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至大學,書讀的夠多,讀得厭倦了,想到下輩子還要再讀一次,喔唷!真痛苦,很疲累,所以,今生要解脫,今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應在短暫難得的人身當中,好好用功修道,參我們的自性,自性不易參,若方法不對,參到最後,思想會偏差,是故,抉擇善知識非常重要,善知識能指引出叁界故。
有一次,一位四十八歲的菩薩到講堂,我教他善惡不思,一念不生,坐著參本性,後來她一直微笑,我靠近她問道:菩薩,你在笑什麼?她想起十五前往生的「老黑狗」(其亡夫)。我問:老黑狗與你參本性有何關系?她說:師父您有所不知,十五年前我跟他的感情很要好,他時常帶我去看電影、爬山,我在想,如果他能跟我坐在這裏參禅、念佛,有空時看電影,不知有多好。參禅到這種地步,諸位,你們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不著魔也會發瘋,所以,參禅須善知識的指導。
我有一位同學,大家坐禅時,他也跟著坐禅,時間是一個鍾頭,不知不覺中,他睡著了,自己還不知道,時間到時,引磬一響,他剛好醒來,人家坐禅一個鍾頭,他正好睡一個鍾頭。業障若重,念佛也會打呵欠。有一次講堂舉辦精進佛七,精者不雜,進者不退,七天中精進念佛,大家正念的法喜充滿,不料他在一旁打呵欠,嘴巴還張得挺大的,頭四處張望,非常不雅觀。業障重的人,參禅就參〝睡禅〞;念佛就念〝呵欠佛〞,真是無奇不有,亂相缤紛。
譬如這次講堂在八月份舉辦短期出家七天,學曆限製高中以上,其中博士報名的有四位,屆時一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出現在修行行列中,坐禅時發楞傻笑的,打盹的,什麼都有。我有一位同學,看見廣欽老和尚常坐不臥,睡時、參禅時都是坐著,這位同學,我不好意思指名字,他說要學廣欽老和尚,晚上睡臥,常坐不臥,半夜,我醒來看他,真的,他很用功,不臥而坐,睡覺前坐得筆挺,縮下巴,眼睛睜叁分,半夜過後,不知不覺地,他雙腳伸得直直的,我稱爲〝一字禅〞,本來是坐而臥,夜深時覺得疲勞,幹脆腿伸直比較舒服,臥而不坐,明天再重來。(大衆掌聲如雷)
所以參禅悟道不簡單啊,諸位!我的重點是修道要前念、後念、現念都能把持得住,知道一切法如幻存在,這樣才能使菩提自性顯露。見性非常的重要,我昨天說一句話,見性後方是起修時,見性後才知如何修行,所以,見性是最尊嚴的、最高貴、最神聖,見性是成佛的起點。諸位明白嗎?
還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時間不允許,我看留到十一月份蘆洲鹭江活動中心講經時再講,很抱歉,時間已超過,今晚占了大家很多時間,要說的話沒有全部說完,實在很抱歉,不要超過國父紀念館規定的時間,原本我們應該說到九點二十分,諸位或許會說: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剛才還在說一件內褲,怎麼時間馬上就到了,恭禧你們,因爲你們聽得一心不亂,全神貫注的緣故,不知不覺當中已過了一個半鍾頭。諸位,明天是講經的最後一天,很多人想歸依叁寶,剛才司儀已說過,先填好歸依單,再繳至服務臺,明晚講經完後留下來歸依,最後,祝大家法喜充滿,福慧圓成,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大家請放掌)
諸山長老、諸位法師、諸位貴賓,以及首愚大法師、悟空大法師、修觀大法師,還有現場熱愛佛法所有的聽衆,大家統統晚安。
今天下午一直下著毛毛細雨。聽說下著細雨在臺北是很正常的,大家風雨無阻的來聽經聞法,那種熱愛佛法的精神,非常可貴,全家撐著一把雨傘走進國父紀念館,這種聞法的精神使如本非常感動,真是功德無量!
風雨阻礙不了一個渴求聽經聞法的人,如此精進佛道,福慧可期圓滿,開悟證果有日可望,乃至成就無上佛果,諸位你們說不是嗎?在此很感謝基隆市衛生局長的莅臨,連連幾天的參與,使我們這次法會增光無比,非常感謝。
諸佛正法佛已宣,
何勞凡僧苦叮咛?
爲扶如來正眼藏,
頻頻流露無言聲。
今天繼續演講超越心靈的法寶,今天是第叁天,也是最後一天,聽衆比前兩天更多,昨天一、二千人無擠進來,今天也是一樣,對那些無法擠進來的聽講的人,我依然抱以慚愧與歉咎的心,向臺北國父紀念館門外的數千聽衆,表示歉意,對不起,阿彌陀佛!
第叁階段要告訴諸位,如何見性?
