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鮮紅。不過,嬌豔的花朵,總會隨著朝露而滾落雕謝;濃郁的花香,也會隨著晚風而飄散消失,何必等到完全零落,才知道一切都如幻夢般空虛呢!此詩正是印證《金剛經》的偈語:「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欲悟色空爲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唐‧白居易)
空,是宇宙的真理,但是空的真理在哪裏?好比把花草樹木栽在佛寺裏;意思是象征真理就在寺院道場裏。一般人常執著兩邊,不是有就是無,不是無就是有,其實依《華嚴經》的解釋,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如能悟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不會在文字表面及有形的物質上執著,而能大小不二、淨穢同體、聖凡皆然,無所謂煩惱或菩提了。
其他表現「無常悟道」之意的詩尚有:
憶著當年未悟時,一聲號角一聲悲;
如今枕上無閑夢,大小梅花一樣香。(唐‧太原孚上座)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唐‧龍牙居遁)
(二)以花爲喻來勸世或砥砺的,如: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直饒熱得人流汗,荷池蓮蕊也芬芳。
梅花是冬季的花卉,越經寒冷的霜雪摧逼,香味就越沁人心。蓮花在夏天開放,越經酷熱的煎熬、汙泥的浸澤,更是芬芳茂盛。人生百味雜陳,唯有經得起酸甜苦辣,受得住榮辱得失,才能反敗爲勝,轉逆境爲順境。
木樨盈樹幻兼真,折贈家家拂俗塵;
莫怪靈山留一笑,如來原是賣花人。(清‧澄波)
木樨是桂花。花開滿樹枝,似幻也似真,摘下來可以供佛,可以擺在家裏,它的清香幽雅能抖落一身的俗塵。當年佛陀拈花,迦葉微笑而繼承了佛陀的正法,因此澄波禅師就幽默地說「如來原是賣花人」。我們也應學習做一朵花,讓人欣賞,給人芬芳、喜悅和希望。
披毛戴角入廛來,優缽羅花火裏開;
煩惱海中爲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唐‧同安常察)
這首詩的意思是有菩薩悲願的人,即使披毛戴角也要來世間,如優缽羅花不懼身陷火焰裏,在煩惱大海中,爲衆生灑下甘露法水,在無明山上,作雲雷來震醒衆生早日覺悟。身爲修行人,就必須具有這種「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菩薩精神。
又有詩雲:「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也是說明善惡因果報應極爲貼切的詩。
(叁)一般詩作,將佛法禅意涵蓋在榮華世界當中的也多不勝舉,如唐朝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
這首家喻戶曉、傳誦千百年的小詩,其中頗富禅學意境。詩人在不知不覺中醒來,聽到外面吱吱喳喳的鳥啼聲,于是想起昨晚的風聲、雨聲,不知枝頭上的花被吹落多少呢?
作者沒有刻意尋芳,卻在不覺、自然的心情下聽到想到鳥聲、風雨、落花,似有念又無念,似無念又有念;就是如此兀兀自然吧!
古來詩人在悲歡離合時,常會對酒吟詩或對花吟詩,甚至以男女感情爲喻來傳達自己的心意。禅師有時也會藉情詩來敘述他的體悟,如叁宜明盂這首詩:
一點私情奈得羞,也曾漏泄在君侯;
相思正值春叁月,花開花落總是愁。(明‧叁宜明盂)
一位少婦想起閨房私情,不禁害羞起來,也曾把這份情悄悄透露給出門在外的丈夫。兩地相思正是叁月春天時節,不管花開花落,都帶來無限的哀愁。「萬法唯心造」,少婦看花開也愁,看花落也愁,其實都只是她心裏的作用。
一樣花蹊一樣紅,千株桃李萬株秾;
何人識得春風面,五色芳菲處處逢。(清‧遠庵僼)
春天裏,到處鮮花瀾漫,千株萬株的桃樹李樹,都是一樣芬芳濃豔,什麼人能認識春風,而處處和缤紛多彩的鮮花相逢?所謂「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唯有敞開心懷,放下世俗名利、人我是非的束縛,才能與萬物合爲一體,而任運逍遙。
其他與悟道相關的詩羅列數條如下:
映林映日一般紅,吹落吹開總是風,
可惜撷芳人不見,一時分付與遊蜂。(宋‧心聞昙贲)
叁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唐‧靈雲志勤)
身在營中心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
刀刀親見彌陀佛,箭箭射中白蓮花。(清.吳生)
伯勞西去雁東來,李白桃紅歲歲開,
萬事無過隨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竺庵大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唐.大梅法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宋.無門慧開)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叁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明.憨山大師)
