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的生命觀 叁

  佛法的生命觀(連載叁)----靜波法師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 錯漏之處敬請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賢

   每時每刻都在變,失意只不過是過去的失意,你不能把這個陰影帶到未來,你怎麼能帶到未來呢?就像一個人總走不出自己的狹隘,不就是因爲你相信這個東西是不變的嗎?就像你站在太陽底下,看到一個陰影,你老認爲那個影子是鬼,那個影子是你自己。如果你沒有身體,你哪裏會有影子。你明明知道那是緣起,你還怕那個影子嗎?你就不再怕了。我這有個影子很正常,沒有影子那你就成了鬼了。所以說每個人都需要改變,改變過去錯誤的觀念,改變執著,因爲事物本身已經改變了,如果你不改變,那就是輪回。如果你改變了,你就是解脫。因爲你跟著事物的真相去改變,就很自在。所以這就是佛教的輪回論。他不用于直線式的,他是圓圈式的。直線式的,要麼就升,要麼就落。因爲我們自己的努力,自己認識行爲上的誤區,認識行爲上的錯誤,認識行爲上的局限而導致有很多不同的結果。

  即使生而爲人,有很多很多種,很多很多種存在形式。我們就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認爲是不可以改變的。總是變,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時間回頭。因爲都在變,你不跟著變的話,你就被淘汰了,輪回了。你跟上了,成佛。你要是跟上了變的速度,你一定就成佛。跟不上這個速度,沒有辦法。那麼這是我們探討的第二個問題。生命流轉的因果關系。那麼讓我們共同來探討第叁個問題,有情生命輪回的四個階段。但是我們一般來講,經常說的是叁個階段,什麼叫叁個階段呢?生有,死有,有。但是在這裏面加了個本有。生有,本有,周有,死有。四個階段。事物不斷變化存在,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有。這種有就是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在動,不斷地在消失,不斷地在新生,一直在如此。

  那麼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的生命無非是身與心的改變過程。身體和心組成生命,如果我們變成心經裏的話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我們身體存在的物質,這個物質的養成需要我們通過飲食來完成,當然了,後天的。先天的,父母,阿賴耶識。精神的,心靈的,受想行識四個方面,所以色與心的組合完成了我們生命的載體。如果你光有身體,沒有精神,你不是人;你光有精神,沒有物質的色身,你也不是人。必須是物質和精神的組合體。請你記住,他不斷地在變。他死了,他會變,他重新組合也是在變,不斷不斷地在變。變到今天了,我們遇到佛法了,你說是不是幸運?但如果你不珍惜的話,你會浪費,糟蹋這樣的因緣。

  第一個是生有,生有就是身和心相結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進入了身,這個心是阿賴耶識,種子,也叫極其微,各種各樣的種子在阿賴耶識中。他們也要展開競爭,他們的競爭是看要跟什麼樣的父母,有緣,他那個種子過去了,這個心過去了,于是心進入了身。生命的現象恰恰是這樣完成的,生有。有情生命的主體是心,這個心不是我們所說的心髒的心,不是思維的心,是種子,就是你不走,這是主體。沒有這個種子,你父母的緣分沒有用,你只是和父母有緣,這個種子和你父母有緣,有句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但是又說回來,一母生九子,九子都個別,不一樣,因爲因緣不一樣,種子不同,所以心是主體,世俗人稱爲靈魂,靈魂對嗎?不對,靈魂是永遠不死的。但是我們所說的這個心,這個種子,是可變的,就是你生前,無量劫以來,無始劫以來,你在阿賴耶識這個倉庫裏面,存在什麼樣的種子,將來你受報的條件就根據這些種子受報。不是固定的,不是前生造什麼,今生一定如何。因爲它是可變性的,所以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講,叁世因果僅僅是勸善的,不是佛教的,佛教更微妙,這本書是說僅僅是勸善的。它絕對不是佛法的理論,佛法的理論沒有這樣簡單,它特別微妙。所以你不要把它當作絕對的佛法,你可以用它來規範自己的身心因果報應,會建立樸素的因果觀,如果你把它當作修學的指南,你錯了。佛教稱之爲神識或心識,或者叫阿賴耶識,由這個心進入這個身體。什麼時候進入呢?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都是有這樣的過程的,包括法師自己,也是完成這個過程,不完成這個過程,我們今天就不能完成現在本有的現象,這樣一個外表,什麼是進入,就是精子卵子結合受孕的那刹那,就進來了。這個阿賴耶識,中陰啊,進來了。有緣嘛,業力牽引,所以就進來了,心就進來了,于是有了新生命,佛教是這樣看的。所以這樣一個過程,是什麼樣的過程,是一個緣起的過程,是各種條件具足了的過程。心是主體,就是阿賴耶識,叫神識,但是如果沒有父親母親這樣的緣,沒有辦法。

