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岩甘靈第一集 參、明信因果▪P9

  ..續本文上一頁佛法教導我們要如何解除悲觀與消極,使達到樂觀、真實積極。這正是釋迦世尊雖生國王之家,還能看破、放下,半夜逾城到雪山修道;道業成就了,回歸到人間說法、廣度衆生的原因。佛陀度衆生不但要解除衆生的苦,還要令衆生得到無上清淨之樂。所有凡情人知嗎?

  

  ◎積極向佛爭名貴

  

  爲什麼學佛要對名利消極?對世間上的名利不消極,怎能在佛法中積極呢?我們佛弟子要向佛學、向佛爭!佛陀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真正的尊貴。佛陀是天人師、四生慈父,這是尊名;不但輪回六道中的人,連四聖中的菩薩,念念都是要念佛、學佛,此是我們所要向佛爭取的。

  

  ◎清淨真心是本體

  

  無形無相真谛之理是萬物的本體。真理是決定永存的,它亘古今不變而常在,先天地而有,不隨天地消滅。約時間來說,前無始後無終;約空間來說,廣大無邊際。佛體是如此,凡夫之體也是如此,無二無別、平等平等。真理在凡夫來說就是我們的清淨心,不是汙濁邋遢的妄心。平時我們無量無邊的妄念,壓根兒不能剎那停止。妄者虛而不實,若真實怎會消滅?這就須用至誠心念佛,才能消除妄念。就在前妄念已斷,第二念未生之中,那一剎那的真淨心寂照、照寂,就是清清淨淨的真心。凡夫功夫相應時,只能微微領略這一點點,要把握這一點點繼續下去。

  

  ◎真如法爾是自己

  

  「體」者就是真正的自己,在佛法叫做「真如」。「真」者真真實實,不隨叁世所變遷;「如」者能隨十方緣變現一切法。真如是無爲法,法爾就如此;事相上是因緣非自然,是有爲、落于緣起因果。緣起因果法不離本體而有。

  

  ◎凡心承當真谛佛

  

  太空是一個,緣起一動即有無量無邊的空--大地有空,我們的身有空,乃至毛細孔都有空;這無量無限的空都在一個太空內,都是同一體。無量凡夫心都是一佛種子,「凡心就是佛心」,不要當自己是真凡夫,你就是真谛佛!成佛不是分外事,是本分應承當,若暴棄那是自殺法身!

  

  ◎假有幻化故無性

  

  佛法講一切事物無性,因爲一切法皆是幻化,現前雖有而不真實,但不是什麼都沒有,無性之性才是真正的本體。好象海水起波浪,雖有浪,浪是假有,當知浪的本身是水,若無風就無浪!凡夫也是假有,若破除無明風,幻身即歸空,就回歸無性之實性佛。此要研教義、參教觀才知。

  

  ◎觀法如幻淡世情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常作如是觀,對世事才能淡化。對世事淡化一分,對佛法就能接受一分;能接受一分佛法,就能解除一分對世間的執著,那多自在!

  

  ◎無我如夢中道義

  

  佛法的真理決定是「無我」,舉譬喻你就能明了:每個人都作過夢,夢中驚懼醒來還心有余悸,夢中歡喜醒時還笑意猶存。到底夢是有、是無?實在是「非有非無」。講有,不可;講無,也不可。「非有非無」才是佛法的「中道觀」;說有說無都落于一邊。從俗谛:某一方面講是有,某一方面講又是無;從真谛:實在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是口所能說得對,也不是心所能想象到的。若能如是承受,就可理解空有實相,即持名而可往生上品。

  

  ◎正知正見成佛易

  

  知見不正,好象戴著有色的眼鏡,看一切東西都變了色。知見正,成佛不是一件難事;如果難,怎麼有無量恒河沙數的諸佛早已成佛?順著因緣,依著法性做,你不要得到都會得;與因緣法性差別了、相違了,你想得都得不到。大家抓住這個正知見,以後就不會自找苦吃,多自在!

  

  ◎大我獨尊人人有

  

  佛陀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世俗人不了解這個「我」,以爲是小我的我;其實佛陀講的「我」是指真理、真谛,這是最尊貴的,每一個人都有。並不是釋迦佛說他自己是第一,而是每個人的「我」都是第一、都是最尊貴。佛陀講每個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凡有心者皆當作佛」,誰不尊貴呢?我們不要忘了自己有一個「大我」,要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能擔當大我、大事,人格成矣。

  

  ◎說真佛法立正見

  

  我們人都具足貪、瞋、癡,「癡」就是不明白真理,講真理也無法接受,蕅益大師說:「講假佛法,一天能賣十擔、一百擔都可以;講真佛法,一天一擔都賣不出去。」縱然賣不出去,還是不能夠賣假,講假佛法害人啊!講真佛法,聽了修不修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知見不能偏了,要給人一個正知見。有了正知見就不會造惡業,這樣開佛知見,最後成佛道有期,否則茫茫苦海何日了期!

  

  ◎心行平等莫虧人

  

  心不平等就會虧待人,一切事情若能以平等心處理,那大家共聚一起就沒有你爭我奪的。所謂「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大家心安理得、平靜相處,那就是清淨世界啊!你何苦虧對人,違反公正!總之是凡情作祟,要不得的呀!

