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神通与人通▪P32

  ..续本文上一页你这种求法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我现在再告诉你另一半──『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只有四句,听法不在多,在于是否真实受用。听多记在笔记本上没有用,我在美国时,有人问我是教净土、禅,或是……?在美国净土难吸收人,禅在美国则已有几十年,所以教禅有人学,名虽教禅其实是教修行方法。讲课前必请同学将笔记本阖起,全神贯注看我,我的每一句话皆灌入同学的耳朵中。若记笔记,往往为了记此句,而下一句听不清楚。佛学有用吗?佛学也是法,任何一物皆是法,就修行言,佛学不是修行方法,而是研究佛教的问题。佛学可在图书馆查书,断章取义地写成。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上的生活大不相同。

  

  我回来后,有位居士常跟着我,有一天对我说,他跟了我这么久,为什么一句话也没告诉他。其实我整天在说话。有时我们常想亲近善知识,时常跟着他,反而得不到什么?却在偶然机会下看了或听了一、二句话,而受益良多。在印度,知识是朋友的意思,有善知识、有恶知识。恶知识如酒肉朋友。大善知识是伟大的朋友,是老师。现在说个比喻,一只老鼠掉在米缸中,竟不知是米,而不敢吃,因此饿死。我们常终日闻法而不知。这又好象蜡烛点燃时,四周亮,底下没有光,附近暗。这些话想要告诉各位的是相信自己随时都在亲近善知识,均有使自己成佛的可能。

  

  有人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药师佛,后天念弥勒佛……,心想总有一佛与我有缘,阿弥陀佛不来,药师佛来;药师佛不来,弥勒佛来。想求长寿利益时,念药师佛;想求死后往生极乐国时,念阿弥陀佛;学生怕考试不及格,念观世音菩萨。因为你念了观音,不会的试题,变成会的,恶运变成好运。……如此是修行吗?是的,但不应是佛教徒的基本态度。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有所为而为,才是正信的佛弟子。

  

  学佛的目的是要对生活有实益,不只是学些佛学名词就够,更不是只知道若干经典,以便向人炫耀。千万不要自己尚未弄清楚之前,便东抄西摘的写文章,结果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讲了些什么?佛法不是用来研究的。以学术言,当鼓励研究,对历史作回顾,但对生活无用,生活靠体验,佛经不是仅从文字的表面,就可以理解的,文字表现的本身无法确定什么意义!因为从多角度看,有形相之物皆无法代表真正的东西。经典告诉我们的只是法的影像而已,必须由日常的生活中体验经典讲的是什么。佛出世间是想使人依据他的经验做蓝本,向其学习。健全人生,净化社会,这才是佛的本怀。

  

  「人的佛教」,佛教是属于人的,佛法亦是众生的共业所感,佛是由人成的,唯有人才能真实行佛法。在人类之中,更应该以自己作本位,必须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本来与佛无异,所以我们看那一国雕的佛像即像那一国人:日本佛像像日本人,我国唐朝佛像方面大耳像做大官的,泰国佛像瘦瘦的。可见心外有佛不是大问题,心内无佛才是大问题。因为佛是人心中的佛,前天有位女居士问我︰「何以信佛前不遇鬼,信佛后反而遇见鬼?」人心中若有鬼,再与心外的鬼相应,则鬼就找你的麻烦了;心内若无鬼,鬼也没办法找上你。当时另有一位少女,不懂这层道理,于是我问她︰有没有男朋友?她笑而不答。若有男朋友追,不喜此人,虽然一直找你,亦与你无关。反之,若你喜欢他则不然,第一次他邀请你时,也许会基于女人的矜持拒绝他,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心想何日再请你。这就是心内的男友和心外的男友相应。鬼来时,若心中赶快念佛,鬼会渐渐地走掉,心中佛起,心外鬼渐小;心外有佛,心内亦有佛,则感应道交。

  

  佛是人成的,而且是普通的人成的。普通人不容易做,装腔作势,道貌岸然……都不是普通人。有人去看虚云老和尚,问正在菜园中掘粪,穿得破破烂烂的和尚,说︰「虚云老和尚在不在?」虚云和尚说︰「何事?」「问佛法。」「这个糟老头没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好问的。」「我诚心而来,你们何以如此看不起他。」此人当过大官,架子大,一脸官相,手下的人多,他也以为老和尚弟子多,想必亦是一副大人物相。后再问另一人,此人指着菜园中掘粪的和尚说︰「彼即是。」可见著名的老和尚,与常人无异。所以,要成佛,首先要做个普通人,尽应尽的本分,这也就是成佛的基本条件。

  

