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機學佛決疑▪P10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知道虔誠,那可以說還是妄想,如果沒有虔誠的心念,才是真正的虔誠。

  其實修行人有點病,我認爲是好事,因爲我們在健康的時候,雄心萬丈,妄想特別多。若是有點病,思想卻會因此而轉向,所以寶王叁昧論的第一條就說:“念身不求無病,無病則貪欲易生。”就是最好的證明。以前有位朋友,品學均優,所以事業心很強,勸他學佛,總說還早。後來因爲生了一場重病,我去看他時,一把拉住我的手說:“正在念你,我的病情一直在惡化,請想個辦法!”此時很自然的帶著「象憂亦憂”的表情說:“我的辦法就是念佛。”于是點點頭:“只有念佛。”後來好了,一直到現在,每天不管工作怎麼忙,所訂的功課,卻不敢間斷。

  焚燒紙作的財物給亡人,或寄存冥庫,是否有效?

  從倓虛大師的影塵回憶錄和其他的書中看來,焚化的財物是有用。若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道理來推斷,也應該有用,因爲鬼也有他心通,同時在他的八識田中,對各種財物的印象很深,當我們焚化各種財物時,一定會觀想到受用者的關系和姓名,“心生則種種法生”,所以說有用。

  古今身前焚化財物寄存冥庫,以備將來享受的人很多”雖然說有用,但是不必這樣做,因爲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除了業力以外,誰也沒有帶絲毫的東西來,而以後生活所需,不都是從那業力中得到的嗎?所以說,只要生前多種福,莫愁死後缺錢財,空手而來空手去,業力早已有安排。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成佛,成了佛,一切具足,不必要錢。修淨土的,目的是極樂世界,死之日,化佛來迎,既不要買車票,又不要安單錢,生活所需,應念而至,還要財物幹什麼?我認爲積錢不如積緣,若能志心念佛,求生西方,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到這時候,試問焚化紙物還有什麼用?與其無謂的浪費,不如老實念佛,我以爲這樣會有更大的功德!

  你爲什麼要出家?

  很多人都這樣的問我,但答案都不一樣,有一次賣車票的也問我爲什麼要出家?因爲車子已到,我只好問她,你爲什麼不出家?她很滿意的說,有道理。因此有許多候車的乘客也笑了起來。今天如果這樣答覆各位,未免太掃興。

  以前我對宗教沒有興趣,民國四十年住在汐止,有一位同學拉我去教堂,當時借故推辭了,後來他就送我一本聖經,我說早已看過,但他堅持要我再看。因爲天天下雨,沒有事做,也只好翻來看看。反覆的看了幾遍,更覺得毛病太多,于是把書還了他,同時問了幾個問題,也沒給我說清楚。春節前駐新竹,公余之暇,就看看諸子的學說,對曆代詩詞特別感興趣,到了四十九年調嘉義,朋友送我幾本佛教的書籍,看了以後,歡喜的不得了,因此關于詩詞不想再看了。

  五十年是我的大劫難年,因爲四弟在土城工作,因公死于車禍!而自己又患肺結核,在這種情況下,身心都受到無比的痛苦,于是就有幾位知己的朋友,勸我結婚,我說:“各位的好意,由衷感謝!但是這樣做,並不能解除我的痛苦,就算我願意結婚,誰又能保證有那位善良的女人會嫁我,婚後也能夫唱婦隨,並且最會生孩子;一定先生男的,絕對好養,長大了又能光宗耀祖,顯親揚名。假如說這些都不成問題,可是我快四十啦,還有幾天好活呢?萬一停止了呼吸,留下了寡婦幼子,不能盡養育之責,孩子長大了不忠不孝,禍國殃民,我死了也不免挨罵。”而且我沒有孝順我的父母,就是有個兒子也享不了福。此時老胡氣呼呼的說:“照你這樣想,什麼都完了!唉!到今天我才認識你還是這麼一個沒有出息的人。”因此大家就不歡而散。

  病情一天天的惡化,好不容易才住進醫院,治了兩年,不但沒有好,反而更糟,內科主任查房,看我的片子說沒有希望,我並不因此而難過,覺得人總是要死的,怕也沒有用,從此拒絕了藥物治療,每天讀一部法華經,有空就念佛,目的是祈求父母康健,亡弟生西,此外一無所求,晚間參加壽光精舍晚課,經文戒法師慈悲教授,頗有心得。那時候有位患友喀血,情況十分危急,于是就去拜佛,雲:某某人,有家室之累,子女尚幼,萬一不幸,何以爲生,弟子願以十年壽命相贈,使其早日康複,以當家事。因弟子只身在臺,毫無他累,生死不足爲懷,願佛慈悲,納受悃誠!後來他真的好了,使我高興萬分。

  到了五十五年四月,奇迹出現了,院方給我一份健愈卡,和人事命令,就向新單位報到。那裏的工作很輕松,讀書的時間很充足,早晨四點起床背誦早課。在公務方面,因爲有奉公守法的習慣,長官們很器重我,同事們見我學佛,所以都叫我和尚。十月底退役令下來了,戎馬生涯即告結束,就在臺中中興嶺開辟果園,作爲今後生活的背景。因爲技術不如老農,吃了叁年苦,一無所獲,後來一想,既然決心出家,又何必怕餓死!國際局勢這樣混亂,朝不保夕,如果沒有過過和尚瘾,死了也不安心。因此決心放下一切,到臺北去和明音法師商議出家有關事宜。由于因緣關系,最後在雙十節的早晨,禮拜上慈下瑞大和尚爲剃度恩師,上午就到臨濟寺受戒去了。