從征萬裏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
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似白蓮花。(元.耶律楚材)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宋.此庵守淨)
和空和尚說:「自古詩情半個禅,以詩爲禅,以禅爲詩,無可無不可也。」同樣的,寓花于詩,以詩喻花,花與詩也別有一番深幽清遠的禅意了。
--------------------------------------------------------------------------------
八、花與醫
佛陀被尊稱爲「大醫王」,他除了能醫治衆生的心病,對衆生身體的疾病,也有精湛的醫療觀點和治療方法。佛陀看病會先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並且主張自然療法,如塗上檀香木、沈香之類的香療法,及牛奶療法、鹽療法、花療法等,其中後叁項直至現在仍被使用,尤其「花療法」的記載在經典裏有多處可見。《悲華經》裏說:
……或有蓮華滿百千由旬……衆生之類或有盲者,聞此華香即得見色;聾者聞聲,乃至一切諸根不具即得具足;若有衆生四百四病,或動發時聞此華香病即除愈;若有顛狂、放逸、狂癡、睡眠心亂失念,聞此華香皆得一心……。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裏也說到,用根莖花果及皮木等一起煮開的熱水來洗身體,可以治療風寒。
在《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裏更說蓮花可作安胎藥,經雲:
懷孕之人,第一月內胎藏不安者,當用栴檀香蓮華、優缽羅華(青蓮華)入水,同研後入乳汁乳糖同煎。溫服此藥,能令初懷孕者,無諸損惱而得安樂。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蓮花從花、蓮蓬、蓮子、蓮葉、蓮藕各部分都有醫療功用。如蓮花茶能清暑解熱和止血;蓮蓬及蓮心,具清心、止血、清熱、安神、降肝火、降血壓的功能;蓮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味甘澀、性平和,有清新養神、補脾益腎和止血的作用;蓮藕性甘寒、涼血,可散瘀,煮熟後甘溫益胃補心。
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身塗諸香,所謂栴檀、郁金也。」郁金是印度常見的花,它有殺菌作用,和栴檀葉一起磨成泥狀,塗在身上可以預防皮膚病。其藥效廣泛,也能治肝病、健胃、利尿和治膿疱等。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記載:「郁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這裏的郁金華指的是蕃紅花。蕃紅花原産于印度,古代印度將它做爲香藥,可以治療百日咳、氣喘、婦女病,也能鎮痛、止瀉。
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它主要成份的菊糖,能增強肝髒功能,其莖、葉、根也具有解熱、發汗的效能。
漢譯爲合歡樹的「屍利莎樹」,是産于印度的一種香木,它的樹膠可製成香藥。在《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裏,把它列爲叁十二味香藥之一。合歡樹的花和樹皮皆可入藥,能治療氣郁胸悶、失眠、跌打損傷、肺痛等疾病。
其他還有 -- 半枝蓮、蛇舌草煎水服︰對癌症、皮膚癢有效。
叁花茶︰金銀花、杭菊花、臘梅花清水煮後加冰糖,能消暑解熱,改善過敏性體質。(身體虛寒者慎用)
五花茶︰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槐花及厚樸花,清水煮後服用,可清熱,涼血解毒、抗菌消炎。此方爲廣東民間著名的涼茶。
蜜糖銀花露︰金銀花簡稱銀花,又名皮忍冬花,能清熱、解毒、治咽炎、暑疖、肺燥、咳嗽,又可預防感冒。製法︰先將五錢至一兩的金銀花煎煮後,過濾渣葉,再加一兩滴蜂蜜,冰熱飲皆宜。
甘菊枸蜜茶︰經常服用,永無目疾,對肺腎及心髒也有幫助。
另外,櫻花對食物中毒有解毒的效用;被毒蟲蜇傷時,可用新鮮的牽牛花葉,細細搓揉後擦于患部,能消腫止痛;菊花能治療跌打損傷,把菊花煎成汁,毛巾浸濕敷在患處,一日二次,連續敷幾天便能痊愈。
《文殊師利問經》卷二記載,文殊師利問佛陀:
世尊,諸供養余花,用治衆病或消惡毒,其法雲何?若供養佛余花、般若波羅蜜花、佛足下花、菩提樹花、轉*輪處花、塔花菩薩花、衆僧花、佛像花,其法雲何?世尊,用此花,有幾種咒法?世尊,一切諸花雲何入佛花中?世尊,用此花法,爲有一種爲有多種?此咒爲有一種爲有多種?
佛陀聽了之後,很仔細地告訴文殊師利,各種花的咒語、能治哪些病,及如何受持,…
《佛教與花的因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