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叁十叁天▪P2

  ..續本文上一頁東西沒辦法證明,無法證明的事實,但不可否認它的存在。在過去的年代,誰知道在空氣中百余種的元素?沒人知道,不能因空氣中看不到那百余種的元素,就否認這百余種的元素啊,是不是?看不到,看不見並非代表沒有。佛性看不到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你不能因爲看不見摸不到就否認佛性的存在。如果它不存在的話,誰在講話?誰在言談對答?誰在走路吃飯睡覺?你參這個公案好好反省一下。如果不存在的話,他能夠施爲動作、行住坐臥嗎?爲何他死後不能起來講話,不能起來走路呢?不錯,「性」的作用,在「性」的作用中去悟你的性,見你的性。所以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水中月,水中的月亮看起來確有一個月亮在那裏,但是用手去撈那個月亮,就算你撈一輩子也撈不到,你說那是真的呀!對呀是真的,但是沒有哇。所以不可因它看不見就否認它的存在,看得到的不一定是實在的。

  我問你有沒有父親,你回說有,你有阿公嗎?有啊有阿公,你有曾祖父嗎?有啊我有曾祖父呀!沒有曾祖父那有祖父?沒有阿公那有父親?沒有父親那有我?我再問他你有太世祖嗎?他也說有,我再反問說他亂講打妄語,和他辯論,你有太世祖但是看不到,我不相信。這樣讓天下的人說你是個大癡人、愚癡得很徹底、愚笨得可以了,沒有太世祖那有曾祖?沒有曾祖那有祖父?同此道理。所以,你和人家死辯沒有用,事實有的東西,不一定看得見,事實無的東西不是代表沒有。所以世間很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此當中,你是否有大智慧了解真相,這才是重要的。也因爲心神是寂靜的、空性的,看不見但是它存在。所以我們修道就是看那看不見、聽那聽不見的,這樣才是微妙的所在,也是我們見性的訴求。有一位開悟聖僧說:

  「心神空寂,無色無形,睹之不見,聽之無聲,似暗非暗,如明不明,舍之不滅,取之無生。」

  這就是剛才講了一大堆道理的濃縮。他說「心神空寂,無色無形。」一句話就講得清清楚楚。如何在心神空寂當中,心神無色無形當中,去見到他的實相才是讓你見性善根大展的時候。不錯,佛性是空寂的,空寂當中是一塵不染、萬法不立,如同虛空一樣。但是你不能將虛空當作絕對的無,這樣就誤會,也不能因爲它無色,就否認它爲無,無形相就否認它爲無,如此就錯了。也不可睹之不見、聽之無聲,看不到、聽不見而當做無。你要了解看那看不見的,契會你那無形無色的,聽那聽不到的,去會你那無形無相的本性,這才是真功夫。因爲自古以來,濟濟的人要明心見性,見無門路道理在此。如果聽那聽不到的讓你聽到了,看那看不見的讓你看到了,你老人家今天不會再六道輪回,在叁界裏周旋不出,再做叁界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了,這些都沒你的份了。也因爲你沒辦法聽那聽不到、見那見不到、抓那抓不到的,無形無色當中去契會它,那無形無相的看到了,那才是真正的功夫所在。他又告訴你「似暗非暗」,「佛性」,眼睛閉起來眼前暗暗的,眼睛睜開世間一片光明,諸位錯了。暗和明是一種塵埃,你的佛性非關暗和明,你的佛性不是暗也不是亮可以代表的,你看到亮是亮的塵,眼睛閉起來看到暗是暗的塵,暗和明都是塵埃,非關你的佛性,在這當中如何去會見你的知覺、觸覺那個靈靈覺覺的自性,你契會到了嗎?如本早就契會了。

  「舍之不滅,取之無生」是指你的「佛性」而言。你的佛性要舍,舍得了嗎?舍不了,取也取不得。舍去後也沒有滅掉,取得之後也無生,你好好參這個話意,相當有學問。所以說無生無滅,當下就是你的菩提涅槃自性。總之這清淨的覺性,確實看不見摸不到,但是看不見抓不到當中,你在依體所起的作用當中,你看見了嗎?這是真的功夫喔!其實解脫並沒有離開你的動作當中,佛性在動態中它也是無色,在靜態當中也是無色。只是在動態中比較明顯有佛性的作用,在佛性的作用中去了解、去見到。

