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众生没有快乐,所以佛陀要教大家快乐。说「慈」就有「悲」,光是给人乐还不行,痛苦也要灭掉喔!痛苦不灭掉,光给他乐,那个乐,乐中有苦,不是真正之乐。佛陀的悲,能令你苦断尽;慈,能令你享受清净寂灭之乐;这个乐不是人间五欲之乐。五欲是乐中有苦、是祸的根源、生死的根本;佛陀要给你真常究竟之乐。所以有这个慈悲心要教你进一步学佛道;惟有学佛道,才能解除世间之苦。
佛义的真理就是觉智、光明,凡夫可怜恰好相反,所以追求乐所得到的是苦,想长生万岁仍是短命鬼。我们必要深心痛改前非、一心学佛,方有出苦之日啊!
人间都是情识用事,以五欲为乐、惟富贵是求。富贵就真的乐吗?我常听好多信众说:「老和尚啊!我贫穷好苦喔!」「贫穷当然是苦,你知不知道富贵比贫穷还要苦?」他说:「怎么富贵比贫穷还要苦呢?」「你没有富贵过,还不知道富贵之苦,到富贵时就知道富贵亦有说不尽的苦。」富贵如果不苦,那我们释迦世尊「富有四海,贵为九五之尊」,为什么要舍掉,到那冻死人的雪山修行?佛陀这样做没有错吧!
佛陀这一切都是示现,示现这样子要我们学习。不信佛的人我们就不说,在座诸位!虽然有人还没有皈依三宝,而却是善男信女,毕竟佛根深厚,希望你们从此以后,第一、要把人做好,第二、要尽心学佛道,拥护三宝、化导世界、利济众生。
我怎么肯定诸位有善根,而且有佛根呢?凭事实来说,如果往昔之中没有在佛前种过善根,现在在这末法时代,怎么会信佛?怎么会在这雨天从各方赶来闻佛法?佛法讲三世因果:欲知前生的为人怎么样,但看今生的果报如何就知道;要看来世的果报如何,就看今生的作为就知道。好!祝福大家有佛根,现在听到佛陀的慈悲之教,希望你们的佛根开菩提花、结佛道果。
如何开花结果呢?并不是老和尚恭喜你一下子就可以,这决定要你自己做到!怎么做到?要向佛陀学;佛陀怎么做,你就怎么学;佛陀是从六度下手,佛陀有慈有悲。
什么叫做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这六种善功德来度化众生的六蔽。什么六蔽呢?众生多是悭贪、众生多是毁犯、众生多是瞋恚、众生多是懈怠、众生多是散乱、众生多是愚痴。这六种蔽失必要以六度来度脱。就像众生总是懈怠,所以六度里有个「精进」来对治;我们学佛道一定要精进喔!不精进,道业不能成就。精进尚且不易成就,况懈怠可以吗?当心你懈怠懒惰,百无一能,那太可怜了!
五、自性是佛修即成
佛陀在无量劫前六度就修圆满,早已成佛道,但无量的众生没有成佛,佛陀的慈心不能安乐。为什么?众生都是佛心中之众生。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一切佛都是我们众生心中之佛、自性是佛;你只要修,决定得以成佛!不修则永远都是可怜的凡夫!
佛陀是已成之佛,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心外之佛,其实是我们自心中之佛喔!自心,这里我附带说一下,让你们知道根本,不要光知道枝末而已。你对这道理不清楚就会说:「我们凡夫怎么能成佛?」佛陀已成佛,佛陀是心成佛,佛心与众生心没有两个,清净心只有一个,叫「真如」。一体嘛!好象太空只有一个,无量的星球、无量的众生,有情、无情之数是无量无边,但同在一个太空中;那里不是太空呢?
国父纪念馆这个大讲堂之空不就是太空吗?没有太空怎会有大讲堂的空?大讲堂的空就是太空,堂内空堂外空没有两个啊!这就是讲:离开了凡夫,怎么成佛?佛是从凡夫修成的。这样我们知道了!原来佛也是修成的,不是自然的;并不是上帝就是上帝,人就是人,永远不能做上帝。
这个大讲堂内的空原来就是太空,所以我们讲:凡夫原来就是佛。佛家也常讲「心即佛、佛即心」,谁都有心,谁都能成佛;那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佛?就是情识作祟、颠倒了,所作所为与佛相背,这叫「背觉合尘」。只有六蔽没有六度,由六蔽感到这个凡夫身。现在佛陀慈悲,以六度的方法度我们六蔽,就能转凡成圣、成佛道。
这样讲,成佛决定不是难事情,「日日向东走,回头便是西」。一个人自大当然不可以,自暴自弃也不可以的。你自性既然是佛,为什么不好好修佛道,要修人道?你修人道就只做个人,在轮回六道里打转;修佛道就出三界、了脱人生之苦,那多自在快乐啊!
六、贫富布施度悭贪
说到六度第一度:布施,「为什么要布施?我们的富有是辛苦得来的,自己受用不好吗?要给人干什么?这是不是呆了、蠢了?」凡情就是这样:「我的东西给人干什么?」佛道不是这样,布施同人结缘嘛!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说到布施,富有才能布施,贫穷人怎能布施呢?贫穷一样能布施!富有的大布施,贫穷的就小布施嘛!乃至佛法讲乞丐都能布施,甚至洗碗的水渣,或漱口时牙缝都有一些饭粒;一个饭粒,蚂蚁就当成一座泰山啊!这就看你如何用心了。有慈悲心,一粒饭吐出来给蚂蚁,那比布施人色香美味还要好喔!
