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超凡入聖。念佛法門,真的是不可思議!奉勸諸君,息心淨土,安心念佛,不要再蹉跎有限的大好命光。
(十叁)
持戒
◎念佛時總是心思散亂,忘念紛飛,一直靜不下來,這是因爲沒有守好戒律,在生活中時常犯戒的緣故!要知道有戒才會有定,有定才會有慧,戒定慧叁無漏學是以戒爲基礎,戒律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沒有了戒律,其他一切都談不上。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以戒爲師」,拿佛陀的戒律來作爲我們生活行持的准繩與規範!
常生慚愧心及忏悔心
◎我們在生活中,沒有人不犯戒的。因著我們的愚癡,因著我們的業障,每天或多或少,或重或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違犯戒律的地方。所以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非常小心謹慎,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刻刻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常生慚愧心及忏悔心,有了慚愧,我們才會虛心自省,改過遷善,有了忏悔,我們才能滅除罪愆,回複清淨。
慚愧
◎一個人學佛到底有沒有進步,但看自己「慚愧」二字做到了多少。慚愧一分,得一分實益,成就一分道業;慚愧十分,得十分實益,成就十分道業。
我慢
◎「知識愈高,我慢愈熾,習氣愈長,去道愈遠。」學佛的過程中,我們千萬永遠要記得「慚愧」二個字。永遠真實地抱持著謙卑無能的心情,向一切人一切事物學習,良善的是我們的模範,劣惡的是我們的殷鑒。千萬不能自以爲是,以爲自己是個專家,以爲自己已經有所成就,如此乃犯了學佛大忌—我慢,以後障礙報應是一定逃不掉的。
有漏
◎學佛人最怕的就是「有漏」。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累積起來的功德福報,因爲自己的貪瞋癡無明業障,在生活中不小心犯戒違律,把所有的功德福報都漏光了。
犯戒有漏
◎犯戒的人就是有漏,守戒的人就是無漏。戒律就是因果,沒有什麼借口,觸犯了戒律,就是觸犯了因果,是一定有感有應的。所以學佛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在自己的行持上小心謹慎,隨時觀照反省自己,好好地在戒律上下功夫,別讓自己辛苦的修行變成有漏功德。
檢討過錯
◎我們的身體生了病,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有不順遂,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愚癡的人只會自憐自艾,怨天尤人,用種種借口來蒙蔽自己。有智慧的人則認爲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一定是自己違犯了戒律,一定是自己觸犯了因果,才會有所報應,趕快檢討過錯,自省忏悔,誓不再犯。
戒律
◎末法時代念佛的人不少,但成就者稀,其中最大的關鍵乃在于戒律守不守得好這個問題。若能持戒,謹言慎行,嚴格律己,所有一切功德都無漏無失,道業自然成就;若不能持戒,散漫輕佻,爲所欲爲,所有一切功德都有漏有失,如何能在道業上有所成就。
勤行禮忏
◎犯戒的人一定是有罪的,一定是要背負因果的,唯一補救的方法就是老老實實地誠心忏悔,發露已過,痛切反省,誓不再犯。我們應當每天在佛菩薩聖相前勤行禮忏,用忏悔的力量來消滅我們每天犯戒的過錯。
佛法式微
◎凡夫最可憐的地方就是不覺。犯了戒,功德都漏光了,仍不自知。所以我們須要有善知識指正我們的缺點以及錯誤。可惜末法今日,能看出我們毛病的善知識已經不多見,能更進一步指正我們毛病的善知識更少,而且能虛心領受善知識對我們指正與批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難怪佛法式微,能長進成就的人如鳳毛麟角,非常難得,其間最大的原因就是緣于我們的我執我慢,不知慚愧,不肯虛心納受善知識對我們的指正批評。
謙卑自省
◎可憐的衆生,由于愚癡,由于業障,由于執著,由于我慢,由于不知慚愧,由于不懂羞恥,即使遇到了難得的善知識爲我們開示指正過失,仍複剛愎自用,目空一切,任由功德一切有漏,咎由自取,實在是十分可惜。我們應當趕快放下,放下一切我執我慢,學習慚愧,學習虛心,學習謙卑,學習自省,如此才能真正在學佛道路上日起有功,真正獲得佛法的實益。
(十四)
末法時代念佛成就
◎佛陀早已明明白白地教誨我們,正法時代持戒成就,像法時代禅定成就,末法時代念佛成就,這些話已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末法時代,去聖日遙,佛門法運日衰,衆生的根機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福薄慧淺,業深罪重,沒有資格談持戒,也沒有資格談禅定,唯有依靠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依靠至高至上至簡至真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才有可能了脫生死,永脫輪回!
