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岩甘靈第一集 伍、持守淨戒

  靈岩甘靈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

  

    伍、持守淨戒

  

  ◎戒唯佛說最爲尊

  

  佛法有經、律、論叁藏,經不只佛所說,論是諸大菩薩所造,律則不通其他人說,唯有佛才能製戒;所以大家對律中的戒文格外要尊重、頂戴奉行,要至誠受戒。

  

  ◎斷惡修善守戒法

  

  佛陀大慈悲要我們守戒,是希望我們快樂、不要受苦,所以講戒就是講離苦得樂的方法。想守好戒,第一要斷惡,第二要修善;斷惡才免受苦報--不應做的你要做,不是自找苦受?修善才有快樂果--應做的你不做,福報從那裏來?你要聽明白、真做到才好!不可聽與做當兩回事。

  

  ◎奉行戒法至成佛

  

  我們要怎樣安慰佛陀的心?首先要斷惡修善。戒,約總綱來說:就是要斷一切惡,連小惡都不能作,作了就犯戒;同時要奉行一切善,連小善也要修,不修也是犯戒。戒不是單方面止惡斷除不好的行爲而已,同時要培自己的福德智慧。我們能依戒來生活、不越規則,那一切處身心都能安定,由定而靜,靜而能思,思而能得。身安則道隆,心靜智慧才增長喔!所以概括我們人生乃至到成佛道,都是要奉行一個「戒」字。能慎重站好本位,則佛位可期。

  

  ◎諸惡莫作先斷貪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濃縮起來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八個字。要從那裏下手呢?當然要先斷惡。從什麼地方斷?一切衆生都有叁毒煩惱,先要斷貪心之毒。爲什麼有瞋恨?貪而多求,求之不得就生瞋恨;求之已得,還愚癡的希望永遠保持它不失,世上那有這種事?這就是學佛的一個大敵人!這敵人令你昏迷,必要降伏它方可覺悟。

  

  ◎守戒真正轉*輪

  

  佛法大藏經雖有叁藏十二部之多,其實都在講一個「戒」字。你能守戒,自然能透徹了解萬卷大藏的意義,而且是真正地轉「戒」字*輪。希望諸位守戒,以戒功德之光照耀人間能斷惡修善。斷惡是守戒,修善才是戒的德行。

  

  ◎孝衆父母名爲戒

  

  經雲:「孝名爲戒」,戒的精神:斷惡不惱有情,修善利益衆生。一切衆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喔!所以守戒就是盡孝。不只對今生父母,連過去生生世世父母都孝順;不但對自己父母,而且對人人父母也盡孝啊!你能看一切衆生皆是過去父母,存這點孝心,還會無明貢高嗎?就算人家惱害你、對不起你,你還會瞋恨,甚至因此而犯戒嗎?不會的!一有孝心,大家都快樂。此種孝道世間有宣揚嗎?

  

  ◎先守淨戒後度他

  

  度衆生是要有次第的,首先必須把戒持好,這是基礎;能自求了脫,再修大菩提行廣度衆生,如此按部就班比較穩妥,否則你度人,說不定會誤人呢!爲什麼?論雲:「自身未度而度他者,無有是處。」我們現在能不害衆生,已經很難能可貴,更別說想廣度衆生;要想不惱害衆生,一定要把戒守得清清淨淨,否則再怎麼修萬行度衆生也不會圓滿,佛道也就難成,要畢竟成佛須萬行圓滿。

  

  ◎持戒修善嚴萬德

  

  泥塑的菩薩沒經過火煉鍛,禁不起雨淋;我們清淨的本性雖是尊貴,還是要經千錘百煉來莊嚴喔!用什麼莊嚴?持戒。以「衆善奉行」來成就萬德莊嚴;當然首先不能造惡、不能有人我,意業更須清淨,這就是「諸惡莫作」。

  

  ◎守戒自在非束縛

  

  有人覺得佛陀爲什麼要製那麼多戒律來束縛人?其實這就像爲什麼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樣。不要以爲守戒很不自由,你守戒、守法才能得到快樂自在,而且有無量功德;不守戒就苦惱無邊,不自在的牢獄災害等你去自由受苦。

  

  ◎守戒安住法王城

  

  守戒--安守本分,身心安住法王城內,這是最極清淨安詳的。你不要想:「啊!這戒弄得我好束縛。」那是魔子魔孫的思想。要想:「守戒有法王城廓保護、有叁寶加持,多麼自在、平安、吉祥!」難道你真是罪障鬼,不會想好只會想壞的?那壞的事等你去做,苦的果報你就有得受!你真的不怕苦?驚恐預防爲好,以免到時受苦啊!

  

  ◎如護浮囊守戒德

  

  渡苦海要靠浮囊,浮囊不能有破洞,連一針尖之孔也不能破。我們在人間想解脫自在,完全要靠戒德。大家要好好守戒,連小小的惡也不能做!把戒的浮囊保護好,這樣才決定得解脫,佛陀菩薩皆爲我們歡喜,切勿爲我們流淚!

