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常识问答▪P5

  ..续本文上一页信受佛 法,实践佛法,超脱生死苦海。

  一一○问:为什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答:一切法即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所生,有相皆妄。但自性能生万法,妄体 不离本真,如果能转迷为悟,会相归性,那么一切法皆是佛法。《楞严经》说:“色 身、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 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正说明真如本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一一一问:怎样理解“不离佛性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性”?

  答:学佛的人照样工作,照样生活,就在生活日用中,时时处处加上一个“觉” 字,自性随缘起用,用而不著,过而不留。《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 住。”

  一一二问:自杀的人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答:佛法以“心”为主,不想生活而要自杀的人,其内心必十分痛苦,以这种烦 恼痛苦的惑因,作自杀恶业的业缘,而想得往生极乐之乐果,实使人难以相信。

  一一三问:什么叫“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多维空间”?

  答:“维”是一种度量,如几何平面即二维。长、宽、高便构成“三维空间”。在 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空间连续区。现在科学家已 承认十一维空间。空间维数愈高,说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议。佛陀法身遍满广大虚空, 维数必然是无限大。由于复度多空间的学说,可以减少人们对佛教种种不可思议境界 的怀疑。

  一一四问:有人说:念三千遍《大乘无量寿经》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对吗?

  答:不可说死。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关键是有无信愿。如信愿具足,十念、一念 也能往生,何况至心诵经三千遍。如无信愿,只是追求形式和数字,恐未必能往生彼 土。

  一一五问:有人说:自己已能来去自由,要去就去,要走就走。这样说可信吗?

  答:来去自由,全靠真修,坐脱立亡,须凭定力。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 人似不必加以肯定或否定。

  一一六问:有人说:老和尚赴宴,一看都是大鱼大肉,为了随缘应机说法,便既吃了 鱼肉,又弘扬了佛法,使皆大欢喜。这样对吗?

  答: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悲种。”独身、素食、僧装是出家人必须做到的。 但在《瑜伽菩萨戒》里规定,为了权巧方便,从饶益众生出发,“于诸罪性,少分现 行,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云云。“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欲杀 多生……或复欲造多无间业,……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悯心,而断 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这就是说,大乘菩萨为利益他 人,见机得开,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和处理。但总的来说,“以戒为师”是学人 的一门必修课。

  一一七问:有人说:佛子可以饮酒,只要不醉,少喝点可以,年老的人可以活血,不 是破戒。这样说对吗?

  答:在家居士受“五戒”时,有“不饮酒”的规定,这叫“遮戒”,为遮住醉后 易于犯戒。世人饮酒能控制自己“不要喝醉”的不多,而酗酒、闹事、丧德的却随处 可见。所以在《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不但戒“饮酒”,而且把“沽酒”(买酒、卖 酒)列为“十重戒”,“七众”同犯,大小乘俱制,为的是防止无量过失。

  一一八问:有人说:只读一本《无量寿经》就可以,不必再读其他的经,否则就是夹 杂。这样说对吗?

  答:经云:“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众生根性万差千别,有专读一经,便能摄 心不乱的;也有须广读多经,才能渐渐摄心。总要对机施法便好。

  一一九问:有人说:“密法兴,佛法就灭。”这样说对吗?

  答:法门无量,总在息妄显真。密法、显法莫非方便。《大日经》说:“菩提为 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大约公元七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开始密教化。在修法 上,以身、口、意三密相应为特点,以“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性相不二,理事圆 融为要领。佛法原是不二之法,你真懂禅、净,就不会轻视密法。

  一二○问:有人说:阿弥陀佛圣号最进补,可以强壮身体,不老不病,健康长寿。这 样说对吗?

  答: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主要妙用在于消业去障,得定开慧,了生脱死,成 就正觉。业消智朗,神宁气旺,强身延寿,是附带的好处。如果仅以念佛作为进补、 强身看待,未免“弃金担麻”、舍本逐末了。

  一二一问:有人说:带着财、色、名、食、睡的念头念佛,也可以往生。这样说对吗?

  答:带着“五欲”的念头念佛,念佛决定不恳切、不专一。信不真、愿不切,要 想往生,哪有可能?只有“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才能伏断 种种烦恼,往生净土。

  一二二问:已归依佛门的人,再去练气功,对吗?

  答:练气功是以强身体、祛疾病为主,每每见效于一时,流弊在日后。既归依佛 门,应树立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以明悟 心性,了脱生死为主。如果再去练气功,好比已进入高等学府,再去读中小学,实无 必要。

  一二三问:已归依佛门的人,却一味去追求神通,搞特异功能,对吗?

  答:既已归依佛门,当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为旨归。况且业障消除, 神自通达。若不从息心达本下手,一味求神通,必将劳而无功,甚至走火入魔。《金 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口诚言,为 何不信?

  一二四问:学佛与搞气功有什么根本不同?

  答:一般气功的吐纳引导和佛教所说的定慧等持是两回事。大体说来,气功和佛 教的不同处,在于前者着重于保健益寿,调动人体潜能;后者着重于断惑证真,明心 见性。佛教认为“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如果只是在身体上作些活计,最终不但会 落空,且会增长我见和身执,不能完成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修持;即使在修禅定和 藏密气功过程中,有些调身、调息方法,可以防止禅病,促使长寿、健康,并发生一 些特异功能效应,但这不过是修习禅、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只有断除我、法 二执,解脱生死流转,成就无上菩提,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

  一二五问:什么叫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

  答:一般说来,佛灭后五百年是正法时期,因各种法制、仪式均未更动。再一千 年是像法时期,这时所行的是像似正法的佛法,故叫像法。这以后一万年就是末法, 在这一时期,去圣更远,教法渐衰,接近末微,故叫末法。照这样算,现在已开始进 入末法时期。以上是从总体上说。若按修证来说,有教、有修、有证,就是正法;有 教、有修而无证就是像法;有教而无修、无证,就是末法。

  一二六问:什么叫护法?怎样护法?

  答:护法可有两种含义:护持自己所得的善法、净法,勿使忘失;拥护、弘扬佛 的教法,都叫护法。所以护持自己的净心,如护初生之鸟,如防风中之灯,以及弘扬 佛陀教法,护持三宝事业,广利一切有情,都是护法者所应该做到的。

  一二七问:禅定与禅宗有何区别?

  答:禅也叫禅那,译为“静虑”,是一种修定方法,故也叫禅定。禅定种类很 多,有色界、无色界“四禅定”的世间禅;有“五停心观”、“九次第定”等等的出世 间禅;有“法华三昧”、“首楞严三昧”以及菩萨修六度万行,所以生出种种大禅的出 世间上上禅。禅宗则是以“涅磐妙心”为核心,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 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与色界之禅或禅定之禅,含义有所不同。

  

  

《佛教常识问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