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池警策▪P6

  ..续本文上一页佛号之中。老实念佛,所有的利益,你马上可以得到。不老实,今生只是结个法缘罢了,谈到了生脱死,是一点资格都谈不上。

  

  弥陀本愿海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所以示现娑婆五浊恶世,就是为了教我们苦难的众生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老实

  

  ◎「老实」是末法时代学佛人应当切记于心的。我们依止一位老老实实的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老老实实的念佛,老老实实的持戒,老老实实的改习气,老老实实的尽本分。所有的修行都老老实实,一点也不谈玄,一点也不说妙,也没有为名,也没有为利,只是老老实实地起深信,发切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子学佛就容易成就了。

  

  老实念佛

  

  ◎莲池大师是明朝净土宗的一代祖师,临生西前众请留嘱,师曰:「老实念佛」。一代祖师留下的就只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已实实在在地把学佛人的行持总纲俱摄其中。末法的今日,法弱魔强,群邪乱舞,我们修行只要秉持着「老实念佛」这四个字作为修学行持的准则,就无视于一切的魔难邪阻,就不致于迷惑颠倒,误入歧路。

  

  真正的佛弟子

  

  ◎一切修行不应离开念佛,一切行持不应违背老实。不念佛,修行不能成就;不老实,修行不能得力。秉持着莲池大师「老实念佛」的遗训,我们唯有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才是个真正的念佛弟子。

  

  真正学佛

  

  ◎我们若是真正在学佛,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单纯;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谦卑;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惭愧。单纯到了最后,生活中只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充盈其中;谦卑到了最后,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惭愧到了最后,好事完全向别人,过错总是向自己。有这种心量的人,就能够在学佛道上真正成就!

  

  学习的对象

  

  ◎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并非声名远播,万人拥戴的大法师,亦非学问渊博,通晓经论的大通家,而是如黄打铁这般平平凡凡,老老实实,在生活中一心念佛的无名小卒。只求往生,其余一切都不计虑,甘心做个愚夫愚妇,如此才能与佛智暗合道妙,真正得到佛法的实益。

  

  老实是宝,平凡是福

  

  ◎但看真正往生的人都是老实人,不老实的人也许在世间赚得了虚名空誉,究竟于生西份上,成就者是少之又少。所以老实是宝,平凡是福,能够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持名念佛,信愿求生的人,就是第一等的念佛人。

  

  

  (十六)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的人只要具足信愿,即使临终十念,亦决定往生。但为什么我们念佛的人很多,但往生的人却是很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信愿」上仍是模模糊糊,做得十分粗浅不够彻底。

  

  说的多,做的少

  

  ◎且让我们坦然地面对自己吧!我们都是说的多,做的少,口中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为上却是念念不忘五欲六尘,心中所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儿女私情,脑中所计虑的还是自己的名位财富,学佛念佛都是为了求自身的利益、求健康、求平安、求功名、求富贵,真正能不计一切,单单纯纯但求往生的人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信不深,愿不切,贪恋娑婆,舍离极乐,心与佛隔,所以我们念佛人成就者如凤毛麟角,十分难得。

  

  真信愿者稀

  

  ◎我们常讲「信愿持名」,但是不是真正对净土法门有深信?是不是真正对极乐世界有切愿?扪心自问,能真正起深信,发切愿的念佛人毕竟不多。正因为信不深,愿不切,所以念佛人多,但成就者稀!

  

  检验信愿

  

  ◎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深信、切愿,但看自己在「舍」字上下了多少功夫。舍一分,放下一分,自己的信愿就做到了一分;舍十分,放下十分,自己的信愿就做到了十分。如果嘴巴上口口声声说自己已具足信愿,但行为上仍处处计虑名利,攀取世缘,执着情爱,一点也舍不了,一点也不能放下,那就是假信虚愿,自欺欺人,想要求往生,只是缘木求鱼,终不可得!

  

  应当发愿

  

  ◎发愿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世尊在阿弥陀经里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我们「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大圣世尊在短短的阿弥陀经里,却一连三次,不厌其烦地教诲我们,「应当发愿」,「应当发愿」,「应当发愿」,可见发愿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啊!

