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有分 第二集 主禮臺南正覺寺佛叁開示(80、12、26–28)編輯組▪P2

  ..續本文上一頁若能濟世利人那當然好,可是富而仁畢竟不多。

  

  爲什麼「富貴學道難」呢?我們常說「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是地獄五條根,一有了富就是有「財」,貴就是有「名」,那麼五欲中已經占了兩個了。如果有財能做好事,那當然是愈多愈好。但是要知道,我們衆生的通病是「善財難舍」,即使是佛教徒,要叫他供養叁寶也不容易啊!一般人做世間一點小小的善事就要有名才做,確實是善財難舍!但是要拿錢造惡業的時候就能舍得,所以說,有了富貴要學道就難了。富貴人更要當心的:因爲你有財、有名,而色、食、睡的煩惱障就多。

  

  再說,叁寶是出世法,在叁寶門中種善根,應該獲得出世的福報才對,怎麼僅得轉世的有漏富貴呢?就是因爲雖護持叁寶,但沒有佛的正知見,只是拿凡情心來護持,那所得的果報當然也是世福而已。就像有些人念佛,不是爲了發菩提心求生西方,只是爲了貪一己人世間之快樂而已。就像有的人賺錢,並不是爲了孝養父母、報效國家、利益人民,只是爲了自身享受,拿去隨便揮霍造惡業,這種錢賺得就沒有好處了。有錢卻不知善用,做守財奴多麼可惜!

  

  所以學佛一定要有正智慧,佛法最強調要有正智慧,有正智慧才有正見,有正見才能修正行,否則邪見怎麼能修正行呢?因此,我們學佛還是需要多多親近真善知識,才有正智慧;安住真清淨道場才能修行,否則想修亦修不成啊!噫!有的人想修行,但又怕住道場苦,難道懈怠就不苦嗎?那才是真苦啊!

  

  四、親近真正善知識

  

  提到親近善知識,在末法時代,你到那裏找一位真正的善知識呢?如果想親近善知識學佛,反而遇到邪師,以盲引盲,那多危險呢!所以我們聞到念佛法門,一定要好好求生西方,去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菩薩,這些出世大善知識才是絕對保險的。等而下之的,即使你求到了,又有何用?尊貴的人們,你要恭敬尊貴真善知識。

  

  世俗也有一句話說:一個人在外,交朋友時要戴眼鏡識人,不要把壞人當成好人,好人當成壞人了。其實這就是我們衆生苦惱的地方,當然也是自己福德因緣不夠才會如此。沒有福德因緣、善根淺薄的人,聽正法反而聽不進去;善根深厚的人,聽邪法就聽不進去,這也是因果。所以大家還是要修好因感好果,要好好親近真善知識、聽聞正法,那才能學佛得解脫。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人生在世,若遇到好人,那麼好事就能成就;沒有遇到好人,不但好事不成,反而助你做壞事,什麼壞事都成就。學佛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遇到正知正見的善知識、正信的善友、正法的道場,那道業還怕不成就嗎?絕對成就!你將一塊好的木頭送去雕刻佛像的店裏,當然是雕刻一尊佛像出來啊!如果送去玩具店,雕刻小貓小狗出來,那多冤枉!聰明的

  

  人爲何做笨事!

  

  末法的衆生真是可憐!佛陀告訴我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之多」,邪師可以亂說法,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我有神通,我是什麼佛、什麼神,怎樣、怎樣的好。」要知道!真正的善知識,絕對不說自己有什麼高人一等之處,善知識絕對是謙和的;只有邪師,凡是正法他絕對說不好,只有他自己才好。諸位在這個地方要注意!一定要好好親近真善知識,不要親近邪師,不要聽聞邪法,要遠離邪師;唯有遠離邪師,才能平安得正解脫。

  

  五、娑婆得聞正法難

  

  拿我們現在臺灣寶島來說,當然臺灣的人都很有善根,可是信各種外道的人還是比信佛的人多。就有人問:「我們佛法是這麼好,佛教的教理是這樣圓融徹底,爲什麼信佛的人這麼少,信外道的人就那麼多呢?」因爲現在是末法的時代啊!就算是正法時代,仍然難比上外教的。爲什麼?因爲這裏是娑婆世界,都是業障的衆生啊!如果這是佛國土,自然都是善人,那裏會有惡人呢?

  

  連佛陀在世時,當時的迦毗羅衛國有九億人口,其中只有叁億人聞到正法,又能修習;另叁億人雖聞佛法,但不願意修;還有叁億人根本聞不到佛法。生在佛世的城東老母更是業障極重,佛陀大慈大悲欲化度她,化身在她前面,她馬上背過去不願意見;佛陀化身在她後面,她又馬上轉向前面;佛陀在她的四周圍都化身了,她卻趕緊用手把臉遮住,怎麼樣也不願見佛,業障就是重到這樣的地步啊!夫複何言?唉!我不禁仰天長歎,奈何業力之大至于此乎!

