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常識問答▪P5

  ..續本文上一頁信受佛 法,實踐佛法,超脫生死苦海。

  一一○問:爲什麼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答:一切法即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緣所生,有相皆妄。但自性能生萬法,妄體 不離本真,如果能轉迷爲悟,會相歸性,那麼一切法皆是佛法。《楞嚴經》說:“色 身、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又說:“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 界,皆如來藏妙真如性。”正說明真如本體,“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一一一問:怎樣理解“不離佛性而行世法,不離世法而證佛性”?

  答:學佛的人照樣工作,照樣生活,就在生活日用中,時時處處加上一個“覺” 字,自性隨緣起用,用而不著,過而不留。《法華經》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 住。”

  一一二問:自殺的人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答:佛法以“心”爲主,不想生活而要自殺的人,其內心必十分痛苦,以這種煩 惱痛苦的惑因,作自殺惡業的業緣,而想得往生極樂之樂果,實使人難以相信。

  一一叁問:什麼叫“叁維空間”、“四維空間”、“多維空間”?

  答:“維”是一種度量,如幾何平面即二維。長、寬、高便構成“叁維空間”。在 叁維空間坐標上,加上時間,時空互相聯系,就構成四維空間連續區。現在科學家已 承認十一維空間。空間維數愈高,說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議。佛陀法身遍滿廣大虛空, 維數必然是無限大。由于複度多空間的學說,可以減少人們對佛教種種不可思議境界 的懷疑。

  一一四問:有人說:念叁千遍《大乘無量壽經》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樣說對嗎?

  答:不可說死。能否往生極樂世界,關鍵是有無信願。如信願具足,十念、一念 也能往生,何況至心誦經叁千遍。如無信願,只是追求形式和數字,恐未必能往生彼 土。

  一一五問:有人說:自己已能來去自由,要去就去,要走就走。這樣說可信嗎?

  答:來去自由,全靠真修,坐脫立亡,須憑定力。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 人似不必加以肯定或否定。

  一一六問:有人說:老和尚赴宴,一看都是大魚大肉,爲了隨緣應機說法,便既吃了 魚肉,又弘揚了佛法,使皆大歡喜。這樣對嗎?

  答: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悲種。”獨身、素食、僧裝是出家人必須做到的。 但在《瑜伽菩薩戒》裏規定,爲了權巧方便,從饒益衆生出發,“于諸罪性,少分現 行,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雲雲。“如菩薩見劫盜賊,爲貪財故,欲殺 多生……或複欲造多無間業,……知此事已,爲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憫心,而斷 彼命。由是因緣,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這就是說,大乘菩薩爲利益他 人,見機得開,所以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和處理。但總的來說,“以戒爲師”是學人 的一門必修課。

  一一七問:有人說:佛子可以飲酒,只要不醉,少喝點可以,年老的人可以活血,不 是破戒。這樣說對嗎?

  答:在家居士受“五戒”時,有“不飲酒”的規定,這叫“遮戒”,爲遮住醉後 易于犯戒。世人飲酒能控製自己“不要喝醉”的不多,而酗酒、鬧事、喪德的卻隨處 可見。所以在《梵網經菩薩戒本》中,不但戒“飲酒”,而且把“沽酒”(買酒、賣 酒)列爲“十重戒”,“七衆”同犯,大小乘俱製,爲的是防止無量過失。

  一一八問:有人說:只讀一本《無量壽經》就可以,不必再讀其他的經,否則就是夾 雜。這樣說對嗎?

  答:經雲:“無有定法,如來可說。”衆生根性萬差千別,有專讀一經,便能攝 心不亂的;也有須廣讀多經,才能漸漸攝心。總要對機施法便好。

  一一九問:有人說:“密法興,佛法就滅。”這樣說對嗎?

