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空打破明心地 禅的公案

  虛空打破明心地 宣化上人主講

  禅的公案

  

  金塔與銀塔的故事

  

  修道的人只要能坐跏趺坐,就能生出戒力,生出定力,生出慧力。你能結跏趺坐,所有的金剛護法都來保護著你,所有的魔王他都要遠避,所有的一切餓鬼就要向你叩頭。

  

  這裏有一個公案。在中國,死人或者有什麼事情就要請和尚去念經,這叫趕經忏,經忏僧。有一個給人念經來維持自己生活的一個法師,有一次就去給人念經。念經多數都是晚間念經,他念完了經回來大約晚間有十二點鍾的樣子,經過一個村莊。這個村莊養了狗,這狗就就吠。這家庭裏就夫婦兩人,那個太太就說,「你看一看,是什麼,是不是有賊來要偷東西?」她的丈夫就在窗戶向外一看,說,「嘿!誰?那個趕經忏的鬼!這個經忏鬼!」

  

  這個念經的法師,「啊!他們怎麼叫我經忏鬼呢?」本來他是念經的一個法師,他們叫他趕經忏的鬼。于是他就往前走,想回自己的廟,天就下起雨來了,正遇著有一個橋。他就走到這橋底下來避雨,就在那打坐。一開始他就結上雙跏趺坐那麼坐著,這一結雙跏趺坐,從這個水邊上就來了兩個鬼,這鬼,樣子很難看的、很醜陋。人一看見鬼就生一種恐懼心,但是他因爲在打坐,他看見這兩個鬼來了,他也就不害怕。因爲他超度鬼,常常心裏頭都有這麼個鬼,于是真見到鬼他也不怕,他還在那兒打坐。

  

  這兩個鬼就向他叩頭,叩叩頭。這大約過了有二十分鍾,或者半點鍾,他腿痛起來,受不了了,雙跏趺坐就改成單跏趺坐。他就聽這兩個鬼互相談起話來了,說,「嘿!方才我們拜是拜的一個金塔,現在怎麼變成銀塔了?」因爲這塔裏邊都有佛的舍利,或者佛的真身,所以鬼遇著塔,他就要叩頭禮拜的。那麼變成銀塔了,那個鬼就說,「銀塔裏邊也有佛的舍利,我們還是照常拜啦!」兩個又給他來叩頭。頭先是金塔,現在變成銀塔了。

  

  這單跏趺坐了一個時期,腿又痛得受不了了,大約半點鍾的時候,他受不了。雨也沒有停;若雨停了,他就不打坐就走了。現在他單跏趺也不坐了,就把腿隨便這麼伸一伸,或者搖搖幌幌的。這兩個鬼叩頭起身一看,說,「哦!這也不是金塔,也不是銀塔,變成泥巴了;變成泥了,我們打碎了它,把這泥巴給打碎了它!」正在這兩個鬼要打他的時候,他聽這兩個鬼要打他,他自己又結上雙跏趺坐了。這兩個鬼一看,又變成金塔了,說,「哦!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快拜。」又向這個塔來叩頭。

  

  然後他自己就想了,「哦!結雙跏趺坐就是金塔,結單跏趺坐就是銀塔,不坐就變成泥巴」。所謂泥巴,就是變成一個人,鬼就叫他泥巴。這個很奇怪的,由此之後,他就發了菩提心了,以後也不去趕經忏,不去給人念經去了,就自己在廟上天天打坐,結雙跏趺坐,坐來坐去,他開了悟了。他一想,我這個開悟,是因爲鬼幫助我開悟的;如果我不遇到兩個鬼,我沒有今日,不會開悟的,于是自己取名字就叫「鬼逼禅師」,鬼把他逼迫得修道了。

  

  不死之法

  

  禅宗有偈雲,「萬法歸一一歸合,神光不明趕達摩,熊耳山前跪九載,只求一點躲閻羅。」這個公案證明求法不是件容易事,要有爲法忘軀的精神才能得到正道。

  

  菩提達摩從廣州登陸(他從印度乘船來到中國﹚,便到金陵(南京﹚,經過神光法師講經的地方,進去問神光,「你在這裏做什麼?」神光說,「我在講經。」達摩又問,「講經做什麼?」神光說,「爲了生死。」達摩說,「法本來不可說,無法可說。你講的黑是字、白是紙,怎能了生死?」神光一聽,大怒說,「你這個摩羅剎!敢來謗佛謗法謗僧,豈有此理!」說完之後,便用鐵念珠朝達摩祖師的面上猛力打去!達摩在沒有防備的情形下,被打掉兩顆門牙。達摩祖師一想,如果把牙吐在地上,那麼這地方要大旱叁年(因爲證果聖人的牙落地,諸天降罪,此處人會受到不下雨的懲罰﹚。達摩不忍心令這地方的人受荒旱之苦,乃將兩顆牙吞到肚中。所謂「打落門牙和血吞」,留下這個典故。

  

  達摩修忍辱波羅蜜,一言不發走出神光講經處,過長江向河南嵩山而去。這時,無常鬼奉閻羅王之命,來請神光去參加他們的宴會,便對神光說,「你是神光嗎?」神光說,「是的。」無常鬼說,「閻羅王請你去飲茶。」神光一聽,便說,「我講經時,天華亂墜,地湧金蓮,我還要死嗎?」無常鬼說,「你當然要死啦!」神光問,「誰能不死?」無常鬼告訴他,「只有剛才被你打掉兩顆門牙那位黑和尚,他才能不死。」神光向無常鬼懇求說,「無常居士,請你慈悲,行個方便,我去跟那位黑和尚學不死之法,可以嗎?」無常鬼允許他的要求。神光乃日夜向北方追趕達摩,最後追到熊耳山,見達摩在山洞中面壁入定,乃向達摩頂禮忏悔,跪了九年,才得不死之法,成爲禅宗二祖。

