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及非人等身、執金剛神身。
若據近世發現,梵文的《法華經》中,又只有十六身了:佛身、菩薩身、緣覺身、聲聞身、梵天身、帝釋身、乾闼婆身、夜叉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轉輪王身、鬼神身、毗沙門身、將軍身、婆羅門身、執金剛神身。
這些應化身的多少出入,不過是傳誦及翻譯者之間的詳簡增損而已,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沒有影響,各經所舉,亦不過列其大略,實際上由于衆生千差萬別,可以隨著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品類不同,而作千差萬別的身相來迎合衆生、教化衆生、救濟衆生。以上所舉的叁十二身,或者叁十叁身,或者十六身,僅是適應佛陀當時的印度社會而說,如果佛陀在今天的中國來說《法華經》,一定會加入更多的身分,也會減略幾種身分的。因爲,事實上的觀音菩薩,乃是隨類應化,無類不現,遍于塵沙法界。所謂法界,便是衆生身心的類別,衆生所處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觀音便是遍于一切、平等救濟的大菩薩,當然不能用有限的身份來概羅他所應機示現的身相了。可知,前面所說「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所謂的千處,也僅是象徵性的一個形容詞,並非僅限于一千個地方求他,他就顯現,多了一處求他,他便不現了。苦海也未必就在海中,而是象徵衆生生死之苦的如海無涯。佛經的文字,請不要用計算器來分析它,因其經義往往是在文字之外的。
講到這裏,不妨順便一提,就是有好多教外的朋友們,往往討論到觀世音菩薩是男人還是女人的問題,甚至于廣播電臺及刊物中也出現這個問題的討論。
我在十來歲時,就曾聽我父母兩人,對著觀音聖像爭論,父親說觀音大士一定是男菩薩,因爲大士長有一雙男人的大腳,而且還是光腳板。母親則說,觀音大士才不是男菩薩哩,因爲她要到處奔走,救苦救難,要是把腳纏成像我母親一樣的叁寸金蓮,出遠門時,自顧不暇,那還能夠救人呢?不過,母親的最大理由是,有好多人都稱觀音菩薩爲觀音娘娘或觀音老母,並且觀音常常照顧婦女,爲沒有子女的女人送來聰明智慧的子女。結果,當然是我的母親勝利。
實際上,在佛經中的觀音,例如《楞嚴經》及(普門品)所舉,爲了化度衆生的需要,固可應現種種形態的婦女身,但也可現種種形態的男人身。
觀音菩薩的本身,乃是相好圓滿的大丈夫,即如《八十華嚴》的六十八卷所說,印度南方海上,補怛洛迦山的觀音,便稱爲「勇猛丈夫觀自在」,根據研究,中國的觀音聖像,在唐朝以前,是大丈夫相,唐朝以後,才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
將觀音做成女相,是由于觀音常現婦女身度人的緣故。據《觀音感應傳》中記載,在唐憲宗元和十二年,陝右地方的人尚不知有叁寶,有一天突由金沙灘上來了一位絕色美貌的少女,手提魚籃,到那裏賣魚,許多的男人,都爲這個賣魚女的美豔傾倒,向她苦苦求婚,賣魚美女說:「我只一人,怎麼能嫁你們這許多的人呢?好吧,如果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普門品)的,就嫁給他。」第二天,能背者竟有二十人,賣魚女又說:「我還是不能嫁給你們二十個人,能在一夜之間背熟《金剛經》的,我就做他的妻子。」結果尚有十人能背。賣魚女再要他們在一夜之間背熟一部《法華經》,終于僅有一位姓馬的青年做到。但是萬萬想不到,在新婚之日,女的剛到新郎家裏,就患急病死亡,並且立即腐爛,只好馬上收殓埋葬。這位姓馬的青年,心中的悲痛,可謂到了極點。幾天之後,又來了一位僧人,勸他開棺看看,棺中並無屍首,僧人便告訴他說:「這不是什麼賣魚的女郎,實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啊!」說完話,這個僧人也不見了。
由于這一應現,在觀音像中,就有女相的「魚籃觀音」,在《法華經顯應錄》中,又將之稱爲「馬郎觀音」。此外,在許多的觀音靈感記載之中。
示現女相的尚有極多。觀音爲何常現婦女相?因爲第一,女人的苦難,自古以來,一直比男人多;第二,女人的特性,是慈和的,是柔忍的,例如偉大的母愛,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見的。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應現婦女身,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以表現菩薩忍耐,藉女性的母愛以表菩薩的慈悲。尤其是于女人之身而深入婦女群衆,廣度多苦多難的婦女。同時,經中有言:「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婦女之身可度女人及兒童;示現美豔的婦女之身,尚可廣度男人,比如剛才所說的魚籃觀音,便是一例;示現老婦人身則可接近廣大的人衆。
《五》觀世音菩薩的形像
在人間應現的菩薩,必定是與人類相同的形像,最多是相貌比一般人莊嚴而已,否則他便不能接近人類,或人類縱然敬仰、敬畏他,也不敢親近他了。所以觀音應現度人的時候,被度的人往往是到事後才能發覺的,當時很難使人意識到是觀音的應現。
因此,曾有一位基督徒到一所佛寺中,問了一位法師:「你們佛教講慈悲,爲什麼會有千手千眼的觀音像呢?手中拿了各種古代的兵器,膽小的人豈不要被菩薩嚇倒嗎?如果真有這樣的菩薩,他也該爲自己改換一套新式裝備了,大炮、坦克車、火箭、原子彈,豈不要比那些古代的兵器威力大得多。」請問在座的諸位,我相信諸位之中絕多數是信仰佛教的,諸位,站在佛教的立場,當作如何解答?
