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與佛教的信念是絕然不同的。雖說佛經之中也有「墮入無間地獄,永無出期」的記載,但是,既然永無出期,菩薩怎又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呢?其實,佛經中的永無出期,只是指某些衆生,因其罪業深重,墮入惡道之後,如果沒有大心菩薩的隨類應化,給予他力的勸導引發和鼓勵,他便像深入五裏霧中,而無法走出惡道的範圍一樣而已。這與基督教的「永火」,實難並作一談的。
關于宗教境界與層次的問題,在上一篇文字中,已經談過,所以在此不再多寫。
上一篇文字中,曾討論到上帝和佛性的同異問題,關于這一問題,今日香港道風山的基督徒們,爲了爭取佛教徒去向他們靠攏,便混淆了佛性和上帝的觀念,硬說上帝與佛性法性是一樣實體的兩種稱呼,並且硬把人文主義泛神論的上帝觀念,也與基督教的上帝並爲一談,以期迎合時代的潮流,其實那是大可不必,也是最不聰明的。我們只要略涉經史,稍知哲學觀念,便可知道,那根本不是一件事。基督教的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宇宙萬物的掌握者和支配者,他是超然于萬物之上的一個上帝,他的聖靈,雖因信徒的虔敬,或可降臨于信徒的心中,但是聖靈的顯現,絕不是信徒內心本具的上帝之顯現,而是來自身外上帝之大能,因其聖靈的顯現,信徒的本身,不會就是上帝,否則,所有虔敬的信徒,豈不全都成了一個個的上帝。佛教的佛性,乃是人人本具的,不是諸佛的降臨或給予,我人之信佛、念佛、禮佛、學佛,乃在自求本身的佛性漸漸接通于諸佛的佛性,一旦與諸佛的佛性通成一氣,自身也就成了諸佛之一。誠然諸佛法性,法性法爾,遍滿法界,諸佛自性,遍滿法界,我人成佛,我人的自性,當亦遍滿法界。基督教的上帝及其信徒,皆在遍虛空盡法界的範圍之內,當也浸潤于法性或佛性的無盡藏中了。故我上一篇文字中曾說︰「佛教不以爲基督徒沒有佛性,即連基督教的上帝,如果真有這麼一位上帝的話,佛教也會承認他有佛性的,但要硬說『上帝、道、靈、真如、佛性、法性』是一個東西,那是講不攏說不通的。假如基督徒們以爲佛教的佛性,在基督教便是上帝,只要基督教的《新約》、《舊約》不加反對,佛教絕對同意,但要說《新約》、《舊約》中的上帝,便是佛經中的佛性,佛教實在不能茍同。因爲佛性絕對不是基督教的上帝呀!」
關于上帝、多神、一神與無神的宗教及哲學問題,我在〈走在缺陷處處的人生道上〉一文中,曾有較爲詳細的說明,故在這裏不用再贅。
最後,筆者對于當前的宗教現狀,有一點感觸,不妨順便在此一提。我對宗教──尤其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問題,寫得已經不少,但我近年來深深以爲宗教與宗教之間,應該彼此諒解,互相尊重,不要抱著「有我無敵」或「有敵無我」的態度,去肆意攻擊或存心消滅。因爲今日乃至未來永久的人類,能有宗教的安慰──即使是迷信,總比沒有信仰的好。基督教來到中國之後,雖曾以種種方式打擊佛教,而期將佛教的信仰,從中國人的腦海中掃蕩出去,但我們只要自己站穩腳跟,本著佛教潛在而偉大的教理,步步踏實,努力下去,不愁佛教沒有振拔和複興的機運。同時,只要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能給中國人以若幹的安慰,只要中國人自願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只要基督教的信仰值得中國人的崇尚,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去妒嫉或仇視,如果真要仇視的話,那是不合學佛者之要求的。佛的當時,曾有這麼一件事的記載︰當時有一位耆那教的教徒辛夏將軍,因受佛陀言教的感化,皈依了佛教,但當他皈依佛教之後佛陀竟對他說︰「很久以來,你家就是供養尼根他教的,以後你還認爲是對的,當他們行化到你家時,還照常供養飲食。」又說︰「不單是我,任何人也都可受供物,不但是我的弟子,別人的弟子,也同樣可以受供養。」由此可見,佛陀絕不主張只許自己的佛教傳播,而不許其他的宗教生存。所以筆者主張,如果基督教還值得一些人去信仰的話,我們就不必反對。但是只要我們的佛教,能從博大精深的理論基礎,而發爲行解並進的實際效果之後,基督教在中國,乃至未來的全世界,不用他人的摧殘,也會受到人類文化的淘汏。不過基督徒們如能放棄了耶稣血統裏的魔性,而致力于耶稣人格與神性的發揚,未來的前途,自當仍然有其光明的路向。再說,基督教在中國的行動,間接地刺激了佛教精神的自覺,筆者也希望因了佛教教理的弘揚,能夠刺激到基督教義的革命。那麼我們未來的遠景,佛基兩大宗教,自會有一大同小異、殊途同歸的局面出現了。佛教度人有無量法門,基督教的導人爲善,自也算是方便法門之一,至于算不算是究竟,自當又作別論。否則的話,基督教存心瓦解佛教,佛教則想趕走基督教,那都不是正道的行爲。
人的佛教
諸位先生、諸位同學︰
剛才高同學介紹我是博士,其實我並不以有博士學位而覺得了不起,卻以作爲一個和尚而自慰。因和尚並不是人人能做,博士則諸位同學皆有機會,可能已有些得到了。做和尚則不然,現貴院日夜間部有一萬多人,一年中有一位做和尚,已算是很難得了。
