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叁十叁天

  第叁十叁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修道要記得「道」在我們的心。所以禅宗處處都說「道就是心,心就是道。」既然求道,求道就是求心,求心就是求道,也惟有見你的自性,悟你的自性,才有道可得可求。所以「道」在心裏,既然在心裏就不可外求,離心求道全都是外道,即使盡你的未來際都無法見性成佛。所以開悟聖僧這麼說:

  「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

  第一句告訴你「道源不遠,性海非遙。」就是說,「道」並沒有離你很遠,就在你的心裏而已「道源不遠」。「性海非遙」性海就是指你的佛性而言,也沒有離開很遙遠啊!「但向己求」只要你平時常靜坐,你就能夠回光返照照見本性。「但向己求,莫從他覓。」千萬不可離開自心向外追求你所謂的自性,這樣不對。性在心裏,向外怎麼找都找不到,縱然讓你得到、讓你找到,那也不是你自性的東西。所以禅宗就是這麼幹脆俐落告訴你「道源不遠,性海非遙。」道理在此。

  總之,你我大家都有一個清淨的本性,都具足了,何必向外追求呢?如果你向外追求,當下就遠離你的自性、遠離道,顛倒了。所以禅宗千言萬語告訴你,「道」就是你的「心」。我常說如本法師的偶像,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看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說:

  六祖惠能祖師雲:「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這樣諸位了解了嗎?他說不可離開「道」去另外找「道」,因爲「道」就是你的「心」,怎能離開你的心另外去找自性佛呢?他告訴你「離道別覓道」,你不要離開道又另外去找道,也就是離開你的心另外去找心,如此就算盡你一輩子,乃至未來際永遠找不到。所謂的「道」要怎麼找呢?他教你「性中各自離五欲」,只要你的自性遇到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之境,你不要被汙染,遠離將它淨化就對了。當你淨化了「見性剎那即是真」當你遠離五欲時,光明的菩提本性顯露,此時,剎那就見性了,「性」就是真。不然你看到外在的一切「相」,相不是性,凡夫衆生都看到四大五蘊之體,當作是他追求的對象,這樣不對。四大五蘊的東西是生滅不實在、空幻不實的。你要認定你的性,那才是真正的東西。再念一遍: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修道要注意,過去的諸佛啓示我們,所有證果的菩薩和祖師也這樣交待我們,你要先見到自性,見到自性以後一切就都好說了。自性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未來佛。所以六祖惠能大師他又說了: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你我大家如果能向自性去契會、去見,才可能構成你成佛的因。【楞嚴經】雲:「依不生不滅的因作爲修道因,這才見到不生不滅涅槃性。」「真」是真什麼?見到你的法身就對了。見到法身的人,諸佛菩薩會爲你授記最後成佛。「有真即是成佛因」如果你沒有見到自性,又向心外追求一切佛、一切菩薩,這些起心動念都是大癡人、愚癡排得上等第的,現在人說:「飯桶挂車輪,修行顛倒。」諸佛菩薩、叁藏十二部教典、所有開悟聖僧一再交待我們,說你修道要「回光返照,照見本性。」你的心離開心向外追求一切佛,那怕是盡未來際永遠都見不了佛,都是大癡人啊!說得很有道理。所以讓我聯想到過去的開悟聖僧也說了幾句話,他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在我們早課誦本上有這麼說,這是開悟聖僧講的話,「佛在靈山莫遠求」這靈山是指我們的心地而言,不要錯解了、說錯了。「靈山只在汝心頭」在你的心裏。「人人有個靈山塔」這靈山塔指你有一個佛性的意思,你有一個心地,你有一個光明藏,你有一個如來藏性,有一個一真法界,有一個妙覺,有一個佛性的意思。所以佛祖開悟證果告訴你:

  「奇哉,奇哉,大地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只因妄想無明遮住了,如果遠離執著、遠離妄想、淨化無明,無師智、自然智自然現前了。」

  「人人有個靈山塔」同這個道理。「好向靈山塔下修」你好好的把心地安住下來,要回光返照照見本性,用你的性去用功夫,離一切相、淨化一切妄念,要塔下修。

  但是,我們這些話讓外道拿去用以後,都說錯了。一貫道將這四句話拿去用,人說「邪人說正法,正法亦得邪」有道理。「正人說邪法,邪法亦得正」事在人爲。你觀念若不正確,邪知邪見偏斜了、歪掉了,那怕是正法,也被你解釋得歪七扭八,一連串都偏離正軌,因不真,果報就歪七扭八。所以同這個意思,一貫道將它怎麼解釋呢?叫做「玄關竅」。一貫道去領到叁寶以後,手合同,雙手合握在子和亥的地方,十二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雙手握在子和亥叫做「合同」,命終之後要見「老母娘」要手合同,口念真言叫做「無太佛彌勒」二寶又加一寶,點傳師在兩眉之間點一下,此處叫做「玄關竅」喻爲「靈山塔」。解釋錯誤了,說靈山塔就在那裏,這樣是錯的。靈山塔是指我們清淨光明的本性而言,怎能說成在兩眉中間那一點。說這裏是生死門,經過點傳師點下去以後,你平時不可隨便指隨便戮,戮一戮、指一指,以後會塞住將來你命終後,神魂無法由此脫出,邪知邪見啰。所以說「邪人說正法,正法亦得邪。」道理在此。所以我們很同情、很憐憫、也很煩惱一貫道拿佛法去用,經過解釋以後竄改曆史、竄改教理。難怪現在是末法時代,邪人說法如恒河沙,道理在此。