  

  ◎佛海指南依戒航

  

  大家要想行菩薩道,根本下手處就是要先了生死。了生死要先去除障礙,戒就是助我們除障的一個指導,是我們航向薩婆若海(佛果海)的一個指南。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悲告訴我們、指導我們,要我們依此來學習奉行。

  

  ◎苦海回頭依戒行

  

  聞了佛法要做有智慧、覺悟的有情,要求有一個好歸宿。苦海無邊,向那裏歸宿呢?回頭就是岸嘛!受戒這就是走回頭路,也是最好、最好的開始。受了戒,然後依戒奉行,那佛法所有的好處你都能承受,這才是到家的好弟子。

  

  ◎做人間芬陀利華

  

  守住戒就是完美的人、聖德君子,是人間的芬陀利華啊!以此守戒功德回向西方,你現在雖是凡夫,將來就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芬陀利華即白蓮華,人間最爲稀有。)

  

  ◎身口守戒生定慧

  

  如何使身心安靜下來?第一點就是要守戒。戒沒守好,身、口亂動,怎能定下心來?戒守好就有定,心一定就有光明智慧,就像波浪之水澄靜下來,日月光影都能反照。你好好發憤靜下來,勉力克服一時,耐心拜佛、念佛,就能安然持戒。持戒才真快樂自在,犯戒即有苦不自在啊!

  

  ◎凡僧持戒人天供

  

  凡夫僧雖未證羅漢果,仍有貪、瞋、癡叁毒,可是雖有叁毒,卻不敢造殺、盜、淫。爲何不敢?有戒律在!他知道犯戒都是害人的,害了人自己不會得到解脫,所以不敢毀犯衆戒。凡夫僧因有持戒的功德,所以能堪受人天供養,令供養者得福,可入解脫道;唯有守戒僧,佛法才常住。

  

  ◎以戒淨己不貳過

  

  上等人知道自己過去無知造了罪業,現在後悔來不及了;如今藉持戒來清淨自己,做到「君子不貳過」,就算從前有天大的罪業都能消滅。若不精進而懈怠,雖小罪亦難滅啊!慎之爲要。因過去有惡業,今修善業有障礙要忍耐!

  

  ◎守戒自在戒神護

  

  持戒才是真正的安樂自在。初持戒總覺得有點難,但持到一個時候,自自然然就習慣了,不但不覺得難,還非常快樂!白天快樂,連晚上睡覺都是安樂,所謂「爲人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你看守戒多麼自在!諸位要有信心守淨戒,戒神會守護你日夜平安、諸事吉祥。

  

  ◎守戒覺悟入佛位

  

  守戒就是覺悟的菩薩,不守戒就是迷惑的凡夫;守戒就能得解脫,不守戒就是生死的衆生;守戒就能入菩薩位,不但菩薩位,還可入佛位呢!所謂「衆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聰明人!受戒即入佛位,世間有這樣捷徑事嗎?

  

  ◎守戒香熏犯戒臭

  

  守戒就有道德、有戒香,有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破戒沒有這種香氣,都是「臭穢」,臭味多麼難聞!有惡臭的人,誰願意接近他?

  

  ◎忍一時苦永快樂

  

  人生幾十年很快就過去,要抓住光陰堅持守清淨戒,將來永久快樂;如果忍不下一時之苦而犯戒,那將來前途沒希望,苦果也受不了,能不可怕嗎?要堅忍啊!

  

  ◎戒德莊嚴龍神禮

  

  持戒雖重于斷惡修善,但如果你外能儀表莊重,內有真誠道德,不只人對你恭敬,連龍天鬼神都會向你頂禮。守戒就有這樣殊勝威德!不守戒不單沒有功德,且被人輕視。儀態亦是戒,故不可犯威儀!諺雲:君子不威則德不重!

  

  ◎守佛戒淨化人間

  

  大家都能守戒,這世界就成了人間淨土;若不守戒,這世界就成了人間苦海。「持、犯」是兩條不同的路,看你如何走?走對了就成佛;走錯了就恐怕一失人身萬劫難複!

  

  ◎無畏精神好持戒

  

  我們無始以來的壞習氣、壞習慣太多了,還有周遭重重情愛的障礙,不拿出大無畏的精神,怎能把戒持好?所謂「受戒容易持戒難」,大家要有勇敢,好好守戒清淨!

  

  ◎製心淨戒執持易

  

  戒真的是難持嗎?「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一心在淨戒上,沒有不能執持的!執持,大家就安樂;不執持,大家都受苦。犯戒自害害他,太不值得了!不能老是做凡夫呀!這樣太對不起自己的靈性了。我們的品德就是清淨的靈性,萬不可糟蹋自己靈性,請自珍重寶貴!

  

  ◎警覺慚愧不造惡

  

  我們人非但于動的時候會起煩惱、打妄想,就是在靜的時候也一樣胡思亂想。因此要時時有警覺心,當自心起了貪、瞋、癡等煩惱時,莫把煩惱帶給他人,也不要隨著煩惱去造惡,要能即時醒悟,並發慚愧心想:「我不能度脫他人了生死,怎可再把人拖到叁塗去?」只要你有這種觀想,就不會再造惡業。觀想念佛--念衆生皆是未來佛。

  

  ◎秉存良心不犯戒

  

  戒如何執持呢?只要你存點良心:「我害自己下地獄已夠苦了,千萬不能害人也下地獄!」這樣想就不容易犯戒。因爲犯戒都是有對象的,沒有對象怎麼會犯戒?要常常這樣想,以策勵自己身心安住戒法,真誠免自害害他!

  

  ◎佛眼照見不犯戒

  

  我們犯戒避開人的眼睛倒容易,但佛眼怎樣避?佛的法身遍一切處,那裏沒有佛眼?你的心就在佛的眼內,「心即佛,佛即心」嘛!你一動念,佛陀就知道了。所以佛弟子只要記住:「佛眼時時在看著我」,這樣就不敢犯戒了。

  

  ◎慚愧怖畏地獄苦

  

  想求生西方固然要念佛,也要守戒;萬一犯了戒怎麼辦呢?生大慚愧、生大怖畏。佛陀在遺教經上告訴我們:「人無愧者…

《靈岩甘靈第一集 伍、持守淨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