戒津是根本
◎連佛陀住世的正法時代,當時的前輩先賢福慧皆遠遠地超出我們末法的博地凡夫,佛陀尚且肯定地教誨他們,持戒才能成就,如此可見戒律是佛門所有一切教法的根本,沒有了戒律,修行如空中樓閣,是朝不保夕的。
努力持戒
◎我們生在末法時代的衆生,真正談到戒律,我們是一點資格都談不上。我們每一個人從早到晚,或多或少,或重或輕,或有意或無意都一直在犯戒。我們只是能隨時發慚愧心,發忏悔心,盡可能地持戒,盡可能地遠離五光十色的誘惑,盡可能地清淨自己的生活,隨時觀照,隨時反省,拿戒律當成我們自己的規範,因爲犯戒罪過還是自己受,持戒功德還是自己得,持一分戒律,得一分利益,持十分戒律,得十分利益。我們慚愧自己根機粗劣,未能持戒持得圓圓滿滿,自當老老實實,懇切忏悔,竭誠念佛,求佛菩薩加被,以期能在戒律上盡可能地往圓圓滿滿的方向實踐!
點燈
◎有許多人花了很多的錢財,去點所謂的「光明燈」,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我們如果要點燈,就應該好好地點亮我們自己的心燈。心是最光明的燈,好好努力去點亮自己的心燈,就是最好最大的供養。這種功德比起你花千千萬萬的錢,去點千千萬萬的燈,還要高出千千萬萬倍!
點亮心燈的方法
◎要如何才能點亮我們自己的心燈?好好地在生活中虔誠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用一句萬德洪名來洗滌我們久遠以來爲無明業障所蒙蔽的垢心,再能在生活中嚴正自己的行持,反省己過,禮佛忏悔、改惡向善,吃素放生,這就是最好最善點亮心燈的方法。
名與利
◎名與利是學佛路上二把最惡最猛的毒劍。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傑,多少才子高人,因爲沾染了名,因爲沾染了利,都紛紛中箭落馬,毒發身亡,枉費一輩子辛勤耕耘,努力修行的心血。貪名求利的代價,是一生只有空過,還得在輪回中受報受苦,永無了時。
慎防名利
◎學佛人應當慎防名利,遠離名利,時時督察自己,時時觀照自己,千萬不要去貪名求利,搞到最後,把自己生死大事置諸腦後,修行只是一個追求名利的手段與借口,這種人也許在世俗上贏得了掌聲與肯定,究竟于了生脫死,往生西方份上是一點資格也談不上。
平實的一段開示
◎影響蓮池大師一生最重要的一句話,是遍融大師開示的:「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去攀緣,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當時求教的行者,對此平淡無奇的開示,多大笑輕蔑,不以爲然,認爲這幾句話那個不會說。千裏企慕、遠來求教這位名滿天下的大師所開示的,竟然只是這幾句沒甚高妙,根本不值半文錢的話。但蓮池大師有大智慧,知道這幾句話是遍融大師以一生行持深切體認過來的真實寶藏。知道這正是大師的高明之處,絕不談玄說妙,以高話來淩駕後學,只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體認過最切近精實的工夫要點叮咛開示,讓後學真正從開示中得到利益。是以蓮池大師一生老實遵守,不曾放失,故有超人不凡的成就!
名利海
◎佛門裏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站在江邊,望著來來往往無數的船只,老和尚對著身旁的小沙彌開示,從古至今,船來船往,久久不歇,這些船上的人們所追逐忙碌的,只有二件事,一個是名,一個是利,如此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名利海上的生死凡夫,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從漂泊中回歸極樂故鄉,不再流浪生死,不再輪回業海!
遠離名利
◎名利誤人,我們不只要淡泊名利,更要進一步遠離名利,視名利爲洪水猛獸,因爲我們的根基太差,定力太弱,一點也抵擋不了名利的誘惑,對治之道唯有遠離,對于一沾染到名利色彩的行爲,一概敬而遠之,如此才不致于迷惑顛倒,忘卻了學佛了生脫死的真正目標。
(十五)
念佛得度生死
◎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們學佛人要深切體認,在末法的今日修行,我們想要了脫生死大事,舍離了念佛法門,所有其他的一切方法,絕對絕對不能成就。希望大家都能放下妄心,老老實實地執持名號,一心念佛,才能夠真正在這一生中了辦生死,永脫輪回。
念佛愈來愈重要
◎將來末法愈到了最後,念佛將會愈來愈重要。未來的衆生,福更薄,業更重,如今一部部寶貴的經典,將一一滅絕,不複可見。到了最後佛教在人世間只留傳著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苦難的衆生,依憑著這一句佛號,倚靠著彌陀慈父大慈大悲的本誓願力,只要簡簡單單地執持名號,信願求生,便能借憑佛力救拔,永脫生死苦海。如此可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實在是佛教所有叁藏十二部經典的最最精華。
命光有限
◎我們的命光有限,不可能讓我們有太多的時間蹉跎。學佛人不可叁心兩意,一下子又要參禅學密,一下子又要鑽研經教。應當老實念佛,一門深入,好好地在念佛上下功夫,念久了,叁藏十二部經典全部包含在裏面。其實所有禅教密律佛門一切的教法均統攝于此一句…
《蓮池警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