  答:法門無量,總在息妄顯真。密法、顯法莫非方便。《大日經》說:“菩提爲 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大約公元七世紀以後,大乘佛教開始密教化。在修法 上,以身、口、意叁密相應爲特點,以“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性相不二,理事圓 融爲要領。佛法原是不二之法,你真懂禅、淨,就不會輕視密法。

  一二○問:有人說:阿彌陀佛聖號最進補,可以強壯身體,不老不病,健康長壽。這 樣說對嗎?

  答: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主要妙用在于消業去障,得定開慧,了生脫死,成 就正覺。業消智朗,神甯氣旺,強身延壽,是附帶的好處。如果僅以念佛作爲進補、 強身看待,未免“棄金擔麻”、舍本逐末了。

  一二一問:有人說:帶著財、色、名、食、睡的念頭念佛,也可以往生。這樣說對嗎?

  答:帶著“五欲”的念頭念佛,念佛決定不懇切、不專一。信不真、願不切,要 想往生,哪有可能?只有“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才能伏斷 種種煩惱,往生淨土。

  一二二問:已歸依佛門的人,再去練氣功,對嗎?

  答:練氣功是以強身體、祛疾病爲主,每每見效于一時,流弊在日後。既歸依佛 門,應樹立緣起性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以明悟 心性,了脫生死爲主。如果再去練氣功,好比已進入高等學府,再去讀中小學,實無 必要。

  一二叁問:已歸依佛門的人,卻一味去追求神通,搞特異功能,對嗎?

  答:既已歸依佛門,當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爲旨歸。況且業障消除, 神自通達。若不從息心達本下手,一味求神通,必將勞而無功,甚至走火入魔。《金 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口誠言,爲 何不信?

  一二四問:學佛與搞氣功有什麼根本不同?

  答:一般氣功的吐納引導和佛教所說的定慧等持是兩回事。大體說來,氣功和佛 教的不同處,在于前者著重于保健益壽,調動人體潛能;後者著重于斷惑證真,明心 見性。佛教認爲“四大苦空,五陰無我。”如果只是在身體上作些活計,最終不但會 落空,且會增長我見和身執,不能完成戒、定、慧叁無漏學的修持;即使在修禅定和 藏密氣功過程中,有些調身、調息方法,可以防止禅病,促使長壽、健康,並發生一 些特異功能效應,但這不過是修習禅、密功夫的初級階段和副産品。只有斷除我、法 二執,解脫生死流轉,成就無上菩提,才是學佛的真正目的。

  一二五問:什麼叫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

  答:一般說來,佛滅後五百年是正法時期,因各種法製、儀式均未更動。再一千 年是像法時期,這時所行的是像似正法的佛法,故叫像法。這以後一萬年就是末法, 在這一時期,去聖更遠,教法漸衰,接近末微,故叫末法。照這樣算,現在已開始進 入末法時期。以上是從總體上說。若按修證來說,有教、有修、有證,就是正法;有 教、有修而無證就是像法;有教而無修、無證,就是末法。

  一二六問:什麼叫護法?怎樣護法?

  答:護法可有兩種含義:護持自己所得的善法、淨法,勿使忘失;擁護、弘揚佛 的教法,都叫護法。所以護持自己的淨心,如護初生之鳥,如防風中之燈,以及弘揚 佛陀教法,護持叁寶事業,廣利一切有情,都是護法者所應該做到的。

  一二七問:禅定與禅宗有何區別?

  答:禅也叫禅那,譯爲“靜慮”,是一種修定方法,故也叫禅定。禅定種類很 多,有色界、無色界“四禅定”的世間禅;有“五停心觀”、“九次第定”等等的出世 間禅;有“法華叁昧”、“首楞嚴叁昧”以及菩薩修六度萬行,所以生出種種大禅的出 世間上上禅。禅宗則是以“涅磐妙心”爲核心,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 心,見性成佛”爲宗旨,與色界之禅或禅定之禅,含義有所不同。

  

  

《佛教常識問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