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入門▪P32

  ..續本文上一頁苦,那麽叁惡道的衆生則更加痛苦。我們「知苦」,所以要好好地念佛修行,以求「離苦得樂」,因爲能知道「苦」,才會同情其他更苦的衆生。因此,想要産生慈悲心,一定要先吃苦。吃苦、知苦,並且切實地修行,才會發出真正的慈悲心。

  74.4.2.清明報恩佛七開示.陳明霞整理

  

  (四)助念的意義與規則

  一、前言

  今天我非常歡喜,能見到這麽多人來參加。我希望諸位不是只來聽一次開示,而是真正地發心,參加本寺念佛會助念團的實際活動。

  我們的念佛會已成立兩年多了,也曾經組成過助念組,但成績並不理想。原因是:一則參加的人員太少;二則大家恐怕參加以後,常常要到病危病故的人家去助念;叁則大家擔心晚上回家會太遲。因此,既然諸位今天來參加,我祈願以叁寶的加持力,願大家能發長遠心、發菩薩心。

  今後,我們的助念團會組成數個小組,各小組的組長之間,能相互調配。只要屬於本會會員病危病故者,不論在什麽情況下,一定要派人前去助念。

  二、本會助念的對象

  (1)以念佛會會員爲第一優先。也就是說,蓮友中若知道某一位會員病危,或直接接獲其家屬通知,我們便一定派人前往助念。

  (2)本念佛會會員的近親家屬。如父母、子女及配偶,爲第二優先。

  (3)會員的親屬。親屬有近親及遠親之分,由於本會人力有限,故以近親如兄弟姊妹、祖父母爲第叁類對象。

  (4)若助念團之人力不足,則以優先次第,僅爲會員本人助念。

  (5)請求助念者,須已加入本會叁個月以上,並經常參加本會共修者。會員叁個月內未到會共修,除本寺熱心之護法外,即失去請求權。

  叁、助念的意義

  人都會死,但死後往那裏去呢?若不解脫生死,便是輪回生死。生死中又有兩條路:一是上生天、人、神的叁善道;一是下墮地獄、餓鬼、畜生的叁種惡趣。人在世間,如自己平時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臨命終時,都需要他人幫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産生的功效。

  對病危者而言,首先要使他知道並相信,只要念佛必生淨土。因爲,一般人在臨命終時,能得心不顛倒、意不貪戀是不多的,而助念者的佛號,聲聲入耳,正可使病危者避免恐懼、焦慮、舍不得等顛倒妄想,而將念頭導入一心向往淨土的正念。如果病危者心裏尚有恐懼、焦慮、舍不得等雜亂心,便會促使他下墮而難以上生。

  至於佛的本願力量,根據□[無量壽佛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最初發願時,曾開殊勝方便:雖十惡五逆之人,於臨命終時,若遇善知識,說法安慰,教令念佛,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彼佛淨土。今日的助念者,便是病危者的善知識,勸他念佛,也助他念佛,助他至心稱念彌陀聖號,此即是藉著助念者的力量,加上佛的本願力,而使臨命終的人往生淨土。如已解脫生死者,臨終由人助念,便是和他結淨土緣,恭送他往生蓮界。

  四、助念所需法物

  (1)兩把引磬,敲上、下板,不需木魚。

  (2)准備一尊金色的阿彌陀佛接引像,佛像高度以病危者躺在床上所能看到者爲准。

  (3)攜帶香爐,准備檀香或沈香製成的上等末香或線香。若燒線香,則只需一柱即能使滿室生香,長短大小約能燃四十分鍾到一個小時爲佳。至於蠟燭,則可帶可不帶,因爲現在到處都有電燈。

  (4)若能帶些素雅的鮮花最好,如果時間來不及,不帶也無妨。

  (5)助念者在一接到助念的通知後,即須心系佛號,懇切至誠,身心肅穆,直到返家爲止,不得輕舉言笑。出家衆衣袍須整齊,在家衆則穿海青。

  (6)帶供佛的清水及小杯子,以及助念者自己喝的飲水及杯子。

  五、助念的方式

  助念的方式,可分成兩個段落: 第一、對神智清楚者,應先說法安慰,勸導一心念佛,由出家的法師或助念團領衆的居士來說。內容爲:「某某居士,現在請你什麽也不要想,清楚地聽幾句佛法。佛說人有生、老、病、死,這是必然的現象。所以,生,不一定可喜;死,也不一定可怕。離開人間後,若能夠往生西方佛國,最最幸福。現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國,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還不該往生,阿彌陀佛是大醫王,他會使你馬上恢複健康的。現在大衆來爲你助念,你能念,就小聲地跟著我們念,不能念的話,就聽著我們念的佛號,心裏跟著默念。什麽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佛國淨土的七寶蓮池。」

  同時,要勸告其家屬,助念時不要向病人噓寒問暖,或讓親友摸頭觸腳,如果方便的話,家屬最好隨著我們一起念佛。假如其家屬根本不相信叁寶,不同意我們助念,則不必強求留下,當即刻離去,只有在心中爲其助念。

