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凡情與佛心▪P5

  ..續本文上一頁作,就像蘋果外邊爛,這還有救;最怕你從心中爛,自己心想要作惡。

  

  佛家的戒律就是用來防止我們身口意叁業造惡!總綱有十條,細說起來有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條戒、五百條戒,更進一步有叁千威儀、八萬細行種種的規則。至于身如何不造殺、盜、淫,口如何不兩舌、惡口、妄言、绮語,心如何不起貪、瞋、癡;這些以後有時間再說。

  

  總之,戒絕對要持,持戒最起碼在完成我們的人格。持戒要諸惡莫作,做了一件惡事,對于人行爲、品德上都是要打一個問號!所以諸位學了佛,就要做一個完美的人,更要做一個能替佛教爭光的人。一個人若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那不管到何處,人人自然尊敬你。唉!世界人若都信佛理、修佛仁慈,那天下豈不都太平?奈何不信不修,人心何能靜而不亂?心亂、家亂、國亂,世界將如何太平?請政治家、軍事家,臺端不妨抽一分時間研究一下佛學。

  

  八、八風不動修忍辱

  

  接下來就是第叁度:忍辱。普通我們說的忍辱,人罵我,不回口;人打我,不還手;人嫉妒我,心還是平靜,不動煩惱。你能忍就是大丈夫,不能忍就是普通凡夫俗子。一個人不能忍,好可憐!怎麼說?人說你兩句好,你就笑,笑得不知道多歡喜!人說你不好,又是氣,臉拉長得很不高興。你看!不忍辱的人,人叫你哭就哭、叫你笑就笑,被人牽著鼻子跑,多麼可憐!

  

  佛家的忍辱是忍什麼?叫做「八風吹不動」。那八種風呢?稱、譏、苦、樂、利、衰、毀、譽。人家稱贊,你就笑;人家譏嫌,你又不高興;有苦受不了,有樂是快樂了嗎?說不定樂中隱藏好多禍。害你的人拿點糖來引誘,「吃得好甜、好樂喔!」貪那一點甜頭,不知藏伏多少禍!你能忍樂嗎?利,有利的事情;衰,倒楣的事情;毀,人家誹謗你;譽,假擡舉你。佛教講的忍辱就在這些地方忍。

  

  人打你一捶不還手,那忍算什麼?在某種環境下,人家把你打得要死,叫你跪下來,還不是照跪?平時人講你一句,你就說:「人家欺負我,侵犯我的自尊心。」在善人面前就不知怎麼凶,一到惡人面前不是乖得很?你說不能忍,到那時,看你能不能忍?這是事實,是世間真實之相喔!這不是什麼高深的佛理,大家都有經驗嘛!你能忍就平安,不能忍馬上就給你好看,是不是呢?

  

  好多皈依弟子一有苦,就跑到我面前來訴苦、念苦經:「兒子不孝,女兒又不聽話了,先生又……」這一些我看真是苦惱得很。怎麼辦?忍辱啊!學佛嘛!忍啊!「忍一句煙消雲散」,你不忍就苦上更加苦,「退一步海闊天空」啊!學了佛要開悟,回去要心平氣和的。在家不要認爲「我是老大,小弟就要聽我的!」是不是那樣子?不是的!你是老大就要做個老幺。做爸爸媽媽的又如何?現在這個社會,做爸爸媽媽的有時還要同兒女講好話,不講好話可不行。否則可更氣死你啊!

  

  好!諸位要好好修忍辱喔!不忍辱,持戒持不好,布施更難做;爲了能行布施、能持戒,就要好好忍辱。你能受苦才能修忍辱,不能受苦忍辱修不成。你想要成佛道,忍字要做到究竟,佛道才可成;忍得究竟才能得解脫,解脫就得大涅槃。

  

  還有更重要的忍,忍什麼?告訴諸位:「財、色、名、食、睡」定要忍!你不忍,它就是地獄根;你忍了,地獄根拔除,就得解脫、快樂自在。所以學佛道不易,難怪學佛的人這樣少。我們知道,出家乃是大丈夫,其實學佛的人都是大丈夫,不是大丈夫怎麼能學佛?人家所愛的我要舍棄,人家所不要的我要通通拿來;這就是「好事予他人,惡事自向己」,這就是佛法!

