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生命觀(連載二)----靜波法師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 錯漏之處敬請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賢
所以我想對生命的透視和看法,它能夠讓我們更加理性,更加有智慧,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死。那麼此中會讓我們焦慮不安,活在世俗谛,你會有煩惱,你會有生老病死,總總未盡人意的事情發生,于是你焦慮不安,有壓迫感,有危機感,有煩惱感,這種困擾,只有覺悟到真理,也就是真谛,才會得以永遠徹底的解決。確實如此,明天要發生什麼
明天再說明天,咱們先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未來是未來啊,現在的事情都不做,怎麼能有好的未來呢?所以我們要改變,改變原來對事物的認識,對事物的行爲的一種錯覺。你不改變就不行,你改變了,你就有希望。
那麼世俗谛就同瞎子摸象一般,瞎子摸象,這是印度《百喻經》裏的故事,佛教裏的故事。那裏來了頭大象,五個瞎子坐在那裏,說象是什麼樣子?正好大象過來了,閃開一點,然後他們說,我們不知道象,我們摸一摸。那你們就摸吧。摸著象身體的人說,象就是一堵牆;摸到耳朵的人說,芭蕉扇;摸到牙的說是棍子;摸到腿的說就是柱子啊;摸到尾巴的人說這是繩子啊。事實上,這就跟我們今天的認識是一樣的。你今天站在這個角度,你看問題就是這樣的。你認爲是對的,沒有錯的。但是你認識的是狹隘的,是一個點,是一個面,它不是全體。瞎子摸象,有道理,這是世間人的看法,這世間人就是這麼看。他摸到一部分,不是全的,瞎子,所以他是瞎子,他認識不到整體。瞎子是誰?瞎子是我們,不要一說瞎子摸象,就說那是瞎子幹的壞事,瞎子幹的錯事。就是我們,沒有解脫的人,沒有解脫的人,對事物的真相不能認知的人,沒有智慧的人,就是瞎子。瞎子有煩惱,瞎子自以爲是,于是幾個瞎子吵了起來,瞎子打起來了,瞎子當然要輪回了。瞎子最後要玩命了,捍衛自己的我執,捍衛的是我執,捍衛的是輪回啊。輪回有知見,最後都死了。瞎子繼續輪回,我們怎麼辦?我們還做瞎子嗎?所以不能再做瞎子了。瞎子看到的就是事物的一般規律,不是整體的。絕對的真理是要通盤考慮的,是要把那象,從尾巴摸起,然後摸身體,然後摸牙,摸耳朵,摸他的腿,摸完之後,然後說,啊,象原來是這樣的。象是什麼樣的?象就是這樣的,是緣起的,是通盤的考慮,不是片面的。你不能摸一個,就說象像什麼,今天我們的認識就存在這個誤區。都是好人,但缺少智慧,九頭牛都拉不回來,輪回的質量就會很強烈,越強烈,越墮落,沒辦法,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你不墮落才怪。有句話,這個人不化,爲什麼不化呢?他就鑽牛角尖,越走路越窄,越走越沒路,走來走去就墮落了。不就輪回了嗎?所以認識上的差異,導致結果不一樣,人生就輪回。
總之,世俗谛不是真理,只是衆生依據自己的了解,那麼這種依據自己的了解,就是我執了。有了我執,就相信自己的信息,相信自己的認識,相信自己的經驗,既有的知識,對現象所做的一種解釋。根據你自己的知識去解釋。就像一個吉普車,一個考古的,地質隊員去勘探,去測量,到西北荒涼的地區,坐著吉普車,那小孩都嚇懵了,這車這麼小就這麼快,那長大了會更快,他認識就這麼局限,于是他就這樣下一個結論,如果這個孩子到了北京,到高等學府受了高等教育,過幾年他馬上了。所以人是可變的,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們不能畫地爲牢,不要鑽牛角尖,不要老相信自己,聽聽別人的意見,看看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既是你的意見是對的,還要看別人能不能消化。別人消化不了,這件事就不是件好事。你比如說大家全都是傻子,就有一個聰明人,大家就說這個聰明人是傻子,那肯定你就傻。那麼大家全是精神病,有一個正常人,這個正常人就是精神病,那肯定是這樣的。所以說你必須給自己個定位,改變自己的認識,怎麼去適合這個現實,但是心裏不能執著,不能挂礙,如果你執著挂礙了,你就錯了。那麼正是因爲依據自己的知識,自己的經驗來解釋我們面對的現象,所以他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如果你有了局限性,你能不煩惱嗎?你老是說我認爲事情是這樣的,我認爲是這樣的,我堅持認爲是這樣的,那你一定是苦惱的。因爲過去有很多人,知識分子啊,說真話,文革時被打成右派,他很苦惱,一直苦惱,他這個人就很傻,爲什麼很傻?當大家都說假話的時候,你非要說真話,那能不苦惱嗎?但你說我不願意說假話,那你可以不說話不就完了嗎?你不說話,別人不能把你怎麼樣。你一說話,你不就錯了嗎?瞪著眼睛說窩瓜像牛那麼大,那不就不正常了嗎?那就都都不正常了,當都不正常了,你非要正常,你肯定要倒黴,你肯定就是右派,你已經不合時宜了。你不能隨波逐流,那你肯定是另類了。所以要考慮,人在現實生活中,同時還要不執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依據佛法看來,那是根據自己業力的牽引,你不這麼看就不行,他眼睛有色盲,他看到的東西就是這樣的。