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佛教的信念是绝然不同的。虽说佛经之中也有「堕入无间地狱,永无出期」的记载,但是,既然永无出期,菩萨怎又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呢?其实,佛经中的永无出期,只是指某些众生,因其罪业深重,堕入恶道之后,如果没有大心菩萨的随类应化,给予他力的劝导引发和鼓励,他便像深入五里雾中,而无法走出恶道的范围一样而已。这与基督教的「永火」,实难并作一谈的。
关于宗教境界与层次的问题,在上一篇文字中,已经谈过,所以在此不再多写。
上一篇文字中,曾讨论到上帝和佛性的同异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今日香港道风山的基督徒们,为了争取佛教徒去向他们靠拢,便混淆了佛性和上帝的观念,硬说上帝与佛性法性是一样实体的两种称呼,并且硬把人文主义泛神论的上帝观念,也与基督教的上帝并为一谈,以期迎合时代的潮流,其实那是大可不必,也是最不聪明的。我们只要略涉经史,稍知哲学观念,便可知道,那根本不是一件事。基督教的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也是宇宙万物的掌握者和支配者,他是超然于万物之上的一个上帝,他的圣灵,虽因信徒的虔敬,或可降临于信徒的心中,但是圣灵的显现,绝不是信徒内心本具的上帝之显现,而是来自身外上帝之大能,因其圣灵的显现,信徒的本身,不会就是上帝,否则,所有虔敬的信徒,岂不全都成了一个个的上帝。佛教的佛性,乃是人人本具的,不是诸佛的降临或给予,我人之信佛、念佛、礼佛、学佛,乃在自求本身的佛性渐渐接通于诸佛的佛性,一旦与诸佛的佛性通成一气,自身也就成了诸佛之一。诚然诸佛法性,法性法尔,遍满法界,诸佛自性,遍满法界,我人成佛,我人的自性,当亦遍满法界。基督教的上帝及其信徒,皆在遍虚空尽法界的范围之内,当也浸润于法性或佛性的无尽藏中了。故我上一篇文字中曾说︰「佛教不以为基督徒没有佛性,即连基督教的上帝,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上帝的话,佛教也会承认他有佛性的,但要硬说『上帝、道、灵、真如、佛性、法性』是一个东西,那是讲不拢说不通的。假如基督徒们以为佛教的佛性,在基督教便是上帝,只要基督教的《新约》、《旧约》不加反对,佛教绝对同意,但要说《新约》、《旧约》中的上帝,便是佛经中的佛性,佛教实在不能茍同。因为佛性绝对不是基督教的上帝呀!」
关于上帝、多神、一神与无神的宗教及哲学问题,我在〈走在缺陷处处的人生道上〉一文中,曾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故在这里不用再赘。
最后,笔者对于当前的宗教现状,有一点感触,不妨顺便在此一提。我对宗教──尤其是佛教和基督教的问题,写得已经不少,但我近年来深深以为宗教与宗教之间,应该彼此谅解,互相尊重,不要抱着「有我无敌」或「有敌无我」的态度,去肆意攻击或存心消灭。因为今日乃至未来永久的人类,能有宗教的安慰──即使是迷信,总比没有信仰的好。基督教来到中国之后,虽曾以种种方式打击佛教,而期将佛教的信仰,从中国人的脑海中扫荡出去,但我们只要自己站稳脚跟,本着佛教潜在而伟大的教理,步步踏实,努力下去,不愁佛教没有振拔和复兴的机运。同时,只要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能给中国人以若干的安慰,只要中国人自愿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只要基督教的信仰值得中国人的崇尚,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妒嫉或仇视,如果真要仇视的话,那是不合学佛者之要求的。佛的当时,曾有这么一件事的记载︰当时有一位耆那教的教徒辛夏将军,因受佛陀言教的感化,皈依了佛教,但当他皈依佛教之后佛陀竟对他说︰「很久以来,你家就是供养尼根他教的,以后你还认为是对的,当他们行化到你家时,还照常供养饮食。」又说︰「不单是我,任何人也都可受供物,不但是我的弟子,别人的弟子,也同样可以受供养。」由此可见,佛陀绝不主张只许自己的佛教传播,而不许其他的宗教生存。所以笔者主张,如果基督教还值得一些人去信仰的话,我们就不必反对。但是只要我们的佛教,能从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而发为行解并进的实际效果之后,基督教在中国,乃至未来的全世界,不用他人的摧残,也会受到人类文化的淘汏。不过基督徒们如能放弃了耶稣血统里的魔性,而致力于耶稣人格与神性的发扬,未来的前途,自当仍然有其光明的路向。再说,基督教在中国的行动,间接地刺激了佛教精神的自觉,笔者也希望因了佛教教理的弘扬,能够刺激到基督教义的革命。那么我们未来的远景,佛基两大宗教,自会有一大同小异、殊途同归的局面出现了。佛教度人有无量法门,基督教的导人为善,自也算是方便法门之一,至于算不算是究竟,自当又作别论。否则的话,基督教存心瓦解佛教,佛教则想赶走基督教,那都不是正道的行为。
人的佛教
诸位先生、诸位同学︰
刚才高同学介绍我是博士,其实我并不以有博士学位而觉得了不起,却以作为一个和尚而自慰。因和尚并不是人人能做,博士则诸位同学皆有机会,可能已有些得到了。做和尚则不然,现贵院日夜间部有一万多人,一年中有一位做和尚,已算是很难得了。
