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入門▪P20

  ..續本文上一頁要執著,沒有智慧所以有貪,有鎮。有些人一講出離心,就說是逃避現實,是厭世主義。逃避,逃到那裏去?煩惱是跟著自已跑的,我們講出離是心出離,離五欲,欲是欲界衆生的大患,離欲才能修道,凡有所貪求皆爲欲,討厭也是欲。諸位!八風知道嗎?

  五欲跟八風是連在一起的,佛經裏正規的講法是欲,不離欲不能修定。離欲一定先要持戒,持戒才能離欲,因爲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持戒就是把自己防衛起來,如同用碉堡用防線圍起來一樣,把自己約束在一個範圍以內,不讓外界的誘惑引起我們犯罪,我們這世界的引誘太多太多。

  我告訴諸位,我在日本還沒有得到學位以前,那時正好我國和日本邦交斷了,人心惶惶,國內情形不知怎樣,當時正是尼克森訪問大陸的時候,總統有著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的昭示。也有很多外國朋友,很同情我們中國人,稱我國是國際的孤兒,見我已變成孤兒的孤兒了,有人打電話給我,有人寫信給我,都是日本很好的朋友。我有一位教授,非常好,他就曾跟我講,他說:「你啊不要回國羅!就留在日本吧!」我說:「留在日本做什麼呢?」他說:「現在我告訴你,像你這樣的程度以及人品,要你的人很多。」我說:「那個學校要我啊?」他說:「現在的無人寺很多。」也有叫「空寺」的,甚麼叫無人寺或空寺呢?就是說住持死了,沒有住持的廟,需要個住持。日本寺院,若是住持死了,沒有兒子繼承住持職務,他的太太女兒,就要遷離,由他的總本山派人去接收。假如說這個住持死了,而他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或者是有很多的財産,那麼就可以找個人,要找和尚哦!普通人不要。找個和尚做什麼?去入贅,去做贅婿。我那教授是什麼意思?不用再講了,他說:「我那朋友已關照了我好久,現在我也照顧著他的未亡人,請你能成全他們,他們也成全了你。」我跟他笑了笑,不好講,抙他一頓也不好,只能搖搖頭,他說:「我把你帶到那邊去看一看好不好?」我說:「我沒有時間。」他還是沒有了解我的意思,有一天他把人帶到我那裏去了,來看我啦!同來的有一個中年婦人,帶著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姐。我一看這苗頭不對啊!

  是什意思呢?後來沒有談什麼話,我請他們喝了茶,坐了會兒他們就走了。晚上我那教授打電話給我:「嗳!怎麼樣啊!今天你看了,滿意不滿意啊?」像這種,這是誘惑,後來我就把師父給我的二句話,在電話裏報告我的教授,我說我來日本求學時,我的師父給我二句話:「願汝爲大宗教家,切勿爲宗教學者。」他是希望我成爲大宗教家,不要成爲宗教的學者。我說我來日本的目的不是爲自己,自己的生活問題,自已的處境問題,不是問題,我是來學法的;至于說日本佛教的製度,這是日本的製度,我還是我。我還告訴他:「日本沒有一個比丘,我是個受了比丘戒的比丘,請教授能夠原諒我。你如果理解中國的比丘,對女色有多大的警惕,你就會知道。」後來他非常的抱歉,那麼在日本這只是個例子,在我們這世界上,引誘太多,我們學佛如果不能有出離心,那是個嚴重的問題。現在下面我講「心出離」。

  出離心已經懂了,現在把它倒過來,「心出離」,這話可能有人誤解,很多喊口號的人,利用它做爲遁詞,告訴人家,你不要以爲我有家有室,兒女成群,我也是過著與出家人同樣的生活,出家人不一定同我一樣,有這樣清淨哦!我雖然和太太睡在一起,好多年不動心哦。心不動身體還在動,有沒有這樣的事情?

  告訴諸位,這種人很少,這種人太少了,欺騙自己,但是反過來說,講出離,就是離開人間了對不對?不離開人間!我們有一句話,修道是要靠衆威加持,在我們寺院裏常常有二句話:「甯可在大廟裏睡覺,不在小廟裏辦道。」什麼原因?

  在大廟裏依衆、靠衆、隨衆,你不修行也要修行,再懶的人在團體裏面,人家上了殿,你不能不上殿,人家在念經,你嘴巴不動,耳朵也在聽,人家在拜,你也不得不拜,所以在團體裏面修行,要比一個人修行好,是助道,有道侶、道伴。

  一個人修行呢?你們可要問我了,法師!你不是一個人在山中住了六年嗎?既然說不在小廟修道,你爲什麼一個人在山裏面?一個人的修行哪,要有了基礎以後,一個人可以修行,懂得方法以後,一個人可以修行,最少在知見上要有很正確的基礎,才可以一個人修行。有很多人閉關,不一定成功;所謂「成功」怎麼講,閉關出來以後,有很多書跟著一起出來,這算不算是成功啊?有的人閉了生死關,沒有一個人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用過功,那麼這兩種人,究竟那一個是真正修行的人?告訴諸位,如果善于用功的,兩位都是修行者,如果不善于用功的,二者都不是修行人;主要所謂善與不善在心,要在我們這心能夠離欲,能夠出離。在關房裏邊沽名釣譽,就怕人不知道我在閉關,我就拼命的寫信,拼命的發消息,大家知道了我在閉關,大家來看我,供養我,那麼這種是爲自己。但是這心很難講是爲己或爲人,如果完全是以悲心,我自己用功,寫書也好,做什麼也好,講經也好,都不是爲名利,而是爲了悲願心。不爲己就是出離心,爲己就是執著心,就是染著心、貪著心。假如我們能自己問一問,我們學佛,我們弘法,我們修行是爲什麼?是爲了將來成大法師,爲了成爲高僧。

  最近有人說:聖嚴法師啊!你還沒有到高僧的程度,你已是名僧哪,再上一步就變成高僧。對我來講,究竟那一種好,我覺得名譽高,不是重要的事情,實至名歸,有名也沒有關系,假如說什麼人也不知道,我默默做了很多事情,也沒有關系。人家認爲我是個高僧,這點我要告訴諸位,我們常常看到某某地方做大法會,有五十位高僧在念經,做法會,這是大法會,跑了去看看是那些位高僧?

