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案;宋朝的範仲淹以前很窮,飯也沒得吃,房子也沒得住,于是住在寺廟當中。後來由于他的用功及廣修福德,考上進士,當了宰相。當時有一位窮秀才,範仲淹的朋友就向範仲淹推薦說:「你平常都在做善事、做好事,有一位窮秀才很有學問,可是叁餐飯都吃不飽,你可不可以幫幫他的忙?」範仲淹說:「好啊!你找他來。」範仲淹和這窮秀才一談,發現真正是個人才,可惜在落魄當中,就對秀才說:「我可以幫你的忙,改善你的生活,但是要用正當的方法去賺取。」
當時有一座唐朝留下來的寺廟叫薦福寺,薦福寺中有一個石碑,刻的是王羲之寫的字。王羲之是位書法家,爲了紀念薦福寺落成,就寫了一篇碑文。範仲淹講:「我現在把碑文拓印出來,這個版本就交給你,全國就只這麼一個版本,給你發行,版權是你的,以後發行的錢財都是你的。」範仲淹就找了一些朋友,准備把薦福寺的石碑文拓印下來,交給這位窮秀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晚上,刮大風、下大雨、打雷、閃電,雷電把薦福寺的石碑給打得粉碎。
這顯示窮秀才的福德因緣不具足,無法享用到富貴的福報。每個人的福報一點一滴皆有前因,不應該得或是不是正當途徑得到的,反而得不償失;不但得不償失,可能還造業。了解這個道理之後,知道平時做事情,就是在修福報;做事情認真負責,就是福報;不但認真負責,還要多做,那就是福上再加福。
修行人更要「真」,對自已的道業要認真用功,不是虛應故事,不是附庸風雅,而是真正要了生死。真正做得到,要生就生,要死就死,完全由自己作主。在曆代祖師當中有很多這樣的實例。
曹洞宗良價禅師在他六十歲那年,叫一位沙彌到雲居山看道膺禅師。沙彌就問:「見面時,說什麼呢?」良價禅師告訴沙彌:「你就說:『師父雲岩之路,行將斷絕。』但是,你要站遠一點講,以防他打你。」沙彌就照著師父的話去做。果然,話一講完,道膺禅師的禅杖就打過來了。
有一天,良價禅師吩咐侍者:「趕快給我剃發!」剃好發,禅師又吩咐:「趕快准備熱水,我要沐浴更衣。」沐浴好了,披上袈裟,對全寺僧衆說:「快點鳴鍾擊鼓!我要入滅。」于是敲鍾打鼓,禅師說:「各位!我要告辭了,我先走,各位隨後來!」說完,結跏跌坐,雙目一閉,就入滅了。
全寺僧衆見禅師真的入滅了,難過得忍不住哭了很長時間。忽然,禅師睜開雙眼說:「出家人,『心不附物』才是真修行人,勞生惜死,悲哀何益?你們這麼愚癡,趕快辦一個『愚癡大會齋』來警惕自己!」于是全寺就真的舉辦『愚癡大會齋』。辦完七天後,良價禅師用完午齋,吩咐僧衆:「我入滅時,須要安靜。」說完回到方丈室,端坐而化。
禅師的生死,是依俗谛示現。佛法說,諸法本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斷、不常,既然如此,那裏來的生死?涅槃也是沒有的事。得道的聖人來去自在,並不是顯異惑衆,是爲了方便度化而已。讓大衆看了發菩提心、發精進用功的道心,增長信心;知道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的用功,達到正念、正定,就可以生死自在。
功夫用不上的時候,要檢討反省,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看看自己修了多少?要修戒、修定、修慧,省察自己受的戒,行持了多少?看看自己有沒有定?有沒有慧?檢討自己在貪、瞋、癡叁毒當中,是不是還存有少許的念頭?是不是還有少許的習氣?習氣是不好的,有習氣就有執著、就有無明。
從前,金璧峰禅師很喜歡一個缽,當他知道無常小鬼要來討命時,就打坐入定去了。小鬼到處找不到他,就找來土地神,土地神告訴小鬼,金壁峰喜歡那個缽,你去拿缽,就自然找得到他了。果然,金壁峰被小鬼逮到。金璧峰當下大悟,于是向閻王請假七天。自己把那個缽給砸碎,精進用功。七天後,小鬼再來,這回缽也沒了,是真的找不到了。金璧峰留下了一個偈子:「閻王拿我金壁峰,猶如鐵鏈鎖虛空;鐵鏈鎖得虛空住,方可拿我金壁峰。」
虛空無邊際,那能鎖得住?法身也是無邊際的,自性、真如,也是無邊際的;這念心無始無終,也是無邊際的;所以智慧神通也就無量無邊。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法身遍一切處,無所不在,隨衆生願而有感有應,大權示現,也是爲了度衆生,給衆生指引一條修行的路,脫離生死苦海。
在印度孔雀王朝的第叁世阿育王時代,阿育王學佛之前非常殘暴,造了一個地方,門上寫著「人間地獄」。海比丘爲了度化阿育王,就來到「人間地獄」,獄卒正要請他下油鍋時,海比丘請求寬限十天。于是海比丘就在油鍋邊靜坐用功。十天後,獄卒將他推下油鍋,海比丘神色自若,不驚不懼,火燙的油鍋頓時成爲清涼之水,一朵蓮花浮在水面,海比丘端坐于蓮花上。因爲海比丘這樣的示現,促使阿育王拆掉了人間地獄,皈依佛法,放棄以兵力統一國土,施以仁政,並且致力于佛教的傳播。在後半生有「正法阿育王」之稱,造了八萬四千佛塔。
西元一八九八年,法國人皮佩,在尼泊爾國南邊的反普拉瓦發掘古墳,裏面有阿育王時代的舍利塔,上面刻有那個時代的文字,內容是說:這是佛陀的舍利塔,是釋迦族所供奉。佛陀的舍利分爲八個國家供養。出土的舍利塔上所記載的事,與經上所敘述的一樣。被發掘的舍利塔中的舍利,由英國政府贈送給暹羅國王,國王又分一部份贈與斯裏蘭卡、緬甸及日本等國。從種種被發現的事上,我們知道佛經上所記載的都是真實的事、真實的道理。只是衆生妄想、分別、執著,被所知障蓋覆;使這念本心、本有的智慧不能顯現光華;好比無價之寶被石頭所包覆,沒人發掘,一旦外面的石頭被磨掉,寶石的光彩就發揮出來,照天照地。
總 結
用恭敬心,去掉我慢;用慈悲心,去掉瞋恚;用謙卑、忍辱、和合的心,去掉粗暴;用真誠不僞的心,去掉虛僞不實。無論是作人、做事,從這四方面來用功、學習,朝這四個方向努力,這一生不論是學問、事業、道業,一定有成就。在佛法來講,是真正可以達到自利又能利他的菩薩行;在世間法來講,絕對可以作賢人,再進一步,更可以作聖人。
所以,要成爲好人、正人、大人;就要將「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這四項原則站穩了,就一定能夠成就。希望大衆都能共同本著這四項原則,作善人、作正人、作大人。
《中臺四箴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