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超凡入圣。念佛法门,真的是不可思议!奉劝诸君,息心净土,安心念佛,不要再蹉跎有限的大好命光。
(十三)
持戒
◎念佛时总是心思散乱,忘念纷飞,一直静不下来,这是因为没有守好戒律,在生活中时常犯戒的缘故!要知道有戒才会有定,有定才会有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以戒为基础,戒律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没有了戒律,其他一切都谈不上。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以戒为师」,拿佛陀的戒律来作为我们生活行持的准绳与规范!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
◎我们在生活中,没有人不犯戒的。因着我们的愚痴,因着我们的业障,每天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违犯戒律的地方。所以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非常小心谨慎,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刻刻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有了惭愧,我们才会虚心自省,改过迁善,有了忏悔,我们才能灭除罪愆,回复清净。
惭愧
◎一个人学佛到底有没有进步,但看自己「惭愧」二字做到了多少。惭愧一分,得一分实益,成就一分道业;惭愧十分,得十分实益,成就十分道业。
我慢
◎「知识愈高,我慢愈炽,习气愈长,去道愈远。」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千万永远要记得「惭愧」二个字。永远真实地抱持着谦卑无能的心情,向一切人一切事物学习,良善的是我们的模范,劣恶的是我们的殷鉴。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个专家,以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如此乃犯了学佛大忌—我慢,以后障碍报应是一定逃不掉的。
有漏
◎学佛人最怕的就是「有漏」。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累积起来的功德福报,因为自己的贪瞋痴无明业障,在生活中不小心犯戒违律,把所有的功德福报都漏光了。
犯戒有漏
◎犯戒的人就是有漏,守戒的人就是无漏。戒律就是因果,没有什么借口,触犯了戒律,就是触犯了因果,是一定有感有应的。所以学佛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在自己的行持上小心谨慎,随时观照反省自己,好好地在戒律上下功夫,别让自己辛苦的修行变成有漏功德。
检讨过错
◎我们的身体生了病,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有不顺遂,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愚痴的人只会自怜自艾,怨天尤人,用种种借口来蒙蔽自己。有智慧的人则认为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一定是自己违犯了戒律,一定是自己触犯了因果,才会有所报应,赶快检讨过错,自省忏悔,誓不再犯。
戒律
◎末法时代念佛的人不少,但成就者稀,其中最大的关键乃在于戒律守不守得好这个问题。若能持戒,谨言慎行,严格律己,所有一切功德都无漏无失,道业自然成就;若不能持戒,散漫轻佻,为所欲为,所有一切功德都有漏有失,如何能在道业上有所成就。
勤行礼忏
◎犯戒的人一定是有罪的,一定是要背负因果的,唯一补救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地诚心忏悔,发露已过,痛切反省,誓不再犯。我们应当每天在佛菩萨圣相前勤行礼忏,用忏悔的力量来消灭我们每天犯戒的过错。
佛法式微
◎凡夫最可怜的地方就是不觉。犯了戒,功德都漏光了,仍不自知。所以我们须要有善知识指正我们的缺点以及错误。可惜末法今日,能看出我们毛病的善知识已经不多见,能更进一步指正我们毛病的善知识更少,而且能虚心领受善知识对我们指正与批评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难怪佛法式微,能长进成就的人如凤毛麟角,非常难得,其间最大的原因就是缘于我们的我执我慢,不知惭愧,不肯虚心纳受善知识对我们的指正批评。
谦卑自省
◎可怜的众生,由于愚痴,由于业障,由于执着,由于我慢,由于不知惭愧,由于不懂羞耻,即使遇到了难得的善知识为我们开示指正过失,仍复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任由功德一切有漏,咎由自取,实在是十分可惜。我们应当赶快放下,放下一切我执我慢,学习惭愧,学习虚心,学习谦卑,学习自省,如此才能真正在学佛道路上日起有功,真正获得佛法的实益。
(十四)
末法时代念佛成就
◎佛陀早已明明白白地教诲我们,正法时代持戒成就,像法时代禅定成就,末法时代念佛成就,这些话已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门法运日衰,众生的根机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福薄慧浅,业深罪重,没有资格谈持戒,也没有资格谈禅定,唯有依靠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依靠至高至上至简至真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才有可能了脱生死,永脱轮回!