  

  ◎同秉佛心廣度生

  

  以佛法來看,全世界都是一家人;雖然人有東西之分,但佛性沒有南北之別,都是平等平等。現在雖是凡夫,只要一發起佛心,勇猛就來了、慈悲心就生了,這力量不可限量!只要大家同秉佛的一條心--要度衆生,要成就衆生得解脫、成佛道,那不但我們這地球的衆生能化度,連他方世界的衆生都能化度啊!這是能做到的,最怕你懶惰,精進又怕苦。懈怠就快樂嗎?當知懶惰的人永遠有苦!

  

  ◎行菩薩道安于忍

  

  行菩薩道以利益人爲修行,自修之苦算什麼?更要能忍受行菩薩道利他之苦。利他對方就感謝你嗎?不一定喔!愈是利益人愈招來是非,能忍受是非而不辯,功德更大!這種見地開了,在佛法裏怎麼受苦都是道心堅固。若不能忍,如何圓滿自他之道呢?生忍、法忍,總要證無生法忍。

  

  ◎看他是佛助善緣

  

  人最可憐的是貢高,不但普通人看不起,有學有德的人亦看不起。應該要看人家的好處,「他有良心,心即是佛」,能看這一點就好了。他雖一時不好,那是被惡緣害了,要爲他可悲痛惜,千萬不要絕望;要以善緣助他,令他回心向善,有了善心、善行,最後終歸成佛!能如此正思惟,你就會同情他人的遭遇,這才是有慈悲心的大善人。

  

  ◎般若爲母方便父

  

  修學佛法最重要在開般若智慧。想要有般若智慧,決定要行方便,所以諸佛皆是:「般若以爲母,方便以爲父」。什麼是「方便」呢?就是大悲--悲心救一切苦惱的衆生,令得究竟之樂。方便要有般若之智,否則你雖方便:不應該慈悲的卻慈悲,就變成了濫慈悲;應該責罰的不責罰,就放縱害了人。大悲大智,要平等雙運。

  

  ◎爲利衆生有所求

  

  爲了擁護叁寶、爲了衆生離苦得樂而有所求,這是非常高尚、非常有價值的!這不是爲五鬥米而折腰,也不是爲自己名利而虛有所求,完完全全只有一個大悲心:「衆生太苦惱了,不聞佛法、不修行,我要舍棄凡夫情見、放下面子與衆生接近,使他聞法修行!」你這心一發就是菩薩、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不忍衆生苦,要爲衆生求安樂。這是重要事不能不負責,要有責任心,才是人道、菩薩道。

  

  ◎修道解脫真自由

  

  斷惡不造業障,修善有了福慧,當然就一切自由自在。否則帶有業障,你怎麼自由?沒福慧有什麼辦法自在?人人都想自由,奈何就是不自由。其實修道解脫,不就自然自由了嗎?不學好,反做壞進了牢獄,你還能自由自在嗎?

  

  ◎但聞佛名究竟樂

  

  華嚴經雲:「甯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地獄是最苦的地方,可是只要能聞到佛名,即使受地獄之極苦也在所不惜,可見能夠聞到佛名是何等的珍貴!聞到佛名尚且如此,何況能念佛,又能至誠頂禮佛名,那應該是快樂中的最極快樂了。凡事以歡喜心而爲,絕不會苦到不能做。

  

  ◎大心一發定業轉

  

  業力是心造,由心造也由心轉。業力雖大,沒有心力大喔!故大心一發、大行一轉,業力就不起作用了。有人說業力不可轉,那是緣力不足;諸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那有不可轉之業?緣力不夠降伏業力,那就是定業。夫定業雖難轉,慧日能消滅!記住,不可忘了念佛最能轉業啊!

  

  ◎修出世善得解脫

  

  有人以爲在家善、出家善是一樣,學佛要修出世的善業!世間的善業雖好,但拿到佛法來說還是苦的根源;世間善業的果報雖然能一時享受安樂,但享受中隱藏著下一世的苦果,何以呢?世間講享受,是指擁有富貴,享受財、色、名、食、睡,而富貴不但學道難,甚至造罪業更加深!這點你要徹底明了,對世間善才能真正地看破放下,安心甘願修出世解脫的佛道,才能究竟解脫、得大自在。

  

  ◎無漏佛法了生死

  

  研究佛學才有智慧、才有無漏正法,世間學是有爲有漏之

  

  法,不究竟的。世間一切學問皆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生能幫人治病,但不能令人不要害病,即使他的父母也一樣終歸會死,沒辦法使他們不死;要想不死,那只有研究佛學。佛法就是不死之藥,我們只要肯服此藥,依佛法修學,念「阿彌陀佛」就能得無量光、無量壽;這無量光壽是指第一義谛,就是講我們的法身。世人只在肉身上打轉,那知什麼法身?

  

  ◎凡情念佛難生西

  

  叁寶是出世法,在叁寶門中種善根可得出世報;有些人雖說護持叁寶,但沒有正知見,以凡情心來護持,所得的果報只是轉世富貴的世福而已。就像有些人念佛,不是爲了發菩提心求生西方,只是爲貪一己之快樂,到時生不了西方多麼可惜啊!念佛是爲求生西方,不是爲求人間福報。

  

  ◎智者無財能修福

  

  沒有智慧的人,有財不會修福;有智慧的人,沒有財也能修福:心想好事、口說好話、身爲人忙…

《靈岩甘靈第一集 參、明信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