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迷失主人甚可憐。」
清楚了嗎?若是清楚向各位恭喜。佛教界出家衆很多,也有很多在家居士在修道,但修不來,學了一大堆要用都用不來。其實修道,首先要「見性」就沒錯,否則你都用妄想意識爲人處事,既然用妄想意識來爲人處事,就免不了會沾染塵埃,這樣不叫做修行,修行就是讓你的心不要染汙,見到光明本體,如此就是了。所以禅宗的話比較了義,禅宗的話比較鋒利,這「鋒利」的意思就是指修道的竅門把握得住的意思。有一位修大般若智慧的修道人,他修到見性,由空門入道然後見性成佛。來看他怎麼說:
「般若深妙慧,通達萬法空,
佛魔有何別,只在心疑中。」
這些話說得莊嚴解脫。他說大般若、大智慧又深又寬廣又微妙,是構成開悟證果的智慧利劍。所以學佛沒有智慧無法成佛。我相信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沒有智慧,每尊佛都會講經說法,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如此才叫做「佛」,「佛」就是「大覺者」呀!「大覺」就是充滿了摩诃般若大智慧,佛陀樣樣都會,樣樣都知道呀!不然如何稱爲佛陀。摩诃大般若對佛來講,都成就了。那麼佛的大智慧是如何成就?就是「通達萬法空」。人生的真相是空性的,宇宙萬象也是空性的,一切色法是空性的,一切心法也是空性的,一切有爲法是空性的,無爲法也是空性的,世間法是空性、出世間法何嘗不是空性?叫做「通達萬法空」。
此時見到空,「空」不是「無」是指「萬法皆空」。但是空不可離開萬有,離開萬有一切法的空性不可得,叫做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空有不二。你聽到空以後不要聯想爲斷滅空,以爲什麼都沒有的空,那樣叫做完蛋、糟糕,修到邪知邪見,修到誤會佛陀說空的道理。空是建立在萬有當中,以般若宗來說,諸法皆空,不否認假有。唯識說空不可否認意識的存在,若連同意識也否認掉,追求斷滅空、頑空,就叫做邪見。所以「有」沒離開「空」,「空」沒離開「有」,有的當下是空性的,不是離開有,另外有空可得啊!你通達萬法皆空的時候,佛魔有何別呢?這才是重點所在。你悟空以後,所擔心的是魔無法悟此「萬法皆空」,若能悟萬法皆空,魔也是佛。換句話說,佛不能悟諸法空性的話,佛也是魔啦!所以佛和魔的區別,就在是否能悟諸法皆空。悟諸法皆空以後,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叁者是一體叁面說。悟空以後魔也是佛,不能悟空、假、中的道理,那麼佛也是魔。佛是悟萬法皆空成佛的,魔以後要成就佛道,也不能不經過悟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故說「佛魔有何別,只在心疑中。」只因你迷惑即空、即假、即中,對空、假、中無法深入了解,如果了解以後有何疑呢?所以凡夫衆生之所以無法開悟證果,問題出在無法悟到「萬法皆空」。佛陀之所以開悟證成菩提不染萬法,就是因爲悟諸法空性。再念一遍:
「般若深妙慧,通達萬法空,
佛魔有何別,只在心疑中。」
凡夫衆生多生累劫以來,因爲無法肯定自心就是佛。在此情況下善根永遠無法流露,人人有佛性,修道就會成佛,成佛不是佛陀申請的專利品,只有佛陀可以成佛而已,沒有此事。所以佛不是只有一尊而已,有叁世諸佛、十方諸佛、無量諸佛,佛是人人可以成的,只要你按照佛陀的理論和方法,按照叁藏十二部教典去修行,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教稱爲「普門」,即門路很寬是人人可以成佛的,又稱爲平等的宗教,是人人可以成佛的宗教。並非只有釋迦佛陀能成佛,阿彌陀佛不能成佛,或是你我大家都不能成佛。誤以爲佛陀是高高在上的,佛陀永遠在上、我們在下,無法和他一樣,若如此,這個宗教就沒有意義了。以基督教而言,上帝是高高在上的,你往生到上帝的天堂、伊甸園,你永遠只是祂的子民、仆人、百姓而已,你不能有意圖想要登上上帝的寶座,你不能做上帝,上帝永遠高高在上,是至高無上的,你永遠只是祂的子民而已。你若甯願信奉這種有階級的有主奴關系的宗教,那就另當別論。佛教是沒有階級的,你修行可以成佛,沒有階級,若有階級就是你還沒有開悟證果,若開悟證果就沒有階級了,人人可以成佛。成佛後有大智慧、大願力、大慈悲、大喜大舍、辯才無礙、福報無量、平等平等的沒有階級。