  當然今天有了試管嬰兒,有了克隆,但是我可以告訴諸位的是人類的業力增加了。比如說克隆人,這個人沒有父親,沒有母親,你說它的精神,心態,正常嗎?決不正常,所以說它不是正常人。克隆是高科技,但是業力,人的業力增加了,不正常,正常的必須有父母。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才是健康的,正常的。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生有,這個生有的過程是個緣起的過程,由緣而起。我告訴你不是主宰的,不是自己單獨完成的,不是自己獨立存在完成的。是你有種子,沒有父母親,種子沒有用的。所以這個緣起的過程,我們發現是由阿賴耶識,父親母親來完成的。這個說誰呢?說我呢,也是說諸位呢,都是這麼來的。你不要認爲法師說的和我們有關系嗎?沒關系吧?有關系,我們就是這樣來的。而且社會的人也都是這樣來的,所有的生命的載體,有情生命都是這樣來的。只不過今天我們相比那類衆生,比如畜生,蒼蠅,蚊子,蚯蚓,蟑螂,比那些生命高級,當然高級是我們定位的,,因爲人可以學佛啊。那類衆生沒有辦法聞到佛法,你給它講,它也聽不懂啊。有人說它聽懂了,那是你願意它聽懂了,事實上它怎麼能聽懂呢?如果能聽懂,它還是蟑螂,它就不是了,它不就成精了嗎?不是這樣,所以你不要誤解。你的心改變了,這是關鍵,這是重要。這是第一:生有。沒有這叁個條件,沒有辦法。投胎的那刹那,完成了生命。

  那麼第二是本有。父精母血,阿賴耶識結合爲生有,在那一刹那之後,也就是精卵結合所形成的身體,受到四周業習的激蕩,你這個種子,受到一種影響,在父母的胎中,顫抖顫抖的,無論你是善的,惡的,非善非惡的,在那裏不斷不斷地改變,而且改變很快。一個生命的完成十個月。所以中國人不像西方人,不算周歲,算虛歲。中國人有他的道理,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裏也呆了一年,所以算虛歲。事實上是這樣的。一直到出生,乃至到臨命終,死亡的前一刹那,這樣的一個過程屬于本有。從進入母胎,父親母親阿賴耶識那個時候開始,到死亡的這一段過程,叫做本有,這是生命的過程,你得承認,這個過程也是一直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身和心完成緣起的過程,這個過程一直在變化。如果你學佛,你一定要知道,你在變化終解決煩惱,解決問題。在變化中你增長智慧。如果你把事物都看的那麼固定,你就沒有辦法,你就有煩惱,那你有什麼辦法?它本來固定的,它會一直影響你。但是如果你看到變化,不會影響你,昨天已經過去了,剛才已經過去了,那麼我現在爲什麼還要帶著昨天的包袱走路呢?我還要帶著昨天的垃圾上路呢?不會的。所以一直在變化,即使是母親身內的胎兒也會受到影響。他自身的種子,他有自己的力量,業力,但是他也有受到外界緣的影響,他會受到母親的習氣啊,脾氣啊,飲食啊,生活習慣啊影響。比如說母親喜歡吃辣椒,愛發脾氣啊,母親修養很好啊,道德很好啊,那個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這就是我們說的胎教。就是爲什麼父母懷孕時,聽音樂,讓他欣賞高雅的音樂,然他接受比較好的信息,其原因就是讓胎兒受到影響,這種影響是好的影響。如果母親懷孕了,整天發脾氣,整天的苦惱,整天的痛苦,這個孩子將來也麻煩,事實上是這樣,這就是胎教。你想想,就是因爲他在不斷不斷地變,那麼不斷變的過程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重要的。那麼身心影響了變化,因爲我們修行不夠,容易執著外界。他變化了,身體和心裏都是面對現實,他本身變化也要面對外界對他的影響和沖擊。你抵抗力好的,人家罵你一句,你不在乎,那沒關系,你喝醉了,我沒喝醉。我正常,你不正常,他很安慰自己。他特別敏感,特別苦惱,特別執著,麻煩來了,一直這個陰影放在心裏,非常可怕。容易執著外界,容易受外界影響。如我們所在的房間,冷和熱都不舒服。太熱了,我講經也不舒服,太冷了,我受不了,大家也受不了,但是他可以改變。你過度,誰受得了?你突然間零下四十度,一下全跑了,你突然零上四十度,大家全受不了。但是在相對條件下,你受不了,我可能受得了。爲什麼?因爲我心不執著,有定力,那麼外界對我的影響就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少,很難影響我。如果一個修行人外界對他影響微不足道,真修行確實這樣。因爲心隨境轉,那麼你就不舒服了,熱受不了,當然了,我們僅僅是房間的問題。還有生病和老啊。老了,壞了,身體不像以前那樣了,強健啊,有精神啊,就苦啊。死啊,都會難過,死時會痛苦,那麼是什麼意思?還是心隨身轉。這個身就是境,因爲這個身體壞了,心情也跟著受影響,影響到最後就非常痛苦,痛苦就容易執著,就是這樣的。假如我們的修行力增將了,你的心有定力了,能夠去觀察事物的變化性,那種變,無常性,你的修行力增加了。一旦增加了,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我們的身體就可以身隨心轉,那這個心就不是分別心了,也就是清淨心了,不執著的心,你不執著了,你就自在了。你不執著,你當然不會煩惱了。即使很冷,很熱,你也會安詳自在。

  過去講,人人避暑走如狂,老僧自有安詳法,自在的坐著,他不跑,反而不熱,瞎跑…

《佛法的生命觀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