  凡夫衆生善根不流露,永遠看不到他的佛性,因此生活在「性」的裏面不知不覺,這是何等傷心之事啊!佛性並未固定一個形態,沒有固定一個形相。做人?我前一世不一定做人,下一世也不一定做人,依我的業力來決定的。所以,性並無固定性,譬如水,水之物,它沒有固定性,水倒在叁角形玻璃瓶中,水就變成叁角形的,倒入四方形的瓶子裏水就變成四方形的,若倒入圓形瓶中,這水又變成圓形的了,倒入梯形的水就變成梯形的了。但是雖然有圓形、叁角形、四方形、長方形,而水的本質並無固定性,之所以成爲叁角形、四方形,是依據器具而約束了它、束縛它變成那種形態,但水是沒有固定于一種形態的。好比我這一世做人,下一世不一定做人。我若殺盜淫妄造下了業因以後,我下一世就墮落到畜牲、餓鬼、地獄中了,改頭換面生毛戴角了。所以性是沒有固定性的,肉體形態有固定性,人就是長這個樣子,蛇就長得那樣長長的一條,如果是牛就長兩支角、耳朵大大的、四只腳很粗壯,肚子像水球很大一個,就會變成那種形態。形態有差別,但是性沒有差別,所以你的功用、動機、作用差別,以後感召的果報體就千差萬別了。就好比水倒入叁角瓶中就變成叁角形,倒入四方形瓶子就變成四方形了,但是水它的本質並無固定性。法身也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相,但是業造作不相同,以後感召示現的肉體果報就千差萬別,看在六道那一道了。

  我們修道中,我常常這樣體會,也常常自己勉勵自己,將自己當作是佛,佛可以沒有慈悲心嗎?佛能夠沒有大智慧嗎?佛可以沒有大願力嗎?佛可以沒有喜舍之心嗎?佛可以沒有叁明六通嗎?叁身四智五眼六通?可以沒有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十力嗎?全部要具足這些條件。既然唯有具足這些條件才有可能成佛的話,我們怎能懈怠讓自己墮落呢?實在不可啊!既然不可以,我們就要好好用功修道。我就是佛,佛要做佛做的工作,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樣就對了。此即爲性在佛用變佛性,衆生用就變成衆生性,賊來用變成賊性,阿修羅來用變成阿修羅性了。性沒什麼兩樣,你的作用有差別,感召的果報就千差萬別了,只差這樣的竅門而已。

  所以此時,實在令人感覺很危險,國土危脆生命無常輪回是苦。當我們在這世間有生之年能聽到佛法了,卻又將自己放任,當作無關緊要,實在是不行啊!世間總是無常,什麼人都不敢保證,設定能活到幾歲,在無常的狀況、業力的支配之下,什麼人都無法自己控製自己要活幾歲,如果可以控製一切都好說了。比方我可以活八十歲來說,我現在四十幾歲快五十歲還有叁十年可活,我就可以安排這樣安排那樣,幾歲要做什麼,幾歲做什麼,何時要做什麼,我自己設定好,等到要往生前兩年才好好的沖下去。嗯,你設定好了,但是無常沒讓你商量的余地,無常不可能讓你設定,無常不能商量,如果可以商量我們什麼事情都設定好,按照順序規律來進行。但是無常是無法商量的,如果無常可以商量,那麼最近發生的,華航一架飛機在桃園機場起飛,要去香港不到半小時就墜機,掉落澎湖大海中,結果二二五個人全部往生了,在海中才撈到一0九具屍體,還有一百多具在海裏,現在凶多吉少。我們對這些人同情憐憫但又能奈何呢?無常是沒得商量的,如果無常能商量,讓你有折扣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和它商量,不然飛機不要掉下去好不好?讓我平安飛到香港好不好?事實上可能嗎?如果能夠商量的話,這二二五個人就不敢上飛機了,預先能知道又可以商量,就一切好說了。也因爲無常無法商量,因此這二二五個人就回去找阿公吃年糕︵回老家︶了。我們爲他們憐憫和同情,憐憫同情又能奈何呢?因爲無常是平等的,無論誰遇到無常,腳底就冷半截起雞皮疙瘩被嚇得要死,無常無法讓你商量啊!所以我們修道過程中,可能自己設定活八十歲嗎?八十歲不是你講的,是業力來決定的。有人說要活到七十歲就好了,老大!老大!七十歲不是你講的喔,七十歲由你的業力來決定,無常在決定的。所以世間人有一句話「蒼蠅蓋龍眼殼︵臺語︶」,叫做「蓋頭蓋臉」不知以後的凶吉善惡、是非摸不清楚,隨便押寶,到後來自己害了自己。我相信天下間沒有笨人,大家都是聰明人,我還不曾看到有人自稱笨人的。你若說他笨,他會罵你咒你,他不承認他笨,但是世間笨人一大堆呀!除非學佛以後你智慧開了,就不會生活在愚癡當中。