  

  開悟要印證才算數

  

  在威音王佛前人人能開悟,不需要有人印證,在威音王佛以後,自覺開悟的人一定要經過祖師或善知識(已開悟﹚印可證明才算數。好象在楞嚴法會上,有二十五位聖人,自述圓通,請釋迦牟尼佛印證。

  

  現在講一則印證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師,他生于浙江省永嘉縣。因爲他一生沒有離開永嘉縣,所以時人稱爲永嘉大師。他出家後研究天臺教理,好修禅觀,曾閱《維摩經》,豁然大悟。後來遇到玄策禅師(六祖的弟子﹚敘述此事,玄策建議他去曹溪參六祖,請印證;否則無師自悟,乃是天然外道。

  

  他來到曹溪南華寺的時候,恰巧是六祖坐禅時間。他貢高我慢,來到六祖禅床前,也不問訊也不頂禮,手執錫杖右繞禅床叁匝,振杖而立。

  

  六祖說,「沙門應具叁千威儀,八萬細行。行行無虧,名爲沙門(譯爲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大德從何方而來?生大我慢。」永嘉答,「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六祖說,「何不體無生?達了無速乎?」永嘉答,「體本無生,達即無速。」六祖說,「子甚得無生之意。」永嘉說,「無生豈有意耶?」六祖說,「無意誰能分別?」永嘉說,「分別亦非意!」六祖說,「如是如是。」乃授與印可證明,成爲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師得六祖大師印證之後,即刻要回永嘉開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爲在一宿的時間便覺悟佛法的真谛,所以時人稱「一宿覺和尚」。後來他極力宣揚頓悟的禅風,特作〈證道歌〉五十多首,說明頓悟的境界。這是不朽的佳作,成爲佛門必讀的功課。

  

  參禅能控製生死

  

  在北宋末年,中國有位民族英雄名叫嶽飛,他幼年喪父,母親很賢慧,母子二人相依爲命。幼年時,他母親教他識字、練字;家貧無錢買筆紙等,在沙子上練字,成爲書法家。青年投軍,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他時時不忘救國家民族的大志願。

  

  此時金人侵宋,占領汴京(開封﹚,執徽欽二帝北去,康王構在杭州建國成爲南宋,稱宋高宗,用秦桧爲相,當時文人主和,武人主戰。嶽飛大破金兵于朱仙鎮(離汴京很近﹚,有直搗黃龍(吉林農安﹚的壯志,不幸被秦桧嫉妒(主和派﹚,用十二道假金牌召回京城。嶽飛有「忠君報國」的思想,班師回京。過長江時,經過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訪道悅禅師。道悅和尚勸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鎮江﹚出家修行,可以免是非。嶽飛將生死置于度外,認爲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沒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絕道悅和尚一番盛意。

  

  臨行時,道悅和尚作一首偈頌,「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害毒。」嶽飛回杭州,秦桧用「莫須有」叁字使嶽飛父子下獄;臨刑時才悟道悅和尚的偈頌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過年,同時降大雨,嶽飛在獄中聽到雨聲,知道大難臨頭,想起道悅和尚的谶言終于應驗了。奉下兩點,就是「秦」字。果然被斬于風波亭。

  

  秦桧問監斬人,「嶽飛臨刑時,說些什麼話?」監斬人說,「只聽他說,不聽金山寺道悅和尚的話,所以有今天的下場。」秦桧一聽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悅和尚。道悅禅師在頭一天于定中曉得這段因緣,乃留下一個偈語,「何立自南來,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幾乎落他手。」寫完之後,即刻圓寂。

  

  第二天何立來到金山寺,老禅師已經圓寂,無可奈何,回去交差。這證明坐禅的功夫到了極點,便可控製生死,願意何時往生就何時往生,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現象。

  

  古時禅師,都有這種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禅師,名叫鄧隱峰,可以倒立而圓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圓寂,這都是由禅定的功夫,來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製。

  

  沩山老人不動心

  

  唐朝的沩山老人,在湖南沩山修道,得到靜坐一須臾之定力。他將金銀財寶,親戚朋友,及一切五欲皆置之度外。沩山老人雖不求名利,但時間久了人人皆知,遂有很多人上山供養親近他,以求福求慧。這個好名譽傳到當時的裴休丞相也曉得了,于是也上山拜谒。見到山上只有一所簡陋茅蓬,連床也無,只有蒲團一個,老人常常坐在上面,人來他也不動,人走了他也不管,也不迎賓,也不送客。

  

  裴休又想,「這位老修行連廟也無。我現在有的是錢,不如供養他蓋廟吧!」于是命隨從拿出叁百兩銀子,但沩山老人也不接受,也不拒絕。在茅蓬裏頭有一堆草,裴休乃把銀子置于草堆中而去。當時的叁百兩銀,相當于現在的叁百萬元。

  

  事隔叁年,裴休想,「廟大概建好了,去看看吧!」上了山,發覺還是破茅蓬一間,什麼廟也沒有造。裴休便打了一個妄想,「人給他錢,他也不造廟,仍然現出貧苦相來,不知把錢拿到哪裏呢?」于是問沩山老人,「禅師!我給你造廟的銀子,你放在什…

《虛空打破明心地 禅的公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