今天的講題是「人的佛教」,想了很久,覺得到貴院講佛法,尤其在臺中的貴院講佛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諸位對佛法或佛學已有相當修養,因在臺中巿有好多位法師和居士們向諸位介紹佛法,也引導同學修學佛法,而我非常慚愧,懂得有限。
我覺得講點有用的東西最好,學問可看書,而對諸位最有用的非學問,乃是生活。故今天的題目爲「人的佛教」,是從生活上看佛教對人有多大的幫助。
諸位認爲佛教是什麼東西?是宗教?哲學?還是文化?也許諸位認爲兼而有之。但向諸位報告,我認爲佛教非哲學,亦非宗教,而任何東西在人類曆史上産生過影響的即是文化。
佛教不是哲學,因爲釋迦牟尼佛不是哲學家,他不用哲學觀點、思惟方法跟大家研究。哲學,是供人理解,或對無法解決之事,理出頭緒,用邏輯方法加以說明。這是哲學家的責任與貢獻。釋迦牟尼佛、孔子、孟子都不是哲學家,而是爲解決人類生活上和社會上的問題,而將生活經驗和人格標准說了出來。有人問釋迦牟尼佛,人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釋迦牟尼佛從來不回答,孔子亦然。有人問孔子生死問題,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並不是生死不重要,而是生前死後在目前現實生活上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我說孔、孟、釋迦牟尼佛都不是哲學家,而是解決人類現在的問題而說出其看法,以解決之。
佛教不是宗教。一般宗教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1.相信自己心外有力量,2.相信人生與宇宙最初都由神創造的。心外的力量分有多神教和一神教。多神教認爲山川、草木等……任何一物皆有神,原始宗教大致如此。高級宗教爲一神教,認爲人生宇宙最初由神創造,神就有權利支配。人靠神生活,好或不好,幸或不幸,除了感恩,不可埋怨,因神有能創造,即有權支配。但佛教爲無神論,此與唯物主義之無神論不同。唯物主義之無神論,相信除物質外,不信另有精神這樣東西。佛教之無神論是就因緣、緣起之關系,說明宇宙、人生本來就如此,並非有個萬能的神能創造什麼?所以佛不創造任何物。佛法也是本來就有,佛對我們的功德,是在體認了佛法之後,將其所經驗的告訴了我們。宇宙間無萬能的神,以佛教的觀點分神爲天神、地神等。將一切衆生分爲十類︰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衆生之産生,皆由各人的業力所形成,地球甚至整個宇宙皆由衆生業力所感。地球是地球上的衆生業力所共感,並非只是人類而已,包括一切有情衆生。衆生若沒有種生天的因,不會生天,沒有種生地球的因,不會生在地球上;若生地球的因已經完了,則到其他地方。所以說一切皆操在每一個衆生手中。由此看來,佛教並非宗教。
由曆史看,佛教只是文化而已。佛教文化帶給世界很大貢獻──改善人的生活。
佛教與佛法是有區別的。佛教,從理論、思想上講,且有經典;教團由組織上言,有出家、在家四衆弟子。佛法,本來就有,釋迦牟尼佛出生或不出生此世間都沒有關系。我今天到貴院講佛法其實是多余的,各位本來就具有,我說出只是複誦,提醒各位而已,是將各位本具之佛性指出。信仰佛教的較高境界,不是信仰心外的佛,而是相信自己本來就有成佛的可能,自己具成佛條件,但需一步步來,那就需要修行的方法。佛法,從一個角度看,本具──佛性的普遍存在,山河大地無一不是,無處不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成佛方法是佛法。有成佛經驗的人才能說,老馬識途,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安全地走向成佛之道。在這世界上最初第一個成佛的人,很不容易,很多人沒有發現成佛的方法,而釋迦牟尼佛發現了。成佛要有方法,所以,信仰佛教的重心,是在求法。爲法忘軀,爲求法可不惜生命,「朝聞道,夕死可矣。」因已有機會聽到或求得成佛方法,沒有聽到實在太遺憾了。佛經裏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求道之心切。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遇到大梵天王變成的夜叉,嘴巴長得很大,告訴釋迦牟尼佛說︰「我的肚子餓了,你讓我吃掉,我就告訴你佛法。」佛說︰「我給你吃可以,但你得先告訴我。」夜叉說︰「我現在很餓,你先讓我吃了再說。」豈有此理,吃後就沒辦法聽了,可是佛說︰「你先說一半給我聽,然後我給你吃,等以後再投胎來聽另一半。」夜叉說︰「好吧?我就先說一半給你聽吧:『諸行無常,是生滅法。』」(行︰一切現象都是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經常在變動的都稱爲行)佛說︰「好,謝謝你!我給你吃。」于是爬上樹枝跳進夜叉的大口裏。夜叉不但沒吃,且將佛扶起,說︰「…
《神通與人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