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北大開示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四法印于北大
第一天(2007年3月15日上午于北大英傑交流中心)內容如下:
(...仁波切的開場白...)
當我了解到玄奘大師在追尋真理過程中的精進和決心,他所做出的這種犧牲跟忍耐幾乎是令人無法想象的。如果你要問我佛教在今天這個社會還有什麼作用的話,我覺得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並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爲一個尋找真理的工具。也許有人認爲佛教起源于印度,所以跟其他地方,比如說中國,沒有太大的關系。我認爲事實上不是這樣說的。我想把這個題目留給沙爾夫教授在下午再談。
我想要來談一下佛教的見地。因爲見地是驅使我們的東西。在我談到佛教的見地之前,我們先來談談爲什麼要佛教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事實上任何事情都可以這樣,爲什麼我們要科學
爲什麼我們要技術
爲什麼我們要其他東西
爲什麼要佛教呢
因爲基本上我們都想要好玩。我們都想要快樂,我們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種持續的好玩,最好還要便宜。而且還可以隨身攜帶。這跟我們做的其他事情一樣,不管是科學和技術都一樣,不管我們做什麼,我們永遠是在尋找好玩的事情。當然,好玩的定義各有不同。對不同的衆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世代都有不同的定義。因此去追尋好玩的工具和方法也就不同。
根據悉達多這位印度王子而言,根據他而言,爲什麼我們不會有持續的好玩的事情呢
是因爲一件事情。我們永遠在看著一個事物。我們一直在看著虛假/虛僞的事物。不可靠的,不確定的事物,而我們認爲它是真理。我們認爲它是絕對真實的。這就是他(悉達多)認爲的所謂基本的無明。這事實上完全與宗教無關。我認爲,我們完全在談論科學。
如果你想要有一雙意大利真皮皮鞋,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穿的是雙假的。那你就會受苦。你就沒有勇氣自在地穿那雙假皮鞋,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點。對這位印度王子來說,尋求真理是他最大的追求。
當他在宮殿的時候,當他還在皇宮的時候,他看到老病死,當他聽說老病死是無法避免的,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時候,他自然就想要解決那個問題。當然如果有問題,我們馬上的直覺反應就是要解決那個問題。所以他逃出了宮殿,離開他的皇位。離開了他的家人,因爲他的家人反對他追尋真理的主意。
佛教徒會這麼說,最後他終于找到了真理。這並不是說,佛陀找到了一種方法,所以我們不會死亡。不是說他究竟找到了一種保護皮膚的乳液,所以我們就不會有皺紋。他最後意識到,你必須接受這個真理,當你接受了這個真理,你就不會受苦。他所尋求到的真理後來教導給他的學生。爲了讓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和了解,所以我們把這些真理分成幾類。所以對于真理做了很多分類。也有很多方法來趨進這個真理。結果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這些方法後來就變成了所謂的佛教。仁波切認爲這非常不幸。因爲後來我們變得非常被這個方法吸引,而不是真理本身。
每個人都會問的問題就是:爲什麼要這些工具
這是個具挑戰性的問題。我將給大家兩個例子。
如果這個杯子完全裝滿了純淨的水。然後你在找水喝。這杯水是滿滿的一杯到杯子邊緣。你不會看到有水,因爲水太透明了。你會看不見水。爲了讓你看到水,我們怎麼辦呢
我們把水染汙一點點。所以這個黃黃的顔色幫你看到水。所以在佛教裏,你看到的所有這些方法。不過類似這個染色的事情。所以,所有這些佛教裏的方法,如果我可以很直接說的話,都是虛假的。它們不是真正的真理。但是,如果你問我:這些方法有用嗎
非常有用!沒有這些方法,你就看不到它。可是問題在于,我們被這個顔色吸引,而不是水。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也許會問,爲什麼悉達多太子要教授這麼多佛教的方法
如果在槍的威脅下,人家強迫你一定要說天是紅的,或天是綠的。你完全沒有選擇,只好說,是的,天是綠的。可是你心裏曉得,其實天不是綠色的。這就是佛陀教所有教法時的心情,他別無選擇。雖然沒有人拿著槍對著他,他沒有選擇,當然佛教徒會說他有極大的慈悲心。
讓我們假設,諸位現在在做夢。是一個夢魇。你在跟老虎睡覺。你嚇壞了。爲了從這個噩夢中出來,你可以采取幾個方法,我們可以把老虎趕走。這是個還不錯的方法。可是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一桶冷水,可是你仔細想想,兩種方法都不對。爲什麼
因爲那桶冷水澆在你的頭上,並沒有趕走任何老虎。這兒根本就沒有老虎。你在做夢!所以佛教的方法通常都像這樣。你還是要感謝那桶冷水,因爲那對你有好處。你感激那桶水是好處的。因爲下次你再做夢的時候,你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現在,我們來談談見地。正如先前所說的,見地就是驅使我們的行爲,一切事情。見地是一種想法或觀念。在我們現今社會中,有一種見地,即休旅車和寶馬車是好的。或者,苗條的身材是好的。這是見地。再來就有了發心或動機。當然動機是非常受製約的。在沒有那些時尚雜志的宣傳之下,事實上一開始很多人並沒有想要身材苗條的動機。因爲這些雜志的製約,所以很多人想變得苗條。而且認爲變得苗條這個主意是好的。這變成了他們的究竟真理。所以怎麼辦