  诸位皆已成佛,信不信?《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当然,成佛不是一下子就成的,而是每天每天渐渐地修行来完成的。「毕业」是由进入校门即开始,博士是由进入幼稚园那天开始,但不是一进来就毕业。各位来听讲就种了成佛的因素,讲的难听一点,已受我散布下去的菩提细菌所感染,也就是种了因。无论是诚心、好奇心或存了准备捣蛋的心来听,都无所谓,都已经将菩提之因熏入了八识田中,永远不会亡失,发生了永远的关系,就是你想丢掉它,也丢不掉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众生之中,人最容易修行,禽兽愚痴不闻佛法,天人福报大,没有病苦、灾难,感到满足,不容易想到佛法。人心中十法界具足,心存何种心,即感应何法界。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这个人像畜生,此人存畜生心之故。吃饭时紧看别人,认为别人那边菜比较好,自己这边较差。遇到可口的东西时,就拼命的多吃,这就是饿鬼行为。有一种人天天活在愁苦中,觉得孩子不孝顺、太太不贤慧,看不顺眼四周的人,家人、社会也都讨厌他,无一处、无一时,不觉得苦,这就是无间地狱──愁苦无间。再从打坐来说。人实在太幸运了,因在动物之中,只有人才盘得起腿,唯有人才适合打坐,而打坐是参禅的基础工夫,参禅始能悟道。各位也许听过野狐禅这个名词,心想野狐不是也能参禅吗?其实那是讽刺、骂人的话,如果真知参禅,就不叫野狐了。

  

  人身难得的原因︰由生命源流言,一般人以为这一生到另一生,就像换房子,而灵魂则不变,错了!轮回生死,在六道中来去都是由业力所招感来的。第八识藏一切种子,如水般,长江、黄河经常不断地流,汇百川而成大海,大海的水又不断地蒸发,所以每天的水的组成都不同。生命之流,也像河水一样,经常在变,那一类的力量大,就现在那一道。我们的第八识中含藏了十法界,每一法界又分十法界,就以人讲,分智、贤、愚、不肖……男、女等等不相同,所以说人的性格类似是可能的,但相同则不可能。以生命的息灭言,若能行五戒、十善则生人天。好人也有不幸的遭遇,不用埋怨。短短数十年生命一眨眼即过去,记得小时候老觉得怎么还不过年,日子过得真慢;二十岁时已觉得年过得快;三十岁时更快;现在近五十岁,觉得一年的时间,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四十岁后因为事情忙,一天天一下子就过去了。古人说︰「人生百岁,如白驹过隙。」年轻时无法体验,有没有同学体验到了?有的话,可说是少年老成;中年以后才感觉到人生短促,现在则觉得明天就快死了,快得很!福报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人的福报什么时候完?不知道,可能此生就完,也许第二生得到天的果报,也许为人,更可能下堕三涂︰地狱、饿鬼、畜生,不得而知。但仅管把握现在,及时努力,就像银行里有多少钱,不管它,继续存,不要提,保证越积越多。否则,一失人身,再想回头已经太迟;何况那时已经由不得你,你也不知道回头学佛的事了。

  

  成佛方法分五种,一步步上去︰1.人,2.天,3.声闻、缘觉,4.菩萨,5.佛。不要好高骛远,一步步来。印顺法师写过一本书叫《成佛之道》,他以特多的篇幅介绍人、天、二乘、菩萨,却以极少的字数来介绍佛的果位。有一次我请教他何以如此?印老说︰成人、成天、成声闻及缘觉、成菩萨都有了,还要说什么?正因为佛果即菩萨的完成,菩萨道是人、天道及二乘道的相加,故称为人成即佛成。

  

  法,本无大小、无世出世间、无真俗……之分,解脱道和生死法都是一样的。诸位可能以为我是把这些帐计算错了。其实人天法、小乘法和大乘法原无不同,若有不同,全在于众生之心。人天法是做了功德,存有做好事之心,及求反报之念,若别人忘记了,你们对他的恩惠,就觉得此人忘恩负义。其实越求回报,功德越小。虽做了好事,只属于人天法而已。例如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现在讲孝子,很多已成为孝顺各自的儿子之意)若存这些观念,将来可能失望。小乘法为厌世,修解脱道,虽其基本仍须修持五戒、十善,自己人格健全为要,帮人多少没有关系。大乘菩萨道修五戒、十善,除消极的不为恶外,积极的要做好事,且不得不做。消极的不作恶是小乘,积极的不得不作善是大乘。例如不杀生,要放生;不偷盗,要助人,更进一步请人将物济人;不邪淫,且使世人皆过正常夫妻生活;不妄语,且要劝慰、告诫人,若说话令人相信,更可借助多人之力做更多好事;酒,本身没问题,但会因了饮酒而做坏事。菩萨布施行道,无执着心,名为三轮体空,即是无能做的我,无所做的对方,中间无可做的事。可知,法无大小优劣之别,唯有依众生存心的不同而有区分。为成佛而学佛,做好事,基础上可渐成,但他成不了究竟佛。若有我的价值观念而做好事,都属于人天道故;不执着才算行菩萨道,而直通佛道。

  

  人皆可以成佛,只要把握住听到的佛法,慢慢可成──是渐非顿,若只要顿不要渐,就如像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上没有这样的便宜事。「顿」是有的,但是需慢慢用工夫,或根基深厚者,才会出现,若在过去时或过去世没有修持过佛法,要「顿」是不太可能的。「顿」是异常,「渐」是通常,「顿」是结果,「渐」才是修行,所以佛法的基本精神,是要平常、普通。佛是平常人成就的,诸位都是人,祝愿诸位福慧增长,佛教就借着诸位的活动而更远大更光辉地拓展…

《神通与人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