  所以有人聽到一句佛法,因此浪子回頭,有人聽到一句佛法以後,因此而大徹大悟,在迷惘當中恍然大悟。有人聽到一句佛法解開他心中迷惑、他的結。有人聽到一句佛法以後,過去種種不是因此猛然覺悟。所以說「佛法」就是「覺悟之法」,「佛」翻成我們臺灣話叫做「覺」。所以佛法就是覺法,入我佛門不能不覺悟,我從來不曾聽說研究佛法、探討佛法、有心學佛法的人說他沒有覺悟的,除非他明知故犯,除非他故意閃避,歪道歪理十八條,條條有理。否則聽佛法的人,十個有十個開悟的啊!這一段就是來講一個事實,我們修道就要在有生之年,自己創造機會、把握機會,沒機會找機會來學佛修道,這才是明智的選擇。你若等候機會、盼望機會、觀望機會的人,是世間最愚癡的。有多少時間讓你等呢?有多少機會讓你等呢?你爲何不化無機會找機會、締造機會呢?這非常重要哦!所以很多人在等,說要皈依等到命終往生就沒機會了。

  以前有一位老和尚,一直鼓勵一位女生勸她皈依,這女孩心中有些思想觀念沒有淨化,有自己的見地綁住她。她說:「我還年輕,大一點再來皈依。」等她長大了鼓勵她皈依。她說:「不要啦,我還沒嫁人。」她有不正確的觀念,認爲皈依不能嫁娶,總是有自己的觀念。有一天,她已經結婚了,鼓勵她皈依,她說:「慢點等做了媽媽再來。」這位出家人繼續等下去,等做媽媽時鼓勵她皈依。她說:「且慢,等我有空做祖母時才來皈依。」等做了祖母又鼓勵她皈依時。她說:「且慢,現在有病苦等我病苦減輕,舒服一點時再去皈依。」結果這一等再等,到最後就回去找她阿公吃年糕,去閻羅王那裏報到了。

  我們就是這麼莫名其妙的款待自己,你很勤于隨隨便便將自己可以皈依的機會,因此喪失在自己手中,世間的事情沒有比這種更悲哀了。所以皈依並沒有約束你種種的條件,也沒有鼓勵你不可娶不可嫁,也沒鼓勵你一定要出家啊!也沒說一定要吃素食啊!年紀老少都沒有限製、富貴貧賤都可以皈依,沒有禁忌也沒有限製。爲什麼你會生那麼多思想觀念綁住自己、阻礙自己,用無形的圍牆將自己圍住了呢?因此讓你善根無法流露,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年輕等到老、到往生永遠都沒有機會皈依叁寶,何苦來哉?

  所以修道要記得,我們一定要爲自己的生死好好用功、創造機會,這樣才是諸佛菩薩稱許、所贊歎!因爲生死是我們自己的,你想想看,你吃飯爸爸媽媽不會飽,你父母爲你吃飯你也不會飽,世間總是獨來獨往,獨生獨死。我們人實在是有夠孤獨的,你不相信嗎?往生也自己去,你總不能父母、太太、丈夫、兒子、女兒、朋友一起來給你陪葬,總是沒有吧!獨死獨生,死後投胎到六道那一道?由業力來決定。叫你出世爲人、做人,也是自己投胎來的,誰能和你一起來呢?也有人辯說我也是和兄長二人娈生子一起來的,這天下間雙生子有幾對呢?也是有限的,這一世是雙生子,上一世不一定是雙生子,下一世也不一定是雙生子。所以人始終是獨生獨死、獨死獨生,在生死當中很孤單啊!我們爲什麼不爲轉凡入聖來努力呢?爲離苦得樂用些功夫呢?由煩惱的此岸達到清涼解脫的彼岸來打拚呢?爲何無法在叁界內淨化脫出叁界,好好邁出修行的腳步呢?爲何無法爲頓斷叁界六道證成無上菩提而奮鬥呢?實在有需要了。奉勸諸位,如果還未受叁皈依的人,我們要趕緊創造皈依的因緣,來皈依叁寶,做佛祖的弟子,然後步步向菩提道邁進,再更上一層樓,最後轉凡入聖成就佛道,這非常重要啰!

  

  

《見性成佛 第叁十叁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