  一看是佛學院的學生,五十位佛學院的學生,幾位佛學院的老師,像這樣子你們說是不是高僧?可以說是高僧,爲什麼,什麼叫做高,什麼叫做名?有名的人不一定高,高僧不一定有名,所謂高僧是有出離心的,完全是爲悲心與菩提心來渡衆生,來做佛事,這個就是高。如果名氣很大,他沒有出離心,一切爲自己,沽名釣譽,這個叫名僧,佛學院的同學們念經,絕對不會說我這次念經,報紙上都會見到我的名字,沒有這種心,對不對?所以他們是高僧,至少他在這種場合是高僧。有些人跑了去,今天是輪我站在中間,紅祖衣,黃海青,珠子擺得很長,一直拖到尾脊,新聞記者劈裏拍拉地專門把鏡頭對著他。他還沒站好的時候,記者鏡頭若對著他,他會說慢慢照,等一下,我還沒站好。像這種人,在外表看起來像高僧,對不對?其實他這個念頭是名僧,這個是不是出離心?不是出離心,我們沒有意思要罵人,批評他,我們的心如果是出離的話,這出離心叫發心,發一念心,你們的導師曉雲法師他是天臺宗,講一念心,這一念心是什麼心?諸位以爲是清淨心,我告訴諸位,「是妄心」、天臺宗叫妄心觀,妄心就是一念叁千的妄心,與真心是相應的。

  永明延壽禅師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是什麼念?是出離心,學佛要有出離心。

  第二學佛要有慈悲心:

  我們每天都喊慈悲慈悲,都是叫人家慈悲我,沒有叫我自己慈悲人。我很可憐哪!你慈悲慈悲我。我回來以後,在我們文化館,門雖設而常關。可是也有人,把門鈴一按,拿封信,很長很長,做什麼的?他說,你們這是慈善機關,要請你們發大慈悲心,救濟我,我家裏一家幾口,在生死邊緣,要請你們救濟救濟。你出去看一看,他滿嘴的酒氣,他剛剛喝飽了酒來的,像這種人,我想那裏都有這種人,那麼這種慈悲,要不要慈悲?也要慈悲是不是啊!禅宗有句話,「方便」

  就是慈悲。現在方便是下流,把慈悲也就解釋成爲下流了,這「方便」,本來是一句很好聽的話,是說以方法去便利人求佛道,這是慈悲,可是現在把方便變成隨便,方便不是隨便,方便一過了頭就是隨便,一隨便就馬馬虎虎,這樣子一定教不出好的人來。可是呢,棒下出孝子,有沒有這句話?禅堂裏叫香板頭上出祖師,你們那一個挨過香板啦!有幾個人挨過香板啦!我上次到你們禅堂裏去看,看到香板很厚,那麼,這挨打是好事情,馬馬虎虎出不了好事情。所以慈悲二個字,不是姑息,慈悲不是隨便,慈悲是要以智慧來指導你,用恰到好處的方法,幫助衆生離苦得樂,這個是慈悲的精神。所以有人問我,他說觀音菩薩很奇怪,千手千眼的觀音,有的手上拿著刀、槍、輪、戟、繩子等很多很多的兵器。還有金剛,都是威武得很,都是面目可憎的這種人。他覺得奇怪,你們佛教講慈悲,爲什麼有這樣的現象?他說今天有原子彈,你應該把原子彈裝到觀音菩薩手上去啊!是不是?諸位!我們將來塑像,塑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不是也把原子彈、大炮、飛機塑到觀音菩薩的手上去啊!假如有必要的話,可以的。爲什麼?那個是象徵,象徵著菩薩的精神,千手千眼裏頭,也有花、燈、珍珠、藥草,這些都有,就是菩薩化度衆生的時候,以不同的身分,以不同的方法來教化衆生,慈悲是要講究方法的,不是隨便做濫好人,你們看到人,說這個人是好人,好到什麼程度,好到了沒有是非的程度,這種是不是好人?給他一種紅的顔色,他說好,藍的也說好,紅、黃、藍、白、黑通通好,你說強盜好不好?想一想,盜亦有道也好,是不是?對,樣樣都好,就怕得罪人,在儒家講,叫鄉願,鄉願是什麼?

  鄉願德之賊,這是濫好人,不是慈悲。所以,我們在佛經裏面看到,大菩薩們現種種身,在我們高僧傳裏面,祖師們都是非常雄偉的,菩薩,金剛,這些都是佛渡世的方便,都是慈悲。假如說要我們殺人,殺不殺?不能殺,殺了以後就不慈悲?告訴諸位,要殺像毛澤東那樣的人,早一點殺掉就好了,可是共業所感,我們沒有辦法殺他,他自已死掉了。因此,我講到戒的時候,戒有開、遮…

《佛教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生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