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叁十二天▪P2

  ..續本文上一頁世間輪回生死不快活。你看在半空中叁萬多英尺墜落那一剎那間,你想想那樣快活嗎?我看念「阿彌陀佛」都來不及了。在瞬息之間爆炸體無完膚,二二五具結果只找到一0九具而已,那些找不到的也是凶多吉少,讓我們非常遺憾,感慨人生如此無常。

  會修行的人看到外在無常的變化,他的善根就成熟。不會修行的人,看到外面即使死了一牛車,他的心裏都不會有感想,和善根有關系和智慧有關系。所以腦筋不開竅的人看別人死,是別人的事與他無關。而有善根有智慧的人,看到別人往生,就馬上想到自己的生死大問題,這種就是有善根的人先知先覺啊!我們不要做那種後知後覺的,等到事情已經發生了,想要後悔想要重新來,全都來不及了。所以古有一句詩「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啓示嗎?「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我看到別人往生,我的心熱如火鍋,心熱烘烘,熱是什麼意思?不是看別人死看爽的,早晚會輪到我啊!心熱不是熱他人是熱我自己,看到別人往生就想到自己,我要修道了,人間無常了。也因爲「無常」是無法商量的,「無常」是無奈的。所以在無奈、無常當中,要做幻化的佛事,要「藉假練真」來成就我們的法身,「莊嚴自性」來開悟證果才對呀!

  今天這樣講了以後希望我們國人,人人善根多多少少萌芽,沒萌芽也要冒出一點芽仔來,多少善根要成熟,不然的話,人生啊!人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你看氣象局明明告訴你,明天下大雨作水災,可是第二天都出了大太陽,告訴你明天天氣晴朗結果卻下大雨。所以氣象臺的報告總是一個參考一個概念,感謝他爲我們報導,給我們一個印象和參考,隨時注意才不會帶來災難,總是要感謝他們。但是氣候的動向不定,今天明明臺風會掃向東邊,結果明天不知怎麼滾的,又滾向東南方去,結果臺灣被弄得慘兮兮的。所以「天有不測風雲」就是這個道理,天上的烏雲、天上的氣候,什麼人都無法測量得到隨時會變化。人有旦夕禍福啊!我們人在世間不是福就是禍,福是順境是福報,是吉祥的是好的。但是有時候也有災禍來到,就如華航飛到空中不到半小時,就在半空中爆炸掉下來,二二五人當中一位立委、幾位記者還有許多社會上有名望的人,有許多社會上名流仕紳、社會賢達,空難中二二五人無一幸免全都往生。他們知道嗎?如果他們知道,我相信這二二五人沒有一個敢上飛機,人有旦夕禍福啊。無常不能商量,無常不是設定在等你,讓你想不到的,如果讓你想得到一切事情都好說了。如果這二二五位在生時做很多善事,做很多功德的話,八識田中有善的種子,最起碼他的心地是光明的,命終雖在空難中,不過他生前做了許多善事,他會往生善道,如果是念佛之人能夠往生淨土。做惡的人就墮落,由業力來決定。我的意思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是說出了世間的真相而已,在世間的真相中,這完全是多缺陷的是美中不足的,我們如何在無常,美中不足中求出一個光明解脫呢?這是目前我們修道當今之務。

  所以我們修道要半勉強,在那裏觀望、等待因緣的人,這種人是世間最沒有智慧的,甚至相當愚癡。所以知道改變因緣、製造因緣、無因緣找因緣,這種才是有智慧的人。所以你要修道,不可能等到十分之十完美的時候才來修道,只要五成五成你要半勉強。我常說這句話,你若不勉強,說什麼等到有一天平安的時候,等到一天沒有什麼事時,等到事業告一段落時,等候孩子長大以後:::你不可這樣想喔!有時候事情未完成叁分之一,無常到來你閃都閃不了,脫都脫不開。所以在你還未完成你的任務以前,你要創造機會來接觸佛法來修道,不然無常是不能商量的。所以說修道要半勉強,不然你習氣那麼重,煩惱那麼重的人,你豈能容許那種,等到有一天比較平安順利才來修道的想法?這麼講不對,因爲你的習氣、你的煩惱不允許如你所願。所以修道也好、念佛也好、要參禅也好、聽經聞法也好,都要在勉強當中去做。

  就像我當初是出家好呢?還是在家娶妻生兩個小孩,創立一些事業較好?我如意算盤算一算、打一打、千算萬算、正算反算,算一算還是出家比較好。出家好是好,但是五成五成,你要將你的習氣勇敢切斷,犧牲這一面來完成菩提路。因此我頓斷,堅持要走修道路,不能娶妻,要跳出來要半勉強,沒有很順利的沒那回事。所以我童子身二十六歲出家,那時欲望是很大啊!但是你沒有強而有力的意志力、堅定力,發大願因此而頓斷的話,今天那有能力在佛教界講經說法二十幾年?所以修道人要半勉強的心,你若不能半勉強,要完成你的菩提大道,難哪!所以我引用一位開悟聖僧說了兩句名言,使我一生當中感觸良多,讓我受用不盡。他說:

  「大丈夫只手撥開生死路,奇男子雙眉皺裂名利關。」

  「皺裂名利關」這才是功夫,「撥開生死路」真的真功夫。什麼叫「大丈夫」?後面會解釋,一般說拿大刀、黑道和黑道在火拼,一場大撕殺叫做大丈夫,那叫莽夫之猛。真正的「大丈夫」能夠出離生死,出離叁界,遠離六道來開悟證果,開悟證果的聖者才堪稱「大丈夫」啊!「大丈夫」不是一般泛泛之輩在稱呼的。佛經裏說,能夠具足稱呼「大丈夫」惟有佛祖才能堪稱,菩薩還不夠資格,菩薩還在學。所以「大丈夫只手撥開生死路」只手是用一只手,較慎重的用兩手,將生死路撥開,要怎麼撥?「修道」。「修道」就是撥開,如何將你的見思惑淨化頓斷,這是修道人要做的訴求。撥開生死路要下很大的決心,不然總是隨生死之業在那邊流轉啊!永遠在生死當中周旋不出啊,你做大丈夫要只手撥開生死路,達向不生不滅的涅槃之境。我聽到大丈夫撥開生死路這幾句話,聽得很豪壯、很壯觀、很莊嚴的話。「大丈夫只手撥開生死路」這不是演布袋戲,真正修道要有這種功夫。再來這一句讓人一聽感觸良多「奇男子雙眉皺裂名利關」奇男子當然是很稀有,很難得一百個找不到兩個。「奇男子」他有本事雙眉一皺,名利關當下就粉碎了。看名看利非常淡泊的人,這若不是勇猛的多生累

  修來的話,那有這種大智慧、大魄力、大悲願,能看破名利關呢?不簡單喔!我看我們這一輩子,眉頭不論皺多少次,名利關都無法破裂無法粉碎,你在那邊硬扣、硬拗名利也看不破,眼睛怎麼去眨也眨不破,人家只不過一下子功夫、皺一下名利就粉碎了,不能動他一根寒毛,名利考他考不倒。所以這是「奇男子」才能扮演這種角色,凡夫的我們畢竟如「雞腿比牛腿」無法相比的。所以要做「大丈夫」你要撥開生死路,要做「奇男子」兩眉要皺裂名利關啊!名利看得破嗎?要看人啰,要奇男子,當然這「奇男子」是指多生勇猛棈進,堅固的修道人叫做「奇男子」。否則你沒有修道的話,十個有十個都沈在名利當中了。「名利」就像兄弟跟得緊形影不離,有影就看到形,有形就看到影,就像兄弟一樣。

  有一次我告訴這些弟子:「我們永康法王講堂前這條中山南路,只有兩輛車在跑而已。」徒弟問:「怎麼只有兩輛車在跑?還有其他車輛。」我說:「那裏還有其他的車?不是爲了『名』就是爲了『利』而跑的。」突然蹦一句:「師父還有一臺消防車,還有一臺救護車。」喔,明明是出生來和我作對的。不過,他這麼說也對,但是你不論怎麼講都不離名和利。這輛車爲了它的生存、爲了利益、爲了叁餐爲了「利」。在選舉當中家家戶戶、車隊乃至爲「名」在奔波的人,大有人在啊!都是爲了名爲了利益的事在跑來跑去,就像兄弟一樣。所以世間凡夫衆生名和利看不破,你永遠都在生死輪回啊!凡夫衆生對六道輪回這條路,走得非常滑順,不用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老師教你,自然你就走得很平順。而涅槃、解脫這條路,不曾解脫過不曾達到涅槃的境界,所以這條路走得非常生疏,實在有道理啊!但是走得越平順的路越危險,走名、走利、殺、盜、淫、妄、偷、騙、耍、詐這條路走得非常平順。走這光明解脫從來沒走過的路,走得就很艱難很生疏很陌生,你看衆生是不是這樣?真的,他的心情就是這樣。我才說「撥開生死的路」,撥開生死的路這一般泛泛之輩是做不到的,必須具足「大丈夫」的精神,「奇男子」的魄力才有能力沖破生死路,沖破名利關。

  所以在修道過程中,具足「大丈夫」在【華嚴經】說要具備七個條件,是那七個條件呢?具備大丈夫的條件有七種:

  【華嚴經】雲:「一、丈夫的勇猛。二、丈夫的精進。叁、丈夫的清淨。四、丈夫的智慧。五、丈夫種。六、丈夫用。七、丈夫正教。」

  我們剛才說大丈夫、大丈夫,這大丈夫不是指我們世間一般泛泛之輩的大丈夫。不是指臺灣一個大企業,在臺灣有一片天有名、有利、真有爲,稱爲大丈夫。或是你有魄力爭吵、打架永遠第一名叫做大丈夫?或是這支槍打死越多人代表大丈夫呢?這樣就誤會了。站在佛教來講,「大丈夫」不但不是這樣,那種叫做「造業」以後就墮落。我們佛教的「大丈夫」,要有大丈夫勇猛修道、道心岸然、道

  岸然、仙風道骨。行走、吃飯、睡覺非常莊嚴,出世解脫修道非常勇猛精進,度衆生日以繼夜。所以佛門有一句話「欲作佛門龍象必須要做衆生馬牛。」你要作佛門中的龍象,首先你要作衆生的馬、衆生的牛、作馬作牛,代替衆生受苦受難啊!這才叫做不簡單喔!在奉獻犧牲當中去完成他的道業,這才是大丈夫的精神、大丈夫的勇猛。再來,「大丈夫的精進」精者不雜,進者不退,不雜不退,就是精進。一位菩薩的道心、願力或慈悲心是劃過虛空,沒有空間的障礙,沒時間的障礙,十方世界任他遨遊任他度化衆生,空間阻礙不了度衆生的意志,這是大丈夫的精進,時間障礙不了他度衆生的魄力,時間空間阻礙不了菩薩度衆生的大悲願,要有大丈夫的精進。還有「大丈夫的清淨」。「清淨」是什麼?「清淨」就沒有汙染,心地時常處在五欲六塵之境,處處能轉境,所以他心就清淨啊!心若被境界一轉,把某一件事情耿耿于懷留戀執著,哇,生死心跑出來了,沒清淨可言了。

  所以「大丈夫」心地隨時都是清淨的,我們做得到嗎?做不到怎麼能夠稱爲「大丈夫」呢?大丈夫要具足智慧,我從來不曾看到菩薩在修道過程中,說他沒有智慧的。沒智慧如何來講經說法滔滔不絕?沒智慧如何度衆生?沒智慧如何來做弘法的事業?利生的事務呢?沒辦法。沒智慧如何來破煩惱證菩提?如何頓斷叁惑證成叁德呢?要有智慧摩诃般若。所以自古以來,沒有一個菩薩說本身沒智慧能成就無上菩提的,「大丈夫」要具足智慧。「大丈夫種」這個「種」就是有魄力有人格的意思。什麼是他的種、魄力、人格呢?就是持戒、莊嚴、解脫。高僧大德有修行之人,絕對都持戒清淨莊嚴,大丈夫種啊!人說品種品種,他的魄力、他的種族性,本身與生俱來乃至今生、後天都非常完美。「大丈夫用」,這個用是大用,小乘人的用不能稱呼爲大用叫小用,這大用就是菩薩自度又度人,自利又利他,他這叫做「大丈夫用」。

  「大丈夫正教」什麼叫「正教」?要行大乘法,我們盡未來際,永遠都不離大乘,奉行菩薩道成就佛的果位。因爲我們之所以修道不但是顧我們的生死,也要憐憫我們周遭,所有的親戚朋友眷屬,和我們一樣來學佛修道了生脫死,證成無上菩提啊!要有大丈夫的正教,所以真正菩薩的心情都是這樣的,看到別人的生死就如同自己的生死,我們有痛苦,衆生也有痛苦,我們有煩惱,衆生也有煩惱,我們在輪回不休,衆生也輪回不休。所以菩薩不忍心看衆生沈淪受苦,因此發大菩提心,他的大慈悲心流露,自然而然就會起大願力來度化一切衆生。所以地藏菩薩才說「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才成佛,地獄不空就不證菩提,代表他願力無盡的意思。但這並非意味地藏菩薩還沒成佛喔!他度的弟子都成佛無量無邊了,那裏他會不成佛呢?他是過來人,方便說,代表他度衆生的願力、意志力永遠是不止息的,這才堪稱「大丈夫的正教」,堪稱「菩薩道」。所以【華嚴經】指示我們,作大丈夫要具足七個條件,再念一遍:

  「一、丈夫勇猛。二、丈夫精進。叁、丈夫清淨。四、丈夫智慧。五、丈夫種。六、丈夫用。七、丈夫正教。」

  以上就是具足「大丈夫」要有這種精神和魄力,才堪稱大丈夫堪稱奇男子啊!這樣才有能力撥開生死路,兩眉皺裂名利關啊!

  

  

《見性成佛 第叁十二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