  另外,當助念者進入病危者的家裏,千萬不可檢視其衣物,或東張西望,或任意闖入其他房間。如此,則萬一他們家裏丟失東西,我們也惹不上嫌疑了。所以,一進病家的門,供妥佛像,就開始說法助念。

  第二、如果病危者已經神智不清了,我們仍然要爲他開示佛法。所謂神智不清,可分兩種,一是身體雖不能動、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說,但心裏還是清清楚楚,耳朵可能還聽得見,所以還是當他是神智清楚的人,可以對他作簡短的開示。二是已經斷氣了,但你不要失望地說:「他已經去了,我們走吧。」既然來了,我們還是要說法及助念的。

  人斷氣以後,有叁種可能,一是造大惡業的人,一死以後,馬上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叁塗。二是淨業深厚的人,死後往生淨土,禅定功夫深厚的人,死後往生禅定天;又善業力量強的人,則往生人間及欲天。叁是隨各人的業力,等待因緣而生於叁界中的六道。死後與生前的過渡階段,稱爲中有身或中陰身。但是,有的人雖已斷氣,生理上已經死亡,他的神識卻可能認爲自己仍然活著,或仍守住遺體而沒有離開。因此,人死之後十二小時內,不要移動死者的身體;最好不要在二十四小時內埋葬或火化,能在一星期之後則更好。在遺體還沒有全部冰冷,還有些溫熱的情況下,不要去摸觸、移動,或撫□痛哭,因爲這樣可能會擾亂亡者的神識。因此我們到達喪家以後,最好能立刻開始念佛。再者,亡者即使已於死後立即下墮、轉生或往生,助念仍然有益於亡者的超生、增福及蓮品高升。

  

  

  六、助念的規則 既然我們相信人死後,神識仍未離開身體,所以正常的助念時間是十二個小時,不可以隨便念幾句就走了。要分成幾組,輪流值班,一組四個小時;或分兩組,每兩個小時輪流休息。

  怎麽念法呢?不需要唱贊佛偈,一開始就舉: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接下來連續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如果我們剛到,病患就要斷氣了,則省略前面二句,就位以後,馬上念「南無阿彌陀佛」。念的時候,自己本身要專注一意,聲音要整齊清越,不要太快太高聲,也不要悲戚或急躁,以一種莊嚴、肅穆,而又和諧、安甯的聲音,輕輕地念。使得病人能在安詳、恬靜、怡悅、自在的情況下往生。至於引磬,也要輕輕地敲,不要太用力。

  助念者如果是分成兩組,那麽一組正在念時,另一組不可離開太遠;吃飯的時間,也由兩組輪流交替著助念。能夠維持十二個小時佛聲不斷是最好,如果人員不足,而□能派人去助念兩個小時的話,那也比無人助念來得好。

  連續念六字洪名,每次接替換班時,也維持同樣的速度與聲浪,直到助念結束之前,始轉「阿彌陀佛」四字佛號,然後接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唱畢回向偈,如果病患或亡者尚未皈依叁寶,有法師同去時,當由法師爲之授叁皈依。若僅居士前去,也可代某一特定的法師爲之說叁皈。爲亡者授叁皈依時,當請他的全體家人或家人的代表代爲接受。皈依詞是這樣的:

  (1)我某某人(病患、亡者的岫W),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叁遍,每遍就地一拜)

  (2)我某某人(病患或亡者的岫W),已經皈依佛、已經皈依法、已經皈依僧。(念叁遍,每遍就地一拜)

  (3)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念叁遍,每遍就地一拜)

  叁皈依完畢,接著念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如果亡者的家人不會拜佛,也不懂叁寶的意義,應當先教他們拜佛,並略說叁皈要義。對於未受叁皈的亡者說叁皈,乃是必需的,應該列爲助念的條件之一。說完叁皈回向,就可以離開了。

  現在有人用念佛的錄音帶來助念,也不能說它沒有用,□是錄音帶是沒有心的,所以也沒有感應力,以人助念,則可由助念者的願心、信心,來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錄音帶也能帶動病者念佛,然其氣氛及功效與人助念相比,則大不相同。除非不得已,最好不用錄音帶代替助念。

  另外有一項必須遵守的規矩是:助念的人,不接受病患及喪家的飲食招待,不得收受紅包。不僅在家居士沒有理由收受紅包,出家衆也不得因了助念而收紅包,否則便成了變相的經忏應赴了。如果,有些人家因爲是他們主動請求我們去助念,不給錢,就好像欠了我們什麽,那就告訴他們:爲人助念,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之一,目的不是爲錢而來,若有人要爲病危者或亡故者作功德,可到寺院布施供養,但那已是另外的事,當與助念無關。有的家屬一定要給錢,那我們可收紅紙袋而將錢還給他,這種做法成習慣之後,大家便會感到自然。如果出外助念時,既受飲食招待,又收紅包作襯,便失去助念的意義了。

  如果經過十二個小時的助念,病危者突然病況好轉,該怎麽辦?這也正是助念的目的之一,能以助念功德爲人植福延齡,豈非更好。佛法本爲活人的…

《佛教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生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