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雲灌頂 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

  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

  ─ 爲災後人心重建而作

  

  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

  觀無常而得解脫

  面對與承擔

  金劍已沈埋

  安忍與順應

  

   隨和與謙讓

  珍惜與感恩

  學習與奉獻

  人定勝天

  

  

  

  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

  雖近年來,我多住于中部(臺中、埔裏)地區。而今年卻以因緣際會,而閉關專修于北部山區。故雖九廿一大地震時,略感搖晃得誇張、厲害。但于天明時,檢視周遭,乃全無異狀,所以也就不以爲慮了。(當時雖斷電了好幾天,但我從未想到此與地震,會有任何關連。)

  

  然過幾天後,適逢護關人員再次送補給品上山時,才將相關的報導,帶一部份上來。而我在聽聞和檢視相關的報導後,才真刻骨銘心地感受到這次大地震所帶給我的沖擊。連續好久,一直影像曆曆,無法忘懷。

  

  隨後,乃有人討論:如何避免災難重生?其實誰也無可奈何!即使有些專業人士建議,如何准備緊急救護用品等。其也只是聊勝于無,自我安慰罷了!

  

  也許由于前些日子,多在看《五燈會元》。所以竟于沈思間,回憶起這個公案。

  

  《岩頭禅師》

  

  問僧:「甚處來?」曰:「西京來。」師曰:「黃巢過後,還收得劍麼?」曰:「收得。」師引頸近前曰:「斬!」曰:「師頭落也!」師呵呵大笑。

  

  僧後到雪峰,峰問:「甚處來?」曰:「岩頭來。」峰曰:「岩頭有何言句?」僧舉前話。峰便打叁十棒,趁出。

  

  我們都知道,黃巢是漢朝有名的亂賊,有所謂「黃巢殺人八百萬」。所以想必黃巢的災橫過後,唯戶戶家敗人亡,處處雞犬不甯。于是劫後余生的人,必將想到『擁劍以自保』─趕快勤練一身武藝,至少如再有任何惡黨匪徒,便可用劍來保護其生命財産的安全。

  

  所以這問題:「黃巢過後,還收得劍麼?」,對常人而言,如果回答曰:「卻未收得劍也!」那真是不知死活哩!豈不聞:「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若在經曆黃巢作亂後,竟還不知『擁劍以自保』,未免太渾噩了吧!

  

  但是如果回答:「已收得劍矣!」─我乃全力作好『防護』的准備,卻是與『禅法』、與『解脫道』,了不相應。甚至唯南轅北轍而已!

  

  所以對這個問題,是既不能回答『已收得劍』,也不能回答『未收得劍』,這是個兩難的問題。而高明的禅師,乃多好用這種問題來勘驗行者的功夫。

  

  是以于岩頭禅師的公案中,乃問僧曰:「黃巢過後,還收得劍麼?」然而這僧是太生嫩了?還是過疏狂也?竟回答「收得」─劍在禅法中,乃一向被比喻爲智慧也。故收得劍者,即寓言其已開悟矣。于是岩頭禅師甘脆引頸而近前曰:「斬!」─這『斬』,也不明說:是我斬你,還是你斬我。而那鈍根阿師卻一廂情願地以爲「請斬頭去」,故曰「師頭落也!」于是岩頭禅師費盡心機,勞而無功,故也只好呵呵大笑。

  

  被取笑過後,這鈍根阿師還不明就理,故又到雪峰禅師處賣俏。而雪峰禅師一聽之下,乃歎竟有這種無可救藥之人,還是甘脆用棒趕出,免得徒費口舌。

  

  公案到此結束,而禅機未了。因爲對這個問題,我們還是不知該如何回應?其實禅法的問話,本來就沒有標准答案的。故應機時會怎麼回答,還得看行者一向的功夫與臨場的心態。

  

  也許是受到大地震無比的沖擊,故對這個問題,我乃直覺:「早粉身碎骨矣,何用劍爲?」不是嗎?劍本是用來自我保護的,現若已粉身碎骨了,還要用劍作什麼呢?

  

  觀無常而得解脫

  佛法常謂:「觀無常,而得解脫。」然無常,其如何啓觀呢?或曰:看花既開又謝,而了悟無常。其實,對現代整日生活于都會區的人而言,不只要看到花既開又謝,已是很奢侈遙遠;而即使正看到了,也只是不關痛癢而已。甚至花謝了,花錢再買一盆就是了;行情多少,我都知道,不會太貴的。

  

  由是以觀花開花謝而了悟無常,對整日生活于都會區的人而言,何乃太迂回了。其實以觀無常而言,還是以「觀生命的無常」,最直接相應。而觀,若還得透過禅坐思惟而銘印心田,當很多人而言,也是太費事了。

  

  而大地震的災橫,卻以無比的威力,而將對生命無常的感受,直灌入我們的心田中。所以即使不刻意修觀,這無常生命的感受,卻總鮮明地凸顯在我們的意識中。所以大地震,其實是修道中不可思議的逆增上緣。然真得受用者,何乃太少也!