  所以這些話是啓示了,你我人人都有一個清淨光明的佛性,你若悟明本性以後,生死就一切解決了。所以六祖老人家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因此不論怎麼說,都教你要悟明你的本性,然後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再念一遍: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們說「法身」「自性」或「佛性」名詞雖不一樣,都是指我們「妙覺的本性」而言。已悟之人看世界「無佛無世界」。未悟之人經過意識的分別,處處分別,處處執著,衆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覺悟自性是光明無一物時,無佛無世界,何以見得呢?來看開悟聖僧怎麼說:

  「衆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無佛無世界。」

  以凡夫衆生來看諸佛菩薩,所看的、所聽的、所了解的、所分別的,都只是看到佛祖的應身和化身而已,看到色相之身,他無法看到佛的法身,因爲他沒有開悟證果,沒有悟明法身,如何能見到法身呢?他只看到色身的應身和化身而已。等到有一天修道悟明真法性,也就是悟到法身的時候,法身的境界如何?

  「若證悟法身之境界,法身是無相、無念、無住、無大無小、無來無去、無淨無垢,當下即是無佛無世界。」

  所以法身是遠離一切塵、一切相、一切境,萬法不立、一塵不染的境界,與涅槃自性相應,和法身相應,那是當下見到體的時候了。所以法身是無形相的。雖然法身是無形相,「無相無無相」無相不是代表沒有,雖然摸,摸不到,看,看不見,不能說它大小、垢淨、來去,不能說它幾斤重、幾兩重,但是始終是存在的。法身是無相,也因爲世間人看不到法身,所以否認它的存在,此爲斷滅。以爲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因此他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善惡因果,等到命終以後,因他的邪知邪見和斷滅論、無神論,因此,依其生前所做的因果和業力,照常受業力的支配再投胎轉世。不會因爲你的不相信,這個事實就消失了。所以佛性的存在,你信它也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你信,命終後它也存在,你不信,命終之後你的佛性也是存在,會隨著你在生時的一點一滴因果和業力,隨業力投胎轉世叫做平等,平等啊!

  總而言之,法身是無相的,這是本體。但是「無相無無相」它不是斷滅,它不是無,它存在。所以「無相」是指它的「體」而言,「無無相」是指它「真空起妙有」。譬如說,如本的法身看不見、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他講經說法到現在,將近二十分鍾了,這叫做「以我無形相的體,所起的妙用」,在妙用當中你契會到了嗎?你見到了嗎?如果沒有見到沒有契會到,現在我那裏有辦法講話,有辦法手在這裏比來比去,我可以展露出笑容出來?誰在笑?參看看,沒有性而會笑,我看大有問題。所以說「無無相」就是「起無量的妙用」。「無相」就是指「性之體」而言。

  凡夫衆生多生累

  以來,都生活在「相」的世界,有「分別」的世界,在現象界無法「破相顯性」見不到他的性,永遠沈浸在有相的世界,才會沈淪生死不能出離叁界。開悟祖師、菩薩和諸佛,就是證悟「無相」因而當下出離生死,他縱然再來人間的話,都是倒駕慈航真空起妙有,從空出假來度化無量人天。譬如釋迦牟尼佛,早就已經開悟證果的聖者,再來人間度化無量有情,觀世音菩薩也一樣,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不要小看觀世音,他不是菩薩而已,在過去已經成佛了稱做正法明佛,如來就是佛。現前觀世音爲了度化這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衆生,他又倒駕慈航示現菩薩的身分來,在世間示現無量百千億化身,度化無量衆生,叫做「真空妙有,倒駕慈航。」

  世間人在修道過程中,爲他煩惱、爲他遺憾、爲他很擔心的就是一個問題。現在標榜是科學時代,現在的太空梭、火箭,有辦法跑到他方世界別的星球去。跑到他方星球,也沒看到諸佛菩薩,也沒有看到什麼神鬼,因此就否認了神、鬼的存在、諸佛菩薩的存在。嚴重者甚至認爲,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沒有了,叫做斷滅論,這很悲哀。我常說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見的不可因看不見就說沒有。我來做個簡單的例子,人都自以爲是科學的頭腦,現代人自以爲是知識分子,因此而被知識耽誤了、被科學誤了。什麼叫做被科學誤了?科學有許多…

《見性成佛 第叁十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