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401問~450問

  401.地藏菩薩度衆生,是度往西方,還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隨衆生的願望,不限于西方。

  402.蓮宗初祖慧遠大師,得念佛叁昧,在定中看見佛,又看見先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人隨從在阿彌陀佛的旁邊。西方衆生蓮花化生,形貌沒有差別,爲什麼能認出他們呢?

  雖然形貌相同,但都有神通,怎麼會不認識別人呢?形貌相同,但又可以變現形貌不同。

  403.娑婆世界有國界及十法界,極樂世界也是這樣嗎?

  極樂平等自由,世界大同,只有阿彌陀佛宣教,沒有分疆立界,只有四聖,沒有六凡,雖有人天的名字,只是順從我們的習慣方便罷了。

  404.淨土法門以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如果大家只管念佛,不去研究經典,不懂佛法,那麼大家就“各人自掃門前雪”了,將來還有誰來弘揚佛法呢?連淨土法門也沒有人知道了。

  無量壽經說往生正因是發菩提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四弘誓願,還要守戒,作十善業,孝順父母,至誠忠信等等。觀經主張慈心不殺,嚴守戒律,讀誦大乘經典,理會教義,相信因果等等。彌陀經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以上叁經,是淨宗的根本經典,並沒有教人不研究經義。本宗更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即求生蓮邦的目的爲了趕快覺悟,回到娑婆,普度衆生,根本不是去自求享受。衆生根器不同,有些人不能研究經典,只要一心念佛,也能得到自了。

  405.我們衆生業障深重,念佛往生這樣容易,佛陀爲什麼還要說出其他許多法門呢?

  飲食口味,各有不同。有什麼樣的衆生,就說什麼樣的法門。

  406.念佛往生西方,如果念其他佛是否也能往生西方?

  種瓜不能結豆。

  407.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應該是指願力第一。世自在王佛是給阿彌陀佛授記的佛,爲什麼願力反而比阿彌陀佛少呢?

  阿彌陀第一,並不僅僅限于願力。願力大小,並不受師生限製,青出于藍,冰寒于水,弟子勝過老師是常事。

  408.禅宗不念佛求生,也有很多證得了果位,他們到了什麼地方呢?

  證得最高果位的人,就沒有來去了。但沒有到達這個境界的,就有來去,或者七返人天,或者一來不還。證得無生果位,十方世界可以隨意來往。

  409.學其他法門,功夫不到,不能證果,也能帶業往生嗎?

  帶業往生是淨土宗獨特的地方,其他宗不能襲用。若問能否往生,不種這個因,哪有這個果呢?

  410.我們對念佛往生,都深信不疑,爲什麼經上說是難信的法呢?

  多數人對于深奧奇妙的事,往往要理解後才會相信,淨土法門是佛果境界,地前菩薩尚不知其所以,故說難信。你們聽經多日,已經初步明白道理,所以能夠相信。

  411.平時念佛,已得叁昧,臨終忽遇十種惡緣,不能念佛,這個人後果怎麼樣?

  果然得到了叁昧,雖然遇到惡緣,來不及念佛,但他的心識不會顛倒,未必不能往生,即使不能往生,仍生人天,福報就會非常深厚。

  412.文殊、普賢、馬鳴、龍樹各大菩薩,都是等覺,十方世界隨意來往,爲什麼還要往生極樂呢?

  作一個示範,勸化衆生。

  413.彌勒菩薩,也是彌陀法會中的聽法弟子,爲什麼不往生極樂,而住兜率天呢?

  受釋迦牟尼世尊的囑托,將在娑婆世界成佛,普度五濁衆生。

  

  414.念佛必須萬緣放下,是不是心中之願也要放下?

  念佛萬緣放下,是排除一切,專注一境。專注于什麼境界呢?就是念念都是信、願、行。放下萬緣,是說放下世緣,並不是放下信、願、行。也就是凡情皆空,而大願不空。沒有大願,又怎能往生淨土呢?更何況再回娑婆普度衆生呢?若放下大願,等于取火而不想有光。如果單提念佛,不提信願,那就同禅宗照顧話頭,不是淨宗了。

  415.平素念佛雖然有恒心,但臨終心中朦胧,又沒有助念,能夠往生嗎?

  朦胧就是昏沈,臨終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預防昏沈,還是助念,要有助念,家庭佛化又是先決條件。

  416.大聲念佛和心中默念,功德有沒有差別?

  大聲除昏沈,並且能使別人聽到佛號。默念容易入定,不影響其他人。各有優點,采用哪種,要看具體情況。

  417.經上說,念地藏菩薩聖號的功德勝過其他菩薩名號萬倍,那麼早晚課誦,是否要念誦呢?

  你如果是專修淨土,就要把地藏菩薩的聖號放在功課以外念。因爲修持一種法門,就必須依法而行,不能任意夾雜。

  418.無量壽經裏說法藏比丘,聽世自在王佛講二百一十億佛刹,說法時經過千億歲。當時法藏比丘,雖行菩薩道,但還是比丘身,爲什麼有那麼長的壽命?