今天的讲题是「人的佛教」,想了很久,觉得到贵院讲佛法,尤其在台中的贵院讲佛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诸位对佛法或佛学已有相当修养,因在台中巿有好多位法师和居士们向诸位介绍佛法,也引导同学修学佛法,而我非常惭愧,懂得有限。
我觉得讲点有用的东西最好,学问可看书,而对诸位最有用的非学问,乃是生活。故今天的题目为「人的佛教」,是从生活上看佛教对人有多大的帮助。
诸位认为佛教是什么东西?是宗教?哲学?还是文化?也许诸位认为兼而有之。但向诸位报告,我认为佛教非哲学,亦非宗教,而任何东西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影响的即是文化。
佛教不是哲学,因为释迦牟尼佛不是哲学家,他不用哲学观点、思惟方法跟大家研究。哲学,是供人理解,或对无法解决之事,理出头绪,用逻辑方法加以说明。这是哲学家的责任与贡献。释迦牟尼佛、孔子、孟子都不是哲学家,而是为解决人类生活上和社会上的问题,而将生活经验和人格标准说了出来。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释迦牟尼佛从来不回答,孔子亦然。有人问孔子生死问题,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并不是生死不重要,而是生前死后在目前现实生活上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我说孔、孟、释迦牟尼佛都不是哲学家,而是解决人类现在的问题而说出其看法,以解决之。
佛教不是宗教。一般宗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相信自己心外有力量,2.相信人生与宇宙最初都由神创造的。心外的力量分有多神教和一神教。多神教认为山川、草木等……任何一物皆有神,原始宗教大致如此。高级宗教为一神教,认为人生宇宙最初由神创造,神就有权利支配。人靠神生活,好或不好,幸或不幸,除了感恩,不可埋怨,因神有能创造,即有权支配。但佛教为无神论,此与唯物主义之无神论不同。唯物主义之无神论,相信除物质外,不信另有精神这样东西。佛教之无神论是就因缘、缘起之关系,说明宇宙、人生本来就如此,并非有个万能的神能创造什么?所以佛不创造任何物。佛法也是本来就有,佛对我们的功德,是在体认了佛法之后,将其所经验的告诉了我们。宇宙间无万能的神,以佛教的观点分神为天神、地神等。将一切众生分为十类︰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众生之产生,皆由各人的业力所形成,地球甚至整个宇宙皆由众生业力所感。地球是地球上的众生业力所共感,并非只是人类而已,包括一切有情众生。众生若没有种生天的因,不会生天,没有种生地球的因,不会生在地球上;若生地球的因已经完了,则到其他地方。所以说一切皆操在每一个众生手中。由此看来,佛教并非宗教。
由历史看,佛教只是文化而已。佛教文化带给世界很大贡献──改善人的生活。
佛教与佛法是有区别的。佛教,从理论、思想上讲,且有经典;教团由组织上言,有出家、在家四众弟子。佛法,本来就有,释迦牟尼佛出生或不出生此世间都没有关系。我今天到贵院讲佛法其实是多余的,各位本来就具有,我说出只是复诵,提醒各位而已,是将各位本具之佛性指出。信仰佛教的较高境界,不是信仰心外的佛,而是相信自己本来就有成佛的可能,自己具成佛条件,但需一步步来,那就需要修行的方法。佛法,从一个角度看,本具──佛性的普遍存在,山河大地无一不是,无处不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成佛方法是佛法。有成佛经验的人才能说,老马识途,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地走向成佛之道。在这世界上最初第一个成佛的人,很不容易,很多人没有发现成佛的方法,而释迦牟尼佛发现了。成佛要有方法,所以,信仰佛教的重心,是在求法。为法忘躯,为求法可不惜生命,「朝闻道,夕死可矣。」因已有机会听到或求得成佛方法,没有听到实在太遗憾了。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求道之心切。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遇到大梵天王变成的夜叉,嘴巴长得很大,告诉释迦牟尼佛说︰「我的肚子饿了,你让我吃掉,我就告诉你佛法。」佛说︰「我给你吃可以,但你得先告诉我。」夜叉说︰「我现在很饿,你先让我吃了再说。」岂有此理,吃后就没办法听了,可是佛说︰「你先说一半给我听,然后我给你吃,等以后再投胎来听另一半。」夜叉说︰「好吧?我就先说一半给你听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行︰一切现象都是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经常在变动的都称为行)佛说︰「好,谢谢你!我给你吃。」于是爬上树枝跳进夜叉的大口里。夜叉不但没吃,且将佛扶起,说︰「…
《神通与人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