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北大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包括愛,恨,嫉妒都來自我執。這是一個很大的發現。作爲人類,我們喜歡怪罪別人。根據第二個見地,你不能怪罪任何人,如果你要怪罪的話,就要怪罪我執這種習氣。這在佛教研究中是個很大的主題。我們在佛教中聽過很多關于無我的教法。但我想要跟大家說一個事情,並不是因爲佛陀發現自我是邪惡的,因此說執著自我是錯的。完全不是那樣。所以再度要說的是,第二個見地也完全非宗教性的。可是再度不幸的是,這種反思無我的方法又變得非常宗教性。悉達多並不是說發現了邪惡的自我。他也從來沒有說過,執著自我會帶你到痛苦。事實上,他發現沒有自我。因此執著于自我是錯的。這就是我們爲什麼會受苦。這個非常重要,因爲我們佛教徒經常說,哦,我很自我,我很自私,所以我們經常批判自己,而且以一種非常倫理或宗教性的態度來批判自己。

  他說,實際上一切都是因緣。一切都是緣起。他基本上是說,無明等于我執這件事情。你在看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事實上是由一些臨時事物組成。可是你認爲它是另外一個東西。就像這張桌子,有這個桌腳,有這個桌板,所有東西組合而成,然後成爲了一張桌子。東西和合在一起,就成爲一種東西。

  也許大家都已曉得這個詭計,但我將演示個詭計給你們看。我只能用英文來演示。

  (仁波切在一張紙上寫:12 13 14。然後指著13說,你會說這是什麼

  你會說13。如果將紙倒過來,13就變成了B。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有A和C。當13在12和14中間時,你認爲它是13。但在A和C中間時,它變成了B。)

  當然你可以永遠和悉達多來爭論這個問題,這是件很好的事情。你絕對不能在表面上就直接接受。根據佛陀,任何事物都和這個13或B一樣。任何事情都如此。在一個組合的狀態下做某種作用。可在另外的事物再來作用它的時候,它會變成其他的事物。

  如果我們在(桌子上)鋪上床墊,毯子和枕頭,它就變成了一張床。如果把它切成碎片放在廚房裏,它就變成了柴火。所以他認爲所謂的自我跟這個13和B一模一樣。基本上,我們在看一些由數種事物組合而成的東西。形狀感覺等等。在佛教研究中,這是個大主題。

  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眼,無耳,無鼻等等。基本上根據佛陀而言,由幾個元素組合而成而讓你産生自我的概念。事實上這個根本就不存在。而我們卻執著于這些東西。這實在荒唐。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和自我的觀念戰鬥卻很難。爲什麼呢

  因爲自我是個舊習氣。事實上就算戒煙都很困難,而抽煙還算是個相對較新的習慣。因爲當你剛生下來的時候,你並沒有拿著根香煙從娘胎裏出來。但是我執是個非常古老的習慣。爲什麼

  基本上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幾個元素組合在一起,所以你認爲有自我。所以我們就去建造很多可供自我躲藏的地方,讓自我感到舒服,安全,有力。像錢財,權利,影響力和友誼等。這是很重要很大的事情,因爲沒有自我,就沒有經濟可言。如果佛陀所說的真正可行,而大部分人都這樣與自我做鬥爭的話,市場將會崩潰,因爲沒有不安全感,沒有不安全感,就沒有生意可言。大家一定都知道這點。我雖然不懂生意經,不過看起來這就是生意的精華所在。那些商家讓很多人來教導我們,什麼東西是我們應該有但又沒有的。爲了讓這個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舒服更安全,在這個讓不存在的自我更舒服的過程中,從較大尺度看,我們摧毀了我們自己的世界,比如環境等等。我們每一個人都這樣。在較小的尺度上,即使在朋友和家人之間,我們說我們愛他們,這其實總是因爲我們愛自己,所以我們才會愛他們。我們想把他們放在書架上,可以隨時拿來使用。這基本上就是佛陀發現的第二個見地。就像剛才所說,這完全沒有什麼宗教色彩。也無關任何道德倫常。但在佛法中有很多關于道德倫常的教授。佛教中有完整的主題,比如:律。所有這些都設計用來了解真理。如同剛才所說的,在槍口威脅下,你會說天空是紅色的。所有這些道都是佛陀親自教授的。

  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很流行,其中有這麼一句,諸位都記得,佛說過,若以身見我,是個錯誤的見地。他說,這些佛的相好都是不存在的,不真實的。當然這很難理解。我們很希望有救世主。一個被用作怪罪和祈禱對象的救世主。當所有可能都破滅的時候,我們會想這樣。對于佛教徒而言,是的,我們談到佛陀,我們談到金身的佛。因爲我們喜歡金子。從來沒有人講過像木炭顔色的佛。即使我們看到佛的這些相好,都是一些善巧方便。我們在談的這個真理本身就是佛,沒有除了真理以外的佛。真理無色無形,它也不是銅做的。

  可是從某方面來說,我們需要人們對真理産生興趣。如果你愛某個人,你希望令他快樂。你希望給他快樂的因。所以你會做任何能將他引向快樂的因的事情。我想要談談佛的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希望他們可以了解真理。可是真理無色無形。從一般層面上來說,真理是苦的。