好比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老師爲何會做老師?老師、教授也是從讀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碩士、博士讀上去的啊!學習到最後圓滿做老師。沒錯,你不會永遠當學生,你只要認真用功讀書,有一天從小學、初中、高中讀到大學、研究所、博士,你也可以當教授、老師呀!所以老師是人人都可以當的啊!老師沒有申請專利和特權。成佛也是一樣,佛是由凡夫修行明心見性,修到福慧圓滿、莊嚴自性而成佛,我們按照佛的教法去修行,有一天也會成佛。所以佛教是平等的宗教,是人人都可以成佛的宗教,這樣知道了嗎?不像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有主奴關系,我們到上帝身邊只是祂的百姓、奴隸而已,沒有辦法成爲上帝,這叫做有階級、有對立,不是真理。所以知識分子要聽就要聽這些,要看就要看這些,這是竅門所在。你要和這種有階級性、有對立性的相應,或是要和平等性、沒有階級性的相應呢?這選擇權由你自己決定,我相信你的眼睛是雪亮的,明智之人有明智之舉啊!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通達萬法空」這是轉凡入聖必經的階段。我常說十方叁世諸佛,全都是證悟空性而成就佛道,沒有經過空性的洗禮,佛如何得、如何成呢?絕對不可能。所以了解諸法空性不可得,這是一個方便法門。最後要教你不要執著萬法,因爲萬法是生滅的,如夢幻泡影,若對夢幻泡影,虛幻的萬法加以執著,就是顛倒。所以佛陀說「空性」是叫你「不要執著」的意思。所以【金剛經】中有一句,我一聽覺得非常相應,把世間的真相一語道破,它這麼說: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爲法」就是因緣法,因緣所生的一切萬法,如夢幻泡影,是有爲生滅呀!例如這些花很莊嚴,由性航法師慈悲一大早就來插花,這些花也是生滅法呀!早上開得很豔麗,也許黃昏、晚上就謝了或兩叁天就謝了,所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如作夢般的幻化,如閃電一閃即逝變成幻影,水泡也有一生一滅,表示世間存在的一切有爲法是暫時存在的,透過時間考驗,很快的就幻化成泡沫了,叫做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一切人事物、感情、富有、貧窮乃至富麗堂皇的房屋,你所喜愛的轎車、權威、名聲、勢力也是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有這種正確的認知,這樣就與法相應了。所以當初我看到【金剛經】這四句話,當下就領悟,世間只是暫時借住而已,你擁有的一切是暫時借你用的,不代表你帶得走,因爲它也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就算性命活得再久,也會毀壞啊!所以有智慧的人就看得很遠,自然不會留戀,不會執著,不會罣礙,自性解脫。所以在【大般若經】釋迦牟尼佛說:
【大般若經】雲:「六度不可得,聲聞不可得,獨覺不可得,菩薩不可得,如來不可得,何以故?于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本性皆空故。」
說明一切萬法包含了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都是假名安立而已。比方說「六度不可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名爲六度,這是修道莊嚴自性,修福慧的寶筏、法門,六度也不可得,但是在不可得當中,會莊嚴你的自性。譬如以我講經說法爲例,我講到現在將近一個小時了,可得嗎?不可得,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是說它不可得,在不可得當中,你已經了解佛法了,你說不可得嗎?不可得,但是你都通達了,這就是微妙之處。透過如幻如化的語言,透過如幻如化的作用,因此悟了真理,你說你無得嗎?也是有得啊!但說你有得的話?得在哪裏?如夢幻泡影。所以在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當中去見到真理,離開假,真理不可得。一切萬法都真真假假,在真真假假中悟你的本性,悟入真理。
