他老是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老是聽到別人聽不到的東西,他還自以爲榮。那他已經業障了,實話實說。前幾天半夜有居士打電話,他睡不著覺。他爲什麼睡不著覺?他說老有人跟他說話。我說有人跟你說話,你也不寂寞啊,挺好的啊。他說受不了了。他就自己瞎折騰,沒事找事。越敏感的人,就越煩。爲什麼這樣講?業障太重。
人們在印尼海嘯中,或許能發現這樣的問題。動物沒有死亡,人類死了十五萬。事實上是這樣啊。有人說動物真好啊,那你變動物啊,因爲動物非常靈敏,非常敏感。有風吹草動,它馬上跑了。人很遲鈍,他認爲沒問題,但是是大問題。你說做人好,還是做動物好?我告訴你,做人好。動物很煩惱,你不是動物,你不了解動物。低級動物就是很敏感的。再敏感,它沒有智慧,它逃脫不了人對它的掠奪,生命的掠奪。我看報紙,沒有動物的死亡。你說動物很了不起嘛,確實了不起。了不起是了不起,但你不要學它。有的佛教徒,看見對一只大龜在念佛,甚至去禮拜,那很荒唐。你怎麼辦啊,將來要做龜啊?你很佩服它,你就要注意了。就是那麼一回事,它很了不起,于是將來你就變成它。事實上是這樣啊。
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人持牛界,持狗界,持雞界,爲什麼持牛界啊?它吃草,一看牛將來能升天,他就吃草了。狗升天了,它也是吃糞便。金雞獨立,它就在那裏立著,天天如此。有人甚至學向日葵,太陽從東面出來,他就朝那裏坐著,不要折磨自己,結果怎麼樣啊?輪回。所以佛告訴他,你要是學雞,你就變成雞,你要是學牛,你就變成牛。你要是學佛,你將來必定成佛。所以我想大家要善于發現問題,印尼海嘯給我們的啓迪,動物爲什麼沒死?如果你要真的自私,你也不會死。但是你輪回,你的品味很低。就是這樣,那魚肯定都沒死,海裏的動物都沒有死。人不行,人都死了,很少有幸存者。所以大家對生命的認識,有另一個角度的認識。你沒有這種認識,你不是佛教徒的。
那麼,他就是通過觀察宇宙人生的現象,世俗谛,這種現象是什麼呢?有大有小,有善有惡,有好有壞,有高有低,有貴有賤,有各種顔色,各種膚色,各類語言,那就成了世間人的標准,這是世俗谛的一個規範。如果你違背這種規範,你不正常啊。所以你不能違背的,世俗谛就是這麼看的,這樣規範的。所以你打算做個正常人,首先你要遵從世俗谛的規則。你不尊重這種規則,首先你做人的資格沒有了。如果你說學佛的基礎是什麼?是人,沒有人性,佛性無法開發。如果你過多的人性,你就沒有佛性。或者你沒有了人性,那還有什麼佛性啊。佛性是什麼啊?是空性。所以我們要講真谛,剛才那是世俗谛。作爲人來講,他必定有大有小,有善有惡,有好有壞,有赤澄黃綠青藍紫,有釋迦佛的佛像,有地藏王的佛像,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大家都覺的非常的正常,這是世俗谛的,你要記住,這是人性的。于是形成了社會的規範,倫理道德就由此而來。你是我的母親,我是你的兒子,必須有這個倫理道德規範,爲什麼今天兒子要罵父母,打父母的時候,大家覺的這家夥沒有人性,是啊,你不應該啊。烏鴉尚且知道反哺,你憑什麼?所以大家都瞧不起他,所以這是世俗谛上最基本的看法。
那麼這只是相對的二元,有好就有壞,有善就有惡,有美就有醜,有高就有低,有貴就有賤,二元,從來都是相對存在的。爲什麼說他好呢?就是因爲跟旁邊的比,他確實比那個人強,爲什麼強,他做功德,對不對?他不自私,他有修養,他有道德,他有知識,大家給他定位他確實比那個人強。但是呢,那個人襯托了他強。但是這個人盡管他好,比他強。從另一人比呢,他可能又遜色了。所以這個好壞不是絕對的,但是相對而言,肯定有個參照物。沒有參照物,這個人就沒辦法分別,你說好,好在哪?他好,他這個人孝順父母,他這個人好在哪?他修行,他不說是非,他不傳是非,他不講是非,這個人就好。爲什麼好?因爲他跟那個傳是非的,講是非的人一比,他就好。所以好壞二元的,有兩個東西,兩個以上的東西比較而言,就是二元,我們就是活在這樣的一個規範中,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的規範中。我們恰恰是這樣的,你想想,誰高誰低,比呀。你說我高嗎?和一米八的比,我確實很低,我和一米四的比,我就很驕傲。事實上,是不是比較呢?二元,兩個以上的東西比較所産生的認識的結果,就是二元。我們認識的局限逃不出這個局限,逃脫不出這個範疇,于是這是什麼?這是個圓圈,這就是輪回。你這樣認識也錯了。爲什麼?人性的,人性在這個圈裏,你太計較了,太執著了,太煩惱了,你太執著說我好了,他不好了。你太執著了,因爲我好,也不是絕對的,我壞,也不是絕對的。所以說,你既要恒順這個規則,同時你又不能執著這個規則。當你隨緣這個規則的時候,那你很自在了。當你執著這個規則的時候,你很痛苦。那個人不好,因爲整天的生氣,爲什麼生氣?他就是不好,爲什麼不好?他跟我比,他確實不好。或者他跟他比,確實不好。那你爲什麼煩惱?誰錯了?他錯了,那你爲什麼傻啊?所以說這都是愚昧的表現,就是你必須遵守這個規則,你活在世上啊。但是你不能執著這個規則,你執著這個規則,你永遠在這個圈裏轉,繞吧,輪回其實就是這樣産生的。但是如果有人過分執著這個規則,那對不起,就墮落了。向心力特別強,牢牢的畫地爲牢。我的家人,我的老鄉,我的國家,當然你要有,如果你沒有,你就不正常了。
入鄉要隨俗,你在這樣的一個國家裏,你就要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如果有一天,你到了別的國家去,你要遵守別的國家的法律。否則你說我是中國人,我就不遵守你們國家的法律,對不起,人家會請你出去,…
《佛法的生命觀 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