告訴諸位,那位被問的法師,並未因此語塞,他很坦然地告訴那位基督徒。他說:我們佛教,在許多地方,都是采用象徵的手法,佛教既以所奉的聖像爲佛菩薩的象徵,而不以爲聖像即是佛菩薩的本身。那麼,千手千眼的觀音像,也是一種象徵的手法,千手是象徵觀音菩薩的大悲願力,縱然全宇宙的衆生在一時間同時祈求觀音,他老人家也能同時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救濟全宇宙的衆生。可見,說他有千手,尚不能形容其救濟力量之無遠弗屆及無微不至于萬一。千眼是象徵觀音菩薩的無限智慧,他能在同時知道全宇宙的衆生,對他發出各種不同的祈求,也能同時決定各種不同的救濟方法,若以他實際的觀察能力而言,說他有千眼,也是不能形容其智慧程度于萬一的。所以,觀音像的千手千眼,乃在表徵菩薩的大悲及大智,手中各種兵器的是否落伍,並不值得我們去計較。
至于千手千眼的來曆,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千光王靜住佛時,教他受持大悲咒之後,觀音菩薩便發了一個大願,他說:「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這個大願一發,果然生了千手千眼。實則這也是一種大願力大智慧的象徵,當然,如以菩薩的神通力,化現一個千手千眼之身,也決不是困難的事。所以在必要之時,他會顯現異乎常情的身相。例如,在中國梁武帝時代的寶志大士,就曾在當時名畫家張僧繇的面前,現出十二面觀音,妙相莊嚴,或慈或威,使得受了梁武帝之命來爲他畫像的張僧繇,不能畫出來(見于《梁高僧傳》)。
其他在《楞嚴經》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乃至四十臂、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臂;二目、叁目、四目、九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由于觀音應現及其形像的差異,在許多佛典中,就有好多不同的數量分類。
《摩诃止觀》卷二上,舉出六種觀音:大悲觀世音、大慈觀世音、天人丈夫觀世音、大梵深遠觀世音、師子無畏觀世音,大光普照觀世音。
《諸尊真言義抄》,舉有十五種觀音。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經》,舉有二十五種觀音。
普通于《佛像圖彙》中,則有叁十叁種觀音像。
凡此各種分類數量,無非出于各時編集者所收的不同,例如魚籃觀音像,在唐朝以前,這個靈感事迹尚未發生,所以不會有的。
講到這裏,觀世音菩薩的主題,我們已經講完,最後我要奉勸諸位:諸位來聽聖嚴講觀世音菩薩,是在了解觀世音菩薩的偉大精神,及其自度度人的偉大法門,我們若能以自己的信仰行爲和願力向觀世音菩薩學習,便能更容易與觀世音菩薩的願力相應,更容易得到感應。臨時遇到苦難時向觀音菩薩求救,菩薩固然會來救你,可是,假如平時不念觀音聖號,臨到苦難來時,恐怕會想不到念觀音聖號了。所以,觀音菩薩雖是有求必應,你不求他,他是不應的,因爲感應是從虔誠的信仰中産生的。
最要緊的,我們念觀音聖號,勿存功利觀念,菩薩不會由于你許了爲菩薩裝金的願,而助你去做損人利己的壞事,你來供養叁寶,應當是出于清淨的求福之心。你之常念觀音聖號,觀音固然會在冥冥之中,隨時給你保護,你卻不一定老是爲求菩薩在物質生活上給你幫助,應該更進一步地向人格的內心下工夫。所以〈普門品〉中告訴我們:「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鎮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鎮;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最後,祈願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保佑諸位,身心健康,福智增長,同成佛道。同時,謝謝諸位的光臨。
「本文講于民國五十七年叁月十七日(古曆二月十九日)善導寺第二十二次佛教文化講座」,並刊載于《佛教文化》季刊九期,民國五十七年五月一日。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本節補述于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廿四日
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很多,大致分爲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叁業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不拘形式,不限時地,不擇師資,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效驗。所以本文僅將人人可修的觀音顯法,介紹如下,願十方大衆,人人擇一而修,祈觀音加護,處處皆成佛土。
一、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
這是修…
《佛教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