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並不究竟。其次,講到「觀待空」,有心才有境,有境才有心,兩者互爲依托。所以只是相對存在的假象而巳!第叁,是從因緣所生法,而講到一切法「畢竟空」。一切法因爲緣生,所以沒有自性,沒有它不變的本體或屬性。一般人皆認定萬物有它的個體、有它的形象、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質。如今卻從緣起,慢慢去了解到,它其實是沒有獨立的個體、沒有本來的形相、沒有必然的作用、沒有不變的特質,這樣把萬物皆有固定形式的觀念慢慢否定,而得到畢竟空的結論,這稱爲內攝的過程。但如只能理會到畢竟空的結論,那在慧解上還未圓滿;因爲它還要從畢竟空外延到整個法界。我們常說因緣法,像一個網,無量無邊,彼此牽連不斷。又像大海一樣相攝相入,綿綿不盡。內攝到畢竟空,才能外延到整個法界。因此「空」,講到最內曰畢竟空。而「有」,必究于整個法界的圓滿。空與有之間,如能從此內攝外延的模式去理解,在知見上就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這是講慧解的部分。
脈之變化
其次講到我們的身體,一般人從粗相上看,身體有頭、有手、有腳、有種種器官,但就修行者比較細致的觀點而言,他會感受到氣脈的變化。氣脈中,最粗者是浮現在我們皮膚與表皮之間,所以脈比較浮,氣比較燥,心浮氣燥即指氣脈只內攝于表皮的層次。但經過打坐修行之後,這氣會慢慢向肌肉裏內攝,從肌肉到筋腱,從筋腱到骨髓,這樣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向內攝,攝到最後曰精神。這氣脈的變化,雖在禅宗講得比較少,但在密宗卻講得很多:內攝到最後能打通中脈,中脈是指在我們的軀體中,甚至在我們手腳中,有一條最中間或者最內在的脈。必中脈打通之後,全身七萬二千個細脈才能暢通。如中脈不通,則周身的大、小脈就不可能全通。于是從皮肉到筋腱到骨髓而打通中脈,稱爲內攝的過程;而中脈打通後,順通全身大小一切脈,即爲外延的結果。周身大小脈全暢通後,身體障礙全不存在,便可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穿牆走壁,具足種種神通。
定的修爲
再其次,我們講打坐修定。定是從攝伏一切妄想雜念而修的,故首先要調伏的就是比較粗重,如貪、瞋等雜念;甚至是更粗重的殺、盜、淫等妄念。其次,要調伏我們對善惡的分別心。有時侯,我們雖不起殺、盜、淫之念,但卻在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以及要如何行善、正惡?如對善惡的分別心還在,這心還不能安定;要不思善、不思惡,使妄想雜念進一步沈澱,這是第二層次的內攝。更其次,要使我們心對境時,不産生你、我,心、物的差別。既不覺得有一個能看的我,能看的心;也不覺得有一個被看的境界。主觀跟客觀的界限完全消除了,這叫做能所雙泯。又一般人在對人對事,或念起念落時,都意識到有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前有前念,後有後念。這樣因有時間的前後相,故稱爲前後際。如修定修到最後,前後的念頭能完全統一;于是前後際斷,能所雙泯,這心就完全平靜了,已到達定境或叁昧中,這稱爲內攝的過程。
而外延是自然表現出神通境界,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等叁明六通,甚至大乘所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等,這些都屬于外延的果。內攝到最內,甚至連此最內點都不存的話,反而能趨向于無限。所以能從慧解,理會到一切法畢竟空;能修脈到打通中脈;能修定至能所雙泯、前後際斷,爲內攝的極致。而通過這極致,就能邁向無限統一的世界。
這也是說,沒有錯,一切人都希望能從有限,而達到無限。但是一般人不明了這內攝外延的修法;皆以爲向外攀緣、向外求取占有,就能膨脹成無限。而事實上,只將造成更多的矛盾與沖突,更多的局限與障礙。佛法之稱爲究竟,就是能理會到這以內攝爲因,而成就外延的果也。
大小通貫
如果我們進一步用這內攝外延的修行模式來看,佛法中所謂「大、小乘」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在修行的過程裏,既要以內攝的因做起點,才能得到外延的果。因此,內攝的過程便屬首要,于是在內攝中使自己愈縮愈小,小到最後,連一點也沒有;這過程我們且說它是小乘。因它絕不向外擴延,好象心量很小,全不理會外面的事。然于內攝之後,自然會有外延的果,自然會形成大乘的器度風範。既內攝爲因,外延爲果;那我們也可以說:小乘是大乘的基因,而大乘是小乘的成果。大、小只是過程的差別,尤其要有小乘內攝的因,才成大乘圓滿的果。
在佛法裏常說,凡夫重果,菩薩重因。很多自以爲修習大乘法門者,每每忽略掉以內攝爲因,于是這樣的大乘終究不可能真正圓滿的。甚至只盲目地向外擴張,向外膨脹,那倒跟神教相差不遠了。我們且看當今的臺灣佛教,表面上佛教徒好象增加了很多,到處有法會,到處在講法,到處有打七、朝山、拜忏等活動。但如果不了解內攝外延的大原則,還是以衆生向外攀緣、向外求取占有的心態來修學佛法,這終究只是附佛法外道而已。或如今天很多人講慈悲,若慈悲只是同情的延伸,那只在人天乘裏不可能出叁界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何能「無」能「同」呢?那還是要經內攝的修爲才行。同樣發願等亦然,如只是從外延擴大去發願,這願終究跟佛法不相應。
叁寶中的寶
因此什麼才是寶?無限的身心才是寶。所謂法身慧命,即指這無限圓滿的身心世界,但這個寶一般人不知道,或沒辦法悟入。所以必須由佛法僧來開示,他才能悟入;因此現世的佛、法、僧便成爲住持叁寶了──因爲它能幫助衆生得到真正的寶,故成爲寶也。然在住持叁寶所開示佛法的要義中,我認爲唯有這「內攝外延」的大原則,才是寶中之寶。如能掌握此大原則,就很容易分辨出什麼是佛法?什麼是外道?
所以,如說世間有寶劍,能削鐵如泥;此理則才是真寶劍,能用以降伏一切外道邪魔。如曰世間有寶藥,能治衆生一切病;此理則才是真寶藥,能用之治一切衆生無明業障的病。如說世間有摩尼珠,能變現出一切衆生所希求的境界;此理則才是真摩尼珠,用以變現出一切佛法的智慧、辯才、神通及功德固滿。
總之,什麼才是真寶,曰「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示的部分就講到此爲止;至于悟入的部分,各位再慢慢去思考理解,慢慢去修行體驗吧!
《禅林風雨 8· 真寶與假寶》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