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池警策▪P4

  ..续本文上一页)

  

  忍辱

  

  ◎忍辱是成就道业必经的过程,所以六度中特别有一个忍辱。人生一切的成就就是靠忍辱,所以金刚经中特别提及「得成于忍」。经中告诉我们,世尊曾于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修忍辱行,并且面对歌利王割截其身体,四肢关节节节支解时,仍能忍辱,不生瞋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为然灯佛授记成佛。所以,忍辱功德不可思议,学佛人当修忍辱行,以释迦牟尼佛为师,用忍辱来成就我们的道业。

  

  观照自己

  

  ◎面对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与诸多业障,修行中的我们总是会不时地犯错,动怒,与人摩擦、口角,这时候我们便当时常观照自己,用慈悲的心来看待世间的一切,用忍辱的心来对待生活中的横逆。

  

  舍

  

  ◎所有金刚经,心经就是告诉我们要「舍」,要舍掉一切,放下一切,不执着一切;连舍的感觉也要舍,连放下的感觉也要放下,连不执着的感觉也没有,这才是真正的舍,真正的放下,真正的不执着。

  

  忏悔

  

  ◎我们每天杀盗淫妄,不管是言行举止甚且是起心动念,不知道犯了多少的罪业。所以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又云:「业力之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既知吾人是个十足的业障凡夫,我们每天一定要忏悔,用忏悔的力量来消除如恒河沙般地罪业。

  

  罪从心起将心忏

  

  ◎「罪从心起将心忏」,忏悔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真真实实地发忏愧心,忏悔己过,誓不再犯,这才是真正如法的忏悔。

  

  拜八十八佛

  

  ◎忏悔最好的方法便是拜八十八佛,用礼忏的方法消除宿业。在拜佛礼忏中,因诸佛本誓愿故,得以灭罪消愆,清除四重五逆重罪。

  

  礼忏

  

  ◎在礼忏的过程中,身礼佛,口念佛,意想佛,身口意三业清净,并得诸佛依本誓愿佛力如被,如此忏悔,消业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

  

  警策

  

  ◎每个人初发心学佛都很单纯,想自利利人,行菩萨道,想成佛证道,普度群萌。但在过程中大多数人却常常走偏了路而不自知,或者沾染了名闻利养,虚荣贪婪心一起,心就不清净了;或者忘了自己生死事大,而只终日汲汲营营于身外公益之事,结果所做功德只成人天福报,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受苦。

  

  莫忘初心

  

  ◎所以学佛的过程中要「莫忘初心」,保持当初开始学佛的那一念「清净心」,必须时常抱持着「警觉」的心情,如纠察般地省视自己的行为与动机,所作所为是不是为名?是不是为利?是不是只重外缘不求自省?是不是只求人天福报不求往生西方?稍有沾上名利色彩,马上忏悔修正,稍有违背初衷,立刻惭愧改过,如此才不枉此生学佛,才不致误入歧途。

  

  内功外功

  

  ◎学佛要内功外功并行并重。内功是执持名号,一句佛号,死守不忘,行住坐卧,念兹在兹;外功是六度万行,断恶修善,戒杀茹素,放生助人。内功为正,外功为辅;内功是主,外功是从,惜世人多重外功而忽内功,舍本逐末,愚痴颠倒,可惜啊可惜!

  

  

  (十一)

  

  茹素放生

  

  ◎学佛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在生活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所有的恶业中,杀业最重,而且楞伽经云:「食肉与杀同罪。」吃肉就等于杀生,所以诸恶业中当以戒杀茹素为急。而所有的善业中,放生第一,因为放生就是救命,功德最大,所以诸善业中当以放生赎命为先。所以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最重要的功课

  

  ◎简单地说,学佛的实践上当以茹素为断恶之首,放生为行善之先。茹素放生是学佛人行持上最重要的二门功课。

  

  时常观照自己

  

  ◎学佛之人要时常观照自己,反省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时时惭愧,刻刻忏悔,毕竟我们还是具缚凡夫,常常说错话做错事,时常观照自己,时常修正自己,才能在学佛路上日起有功,渐趋佳境。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果从因来,有智慧的人面对问题会检讨自己,探寻原因,找出症结,进而改正过错,因正自然果圆。愚痴的人却只是在果报上计较追逐,终究只是徒劳无功,一事无成。「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学佛的人应该多在因地上下功夫。

  

  自己的家就是道场

  

  ◎学佛就是觉悟,而非向外攀缘,自己的家就是道场,生活工作本身就是修行,在生活中努力尽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随时随地观照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从而力行实践,改过迁善,这就是真正的学佛人。