戒津是根本
◎连佛陀住世的正法时代,当时的前辈先贤福慧皆远远地超出我们末法的博地凡夫,佛陀尚且肯定地教诲他们,持戒才能成就,如此可见戒律是佛门所有一切教法的根本,没有了戒律,修行如空中楼阁,是朝不保夕的。
努力持戒
◎我们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真正谈到戒律,我们是一点资格都谈不上。我们每一个人从早到晚,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或有意或无意都一直在犯戒。我们只是能随时发惭愧心,发忏悔心,尽可能地持戒,尽可能地远离五光十色的诱惑,尽可能地清净自己的生活,随时观照,随时反省,拿戒律当成我们自己的规范,因为犯戒罪过还是自己受,持戒功德还是自己得,持一分戒律,得一分利益,持十分戒律,得十分利益。我们惭愧自己根机粗劣,未能持戒持得圆圆满满,自当老老实实,恳切忏悔,竭诚念佛,求佛菩萨加被,以期能在戒律上尽可能地往圆圆满满的方向实践!
点灯
◎有许多人花了很多的钱财,去点所谓的「光明灯」,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如果要点灯,就应该好好地点亮我们自己的心灯。心是最光明的灯,好好努力去点亮自己的心灯,就是最好最大的供养。这种功德比起你花千千万万的钱,去点千千万万的灯,还要高出千千万万倍!
点亮心灯的方法
◎要如何才能点亮我们自己的心灯?好好地在生活中虔诚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用一句万德洪名来洗涤我们久远以来为无明业障所蒙蔽的垢心,再能在生活中严正自己的行持,反省己过,礼佛忏悔、改恶向善,吃素放生,这就是最好最善点亮心灯的方法。
名与利
◎名与利是学佛路上二把最恶最猛的毒剑。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才子高人,因为沾染了名,因为沾染了利,都纷纷中箭落马,毒发身亡,枉费一辈子辛勤耕耘,努力修行的心血。贪名求利的代价,是一生只有空过,还得在轮回中受报受苦,永无了时。
慎防名利
◎学佛人应当慎防名利,远离名利,时时督察自己,时时观照自己,千万不要去贪名求利,搞到最后,把自己生死大事置诸脑后,修行只是一个追求名利的手段与借口,这种人也许在世俗上赢得了掌声与肯定,究竟于了生脱死,往生西方份上是一点资格也谈不上。
平实的一段开示
◎影响莲池大师一生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遍融大师开示的:「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当时求教的行者,对此平淡无奇的开示,多大笑轻蔑,不以为然,认为这几句话那个不会说。千里企慕、远来求教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师所开示的,竟然只是这几句没甚高妙,根本不值半文钱的话。但莲池大师有大智慧,知道这几句话是遍融大师以一生行持深切体认过来的真实宝藏。知道这正是大师的高明之处,绝不谈玄说妙,以高话来凌驾后学,只是老老实实地把自己体认过最切近精实的工夫要点叮咛开示,让后学真正从开示中得到利益。是以莲池大师一生老实遵守,不曾放失,故有超人不凡的成就!
名利海
◎佛门里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站在江边,望着来来往往无数的船只,老和尚对着身旁的小沙弥开示,从古至今,船来船往,久久不歇,这些船上的人们所追逐忙碌的,只有二件事,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如此而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名利海上的生死凡夫,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老实念佛,求生西方,从漂泊中回归极乐故乡,不再流浪生死,不再轮回业海!
远离名利
◎名利误人,我们不只要淡泊名利,更要进一步远离名利,视名利为洪水猛兽,因为我们的根基太差,定力太弱,一点也抵挡不了名利的诱惑,对治之道唯有远离,对于一沾染到名利色彩的行为,一概敬而远之,如此才不致于迷惑颠倒,忘却了学佛了生脱死的真正目标。
(十五)
念佛得度生死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们学佛人要深切体认,在末法的今日修行,我们想要了脱生死大事,舍离了念佛法门,所有其他的一切方法,绝对绝对不能成就。希望大家都能放下妄心,老老实实地执持名号,一心念佛,才能够真正在这一生中了办生死,永脱轮回。
念佛愈来愈重要
◎将来末法愈到了最后,念佛将会愈来愈重要。未来的众生,福更薄,业更重,如今一部部宝贵的经典,将一一灭绝,不复可见。到了最后佛教在人世间只留传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苦难的众生,依凭着这一句佛号,倚靠着弥陀慈父大慈大悲的本誓愿力,只要简简单单地执持名号,信愿求生,便能借凭佛力救拔,永脱生死苦海。如此可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是佛教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最最精华。
命光有限
◎我们的命光有限,不可能让我们有太多的时间蹉跎。学佛人不可三心两意,一下子又要参禅学密,一下子又要钻研经教。应当老实念佛,一门深入,好好地在念佛上下功夫,念久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包含在里面。其实所有禅教密律佛门一切的教法均统摄于此一句…
《莲池警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