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極樂世界從什麼地方去?
從心上去。這個問題必須仔細聽經或者熟讀經注,才能了解明白。因爲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極樂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弄懂“唯心”二字,卻不是一時叁刻的事,恐怕誤解,反而出偏。因此,在未弄懂以前,只要堅信佛語不虛,發願往生,臨終一定得阿彌陀佛接引,從此走出六道輪回,永出生死苦海。正好像醫生開藥方,如果你先要弄懂藥方的道理,那麼抓藥就耽誤時間了,怎麼能夠治好病呢?
2.“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南無”就是皈依、敬禮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無量無邊,語言無法說清。這個問題還必須看《阿彌陀經》才知道根源,如果沒有讀經的能力,就可以先看看《初機淨業指南》、《歧路指歸》(《覺海慈航》)、《學佛淺說》等小冊子。要多看幾遍,弄清道理。如果不能了解,就會走向迷信,很容易退心。
3.修淨土的人走哪條路才是捷徑?
有四種方法,其中以持名爲捷徑。念佛四種方法即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見一切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臺止觀,禅宗參究向上,都是用這種方法。觀想念佛即是依《觀無量壽佛經》作十六種觀想,經中有詳細說明,讀者細研,自然明白。觀想念佛,即觀佛形像,心常系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彌陀佛名號。實相念佛,著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親證本有之佛,但凡夫被無量劫來業障所遮蔽,怎麼能一時頓悟,親見本有之佛呢?故實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運用。觀想念佛要作十六種觀想,並且不能間斷,也非人人都能修學的。觀像念佛,必須依靠佛像,像去還無,因成間斷。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繼,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勞觀想,不勞觀像,如子憶母,一定能夠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輪回,成佛也就不遠了。
4.《阿彌陀經》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發願應該采取哪些方式?
早晚功課做完以後,念誦回向文,就是發願。但這種發願還停留在口頭上,如果念佛的時候,放下萬緣,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才是真發願,因爲它出自內心。此外,還有在特殊的儀式中,用口頭的形式或者書面的形式發願。
5.不吃長齋,可不可以在家中敬奉西方叁聖像?
可以敬奉聖像,但在吃葷腥的時候,或者做其他雜事的時候,應該遮住佛像,以免不潔。
6.世俗習氣不能斷盡,可以信佛念佛嗎?
正是爲了斷除習氣,才要念佛,因爲習氣難以斷盡,所以就應該加緊念佛。聖凡之間的區別正在一念之間,一念正,即是聖,一念邪,即是凡。
7.有人說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同爲一體,是不是?
法身可以這樣說,報身和化身就不能這樣說。諸佛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與宇宙已經融爲一體,“宇宙”的“宇”字,即是指空間,“宙”即是指時間,時間和空間是無量無邊的,所以諸佛的法身也都是無量無邊的。既然都是無量無邊的,諸佛的法身就是相同的。報身即是指自受用身,所謂自受用身即是諸佛如來經過叁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已經積聚了無量福慧資糧和無量真實功德,得到了圓淨常遍色身,此身清淨湛然,相續不斷,盡未來際,永遠受用廣大法樂。化身即是諸佛的變化應身,分爲殊勝應身和劣等應身,殊勝應身即是他受用身,指諸佛發大願而成就淨土,佛居純淨土,爲十地以上菩薩現大神通,轉正*輪,決衆疑網,令大家受用大乘法樂。劣等應身指諸佛居穢土隨類變化,爲未登地菩薩,及所有衆生,方便說法,使一切衆生盡得解脫。
8.沒有吃素的人,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
雖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殺,方便吃五種淨肉,如此就不會妨礙往生。什麼叫做五種淨肉呢?第一,動物被殺情形沒有親眼看見的;第二,動物被殺時的慘叫沒有親耳聽到的;第叁,不是爲我而殺的;第四,命盡自然死亡的;第五,動物吃剩的。
9.我有一位鄰居,信佛很久,她對我說,女人每月定期汙穢的那段時間,不能念佛,是不是?
這是女人的生理問題,並不是有意不潔,念佛貴在淨念相繼,不能中斷,只管放心念去,沒有妨礙。
10.做功課念佛的時候,常常妄念紛飛,心中不能清靜,請教有什麼好的念法沒有?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念口誦耳聽,都要字字清楚,不能滑過,久而久之,自然能夠做到一心不亂。
11.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爲什麼《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所謂十念法,並不是說只念一次,每天都必須堅持,積年累月,自然就不少善根了。但這個辦法也是專爲那些事務很忙的人設立的,如果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念,那就更好了。
12.女人生産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念佛嗎?