  

  面對與承擔

  爲何得受用者,何乃太少呢?其實這只牽涉到「是否放下」而已!觀無常之所以能得解脫者,爲能從面對、承擔而放下爾!既生命的本質,是如此的虛妄脆弱,則一切造作計較,又有什麼意義呢?于是從承擔、面對生命的無常、無我,故放下一切分別計較。以放下一切分別計較,故得解脫也。

  

  否則,若只觀生命的無常而不肯去承擔、面對者,不只不能解脫,甚至將生活于更大的恐懼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時之既久,難免要歇斯底裏而精神崩潰也。

  

  從浩瀚的時空中,看個人生命之本質,其恰如壯闊的瀑流中,由于不可思議的種種因緣,乃旋起一個個恍惚卑微的泡沫。這泡沫雖乍起現行,但何時將幻滅,卻未可知也。而待泡沫「噗」地一聲,破滅而複歸瀑流時,卻也找不到它原來的痕迹。

  

  但是被無明蒙蔽的衆生,就是抵死也不肯承認這個事實。于是拼命造作計度,而妄想徒手遮天,卻只贏得一場夢幻而已!而大地震乃以最直接的手法,向我們袒示了生命的真象;但有的人,還是不肯去面對、承擔。

  

  金劍已沈埋

  所以對已能面對、承擔而放下者,你再問他:「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在大地震過後,你學會了那些應對之道。他也只能幸幸地回答你:「早粉身碎骨矣,何用劍爲?」那些由于無明業障而交織纏綿的生死頑殼,早被大地震震碎矣,所以即使收得劍已,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對能從大地震的災劫而直觀無常,故袒然放下者,生命卻已轉成解脫自在爾。如《圓覺經》中所謂:『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

  

  雖凡俗之心,都怕死也。但人,只能死一次,而不可能死第二次。所以若已死過一次者,卻得不再怕死也。而觀生命的無常,乃是透過禅觀相應,而硬驅使自己穿過生死間的狹縫。于是當行者再回到人世時,因已死過一次了,故即不再貪生怕死矣!

  

  所以災後人心當如何重建?以最勝義的禅法而言,還是全部踹倒,省得再瓜葛綿延!

  

  安忍與順應

  或有人說:「這境界太高了,我們攀不著。心雖想放下,可是還很貪生怕死哩!所以我們還是得去鑄一把劍!」

  

  好!退而求其次,乃不得不用劍。但請切記:此劍不是准備用來對抗別人的,而是用來整饬自己的。禅宗雖曰:以智慧劍,來降伏一切魔亂。但所降伏者,爲內在的煩惱魔,而非外在其他衆生也。所以即使收得劍已,也不當如公案中的鈍根阿師,竟整日揮刀霍霍,欲尋人幹系。

  

  所以若再問:「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在大地震過後,當如何調理自心?我想,對多數人而言,乃首先慶幸自己能得劫後余生。或如所謂『大寶未失』,或如古諺中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既命根還在,則一切總有希望的。

  

  于是在慶幸自己能劫後余生的欣喜中,對其他種種不順遂事,便當看淡一點,而能安忍自在。人心總偏向于不知足,故若最低要求滿足了,便其它要求也節節遞升,而到最後便只將自焚焚人而已。

  

  在現實的世間中,不可能期許有完全的公平。如果完全公平,就不當有災變發生;或當一切人同受災變。而事實不然!所以既已不能要求老天爺公平,況能期許政府或慈善團體完全公平呢?所以對某些不如意事,或不公平待遇等,要在慶幸自己猶能劫後余生的欣慰中,予以安忍、淡泊而得順應。

  

  人與人間,掙來鬥去;猶如在蝸牛角上,競長較短。但不意間,老天爺一揮手,卻把整只蝸牛給砸碎了。所以人還能掙鬥什麼呢?近百年來,由于科技的發達,遂使人産生了一種錯覺:人類已征服了大自然。于是既不再與天爭,卻轉爲與人爭。因此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乃愈來愈誇張,竟渾然忘了自己的局限。而在這次大地震中,人乃驚覺于自己原還是如此的脆弱渺小。

  

  人若必與天爭,卻因此反能肝膽相照,同舟共濟;人若只與人爭,卻唯爾詐我虞,鈎心鬥角。所以在大劫難後,人多反變成更有人性些;但是這期間,竟能維持多久呢?但願人們念念記取劫難的教訓,而不再爲因循于斤斤計較的痼習而纏鬥不休!真的人再怎麼鬥,都鬥不過老天爺的,我們只自以爲是和自討苦吃而已!

  

  所以大地震後,當如何調理自心呢?首先以慶幸劫後余生的欣喜,而放下種種不順遂事的計較,故能安忍順應。

  

  隨和與謙讓

  其次,于災後的重建工作中,既須要經濟的能力,也須要專業的技術,尤其更須要衆人的溝通協調。以臺灣整體的經濟實力而言,對重建所需的財源,當還能勝任有余。(至于個體,就另當別論;這牽涉到救濟金,能否善巧分配的問題?)至于專業技術,我相信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尤其若自沒把握,還可延請國外的專家協助。

  

  但是若說到溝通協調,便令人憂心不已。在習于人與人爭的現代社會中,溝通協調乃愈來愈困難矣!我相信,在一切人中,由于心裏變態而處處欲占人便宜者,應不至太多。大部份人還是希望公平互惠。事實上,如每個人都斤斤計較,則誰也占不了什麼便宜。反之,若人人謙讓隨和,則也吃不了什麼大虧。然以謙讓爲主的溝通協調和以計較爲尚的溝通協調,便天地懸隔矣!

  

  而在一群體中,若其中有一…

《法雲灌頂 黃巢過後,還收得劍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