  

  学佛人的典范

  

  ◎一个平平凡凡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尽力做好本分,并能在生活中随时反省,随时忏悔,惭愧有余,虚心向上的人,再能在生活中加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老老实实地执持名号,这就是一位我们学佛人的典范。

  

  难行道易行道

  

  ◎想要成佛,选择禅、密、教、律都须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修行始能成功,因为只靠自力,故难。选择净土法门,依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即可一生成就,超凡入圣,因为依靠佛力,有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依其誓愿,佛力加被,故易。

  

  善知识的重要

  

  ◎末法时代,众生业重福薄,学道人多,得道人少,很多人用尽心血,花费了精神财力,努力学道,却终是一无所获,这是因为缺乏善知识指导的缘故,没有选对方法,走错了路,迷失了方向。所以依止一位如法的善知识是学佛路上不可或缺的,在善知识的监督指导下修行用功,随时请益,随时修正自己,才不致空费心力,徒劳无功,甚至走入邪魔外道而不自知。

  

  不能发虚愿

  

  ◎发了愿是一定要实践的,切切不能发虚愿。对一般人而言,有了承诺而不兑现,尚且不对,更何况是正信的佛弟子,对至高无上的佛菩萨发愿。所以发愿一定要慎重,要量力而为,切不可贪好浮华虚荣,为了虚名头衔去发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愿,变成了虚愿。

  

  修行的基础

  

  ◎戒律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没有打稳,以后任何的努力都是徒然。所以世尊教我们要「以戒为师」,随时随地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没有违反佛陀的戒律,随时随地约束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

  

  

  

  (十二)

  

  人间大孝

  

  ◎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人世间最大的孝莫过于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供养父母再多的金银珠宝,华屋大厦,都带不走,再多的承欢膝下,嘘寒问暖都只是短暂虚假的,唯有劝父母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才是真孝,真正让父母得到利益,愿天下有心的子女们,勉力于此!

  

  虚心自惭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虚心自惭,接受别人对我们的教导与批评,反而狂妄自负,目空一切,这种人永远不会进步,也没有资格算是一个学佛之人。

  

  修行的目的

  

  ◎我们修行过程中,所有一切的六度万行,止恶修善,就是为了成就我们,清清净净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自净其意

  

  ◎佛教的教义不外乎这十六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净其意」。对我们念佛人而言,「自净其意」,就是牢牢地抱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用一念抵万念,降伏妄念,清净自心,在执持名号的过程中,普现我们每一个人本来俱有的佛性。

  

  应无所住

  

  ◎可惜世人多只注重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且执着自己所作功德,结果所得功德只是成为人天福报,翻为轮回业缘,殊为可惜!大部分的人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自净其意」。学佛人当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清净心来执持名号,不执着断恶修善的一切功德,把所有功德完完全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成就我们学佛成佛的道业。

  

  无常

  

  ◎「荣华可喻花开落,聚散还同云去留」,天地万事包括大自然的一切,花开花落,云聚云散,潮来潮往,日升日落,处处都是在为我们说法,告诉我们人世间唯一的真象—「无常」。宇宙万般都如同梦幻泡影,闪电露珠般地虚幻短暂。提醒着我们不要执着,要真实地看破,真实地放下,在生活中随缘不变,做自己的主人。

  

  依法不依人

  

  ◎修行的方法很多,教我们修行的古德祖师以及善知识,同修道友也有很多,我们应当把持一个大原则--「依法不依人」,以释迦牟尼佛教诲我们的教法为主,以佛陀所说的经典为准,因为只有佛陀所说的最究竟,最圆满。所以一切修行皆当听佛说,以佛陀的教法为准则,才不致人云亦云,误入歧途。

  

  止观

  

  ◎有人问何谓止观,其实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止观。能够把一句佛号念得不起杂想,不生妄念,就是止,能够把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观。能够依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老老实实地执持名号就是止观。

  

  要学佛,非佛学

  

  ◎末法时代,我们学佛众生,业重福薄,根器愚劣,千万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信愿求生,不要再去研究太多的佛学,又是止观又是经教。我们要学佛,而非佛学,老老实实地在行持上「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再加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绰绰有余了。

  

  息心净土

  

  ◎你拼命地研究止观,能够把天台教旨融会贯通,甚至你能把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能倒背如流,都没有用,还只是个具缚凡夫,还要生死轮回,要成佛还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你什么都不懂,只是老老实实地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以深信切愿的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却能够一生成就,当生就…

《莲池警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陀的四个法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