  

  你做到了就是菩薩,做不到就是生死凡夫、苦惱凡夫。能不能做到呢?忍嘛!忍辱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彼岸,你能忍辱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忍不了就去不成。爲了要解脫、爲了要得究竟樂、爲了度一切衆生、爲了不害衆生,將這些想透了,你好好忍吧!「我忍是不是就苦了?」問這話,還是沒聽明白。忍才真正的自在快樂,不忍,無量的大苦都到你面前。希望大家將忍字做到!修好。

  

  九、精進修道功夫成

  

  要布施、持戒、忍辱,不是那麼容易喔!人很容易懈怠的!所以第四度:精進。六度之中精進放在第四,爲什麼不擺在第一呢?比方說布施,爲了求富貴他自己會行布施。忍辱,大家都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好些事小不忍就吃了眼前虧,他自己會忍辱。持戒,不持戒就是不守法,不守法會受法律的處分,自己就會勉強守法。而後兩度:禅定、般若是出世法,一定要精進,這兩個出世法才做得到,所以精進擺在第四;可見真正修佛法比世事難啊!

  

  精者不雜,進者不退;要以精進來對治無始以來懈怠散漫的習氣。一般衆生總是懈怠懶惰,那怎樣能不懶惰、在事業、學業上有成就呢?學佛的人在道德上有所成就呢?這都要精進才能達成。精,雖然你廣泛,必須從專一中下手,按部就班地學習,一步一步把它學好,那樣愈廣泛愈好。如果每樣學問你都知--件件知、件件會,可是到某一樣要用時,樣樣會的不如專家好,真要好就須專精。

  

  你們能學佛的人,這是不容易的。周遭的朋友邪知邪見的很多,說你學佛是迷信;如果聽他的話就退心,那就糟糕了!這些地方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要有精進之力。因爲功夫不是一用就成的,必定要假諸時間、要保持恒長之心,一曝十寒不行!功夫不在于急,「小水常流能穿石」,重在要長恒,你只是急一下,以後沒有了,那「镬湯停火也成冰」。這都是方法,不依它的方法做好,那一切的效果都不得成就,所以要精進,進才能不退啊!

  

  修道如逆水行舟,決定要有精進之力;你一篙沒有出力下去、一槳劃得沒力,用力都不容易上去了,何況不用力?進不上去就朝下流嘛!修道也是如此!你能精進的布施、持戒、忍辱嗎?一次能忍、二次能忍、叁次能忍,是不是成年成月都能忍呢?

  

  要知道,你每天都要吃飯喔!你不要講:「我行過一次布施了,我已做過一萬塊錢的功德了,你還想要我做?貪心吧!」試問!你吃飯是不是今天吃了,明天就不要吃了?「我吃飯要天天吃,不吃飯不能活啊!」同樣的理由,你不精進布施,你的福報怎麼會大?你不精進持戒,怎麼會得解脫?「我昨天已持戒了,今天還叫我持戒嗎?那多麼辛苦!」是不是這樣?不是吧!

  

  又像吃飯時一口口的嚼,粒粒米是否都一樣?一樣是一樣,數目不同喔!一粒飯你就飽了嗎?當然不行!飯量小的人,一碗飯就飽了;飯量大的人,二、叁碗才飽;飯量更小者不需一碗,半碗就飽了。但今天早上吃飽了,中午還要吃;中午吃了,晚上還要吃。修道就抱住同吃飯一樣的心,你就不會懈怠,而能保持精進了。

  

  十、念佛妙禅定身心

  

  說到第五度:禅定。念佛是不是在修禅定?念到了一心就是禅。經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參禅明心固然是禅,念佛一心才是真正的禅。禅者定也,定則不亂。這裏說:念佛一心即有禅,參禅明心即有淨,二法本是一家,何苦強分門戶?

  

  我們人並不是身安樂就好,你發了財成了富豪,就能一切安樂自在嗎?不一定!有好些人正因爲有財他什麼都有,反而帶來好多重大的苦難。當有了倒楣的事、身心煩躁不安時,怎樣使它安靜呢?

  

  這就好象下大雨的時候,泥水沖到井裏,井水被泥水沖渾濁了,我們要怎樣取到清水用呢?在中國是用明礬,明礬放到渾水裏一和,泥土沈澱下來,水就清了。沒有放礬下去,渾水即使等叁、兩天也不會清;下了明礬一攪,一個鍾頭以後,泥沈下去,水就自然清了。沒下明礬,雖然泥土沈下去,渾水還是黃土色。

  

  我們的心一亂就無明煩躁,或者受到冤屈了,睡也睡不安、飯也不能吃,多麼苦!怎麼使心靜下來?怎樣才沒這些煩惱?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能使你身心靜下來。就好象渾水下了明礬,一攪就澄清了;你業障重招了煩惱,「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就使你身心安定、清涼,同時也可改你煩躁、瞋恚之性情。爲什麼瞋恚?受種種惱害而生瞋,這是有理之瞋;有些人業障重,自己無端地發瞋恨,甚至瞋恨他人,這就是心不安樂,心不安樂就好苦!

