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十一天

  第十一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爲什麼要說「見性」法門?因爲「見性成佛」是一個莊嚴的法門,是一個解脫的法門。你若想脫離叁界成就佛道,必須經過見性的洗禮,如果佛弟子,不想成佛就另當別論,若要成佛一定要「見性」。我常說一句話,在娑婆世界你沒有辦法修到見性成佛,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仍然教你如何見性,即使往生十方世界任何一個淨土,諸佛也會爲你開示如何見性,因爲見性是轉凡入聖、成就佛道必然要經過的階段。這麼說來,見性重不重要?非常重要。有一位開悟禅師,在開悟證果以後,他的感言很多、感觸很多說出了四句法語:

  「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

  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

  這位開悟禅師在樹下參禅,經過數十年的修道,突然悟出了五蘊當中藏了一位真人,日夜爲我南北奔波,我都沒有見到他,在坐禅時突然悟到了自性,故說「五蘊山中藏真人」,「五蘊」代表構成生命的五大因素,如果沒有五蘊,生命是無法存在的。生命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爲「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和合,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因爲生命是由物質界和精神界所和合,構成緣起,因此生命才誕生。換句話說,生命就是由色、受、想、行、識等五蘊和合的,前面的「色」就是物質界,也就是地、水、火、風這四大因素所構成,後面的「受、想、行、識」是屬于精神界。所以五蘊和合就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五大因素當中,除了肉體的物質界以外,還有一個「真人」,這個真人就是精神界,也就是「神識」,也就是佛門所說的「佛性」。不是道教所稱的孫真人、張真人、陳真人,不是這個意思。

  何謂「真人」?難道還有「假人」嗎?比方說,染汙自性就是假人,會嫉妒人家就是假人,會吃醋就是假人,說人我是非就是假人,你吃飽沒事當扒手、小偷、搶劫就是假人。什麼是「真人」?真人的自性是清淨的,真人的自性是沒有染汙五欲六塵的,真人的心地是光明解脫的,充滿了願力、慈悲喜舍,這就是真人。有大雄大力、大喜大舍,這就是真人,真人的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悲憫衆生,作爲施無畏者,能普度衆生,這就是真人啊!

  這位禅師在此時真正悟到了他的本性,見到他的如來藏性,見到他的本來面目「真人」。他才說「五蘊山中藏真人」,比喻五蘊的身體就像一座山,這座山裏面藏了一位真人,凡夫衆生因爲無法悟明本性,見到他的真人,所以多生累劫沈淪生死,六道輪回周旋不出。這位禅師在坐禅時悟入他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五蘊山中藏真人」恭喜這位禅師,所說的話句句都一針見血。接下來又說「六根門頭放光明」自從他見到本性以後,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用沒有染汙,可以起無量的妙用,起慈悲喜舍,不做落入因果、染汙的事,是名「放光明」。這六根門頭,眼耳鼻舌身意放光明,是指在作用當中沒有染汙。若染汙,就是黑暗、沒解脫,也就是不自在,就構成生死輪回了。可見禅師見性以後就會修行,是爲「見性起修」,一切都是大體大用,「六根門頭放光明」即是此意。

  凡夫衆生就是沒有見性,也就是沒有悟到五蘊山中的真人,因此「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前面是見性的話、是起妙用的話、是已經悟性的人所說的話。後面指的是凡夫衆生的佛性隨著他在日夜當中奔波、付出勞力、運籌,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當中,做很多事情,可惜卻不認識佛性,也就是沒有見性。因此迷失自己的主人,這才叫做嚴重啊!這才叫做可憐。我常說和外面的人做朋友雖然是好,但是不了時︵難以長久︶,外面的朋友有時會騙你,有時候爲了利害關系,好朋友也會翻臉,吵起架來就像仇人一樣。外面的朋友有生滅會起變化,不是永恒不變的,是暫時的,只是剎那之間的相聚而已,與其和外面的人做朋友,不如和自己的本性作朋友而來得至交,能永恒不變。可惜你舍本逐末,你自己的主人不認,卻和外面的人做朋友,是不是顛倒呢?你迷失了你的主人,迷失了你的佛性,「日夜相處不相識」,才是可憐啊!

  因此,沒有見性的人、迷失主人的人,還要生死輪回,在六道中做一個苦命兒、叁界的流浪漢。因此,開悟禅師這些法語,我當初看完以後,喔!修行不必搞到很忙碌,不必弄到神魂顛倒,弄得千斤重擔似的,輕輕松松的,不費吹灰之力就可見性。原來修行就是要回光返照,照見自己的本性,悟到自己的主人,如此當下出離叁界證成菩提,那有什麼困難的呢?所以我當初看到開悟禅師這些語錄,當下回光返照就悟入了。再念一遍,太莊嚴了,如此,修行就知道有個門路,不然佛法聽了一牛車,仍找不到門路,見不到你本來的主人,如此叫做可憐啊!你看教內有很多人在喊修道,聽了一輩子的佛法,研究了一輩子的經典,甚至修福報布施喜舍,但沒有開悟證果者一大堆,原因就是找不到門路可以入門,要如何入門?開悟禅師這四句法語就夠你修了,你就不用修的死去活來,在那裏煩煩惱惱、顛顛倒倒。來看禅師怎麼說:

  「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

  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

  所以會修道的人只是抓住竅門而已,你真的想要修行,以這四句來修就夠了。簡單講,五蘊是構成生命的五大因素,沒有五蘊就無法構成完整的生命,我們不是唯心論,也不是唯物論,是色心緣起論,爲什麼佛教不講唯物論?唯物論就是否認精神界、神識、佛性的存在,以爲人死後如燈滅,死後如枯木,這是危險的理論,邪知邪見的理論,思想極端,不符合中道和真理。這就是社會上一些非常聰明書讀得很多,自認是知識分子,卻無法善根流露來學佛修道的原因。錯在哪裏?唯物論認爲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死後塵歸塵、土歸土,這種人多生累劫,生生世世沒有種善根,沒有聽經聞法,因此有著唯物論的思想,可憐哪!難怪開悟祖師說:「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如此要達到「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還早得很哪!所以修行是慢慢修、慢慢熏習的,善根慢慢累積。今天才有可能契悟「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來見性成佛啊!

  世間人就是因爲不相信有佛性的存在,有神識存在,所以善根永遠沒辦法成熟,講出來的話是邪知邪見、是極端的、不能見性、斷絕其善根的,這樣永遠要受生死輪回之苦。所以,你聽佛陀講經說法以後,才知道人死後不是塵歸塵、土歸土、如枯木、如燈滅呀!原來人死後還有神識的存在,有意識的存在,有佛性的存在。如此人生才會充滿希望,生命充滿活力,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爲知道目前的施爲動作,所做一點一滴的事情,與以後息息相關,所以會把握現在,爲未來鋪路,所以人生觀是正面的,人生觀非常正確踏實,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因此會很認真的爲以後成就佛道而鋪路。現在所做的一點一滴,和未來都有密切關系,因此,肯定人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爲自己未來鋪路,爲開悟證果、成就佛道而鋪路,所以學佛的好處在此啊!最後因圓果滿,因而「見性成佛」。

  所以,善根之所以無法成熟,就是不相信有神識、意識、佛性的存在。若知道有佛性,還有未來世,甚至以後還會成佛,這種人的人生是充滿活力、信心和希望的,是樂觀的。如果人死後如燈滅,如朽木腐爛歸土了,一切都沒有了那麼殺人放火強奸誰也敢做,搶劫誰也敢做,搶得來是我的,搶不成「砰」一聲被槍斃了,也不會認爲這是可怕的呀!他不知道殺人放火強奸,這些絕對會構成以後輪回生死的因素,所造下的惡因,會影響來世,有密切的關系,他卻不知道。但不會因爲不知道,不肯定,就可否認這一連串的因果,你相信,因果是存在的,不相信,因果也是存在。所以未來世的存在,不是信不信的問題,是你善根成熟或沒有成熟的問題,不會因爲你的思想錯誤、因錯誤,未來世就不存在。所以我們如果相信有因果有未來世,有佛性的存在,此人的人生是充滿信心,生命是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願景,以後會更好喔!這樣大家清楚嗎?

  總之,我們的神識也就是佛性,如果清淨的話,當下佛性就顯露出來。神識若清淨,當下本性是光明的。神識若是清淨,當下是解脫的、是菩提、是涅槃的。意識若不清淨,就是凡夫,就是衆生,心地當下是黑暗的,以後絕對構成生死輪回,受苦報。清淨和不清淨的意境有一百八十度的不同。所以修道不是爲了其他,是希望你早一天見性啊!所以說「六根門頭放光明」簡單講,就是你的六識,在你的六根出出入入的當中,當下都沒有染汙,來去自如,不會被束縛、控製住,面對五欲六塵之境能不被染汙,稱爲「放光明」的意思。所以希望各位記住,我們修道並未離開生活,並未離開我們五蘊的身體。換句話說,五蘊的身體,從早上睡醒以後,在日常生活當中,來來去去行住坐臥,要藉假修真。如何「見性」不被染汙,這才是功夫所在。所以,佛法在生活中,離開生活並無佛法,佛性日夜在你的行住坐臥當中展現流露出來,你老人家有感覺到嗎?你沒有感覺沒有見到,因此叫做凡夫衆生。修行並未離開生活,只是在生活行住坐臥當中,去見性而已啊!因爲沒有「性」的話,誰有辦法講話?沒有「性」,誰有辦法走路?沒有「性」的話爲何可以對答如流?沒有「佛性」的話誰在笑?誰在哭?誰在說人我是非?沒「佛性」的話,誰在殺盜淫妄?如果沒有「佛性」的作用,一切萬法一切作爲皆不可得。

  所以,禅宗修道沒什麼秘訣,只有這點竅門而已,要承認你有一個「性」,那個「性」就是「佛」,以這個性去莊嚴自性,以這個性去修福慧,以這個性達到清淨光明解脫,這樣就對了。所以禅師說這些話,感言很多,我很喜歡這四句偈,我們再念一遍吧!

  「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

  日夜相處不相識…

《見性成佛 第十一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