你就想要變得苗條。你讀有關于如何變苗條的書,跑去健身房,基本上這就是修。再來就是,不吃米飯,跑步啊,吃各種草藥或是茶來減肥,這就是行。所以見地非常重要。我現在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悉達多提出來的四種見地。
第一個,他發現,不管在何時何地,任何和合而成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即使是把兩個東西和合在一起的這個動作,這個行爲本身就是無常。因爲形狀已經變了,顔色已經變了,尺寸已經變了。這點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很不容易接受。我將告訴大家一個南傳佛教中常用的例子。
佛陀說,每次你看自己的手,你就犯了叁個錯誤。
第一個你把它看成整體,而不是部分。你不會跟別人說,我可以握你的血管,骨頭和皮膚嗎
而你認爲這是一只手。我們通常將事物視爲整體。事實上,這裏沒有所謂的手,而是一大堆分子的組合。
第二點,我們認爲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昨天的手就是今天的手。你在握的是同一只手。這仍不是事實。如果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那所有護膚乳液公司就沒有生意可做了。盡管我們看見這只手一天不如一天,越來越糟,我們還認爲這是同一只手。
第叁個錯誤是我們認爲它(手)是獨立的。它的存在不依賴于任何其他東西。這個我們稍後會更多地談及。佛陀發現這個基本的錯誤見地在引導我們受苦。怎麼會這樣呢
你認爲這會持續下去。你認爲這是恒常。那你怎麼辦呢
你變得執著于它,你不會想有一天這個東西會在棺材裏。所以你全世界到處跑,想要保護這個東西。甚至佛教徒也這樣做,他們跑到上師面前,希望他加持這個東西,讓它健康長壽。我可以跟大家開個玩笑。對中國人來講長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不是嗎
因爲我們常常看到老公公手裏拿著個仙桃的景象。正如剛才提到的意大利真皮皮鞋是假的例子,我們自己把自己跟真理脫離開了,所以讓我們去受了一些沒有必要受的苦。所以記得我們開始所說的嗎,因此我們不能夠開心好玩。因爲我們忙于照顧這個玩意兒(手)。現在讓我們轉個方向來看看。佛陀的第一個見地:一切都是無常,這不像很多人認爲的那樣,是件壞事。事實上,無常是個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的手越來越幹燥,你就應該買護膚乳液。爲什麼
因爲無常,所以護膚乳液真的有用。如果你現在不是百萬富翁,感謝無常,因爲你可以變成百萬富翁。
所以了解佛陀這個無常的見地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把它想成是種宗教的威脅,說:哦。。你不好好幹,你就會下地獄。根據這個真理,我們要發展一種能接受真理的態度。爲了了解這個真理,有很多很多方法,跟修有關系的,跟行有關系的。如果你到緬甸或是泰國,你看見那裏的出家人剃了光頭。剃光頭這種行爲是爲了提醒你有無常這件事情,並不是說佛陀對長頭發過敏。然後他強加這種製度說,你要當佛教徒,你就要剃光頭。所有這些儀式不過是爲了帶你走向真理。可是如同前面講的,我們對這些儀式太過著迷,以至于忘卻了無常。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爲什麼要佛教
簡單地回答就是,因此我們可以擁有長久,便宜可以隨身攜帶的好玩。如何辦到這件事情呢
就要了解一切和合事物都是無常的,並且經由接受這樣的事情。即使有人恭祝長壽。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即使你正在渡過最沮喪的一段時間也一樣。
我不曉得中文是否有這樣的說法:"時間治愈一切。"這就是很簡單的一個真理。當悉達多太子在追尋真理的時候,在想如何找到真理。他事實上非常實際。他的一切教法都非常實際。我確信,當悉達多太子在禅修的時候,他有足夠的智慧去很好地研究身邊的那些鹿啊,大象啊,都吃些什麼。可是一個突破性的有關鹿的消化系統的研究頂多只是幫助了幾只鹿而已。他想要探詢的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以他意識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因爲我們不了解一切和合事物都是無常。一切事物都如此。沒有一件例外。
接下來是第二個見地。所有這些痛苦是從哪裏來的
不只那些粗重的痛苦,比如頭痛,胃痛啊。基本上,是在談到我們人類那種求不得的痛苦, 而且必須一直跟不確定性生活在一起。我們一直都活在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下,就像下一刻我們還能看到我們的親朋好友嗎
很難說。那這是什麼
這個痛苦的基本原因是什麼
悉達多並沒有說,哦,他發現有一個來自銀河之外的邪惡勢力侵入我們,所以我們會這樣。沒有這種所謂在我們身外的邪惡東西給我們製造痛苦,他發現是因爲我執的關系。所以一切心流,一切情緒只要直接或間接跟我執有關系,就會帶來痛苦。我們的一切情緒…
《北大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