  

  念佛的好處,不但使你身安樂,更使你心安靜。心靜才能開智慧,心不靜就是糊塗的根源。心靜身體才能康甯,心煩惱身體也就有苦,這是心理影響生理。

  

  又像醫生幫人看病,只要藥一對症,病就會好;不過藥雖然對症,但分量不夠,一劑藥、兩劑藥也吃不好,要吃夠才有效。意思是說:你雖然念佛,心裏還沒得到定靜自在,那是佛念少了,力量不夠。佛法決定是靈的,求安樂得安樂、求禅定得禅定,乃至禅人求生西方都可以;若求還沒有得,就是「因」修得不夠。所以念佛,今天念、明天念,天天都要念;因爲我們多生以來累積的業障太深重、煩惱太多了;久病不是一、兩劑藥就能治好的;念佛不是當下就成佛,所以你不可忘了長期念。

  

  十一、般若無我真智慧

  

  第六度:般若。怎樣叫做般若?般若是無形無相,無形摸不著、無相看不到,這是理體法,雖看不到摸不著,但決不是無啊!此六度之前五度是事相,這後一度是理體。真是很難說明白,只好藉事相淺顯介紹一下:

  

  般若就是智慧,什麼是智慧?我們把真理移用到事相上來講,就可領悟什麼是智慧:你做事都吃點虧,惟有吃虧才能同一切衆生結緣交好;假如你想占便宜,占人家一次便宜,人家下次就不同你交往了。你抱著吃虧的心在世間做事,還怕沒人同你來往?還怕沒有朋友嗎?實在說,你雖小小的吃一些虧,大便宜還是你的!

  

  你不要聰明,聰明賺人家一點點,那糟糕了!人家把你看輕:「這個人愛貪小便宜!」凡夫俗子那個願意吃虧?你自己吃一點虧,給人家得到好處--其實不是給他得到多大的好處,只要給小小的好處,他就對你有好感了。

  

  有智慧才能把人做好,做人不要用聰明、奸巧。般若就是智慧,一切功德善事皆從般若所生;聰明實在是愚蠢,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切罪障海,皆從愚癡生」,因爲愚癡,做了錯事還不知。甚至有點好事便宜了人,總是心裏怪怪的:「我怎麼便宜給人?這麼蠢!便宜的事怎麼不自己做?」那樣就不行了!在世間有智慧將人做好了,學佛才容易;人沒有做好良心何在?那修行如何消業障?業障都來不及消,怎麼得到佛法現世的感應?

  

  凡夫無始以來都是我執:講話要求勝人一點,什麼都要高人一等;到高不了,那是他愚蠢、沒辦法,但是心裏總是不甘心,認爲只是他的力量不夠同人爭而已。你看那可憐的人同強人爭不勝,遇到一個善良的人時,他欺負善人的力量又是很大!這就是世間講的「欺善怕惡」。自己被欺負了,知道被欺的苦,如果能有同情、憐憫心:「我不能欺負人,被欺負好苦!我欺負人,人家也是好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多好!大家若是互相恭敬、互相協助,這世界不就太平了嗎?那就是人間淨土了啊!

  

  爲什麼世界不太平?這一切都是小我、小心眼所招來的。人家想對我們不利,就想辦法對付他,聰明是聰明,沒有智慧,對付到最後怎麼樣?大家同歸于盡。世間人以凡夫心來巧、來算,那愈巧愈苦,一點點都不能忍讓;以小來說,你同我爭、我同你爭,大則社會同社會、國家同國家,乃至到世界戰爭。所以佛法講無我,解除小我、成就大我,這就有般若、有智慧!有般若智慧,世界太平。

  

  佛法無爲而自治,只要你奉行佛法,恭敬人都來不及了,一切都是爲衆生服務,令衆生離苦得樂,不但拔你苦,還要給你樂,能這樣回轉惡心就得好報。我們轉過來用聖心,降伏人家惡心--也不要說降伏,而是化解他人的惡心、同人和合,這樣就對了!所以佛陀處處要我們發菩提心舍己利他,這就含著般若真理,無上大智慧在裏頭;用在事上萬事平安、福慧圓滿。

  

  般若智慧的原理好象大圓鏡一樣,一切事情皆能看得透徹,做一切事情只有清淨快樂沒有苦。大家在這地方明白了,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學佛?一人學佛一人快樂,一家學佛一家平安,乃至推廣到世界決定和平。世人誰不想和平生活,可惜不學佛理,用凡心暗鬥,那將永遠難長期和平啊!

  

  佛法是最好的,希望諸位要有渴樂佛心、仰求佛道。時間已到,恐怕諸位從遠地方來,還要趕回去;有從高雄來的、宜蘭來的,今天下雨我擔心你們怎麼回去?仰願叁寶加被平安回府。

  

  以上所講若有錯誤的地方請指教,對的話請大家勉勵奉行。爲什麼要勉勵奉行?要成佛道嘛!祝福大家同成佛道!(以下皈依典禮略)

  

《凡情與佛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