施舍苦恼众生是「悲田」:我们以悲愍之心施舍,这是一种救贫布施;父母、师僧、三宝,于我们有恩德的应该要供养,这是「敬田」。有了这两种田耕种,你不就富贵快乐了?
有人说:「贫穷人已经够可怜了,我们要布施他才好,怎么反而叫他布施呢?」佛陀不是这样的看法,佛陀有大智慧嘛!你光有同情心没有智慧,不行!好象没有智慧的父母溺爱儿女,虽然有爱心又怎么样?害死儿女啊!所以大悲也要大智。佛陀为何叫贫穷人布施?当知为什么人会贫穷?因为前生没有布施嘛!要想转贫穷为安乐自在,虽穷也要布施,布施才有福;否则下一世不就更穷?富贵人是什么原因富贵的?前生布施得来的;可是今生不布施,下一世那儿有福,所以还得要布施。
贫穷固然可怜,富有悭贪、不肯施舍,是可怜之中最可怜的!富有而招人斗争,就是为富不仁、没有同情心的原因。如果你富而视一切人如自己的亲生手足一样,我有他有,大家都得安乐,那还有斗争?因为你富有,一点点都不舍,日积月累使穷人怀恨在心,所以招感这些苦的果报。富有被强盗、被天灾地祸而亡家,何不早日布施,将有限财作无限量功德,子子代代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像佛陀、菩萨:「我的东西就是你的,你拿去就好了,拿的东西不要说是我的,等于拿你自己的一样。」佛陀、大菩萨都是视一切众生如一子;自己儿子来拿东西,还不要他拿吗?一切都是亲骨肉之情。你有如此的慷慨,给人方便、助人好事,人是多么感谢你呀!
这决定要有大智慧,有视人如子的开阔心,富有才不会悭贪,不悭贪才永远富有。悭贪是最苦的,将来还遭饿鬼之报。你富有舍不得布施,钱财也不会带着见阎罗王,带不去喔!留给儿孙,儿孙也不一定会用,说不定钱财害了儿孙。你要是有智慧,应该把钱财用在国家一切众生身上,不要只是留给现世的儿子、孙子。为何不做功德,留给子子代代,万万年都富有?佛陀是这样教导我们啊!
就算没有财布施,一个赞叹、一个同情,这也是布施。布施的方法很多很多喔!请再记两句话:为了生活要工作,为了福乐要布施。
七、止恶修善戒为首
六度之中,现在来谈第二度:持戒。「戒」之这一字,要特别注意!如来为何要说这个戒?戒又要如何奉行?就像国家为什么要立法?不立法不可以吗?不可呀!国有国法,家也有家规,如此上下才能有序;凡是团体,有「你」和「我」,就有个应守的法则。
一个人无条件要守法,就算走路也要守交通规则,不守规则出了事,所有的车子都被你阻碍,大家赶时间,很多事情都迟不得。你说:「这是我的事!」没有错!是你的事,可是你阻碍了大家啊!你是人嘛!其实人在你私室中亦不可欺暗室,这是私德要奉守呀!我们学佛道,处处要做个好人,这是起码的条件。否则被人看不起,如何引人信佛?
佛家讲「持戒度」,诠两种重要的含义--「止」与「持」。「止」就是禁止、停止,「持」就是行持、奉持、保持。
禁止什么?佛家常讲「诸恶莫作」:已作恶,要停止,不能再作下去,作下去恶果会难逃、受不了啊!恶业还未作,要禁止、不能违犯。这是叫你不要害人,害人就是害己,这点大家要知道。又要奉持什么呢?「众善奉行」:不管在何时何处,都要保持善的行为;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要害人,否则是真害了自己!
你能够「诸恶莫作」,连小恶都没有,这就学到了佛的境界--「断德」,因为「断恶」,不会残害人,这就是一种「德行」。一切恶业都没了,这就解脱、没有罣碍了。世间人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鬼不惊」,「我平生没有做坏事,就算警察来抓也不怕!」警察进到家中查,也没关系啊!怕什么!
不作恶这是人的起码本分,但不能以此为究竟,还要「修德」,就是「众善奉行」。修德是利益一切人,利人还不是等于利益自己?不要以为:「我是我,你是你,管我做什么?」要知道,你一人坏,会影响到大家含羞;你一人好,可以带动大家光彩。凡是一国家人,乃至一个世界人,都要有这样的共识。于此若是白痴,真是行尸走肉人也。
谚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我们佛家则说:「佛眼如千日」。佛陀的眼光遍法界,不但你一切的行动看得见,连你心念一动也知道;就像现在的透视镜,隔着皮肉都看得见。「我们作的坏事,别人不知道!」要是心中有这种下劣想,以为人不知道就可以作恶事,那你这个人没救了;就像苹果由内烂到外就不能吃了,要是外边烂,削掉了还能吃。你没心作恶,被坏人带著…
《凡情与佛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