  

  在座諸位于此末法時代還能敬佛、皈依叁寶,又能依佛法來修持,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大家往昔中有這樣殊勝的善根因緣,就要好好寶貴這個善根,尊敬自己。現在要讓自己的善根,多多給予助緣,時時栽培、滋潤,絕對要使之開好花、結好果。希望大家好好發菩提心修萬行、結菩提果。當得了豐收時,也不要忘記所有苦難衆生,要能普植菩提果。

  

  六、了達無我感佛果

  

  那麼如何以菩提心來修萬行呢?金剛經說:「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印度話,譯成中國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義;能以無我無人來修一切善法就是佛法,連世間的善法都可以作助緣,達到成佛的境界。

  

  如果你還是有我、有人相,以凡情心來修善,譬如你認爲:「我救濟你,將來你要報答我,如果不報答就是沒有良心、就是忘恩負義!」存這種凡情心,當然僅得凡情果,還是人天福報而已。以這種心來學佛法是感不到佛果的。

  

  其實在世間,你施恩于人,即要求人報答,到時候對方沒報答,你就認爲他沒良心,這樣受恩的人反而會反感。因爲如果他有能力回報,當然會報答,沒有能力時怎麼報答?你卻責問:「你受我的恩惠,怎麼不報答呢?」這種施恩,別人也不願意接受啊!世間不是有一種「不食嗟來食」很有骨氣的人嗎?所以救濟人要無我、無人、要不計回報,使人心安樂,才能感出世之福。你能無我、無人修諸善法,將來就可以生西方上品。你若還有我、有人,以凡情心念佛,那麼將來帶業往生,也只能生在中下品而已。

  

  七、衆生本具清淨心

  

  剛才提到要大家尊敬自己,因爲末法時代,我們還能學佛,做個法王子,所以我說要尊敬自己。什麼是自己?你們不要錯認這個色身就是自己,佛法說的自己,是指我們的清淨心。諸位不要搞成心肝脾胃髒的那個肉團心,不是!那不是真心,那是假的,人一死,它就完了;如果那是真的,怎麼會死亡?既然死亡就完了,那一輩子做了那麼多善,將來那一個感受善果呢?做了那麼多惡,將來又那一個下地獄呢?就是因爲錯將肉團心當做真心,以爲人一死什麼都沒有了,那有什麼刀山劍樹、什麼天福的?以致有人謗佛法,那都是錯認了心,做錯了事而冤枉受苦,這多麼可惜啊!

  

  那真心、清淨心是什麼?簡單的說,世間人都明白的,當然諸位也都明白,就是––靈魂,事實上佛法是說靈性,但爲順從一般人所了解的而說成靈魂。這一靈性在我們人來說就是人性,人學了佛,將來成佛,人性就轉成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清淨心,不論是我們人的人性、獸的獸性、或佛的佛性,都是以第二義谛來說,才有十法界這種分別;即所謂有什麼因緣,就決定有什麼果報。我們生爲萬物之靈的人,若不認識真心妄心,那你靈個什麼!

  

  如果以第一義谛(真理)來說,理體是平等平等的,所謂「心即佛,佛即心」,成佛就是衆生的心所成的,佛與衆生的真心沒有差別,都是平等平等的,只不過我們衆生迷了,被種種財色名食睡、七情六欲、人我是非、嫉妒障礙,這一切無明所覆蓋。但是就像鏡子上染了灰塵,或廚房的玻璃沾了很多的油垢一樣,只要灰塵、油垢一去除,鏡子本身還是依然顯出光明來。又像黃金掉到糞坑裏,一將糞便去除,黃金還是黃金,不可能黃金掉進糞池裏就成了大糞,它的金色光彩仍是不變的。

  

  八、尊貴佛性修善法

  

  我們的清淨心也是不變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就算造五逆十惡墮地獄的業障鬼,他的佛性還是不變,等他惡業報盡了,回心修善、功德圓滿,還是會成佛的。所以諸位!我們要尊敬他人,要寶貴自己。要常常想:「我的佛性與佛平等平等,但釋迦佛以其應化身來說,早在叁千年前就成佛了,而我現在仍然是個苦惱的凡夫,還在輪回六道裏打轉!我爲什麼就這樣不爭氣?我爲什麼不尊貴自己?爲什麼還做一個既無福又無慧的苦惱凡夫?從今日起,我應該要真正的學好了;唯有學好才不被人罵,唯有學好才能受尊敬。」

  

  我們要尊貴自己,首先千萬不要用這個色身去造惡業了。雖然這個色身是假的,可是諸位,我們還是要保護它、要善用、要吃素、要保持健康,不健康就糟了!我認爲健康是第一,一般人說生命第一,當然生命重要,可是沒有健康,你光有壽命又有什麼用?你不健康,活一百歲有什麼用呢?所以絕對要保持健康。唯有健康才能勤求學問,唯有健康才能事業成就。

  

  那要如何保持健康呢?當然飲食起居要紀律化、要多運動,這些都是需要的,最重要的,還要有好的良心;否則沒有好良心,光有健康的外表,就像一棵沒有根的樹,怎麼能開花結果呢?你只是造作惡法,怎麼能健康?你能不造惡業、勤修善法,有慈悲心,這樣怎麼會不健康長壽?所以大家要好好尊貴自己,使自己斷惡修善,決定將來成佛,不要老是做苦惱的衆生啊!諸位菩薩們呀!你的父母望你成龍,佛陀望你成道,老和尚最望你成佛。當然,成佛有成佛的方法,什麼方法呢?話到此,愈說愈重要,時間已到,留待明天再說。

  

  以上所說若有錯誤之處,還請各位蓮友指正;如果說的對,希望蓮友們回去要鼓勵你們的親戚朋友,也讓他們都能來參加。就算說的不好,我們總念了一個小時的佛,應該不至于使大家冤枉來此、空過時間吧!來這裏念佛總比在家裏看電視好啊!好,諸位明天多度人來同聞佛法,同開大智慧、修大福德;大智慧大福德圓滿了,就是佛果菩提無上尊。

  

《往生有分 第二集 主禮臺南正覺寺佛叁開示(80、12、26–28)編輯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