  說也奇怪,小時候我很喜歡和小孩子們用泥土做佛像,供在圍牆的石洞裏。讀初中時,學校設在五祖寺(弘忍大師道場),星期六如果不回家,就到大師的塔後看書,感覺特別的舒適。有一天不知爲什麼,虔誠的對祖像默禱,佑我出家。看見出家人穿的布草鞋,十分歡喜,回家就要求母親做給我穿。她老人家說:“你又不是和尚!爲什麼要穿那種鞋子?”以後每次回家總是提出這個要求,後來以絕食一餐爲手段,才請別人代做一雙,滿我的願。如果我的母親知道我現在真的做了和尚,卻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傷心?還是高興!

  許多老朋友見了我都是說:“你的個性那麼強,怎麼能做得了和尚?”我就和他們開玩笑說:“對這件事你們不能不承認是外行,告訴你,我的個性就是和尚性,要不然,就做不了和尚。”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是能成?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貴,而不知道一切衆生的生命可貴,更不知道慧命更爲可貴!也就是說,只知道屠刀能殺害生命,卻不知道心刀能殺害慧命!因爲衆生的識心善于分別、執著,以致起惑造業,輪回生死,因此故以屠刀喻之。

  所謂放下屠刀,即是“轉識成智”,和“回頭是岸”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因爲屠刀放下的開始,即是衆生成佛的開始,如果不放,就永遠不得成。所以說能不能成,就看你放與不放,如肯放,一定能成。以上所說的是理,現在來說事,屠刀殺害衆生的生命,將來一定要受報,如果一旦聞聽因果而放下屠刀,大作佛事,悔改之初,即是成佛之始。倘能依教行持,必登佛位。

  從前有位潤額和尚,未出家之前,以殺羊爲業,有一天又准備殺羊;羊子哀叫,剛好五祖弘忍大師來了,就向羊子說:“兩腳不修,活遭剝皮。”羊子就不叫了,屠夫問是什麼原因?祖說:“前生你是羊,他是人,就在此時此地殺了你,所以現在你又殺它,將來呢!它又殺你。”屠夫聽完了這段話,把羊子放了,跪求出家,因其額闊,故名之。由于他勇猛精進,改往修來,果成大器!

  要知世間上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物,都能影響我們慧命的安全,對治的方法,就是一個“忍”字,如果不能忍,屠刀是放不下的。要想忍,又必須把“我”看淡些,倘若功夫做到“無我”的地步,自然就可以忍了。所謂放下屠刀,就是止息妄念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欲至佛位,尚須努力。至于立地二字,要作開始解,不能作馬上會,才是正確的答案。

  佛教的書中,所記載的許多奇異故事,是真的嗎?怎麼現在沒有?

  這個問題,與時間、空間,以及衆生的業力和理解力,都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要求證某種事物的真實性,必須要客觀的以理論去推斷,用其他的事物作比較,同時也要看記載故事人的身分,千萬不能以未親眼見到而不信,那是不正確的,因爲衆生的分別心太強,利害觀念太深,以致對一切事物的辯證,會産生許多錯覺。

  我的父母沒有來臺灣,卻不能因此說我根本沒有父母。在我未來臺灣以前,聽說這裏的鳳梨怎麼好吃,臺風如何厲害,當時我也不信,其實都是真的,因爲在內地沒有看見過,所以不信。至于親眼見到的事物,也不一定很正確。就考試來說,那些試題總是親眼見到的罷,何以還會答錯呢?究其原因,不是看錯了題,就是理解力不夠,否則就不會錯。孔子集語說:“孔子在陳絕糧時,有一天好不容易弄來一點米,顔回就小心翼翼的煮好飯,在打開鍋蓋時,從屋上掉下一條灰塵在飯上,他拿起來一看,灰塵上粘了幾粒飯,丟了又可惜,給先生吃又不恭敬,于是就自己吃了,剛好被孔子看見,就責備他,顔回說明原因後,孔子就向隨行的弟子們說:“你們記著,眼睛有時候也靠不住啊!””

  如果說,沒有見過的事物就不足爲信,我認爲不可以,好比一個病人,醫生說他是胃穿孔,假使他因爲沒有看見而不接受治療,我就佩服他有種。

  佛教書籍中所載的奇異事迹的目的,是爲了勸善止惡,利益衆生,而不是圖利。當然,有些不可思議奇異的事物,如用科學家的眼光來看,目前是找不出答案的,像慈航法師和最近清嚴法師的肉身不壞,這是事實,科學家也沒有辦法說是假的,可是爲什麼不壞,他又不知其所以然。

  我看見一位小朋友,爲了偷家裏的錢時常挨打,除了當面勸告外,也用書面勉勵過,但忠言逆耳,不以爲然,問他爲什麼不聽話,他的答案是——不偷就難過。後來我想通了,他就是這種根性,勸也無用,但是還不能不勸,因爲這是每個做大人的責任,至于效果如何,只有隨他去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道不及魔高?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做道,什麼叫做魔。老子說:“道者高不可及,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禀受無形。”又說:“道,可道非常道。”由此可知,道,是…

《初機學佛決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