  比如,叁天前我還在印度的時候,參加了一場非常隆重的婚禮。你總不能跑到新婚夫婦前說:你們曉得嗎

  有一天你們會死亡。你也不能說,你們倆都是人啊,所以你們會常常吵架,因爲觀點不一致或是不和諧等等。尤其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所以爲了傳達真理,你要讓真理看起來很吸引人。這就是佛教徒開始把佛漆成金色的時候。後來事情發展地更爲複雜了,因爲有人喜歡藍色,所以現在有天藍色的佛像。有人喜歡珊瑚。所以阿彌托佛的顔色就是那種紅紅的珊瑚色。

  即使我們在談這個方便或方法,如果這個方便是純正的方便,它一定會擁有一個將你引向真理的元素。比如說佛的功德之一,就像這個金色,我們佛教徒都爲佛身是金色感到驕傲,或者耳朵能垂到肩上。那你想想,認真地講,你會真的跟這樣一個人約會嗎

  你會很驕傲地對你朋友介紹你這位身體是金色,耳朵垂到肩膀上的男朋友嗎

  所有這些佛教象征,如果它們純正的話,都是爲了吸引你並將你引向真理。

  只要你受限于這些顔色和形狀,你就會被和合事物所限製。

  仁波切認爲,對他來說,很難向大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佛教的這兩個見地說清楚,我們明天將繼續討論四法印裏的另外兩個真理。接下來的大概十分鍾內,大家可以問自己想問的問題。

  第二天(2007年3月16日上午于北大圖書館北配樓)內容如下:

  今天我們要談另外兩個見地。 這兩個非常難。事實上,昨天談到的兩個真理,一個是諸法無常,以及一切來自自我的情緒都是痛苦。這兩個是相對真理。接下來要談的兩個真理就是絕對/究竟真理。究竟真理就像昨天沙爾夫教授所說的那樣,我剛開口想說的時候,就已失敗了。正如佛經上所說,要解釋究竟真理,佛之口都不足夠。

  大家要知道,即使究竟真理沒有辦法表達,這本身就已是種表達。記得我們昨天所說的嗎

  爲了引導大家趨近究竟真理,我們需要讓這些真理有吸引力。

  但這兩個真理,我們非常難以把它們變得有吸引力。特別是第叁個:一切都是空性。這一點都不具吸引力。最後一個是關于涅槃的真理。數世紀以來,我們佛教徒都想把它變得很有吸引力,而且好像做得還蠻成功。像西方極樂世界,蓮花盛開,你從蓮花瓣裏跑出來等等。涅槃是個永遠快樂的地方,你的電腦不用再升級等等。

  可是第叁點:空性。這點非常難以討論。可是我認爲,四個真理中,第叁點最重要。數世紀以來,大師和聖者們都想試圖解釋空性。他們吟唱有關空性的歌曲。如果你去藏區寺廟,你甚至可以看到他們把空性畫出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見過一尊藍色,赤身裸體的佛像。完全沒有裝飾。這代表的就是空性。藍色代表天空,而天空就代表空性。

  記得我們昨天所講的嗎

  所有這些工具都只是工具而已。他們不是真理。我強調這點,是因爲我們會常常愛上這些工具。這也是爲什麼我認爲昨天沙爾夫教授所談的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因爲佛教傳播到不同地方的時候,這些工具也要隨之改變。我很驚訝地聽到沙爾夫教授談道,一個日本佛教中最重要的傳統很可能有基督教的影響在裏面。

  對于這點,尤其是那些研究佛法的學者一定要知道,修行人倒不一定需要知道這些。因爲有這樣的訊息他們才能避免産生誤解。

  我的翻譯(姚仁喜先生)昨天對我說,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托缽乞食這個觀念,整個印度的律法系統都不被中國人所接受。也許中國人作爲一個非常實際的民族,他們認爲托缽乞食是不應該做的事情,應該要自己去賺錢。可是在印度,即使是今天,托缽乞食遊方的修行方式仍被認爲是最高行爲。他們認爲這是種很榮耀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正確的生活之道。

  (附:在第二場開示中,仁波切在談托缽乞食時,提到一件事情,有次他在印度坐巴士,半路巴士壞了,這一壞不是幾分鍾的事情,車整整修了四個小時。在等候的時候,他注意到車上有兩位赤裸著身體的印度教沙度行者,仁波切說他一直很受印度哲學啓發,于是上前想跟沙度談談印度哲學,用他不流利的印度語。結果其中一位沙度操著標准的英語問仁波切,你會說英語嗎

  然後大家就開始用英語交談。後來仁波切發現,這位說標准英語的沙度原來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生,曾在西雅圖當律師當了六年後,有天突然發現,早餐,晚餐,星期六,星期天,這都沒有什麼用。于是出離一切,來到印度,成爲一名印度教行者。他告訴仁波切,他從來不會在身上留超過兩天花銷的錢。仁波切說他遇到這位沙度後,一連好幾天都很沮喪,然後想:我到底在幹什麼

  這當然是仁波切開的一個玩笑。)

  佛教在傳播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改變。在西藏,如果僧人穿藍色的衣服。西藏人會非常不喜歡。事實上,佛陀允許僧人穿藍色衣服。可是因爲當年西藏的國王認爲僧人只能穿紅色或是黃色的袍子,所以後來才…

《北大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虔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