然人人有個本性,本性要如何會?如何見?如何相逢呢?這要透過修行的管道,有方法的。若無方法,不得其門而入,即使費了九牛之力,依然見不了性,會不了性。這就是爲什麼禅宗口口聲聲叫我們要明心見性的原因。
昨天和前天我引用涅槃經說:
見佛性不名衆生,不見佛性是名衆。
聖人和凡夫的差別,在于有無見性,如果無見性,是名副其實的凡夫,若已見性,方知如何修行,開始邁開
步走向菩提,向佛道的時候,若無見性,離成佛尚遙遙無期。
今夜要跟諸位談如何見性?希望在座大衆,我深入淺出的說,你們凝神傾聽,必能深獲法益。諸位菩薩,如何見性?見即是性,無性不能見。我們說見性,當下能見就是性,不是能見之見外還有性可見,這樣諸明白嗎?說見性,見與性不是兩個東西,當下能見的能就是本性,不是離開能見之性另外還有性可得,若離開能見之性,另外有所見之性,有「能所」的對立就不能見性,若證得能所不二,當下佛性大放光明,普照大千,與諸佛正等無異;若落入「能所」相對待,欲得見性,如隔八萬四千裏,諸位明白否?(大衆掌聲如雷)
六祖慧能大師說:見即是性,無性不見。
理由在此,要如何見性?佛說:在六根門頭即可見,佛性在日常生活跟上跟下,來去出入,吃飯走路,隨時在我們身邊,天天相處,可是我們
無法見到。世間最悲哀、最痛心、最遺憾的無過于此,諸位說是嗎?
古來大德言:若有一天尚未開悟、明心見性,在世間會惶惶不安,因爲世間無常,生命隨時會結束,那時
沒有了生命,如何談見性,如何修行呢?人身難得,又在難得的人當中喪失修行,放棄開悟成聖的機會,而輪回六道,這不是很可惜嗎?
諸位菩薩,我們在修道過程中,我最強調要先見性,若無見性,即使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波羅密、念佛、誦經、拜佛,這些只是權巧方便,最後無非導歸見性。
法華經雲:粗言細語
歸第一義。
曆代祖師爲了令人開悟證果,常不擇手段,有時好言好語,有時拳打
踢,這些無非要觸發佛性,使人見性,當你被臭
時,你覺得這位法師不慈悲。那麼慈悲是否要好好的說才叫做慈悲呢?未必見得,如果臭
你,對你無理要求,用違反人性的方法,而能使你見性,使你回光返照,自覺本性,這難道不是慈悲嗎?諸位你們說不是嗎?(大衆掌聲如雷)
在此我引用一個公案,有一次達摩祖師要度一位國王,國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已接近開悟的邊緣,可是尚未開悟,不愧是達摩祖師,移動輕快的腳步,來到這個國家,進入城門,國王非常虔誠,打開大門迎接聖僧,初次見到達摩祖師就非常歡喜,于是請教佛法,菩提達摩使盡所有的方法要讓國王開悟本性,可是事與願違,最後達摩祖師想到一個方法,他說殿下,請你將我羅漢鞋拿到我面前,這個國聽到師父如此講,心生歡喜,立刻將師父的鞋子拿前面,鞋還沒放好,師父就說:放著。大殿不清淨,你先提水拖一拖,國王水剛提來,還沒拖地,師父就說:放著。于是,國王內心無明漸生,心想這個和尚明明在整我,叫我拿鞋,我就去拿鞋,鞋未拿來又叫我停住,要我先去拖地,水提來尚未拖地,又叫我暫停。達摩祖師很有善巧方法,又說:殿下,殿下,趕快,趕快,麻煩你提水去澆你後花園的鮮花。
諸位菩薩,正當此時,國王把水提起來的剎那當下回光返照,他知道達摩祖師的用意是要使他開悟本性。他心裏想,如果我的心不動,那麼誰來拿鞋?心不動,誰在拖地?我的清淨本性每天都跟隨我來來去去,我現在提水,我的心若不動,佛性沒去,誰在提水?身體只不過是個臭皮囊,供人使用的器具而已,當下國王回光返照,照見本性,悟明心地,于是超凡入聖,成就菩提。
開悟聖僧雲:搬柴運水非他物,穿衣吃飯亦是他,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
諸位這四句話是問我們搬柴時,是誰在搬呢?參這個公案。運水,是誰在指使?非他物是說,不是離開本性,另外還有妖魔鬼怪或佛菩薩在操
我們的身體。非他物指的不是外來,是我們的自性。穿衣吃飯亦是他,他,指的是清淨自性,來來去去不著相,是指今天跑去南部、中部、花蓮、臺北,來來去去不染汙一切取舍得失、是非人我諸法。法王出世更無差,法王不是指法王講堂,法王是佛的別名,佛來人間也不過搬柴運水非他物,穿衣吃飯亦是他,來來去去不著相,如此而已。不然,佛可離開這個法門,另外有別的法門可修嗎?我看不見得,所以祖師說出這麼親切、這麼可愛、這麼貼切的法語,足見佛性在我們生活中流露,可惜迷昧的衆生不能自覺,豈不傷悲。
諸位,我這麼說,你們是否已會得本性?諸位見性了嗎?(大衆掌聲如雷)不然是誰在鼓掌?鼓掌的人是誰?相信你們再度鼓掌的人皆已見性,若已鼓掌而無會得自性的人,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請阿彌陀佛教你們開悟本性。
開悟聖僧雲:回光返照自觀自,曆曆分別原來是;識得自家大寶藏,從斯受用無窮盡。
諸位,這四句偈比前面還莊嚴,這無非要啓發我們有個自性的存在。
諸位若沒忘記,第一天,我…
《超越心靈之法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