所以你不能否認一切假相,不能否認講經說法,所以佛陀說了這些莊嚴的道理,這當下讓我悟入了。他說:「做幻化的*輪、夢幻的佛事,做如水中月的佛事,在假相當中辦佛事,最後莊嚴自性、福慧圓滿見性成佛。」「做夢中的佛事」意思是說你做這些事,雖然是假相的、是幻化的,但是在假相幻化當中入道見性,這才是真正的修道目的和意義。講經是幻化,但在幻化當中悟性,悟道理,你不藉這幻化假相如何得到真理呢?難怪世間人說「藉假練真」。的確,身體是假的,但是可以做出許多利益衆生的工作,幫忙需要幫忙的人,講經說法度化無量衆生,如此假雖假也是真呀!真是由夢幻泡影的假相來成就。在這真假當中悟明本性,是目前當今之務。
「六度不可得」,在不可得當中去成就六度,「聲聞不可得」也就是阿羅漢也不可得,不過不可得卻大得特得,最後見性出離叁界,證成阿羅漢聲聞的境界。「獨覺不可得」悟此十二因緣因此開悟證果,十二因緣不可得,但悟十二因緣成就獨覺的境界。「菩薩不可得」悟了自性以後,證得法身大士,雖然這也是假名,但是你已經證得菩薩的果位。「如來不可得」如來也是假名,方便施設的名稱,以後你證到佛果時,「如來」這個名稱也是一個假名而已。雖不可得,但確有如來的境界,不可誤以爲斷滅。這樣知道嗎?
何以故?在一切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因爲本性皆空。因爲本性皆空不可得,所以在不可得中悟明本性,因此見性成佛。所以這說明了出世間一切萬法也同樣是空性,在悟空當中,見到甚深微妙的自性,這才是如來說空的道理。說空卻否認一切法的存在叫做斷滅,這是危險的。【大般若經】這些經文如本再念一次:
【大般若經】雲:「六度不可得,聲聞不可得,獨覺不可得,菩薩不可得,如來不可得,何以故?于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本性皆空故。」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話啊!總之,「佛魔有何別?」佛和魔有何差別呢?很簡單,因爲佛已經證悟諸法皆空的道理,所以成佛。魔之所以爲魔,就是因爲沒有悟入諸法皆空,所以仍然停留在叁界內。魔就是沒有悟諸法空性,以爲諸法是實有的。其實諸法皆空是諸法本來的面目而已,佛陀來人間諸法也是空性,佛陀沒來人間諸法也是空性。所以諸法空性是諸法本來的面目,佛陀來不來人間,諸法都是空性的。因此,諸法空性不是佛陀申請的專利品,佛陀那麼大公無私,不會說這是我申請的真理哦!佛陀不會說這種不講理、自私的話。相對的,佛悟諸法空性以後,說出諸法本來的面目讓你知道,佛陀厲害呀!偉大啊!他不會貢高我慢,不會說諸法空性是我發明的,他不會這麼說,如果佛這麼說,那麼佛就是不講理的。所以諸法本來就是空性的,不是佛陀申請的專利品。
佛陀爲何講解空性的道理?因爲衆生執著一切諸法以爲實有,因此,佛陀慈悲說:「不可以哦!諸法是空性的,你留戀諸法,諸法是空性,不留戀諸法,諸法也是空性,與其留戀諸法而帶來生死輪回痛苦,不如了解諸法空性,這樣你才不會留戀執著罣礙。一切人事物也是一樣。」所以在人生的過程當中,有許多痛苦煩惱的事情,不要去執著,執著是空性,不執著也是空性。自古以來有多少傷心事、痛苦事,如今又何在呢?變成夢幻泡影了,變成曆史不存在了。你從少年到現在遇到多少歡喜的事,心甘情願的事,遇到多少稱心如意的事,如今又何在呢?諸法如夢幻泡影,已成曆史了。所以世間無常空性是世間的真相,我們千萬不要被假相騙了。了解諸法無常,此人已漸漸入道,漸漸不會留戀,不會貪染五欲六塵,受想行識乃至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不會去沾染,不會愛戀,漸漸淨化……漸漸解脫……最後自性解脫,嗯!見性了,這才是如來所說空的道理。
《見性成佛 第十一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