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實所需而設,豈僅爲了人死之後的前途應世?
七、淨土法門略釋
最後,我要說明的是,由於農禅寺舉辦禅七、禅訓等的活動,許多人便認爲我們專事禅修,跟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是無關的。其實我們一年舉辦兩次禅七,也舉行兩次佛七。本寺有禅坐會,也有念佛會。而且淨土可分爲四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不論修禅、修淨,其最終目的,皆是常寂光淨土。修行而不生淨土,豈不是邪見的外道?常寂光淨土是諸佛共證同在的大涅槃境,阿彌陀佛稱爲法界藏身,當然不離四等淨土。所以,禅的修行者,既不離彌陀,也必生淨土。禅宗四祖道信大師主張修持「念佛心是佛」的一行叁昧;明末的蓮池大師普勸修行念佛叁昧,並且主張持名念佛,事念見應身佛,理念見法身佛,事持稱名,理持體究,念佛至事一心得定心,至理一心則明心。明末□益大師則以念佛時的斷惑多少來配合往生四種淨土。此皆是禅與念佛法門同舉並揚的例子。
助念固然是爲協助病危者求生淨土,同時也是促使助念者自己修行的因緣,助念雖能利益他人,但受益最大的仍是念佛者本人。諸位應當爭取受派助念的因緣,並當以感恩之心,感激成就我們去助念的人;不論爲誰助念,無不是成就我們於蓮邦培養蓮胎的殊勝法會。所以,我希望諸位都能發長遠心,來參加念佛會助念團的活動。
八、問答
問:助念的時候,是不是愈快愈好?
師:不,不可愈念愈快,否則念的人太吃力,而聽著默念的人,也會急躁不安,最好是平緩的念。
問:有些人見到亡者的遺體會害怕,怎麽辦?
師:沒有關系的,剛去時會害怕,念佛時就不會害怕了。
問:有些人認爲由於生辰八字不對,在遇到出殡的時候,就會被沖到或煞到,而倒運害病,是真的嗎?
師:那是民間信仰,在佛法裏是沒有這種禁忌的。皈依了叁寶的人,便有四大天王派遣叁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助念是去念佛,不僅善神護持,也得龍天護持。所以不必顧慮民間信仰的禁忌。
75.1.25.講於農禅寺念佛會助念團.錢果蘇整理
附錄一:福慧念佛會唱誦內容
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繞念數匝,再轉四字佛號,歸位畢坐念,止靜)
叁皈依
自 皈依佛 當願衆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自 皈依法 當願衆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自 皈依僧 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 一切無礙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塗苦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活動
時間:每星期六晚上七時~九時。內容:一般念佛的基本行持,指導修行的開示,及會員的修行體驗、靈感。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農禅寺(TEL:893-2783.894-8811)交通:公車217、218、266、269、302,指南2及新店客運(新店-淡海),於「大業路一」站下車。
附錄二:農禅寺佛七規矩
一、殿堂
1. 七日內禁語,不得閱讀、會客、收發電話及信件。
2. 每晨四時半起香,行者須事先進殿堂肅立等候,不得遲到,遲到者應自動跪香。
3. 進出殿堂須事先問訊禮佛,問訊時彎腰過半,不得過與不及,他人禮佛時,不應由頭前經過。
4. 繞佛次序:(在家衆不搭衣)未穿海青者墊後,男衆在前、女衆在後。
5. 不得在佛殿穿脫海青,不得逗留佛殿看油燈。
6. 繞佛時,不得前後遠隔距離,念六字佛號時兩手平放在肚臍上叁公分處;四字佛號則兩手合掌於胸前。
7. 唱誦本應兩手捧之,不能卷摺及放在墊子、蒲團上面。
8. 唱念須合聲裝嚴,注意整齊,不得怪腔異調,不得高低嘶喊或閉口默聲。
9. 共修時間不得手捉念珠。靜坐時男衆拖鞋放在自己坐墊的右邊,女衆則放在左邊。
10. 止靜時昏沈,請自動下座至指定地點拜佛,或自動請香板,但不得擅自出堂。亦不得弄出聲音妨礙他人。
11. 凡參加精進組者,個人每天固定功課:拜佛叁百拜(各自利用休息時間),開大靜前如未拜滿者應自動跪香,並於補足後方可入睡。
二、生活起居
1. 起床盥洗,啓閉門戶,須輕聲,以免擾衆。
2. 用齋時,不得嚼食出聲,碗、筷、匙等不得碰擊出聲。應常視己碗,挾面前菜,不應左右顧視,專挑美味撿食。食畢安詳默念佛號,等候結齋。
3. 隨手熄燈、關水,節省用水,洗浴時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浴後請收拾乾淨,免後人生惡。
4. 持午者,於第七支香結束後,可自行先去洗浴,但浴後切勿忘記自己的工作。
5. 工作時禁語,除職務必要時,宜簡短輕聲交代。
6. 隨喜參加者,於繞佛時方可進入。在殿外等候時應隨聲默念佛號,切勿閑談。
7. 寮房禁語;空閑時除規定時間,不得進寮房。
8. 須尊重、服從糾察師及護七人員之指導與糾正。
9. 休息時間自修不可出聲念佛,只可默念。
八、您是佛教徒嗎?