念佛注重淨念相繼,生産是生理問題,並不妨礙念佛,從來就沒有産婦不許念佛的說法。采用心念的辦法比較好,如果做不到,口念也無妨。
13.每天念佛,依然妄想很多,應采取什麼辦法?
這是工夫不深的緣故,時間久了就漸漸能夠約束自己的心了,現在不要勉強,恐怕方法不妥當,越除越多。念佛的時候,六字洪名從心裏生起要清清楚楚,從口裏出來要清清楚楚,從耳裏聽到要清清楚楚。這樣念下去,妄念就自然一天天減少了。
14.《觀經》上品上生那一段,所說的修行六念,是指哪六念?是不是晝夜六時念佛?
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六念。
15.我念佛從來沒有懸挂佛像,也沒有燒香點燈,或者舉行其他儀式,這是不是對佛不恭敬?
家裏方便,想要懸挂佛像,我們這裏可以贈送。如果不太方便,只要面向西方,心裏觀想,至誠懇切,就有無量功德。至于禮拜的儀式,只要環境許可,還是實行爲好。低頭一拜,罪滅恒沙啊!
16.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說念佛是著相,不知道怎樣回答。
您可以指著他的衣服說:“寺主這樣難道不也是著相嗎?”等他答複後,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語說:“我也是這樣啊。”
17.我聽到很多人說,夫妻臥室汙穢,不能念佛,可是有時在睡夢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沒有?我看到一本勸文說,行、坐、立、臥、閑、忙都要能夠念佛,這個說法對有妻和沒有妻是否有區別?
臥房和一些不幹淨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沒有關系。夢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現,這是好境界,哪裏還有罪過!在家居士多數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勵,怎麼不行呢!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滿,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薩的感應?或者說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嗎?
法喜是聞法修法時,心中所産生的一種欣慰現象,不一定要等到佛菩薩現像,才能出現。
19.西方極樂世界常常出現在眼前,是不是因爲法喜充滿才出現的呢?
只是法喜充滿,極樂不一定會現前。如果極樂現前,法喜就更進一層。
20.心裏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嗎?有這樣容易的事嗎?
成佛不難,只在覺心。心是什麼?不可言說。心在哪裏?無處尋覓。一定要尋根究底,就是您當前的一念,空曠靈活,無有邊際。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這個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當然就不是佛心。從這個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會漸漸得力。做到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即是念佛叁昧境界。
21.常常聽人說參禅能夠忽然開悟,修淨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開悟?
淨土法門注重念佛一心不亂,不注重開悟,只求往生,不求急于斷惑,但是果然能夠持之以恒保持念佛一心不亂的境界,自然有一天就會大徹大悟。
22.“禮拜”團體生活不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聲,只能默念,有時候取出身上帶的小佛像,合掌點頭,是否和大禮拜的功德相同?
佛法注重心誠,在團體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誠點頭,同樣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于形式,只要淨念相繼,即是供養諸佛,即是報佛恩。
23.近來聽說一件事,有一個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塵熏染,他到臨終是否有障礙?
由淨入染,就談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進,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如果由淨入染,則前功盡棄。一切功夫要看臨終最後一念,既然由淨入染,必在六道。所謂臨終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時積累。大惡人臨終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發所致,不能有這樣僥幸的心。
24.念佛方法有多種,可不可以兩種兼行,例如持名和觀想並行?
觀想和持名並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從蓮池大師以後,就只采用一種方法了。因爲這樣容易做到一心不亂。
25.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禱消災免難,難道念佛不能消災免難嗎?
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哪裏有不能消災免難的道理。但念佛就要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專一。印光大師的話本來是針對那些了脫生死心情不夠迫切的人來說的,如果果然念到不爲外界所幹擾,八風吹不動,還用擔心有什麼災難嗎?
26.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爲什麼釋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
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沒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見掃帚就信手拈來,其中卻有不可思議的深刻含義。周利槃陀伽念掃帚兩個字,都記前忘後,何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呢?雖然是念掃帚,因爲周利槃陀伽勇猛精進,一心念誦,妄念不起,暗合道妙,…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問~50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