你告訴他不是,他就和你急了,跳起來說不是。因爲他戴著眼鏡就是紅色的,他看你就是紅色的,戴綠的,看你就是綠的。兩個人就打,就吵,直到有一天把眼鏡摘下來,才發現這不是瞎鬧嗎?不都是犯病嗎?直到有一天你真的明白的時候,你才會自在啊,才會後悔,我們鬧什麼?我們鬥什麼?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如果換位思維,大家不就和爲貴了嘛。道場也是這樣,總是有這樣的想法,那樣的想法,但是我們要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尊重大多數人的想法,如果個別人的想法站了上風,我的意見沒別采納,我就非常痛苦,誰也別來支持你,那我告訴你你就不是佛教徒。你就考慮到恒順衆生,大家認爲的,那你就恒順啊,如果你認爲是對的,因緣還沒有成熟,你也要恒順衆生。因爲因緣沒成熟,你的意見沒被采納,過幾年,因緣變了,你的意見可以被采納了。
我記得我當時來居士林的時候,大家可能對我也有認識上的誤區,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誤區就沒有了,我相信沒有了。但也可能個別的還有,那沒關系,你願意跟我交流建議也可以,那沒有問題的。認識總是不一樣的,因爲一樣了不正常,不一樣才正常。但是我們不能老停留在過去的認識上,你不能老是一廂情願,他就是黑的,他怎麼變都是黑的,不一定的。所以有些問題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的。隨著你對佛法認識的深入而改變。不能一成不變,變是對的,不變不正常,不變不符合佛法。他昨天是壞人,今天變好了。那就要贊歎,你不能老是說他昨天是壞蛋,他今天好了,你能不承認他嗎?你不允許一個佛教徒變好?你要允許他啊,應該允許,應該給別人機會,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我們說過,不是要你贏多少人,我跟你說,那是蒼白的,你總有一天會輸。你要琢磨我幫過多少人,我能夠接受多少人,我能夠包容多少人,這你才會真正的贏。但這已不是贏了,這是佛教的博大寬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不然的話,我們國家不進步的話,那印度尼西亞海嘯,你海嘯就海嘯呗,跟我們有什麼關系?政府捐助不就完了,不可以民間捐助,。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已經變了。所以說這就是個進步啊。你想想文化大革命時期,再想想今天所有的老年人都知道,那是曆史的悲劇。你不覺得曆史在進步嗎?社會在進步嗎?所以說一切都在變,你要承認變,你就有希望,你不承認變,那你就完了。你不承認變,你就無法面對現實啊。那麼真是你不承認現實,老畫地爲牢,老活在自己局限性經驗裏,怎麼樣啊?這就是業的牽引。業的牽引,不讓你煩惱都不行,你就得煩惱,你就得發火,所以你就得。業的牽引嘛,業力牽引。什麼是業啊?業就是習慣,你要是按著過去的習慣活著,那不就是業嗎?而且這個力量很大很大。那麼業就是自己的教育,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成就的觀念。自己的業就是這樣的。自己的經驗,自己成就的觀念,尤其是一種成見,成見非常可怕,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成語,疑人偷斧,就是過去啊,一人家丟了個斧子,他就看隔壁的小夥子,怎麼看他都是偷斧子的,走路也像,說話也像,怎麼都像,這個鄰居的小夥子就倒黴了,看著他生氣啊。有一天斧子找到了,他再回頭看,怎麼看怎麼不像,爲什麼?他活在自己的成見裏,他對別人就沒有好印象,你說他能不苦嗎?受傷的是誰?還不是自己嗎!他老是認爲別人錯了,自己對了,那你怎麼還是老煩惱呢?別人錯了,你不應該煩惱啊。你應該高興啊,你看你錯了,我對了。你應該很自在。而今你不自在,你不就錯了嗎!
所以說,這個成見我們每個人都有,比如說,你第一次和他遇到了,你看著他,說了幾句話,做了一些事,然後他不令你滿意,然後這個痕迹就留下了,再也不會有好印象了。那是一種錯誤啊。要從那裏走出來,成見傷害的是我們自己。那麼基督教徒去看佛像,我記得我跟我母親打電話的時候,我有個叔叔,家裏我有個嬸嬸,學基督教的,我們家都不敢去,爲什麼啊?因爲有佛像,他們都害怕,他們說那是魔。我媽媽不高興,都不高興,我說他愛怎麼認爲就怎麼認爲吧,你千萬別煩惱,你煩惱,受傷的是你自己。所以有的佛教徒立場不堅定,佛教拜偶像,那在基督教裏就是著魔,怎麼辦啊,就讓基督徒把佛像雜碎。他認爲是魔,而我們不認爲是魔,佛教徒認爲他是莊嚴的是我們修學的楷模,他帶有佛法,表法的。不一樣的,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把佛像雜碎,改變信仰。我們又不是執著,本來拜偶像,然而我們不改變,我們的認識就停留在這上面,你最容易改變信仰。如果你就認爲他是表法的,他是莊嚴的,他給我們信心,他是我們修行的楷模,他給了我們安詳,給了我們喜悅,給了我們自在的啓迪,那還會這麼認爲嗎?就像一個老法…
《佛法的生命觀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