(一)民間信仰
中國人填寫履曆等各種表格時,對「宗教」一欄,多半會填「佛教」二字;換句話說,多數的中國人,自認是佛教徒,除了曾經受過洗,或已參加過入教儀式的天主、基督及依斯蘭等各大小新舊教派的信徒,確知他們自己不是佛教徒外,其余多多少少,不論由于自己或親屬等的關系,都和佛教的信仰有點淵源。
這即是說,只要不否定佛教,不反對佛教的人,就算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國民間而言,佛教徒的涵義很廣,這就說明中國人的信仰宗教,一向是開放、涵容、多元性的。例如對水、火、風、雨等的自然神崇拜,對儒家所謂慎終追遠式的祖神崇拜,對曆史偉人、名將、烈士、貞女的崇拜,對特定的石頭、樹木等的靈物崇拜,對曆史演義及神話小說中的人物及神仙崇拜,以及對各種神秘現象的鬼神崇拜等,都能互融共存。雖然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民間大衆對于這些神道的崇拜和信仰,則由來已久。這既爲民間所需,縱然受到唯物論者及一神信仰者的反對,還是普遍地流行,這些並不是正統的佛教。
(二)多神崇拜
佛教傳入中國,是在秦漢時代,當時,已經有著民間信仰的事實存在,《楚辭》之中即有各種自然神的名稱。因此,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之初,也只是在群神的名目中,又添增了一位西方新到的神而已。雖然由于佛經的翻譯、流通,日積月累形成了漢文的叁藏教典,闡述了佛教不是一般民間信仰的流類,但那也只是屬于研讀佛經,及真正修學佛法的人士,才會了知的事。一般人接觸佛教的諸佛菩薩,也和接觸中國原有的祖神、民族神、自然神等的態度和觀念相同。所以,在民間的小說、故事等的傳說之中,神與佛並沒有差別。例如,一般民間所知的如來佛、觀世音,都是從通俗小說如《封神榜》、《西遊記》,及民間故事如《觀音得道》等書之中得知,不是直接從佛經的研讀而了解的。
(叁)靈媒與乩童
佛教的《華嚴經》、《地藏經》等,雖也載有各種天神地只之名,而中國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卻不是出于佛經的傳播,乃是來自所謂仙佛借竅等靈媒的降神,以及一般人所得靈異的感應,最普遍的是出于鸾壇,用扶鸾的方式,由乩童或筆生的口宣及鸾書等所示的諸神。最初多半是流傳于民間小說中的曆史人物及神話故事中的諸種神明,但佛教在中國普及之後,也有假托諸佛、菩薩、羅漢、祖師等的名字,出現于靈媒之口及鸾書之筆的。因爲儒、釋、道叁教的神、仙、聖、賢、佛、祖、菩薩,也都可能輪番出現于任何一個靈媒之口及鸾壇的記錄,此即把佛教也視爲民間信仰的原因之一。因在民間信仰之中,已摻雜有佛祖及菩薩的崇拜了。
民間信仰對諸佛菩薩崇拜的目的,不外乎求願、祈福、消災、免難、延壽、除病,乃至求財、求子、求婚姻的美滿等,這是宗教信仰的基礎動機。
將佛菩薩當作諸神崇拜,也會達成所求的目的,因爲一切善神都會護持叁寶,並保佑信仰叁寶之人;向佛菩薩求願,即會受到諸天善神的感應,也會受到諸佛菩薩垂愍。由于佛教界普遍信仰觀音菩薩及阿彌陀佛,使得中國的民間大衆,對于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也最感親切和熟悉,故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說。既然大衆以佛菩薩作爲求願的對象,當然不能說他們不信佛教。
(四)佛法僧叁寶
其實,佛教徒是以佛、法、僧的叁寶爲歸信或歸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于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叁歸。所謂叁歸,便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具體稱爲歸依叁寶。
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慧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爲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衆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比丘僧。」因此唯有叁歸具足,才能成爲正信的佛教徒。
如果僅止于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間的神鬼信仰類似。如果僅僅探究法義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當于一般的學者,看書做學問,與自己的信仰無關如果僅歸依僧,即與民間流行的認義父義母、拜龍頭大哥等相近。唯有叁寶具足,才能學佛、修法和敬僧。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爲他們修學佛法,所以是具體地象徵著佛法。
在釋迦佛住世時代,僧已代佛弘法,當佛涅槃之後,更需要僧來傳授佛法。
僧是由出家人組成的團體,又叫做僧團,每一個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稱爲僧人,在教化的場合,…
《佛教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