  

  发愿

  

  ◎所以我们每一个念佛人都应当发愿。我们一定要从内心底真真实实地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愿,心与佛合,与佛才能感应道交。有了愿,才能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了愿,才能真正激发出自己断恶修善,持名念佛的精进力量。不发愿,即使念佛念到了炉火纯青,一心不乱,也无法往生,因为心与佛隔,你自己不愿意求往生,佛也没有办法接引你。

  

  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被国。」想求生净土的念佛人,应当广积福善,愈多的善根,愈多的福德因缘,愈能成就我们念佛,愈能成就我们往生。而多善根福德因缘最好的方法有二个:一个是「戒杀吃素」,不再吃肉,不再造杀业,以免所有功德有漏有失;不与众生结血海深仇,以免临终时疾病痛苦,怨家逼迫,妨碍正念,不得往生。另一个是「赎命放生」,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缘,更是偿还以前积欠杀债的不二法门。在放生中,善根获得最多的培植,福德获得最大的滋长,更因为救无数众生的生命,而创造了无数的良因善缘。所以吃素放生是念佛人必须必备的功课,对自己的往生道业有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念佛人都当凛凛于此,千万不可轻忽!

  

  大地

  

  ◎一般人总以为地是最卑贱的,其实地是最尊贵的。大地忍耐所有的风吹雨打,日晒火烤,却总是如如不动;大地遭受万物众生的踩挤践踏,拉撒便溺,却总是默默承担;大地蕴育所有一切的生命,供养所有一切的生命,却总是无言无语,无私无我,坦然付出;大地总是沉沉地守护着一切的众生,让一切生命世世交替,代代繁衍,却永远地谦卑低下!

  

  心地法门

  

  ◎我们常说「心地」「心地」,就是提醒我们的心要学习大地一样,要学习大地的精神,永远地谦卑!永远地惭愧!永远地不居功!永远地不求名、不求利!永远地无名低下!永远地老实平凡!永远地不受瞩目!永远地默默承担!永远地深深付出!这就是所谓的「心地法门」。

  

  

  

  (十七)

  

  下劣凡夫

  

  ◎莲池大师谦称自己是下劣凡夫,印光大师谦称自己是粥饭僧,是常惭愧僧。而我们呢?我们每一个人背负着无始劫以来的我慢习气,一点也不惭愧,一点也不谦虚,学不到一分就自以为学得十分,懂不到一分就自以为懂得十分,行不到一分就自以为行得十分。言行举止总离不开贡高我慢,但见人过,不见己非,常常自以为是,总是不肯谦卑反省。但看祖师大德的学问见解,操守行持虽是炫耀古今,广受万人景仰,却仍惭愧自谦到这种地步!思及此处,我们每一个人当惭愧痛哭,深感羞耻!敢不见贤思齐,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在生活中反省改过,惭愧忏悔,把自己的贡高我慢一点一滴地降伏,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学佛念佛的人。

  

  无常终是到来

  

  ◎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我们每一天都正在一步步地老去,也每一天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生命的尽头,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体认到生命的无常,真正地看破,真正地放下,起身力行,及早为自己准备无可避免的生死大事。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当惭愧,发羞愤心,起惶恐心,但念无常,督促自己赶快修行,起真信,发切愿,用倚仗佛力,最快速最简单最稳当最高妙的持名念佛的方法,以一句至圆至钝至简至真的「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当生成就,了生脱死,往生西方!

  

  纠正自己

  

  ◎印光大师教我们「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我们应该学习「别人都对,就是我不对;别人都好,就是我不好。」的胸襟,与其将精力时间耗费在看别人的不对,说人家的不是,倒不如反求诸己,把功夫用来观照自己,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看别人,对别人无益,于自己有损;看自己,自己能因此反省思过,改恶迁善,别人也将因此感染默化,见贤思齐,其间的差别与结果实有天渊之别!

  

  一句佛号统摄一切

  

  ◎蕅益大师云:「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一句佛号具足一切,包括浩瀚三藏十二部所有一切教典,统摄万般禅教律密所有一切修行,一句佛号具足所有的戒定慧,净土法门真的是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念佛就是禅

  

  ◎想学禅吗?你应该念佛!因为大集经告诉我们,念佛即是无上甚深微妙禅。

  

  念佛就是密

  

  ◎想学密吗?你应该念佛!因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全依梵文,未翻一字,是至简至真之咒。

  

  念佛就是教

  

  ◎想学教吗?你应该念佛!因为念佛就是总诵,一句佛号就是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浓缩精华,念一句佛号就等于总诵三藏十二部教典。

  

  念佛就是戒定慧

  

  ◎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诠释发挥的,不过「…

《莲池警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陀的四个法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