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雲灌頂 誰是善知識▪P2

  ..續本文上一頁也未必!那誰是善知識呢?待回答這問題前,我們且先提示個公案:

  

  臨濟義玄

  鎮州臨濟義玄禅師,曹州南華邢氏子。幼負出塵之志,及落發進具,便慕禅宗。初在黃檗會中,行業純一。時睦州爲第一座,乃問:「上座在此多少時?」師曰:「叁年。」州曰:「曾參問否?」師曰:「不曾參問,不知問個甚麼?」州曰:「何不問堂頭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便去。問聲未絕,檗便打。師下來,州曰:「問話作麼生?」師曰:「某甲問聲未絕,和尚便打,某甲不會。」州曰:「但更去問。」師又問,檗又打。如何叁度問,叁度被打。師白州曰:「早承激勸問法,累蒙和尚賜棒,自恨障緣,不領深旨。今且辭去。」

  

  州曰:「汝若去,須辭和尚了去。」師禮拜退。州先到黃檗處曰:「問話上座,雖是後生,卻甚奇特。若來辭,方便接伊。已後爲一株大樹,覆蔭天下人去在。」師來日辭黃檗,檗曰:「不須他去,祇往高安灘頭參大愚,必爲汝說。」

  

  師到大愚,愚曰:「甚處來?」師曰:「黃檗來。」愚曰:「黃檗有何言句?」師曰:「某甲叁度問佛法的的大意,叁度被打。不知某甲有過無過?」愚曰:「黃檗與麼老婆心切,爲汝得徹困,更來這裏問有過無過?」師于言下大悟。乃曰:「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愚搊住曰:「這尿床鬼子,適來道有過無過,如今卻道黃檗佛法無多子。你見個甚麼道理?速道!速道!」師于大愚肋下築叁拳,愚拓開曰:「汝師黃檗,非幹我事。」

  

  對于這個公案,我們且提出叁個問題來探究:第一、爲什麼義玄叁度問法,叁度挨打?第二、何以大愚禅師反贊歎說:爲黃檗老婆心切也?第叁、義玄開悟後,何以謂:佛法無多子?

  

  現首先看第一個問題:爲什麼義玄叁度問法,叁度挨打?如果我們多看禅宗公案,便知道黃檗禅師的道風一向非常峻烈,不是出手棒,便是斥口喝,而不是慈悲溫柔的這一套。所以叁次問法叁度挨棒,何止對于義玄另眼相待而已!想必在黃檗禅師座下,習如家常便飯。

  

  但各位想想,如果是你,能挨得了幾頓打?想必還在打別人時,便自個已嚇跑了。然而更奇怪的是:大愚反說他老婆心切,非常慈悲。而現在要慈悲的話,就得噓寒問暖、滿嘴關懷,其何相應于禅家的本色。最後何以謂:佛法無多子─佛法本來就沒有什麼稀奇的。

  

  對于以上叁個問題,我乃總括一句話,就可全數回答─那就是「佛法並非向外求也」。所以黃檗禅師的意向乃很明確:如你向外求,我就把它打回去。求一次打一次,求叁次打叁次。

  

  然而很多人即使挨打了,不要說叁次、五次,甚至十次、廿次,都不可能醒悟,他爲什麼打你?因爲我們還是抱持著向外求的觀念而企圖去理會!故終理會不得也。因此也唯有真正的禅師才能體解到:黃檗的老婆心切。

  

  最後的黃檗佛法無多子─佛法本就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我們且不必被大乘所誤:法門無量誓願學。豈不聞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以有涯求無涯,殆矣。其實真正的佛法,不必學那麼多。因爲真佛法者,唯向內求也。而向內求的究竟處,即是「無所求」爾。

  

  因此誰是善知識?對于一個心一向外求的人而言,即使是臨濟義玄碰到了黃檗禅師,黃檗禅師還不是他的善知識─因爲白白挨了叁頓打,還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甚至即使是提婆達多,碰到了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還不是他的善知識─因爲我們知道提婆達多最後竟下地獄去也。于是如果連佛都不是善知識,那你還有得求嗎?當然沒得求了。

  

  所以如果我們的心一直不能安份,而假借到處尋訪名師的名義,攀緣滋事。則即使找到了黃檗禅師或釋迦牟尼佛,他對你只將是無可奈何而已!因此將心向外找,必誰都不是善知識。

  

  反過來說,如果心能夠返照,則到處都是善知識。如禅宗的公案裏,有因見桃花開而開悟的,有因聽公雞叫而開悟的,有因聞妓女唱歌而開悟的,那桃花、公雞、妓女等,不都是他的善知識嗎?而桃花是無情物,公雞乃叁惡道衆生,妓女是世間所不入流者。既這些都可能是善知識,則還有何處無善知識呢?

  

  所以「誰是善知識呢?」既到處都有善知識,也到處都無善知識。而其間的差別乃:我們是否真曾安份去用功。如能安份落實去用功;則用到功夫純熟了,就自相應有開悟的因緣。反之,心不安份用功,卻千山萬水到處去尋找善知識,那只是蹉跎歲月罷了。

  

  所以我們的結論很明確,誰是善知識?佛法常曰:依法不依人。故如從「依人」的角度去尋找善知識,則絕對找不到。至于「依法」呢?法就是修行的方法,而方法不只要聽,更且要練。待練到純熟了,自能帶著我們一路越過千山萬水,重重關卡,而到達寂靜安樂的彼岸。

  

  所以不必再瞎心盼望,希望參訪更多的善知識,希望能撿點得更多的偏方。此乃「此地無銀叁百兩」,正明示著你乃不能安份調心爾。比如即以我個人而言,家師雖是國際有名的禅師。可是事實上,在他座下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在禅法上得到真正的受用。故得不得受用?不只因爲師父教授的關系,更且因爲個人用功的關系。這也就說:我誠願各位,能真心安頓下來,而善自用功。否則,在這個時代裏,不是沒有善知識,而是善知識泛濫成災。君不見南傳、北傳,顯教、密教,都在大張鑼鼓,各顯神通。于是乎,爲方法學太多了,反對每種方法都沒有信心。

  

  記得剛出家時,乃有人問我這個問題:「師父!請問應如何爲佛像開光?」我心頭正想:你這個問題當是問錯人了!正猶豫當怎麼回答時,他卻又接著說:「我已請問過十位法師了,結果十位法師的回答都不一樣!」我心頭一亮:像這樣子再來問我,倒是問對人了。

  

  于是我振聲答曰:「何以都不一樣?乃爲沒有標准答案也。而你還傻瓜到處去問。如果我也再說一樣,你必會更迷惑道:怎麼又是第十一種講法呢?于是乃再去問第十二位法師。而這一問再問,窮追不舍,便是輪回的真相。」

  

  所以今天我們修學,好象老牛拖破車似地非常難上道。而其症結乃自己不肯死心塌地的去用方法爾。所以「誰是善知識?」你當下用的方法,就是你的善知識。如果你卻對它毫無信心的話,我想任何人都幫不上你的忙。好!今天就講到這裏爲止。快親近你的善知識─用方法去!

  

《法雲灌頂 誰是善知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