  一念能橫遍十方,豎窮叁際。經上說:“如來正覺,智慧難量,沒有障礙,能在一念之間,住無量劫,身和六根,沒有增減。爲什麼呢?因爲如來的定慧,到了最高境界,在一切法裏,能夠運用自如。”因此,雖說過了千億歲,實際上只在一念之間。法藏比丘雖然還是比丘,但承蒙佛力加持,也能在一念之間住千億歲。有一個黃粱美夢的成語,說一個人做了一個幾十年富貴功名的夢,但醒來時火上煮的黃粱還沒有熟。從這個道理就可以類推。

  419.《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應怎麼解釋?

  這個“小”字不作“無”字解釋,要作“多少”的“少”解釋,就是往生因緣,不可以是小許善根福德,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420.誦經念佛行善,的確有無量功德,可以消災解難。但爲什麼大阿羅漢目犍連,不能避開災難呢?

  災難是苦報,必然有前因。消災可分爲滅盡、轉輕、製伏叁種。先說第一種,有一首偈子說:“罪若起時將心忏,心若亡時罪亦亡。”就是說業盡情空,覓心尚不可得,罪還從哪裏生起來呢?沒有罪又怎麼能生起災難呢?再說第二種,《金剛經》說:“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此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第叁種即是誦經、念佛、行善,心力很猛,能使識田種子不再生起,例如普門品中說,念觀音聖號就能臨時免難以及觀經十念往生等等。目連尊者被害之後,曾經到舍利弗尊者處,說自己前業很重,由此可以看出,目連尊者的遭遇屬于第二種轉輕,尊者已經證果,知道自己的前世,他甘心受報,以了結一段公案。

  421.念佛可以往生,如果心中還常常生起叁毒,能往生嗎?

  叁毒就是惑業,淨土法門本來是帶業往生,雖然沒有斷惑,但依賴念佛的力量,壓住了它,使它沒有生長的緣。但念佛懶散,惑業仍有可能生起,一旦生起就無法往生了。因此要注意時刻正念在心,使惑業沒有生起的機會。

  422.有人說,如果我們統統往生西方,那麼娑婆世界不就沒有人了嗎?

  無量世界的衆生因爲業力牽引,死此生彼,互相來往,怎麼會沒有人呢?即使沒有人,也不可惜。譬如監獄裏的囚犯全部釋放,難道還有囚犯猶豫而不肯離開嗎?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如果我們全部往生極樂了,那不是很值得慶幸的嗎?

  423.有一個大學生說,如果你先證實極樂世界存在,我就信佛。我應該怎麼回答他?

  要證實一個事實的存在,有叁個標准,就是“現量”、“比量”和“聖教量”。什麼叫做現量呢?,就是指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什麼叫做比量呢?例如隔牆有煙,就可以推測有火。但是一個人所接觸的範圍終究是有限的,人類大部分知識都是間接得到的。通過聖人傳教來講解宇宙的真理,就叫做聖教量。這些真理都是聖人親身體驗得來的,只要我們接受他所講的真理,並且親自去求證,同樣也可以成爲聖人。每個人都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能接收前人的經驗和知識,那麼人類永遠也不能前進。普通人學藝都要有一個師傅,何況追求生命解脫的真理。釋迦牟尼佛是講真話的人,他身爲王子,有什麼必要欺世盜名呢?何況不准講假話是佛門大戒!極樂世界是千經萬論所指,還有什麼值得懷疑呢?舉一個例子,地球自轉一周爲一晝夜,圍繞太陽轉一周爲一年,這是科學家所共認的,但用現量不能證實。我們坐在飛機上,看不見地球在轉動。地球轉動是科學家告訴我們的,因此是科學家的聖教量。我們相信科學家,爲什麼不相信釋迦牟尼世尊呢?佛說叁千大千世界的理論已經被當代科學所證實,人們已經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宇宙無窮,怎麼會沒有極樂世界的存在呢?

  424.有情可以說法,無情是否也可以說法?如果無情能夠說法,有情是否能夠聽法?

  說法不限于口,極樂世界微風吹動各種寶樹,演出妙音。聞法不限于聽,緣覺看見飛花落葉,就能悟道。

  425.永明壽禅師說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到底禅淨怎麼雙修?

  古德說法,是針對當時具體的情況來說的。永明四偈,專爲弘揚淨土,實際不在修禅,只不過用禅來反襯淨土的穩當罷了。

  426.順境中吃素念佛已有叁年,不幸轉入逆境,開葷停止念佛,自知有罪,請問如何補救?

  學佛是大丈夫的事,已經立志發心,就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麼能因爲逆境而退轉呢?現在的辦法,只有在佛前至誠忏悔,從今天起恢複吃素念佛,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427.爲什麼西方住的菩薩都是男身,如果說因是蓮花降生不須女身,那麼男身也用不著,菩薩無所謂有男女啊?

  誠如你所說,菩薩本來就沒有男女相了。男和女是一個相對的名詞,無女名就無男名了。經中說西方化現都是男身,只不過是順從我們的習慣罷了。大菩薩都是無相的,但他又可以千變萬化,例如觀音菩薩經常現女身救度衆生,難道能說觀音菩薩是女子身嗎?

  428.生西後,乘願再來,重入娑婆世界,普度衆生,他的生老病死和一般衆生是…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401問~450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